
伊朗细密画
13~17世纪流行于伊朗手抄本封面 、扇面、插图等的微型画。笔触细腻工整、色泽鲜艳堂皇,整幅画面以明快强烈的色彩为特色。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伊朗细密画
- 流行时间:13~17世纪
- 流行地点:伊朗
- 特点:明快强烈的色彩
伊朗细密画
Iranian miniature
因画风各异,分属各个流派,如塞尔柱画派、大不里士画派、设拉子画派等等。13世纪上半叶,在手抄本中绘製的插图,被认为是最早的细密画。14~16世纪,细密画盛行。许多细密画家被聘为宫廷画师,玩赏和收藏细密画成为王公贵戚、文人墨客的一种雅趣。13世纪后半期,统治伊朗的伊尔汗王国的首都大不里士成为细密画创作的重要中心。1330~1340年间创作的菲尔多西《王书》插图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5世纪中叶,由于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的影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湖光山色、花卉树木、才子佳人、文官武将等姿色优美、栩栩如生的插图。萨非王朝(1502~1736)被认为是细密画创作的全盛时期。以伊朗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贝赫扎德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创作了大量兼有伊朗民族风格和娴熟技巧的细密画,从而奠定了萨非艺术流派的学术地位,并把伊朗细密画创作推向了高潮。这一流派直至17世纪仍活跃于伊朗画坛,他们创作的以历史题材为主的作品堪称细密画中的珍品。17世纪后,欧美绘画技法传入伊朗,并为伊朗画坛所接受,但细密画的艺术传统和风格对伊朗现代画派仍发挥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