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万·罗戈夫级两栖坞式运输舰
俄海军1174级大型远洋登入舰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远洋登入舰,主要用于以较小的底坡度,运输登入队员和战斗装备,在敌方布防或非布防的沿岸地带登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伊万·罗戈夫级两栖坞式运输舰
- 外文名:Ivan Rogov Class Type 1174 Landing Ship
- 续航力:7500n mile/14kn
- 射程:15km
- 飞弹:共20枚
概述
俄海军1174级大型远洋登入舰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远洋登入舰,主要用于以较小的底坡度,运输登入队员和战斗装备,在敌方布防或非布防的沿岸地带登入。它能把作战部队直接运送到岸,把浮游装备运送到沿岸附近的浅水中,藉助登入飘浮装置把非浮游装备运送到岸,也可使用舰载直升机把全副武装的登入队员机降到滩头阵地。作为一种大型远洋通用登入舰,能够参加任何距离和规模的登入战役。
1964年9月,根据苏联海军的技术战术性能要求,列宁格勒市涅瓦设计局以总设计师米洛瓦诺夫为首的科研设计小组,开始研製1174级大型登入舰,其它组织,如克雷洛夫科研中心、国防部第1科研中心,也参与了该舰的设计和建造工作。设计草案于1965年10月完成,1968年开始对技术方案进行修正,随后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加利宁格勒№-820“琥珀”分厂建造,共建成了3艘: “伊万·罗戈夫”号(1978年)、“亚历山大·尼古拉耶夫”号(1982年)和“米特罗方·莫斯卡连科”号(1989年)。
“伊万·罗戈夫”号大型登入舰于1973年9月开工建造,1978年6月交付苏联海军使用,1996年退役。“亚历山大·尼古拉耶夫”号于1982年建成,1998年退役。现役№020“米特罗方·莫斯卡连科”号(出厂号№103)于1984年5月开始建造,经过短暂的停顿后,1988年9月继续建造,1988年11月19日北方舰队开始组建以舰长斯特里扎科夫海军上校为首的乘员,1990年9月23日,“米特罗方·莫斯卡连科”号大型登入舰上正式升挂苏联海军旗,1991年3月,驶入北莫尔斯克港,编入北方舰队第37海上登入舰支队服役。
1174级大型登入舰标準排水量8260吨,满载排水量约14000吨,最大长度157米,宽23.8米,吃水约6米。可以运送一个摩步营的登入兵力,包括440名官兵、79件装备(装甲运输车、步兵战车、坦克、汽车等),或者一个由46辆坦克组成的坦克分队。坦克舱、船坞舱和上层甲板上总共可运载约50辆坦克,或者80辆装甲运输车和步兵战车,或者120辆任意组合的汽车或移动装备。登入队员部署在几个水兵舱和4人军官舱中。1174级“米特罗方·莫斯卡连科”号是一种多层甲板大型登入舰,有先进的艏楼和艉楼,船头部分有一个长54米、宽12.3米、高约5米的坦克舱,船尾部分有一个长67.5米、宽12.3米、高约10米的船坞舱。
船头登入装置包括船头出入口和长约32米的可伸缩搭板,行进时在上甲板下面,通过液压传动装置移动。在运送未携带浮游装备的人员登入时,可以在敌方未布防的沿岸地带直接登入,在水深不超过1.2米的浅滩架上搭板,最大底坡度为2-3度,具体坡度由舰上总体载重量决定。在运送漂浮装备时,可以不靠岸,船坞舱可运载6艘1785级或1176“鲨鱼”级登入艇,或者3艘1206“鱿鱼”级或11770“岩羚羊”级气垫登入艇。
基本性能数据
飞弹:1座双联装SA-N-4“壁虎”舰对空飞弹发射装置,半主动雷达寻的,射程15km,飞行速度2.5Ma,战斗部重50kg,飞行高度9.1~3048m,共20枚飞弹。2座四联装SA-N-5“杯盘”舰对空飞弹发射装置,手动瞄準,红外寻的,射程6km,飞行速度1.5Ma,战斗部重1.5kg。满载排水量:14060t。 标準排水量:8260t。 舰长:157.5m。 舰宽:24.5m。 吃水:6.5m,8.5m(船坞注水)。 航速:19kn。 续航力:7500n mile/14kn。 人员编制:239人(军官37人)。 军运能力:522名士兵(1个营)。20辆坦克或等重的小型沿海运输船和卡车。坞舱内载3艘“天鹅”级气垫船或6艘机械化部队登入艇。 动力装置:2台M8K燃气轮机,功率为29.4MW(48000马力),双轴。
伊万·罗戈夫级两栖坞式运输舰

舰炮:1座双联装76mm/60火炮,仰角80°,射速60发/min,射程15km,弹重6.8kg。1座122mm BM-22炮(海军型),2座20管装火箭发射架,射程20km。4座30mm/65 AK 630火炮,每座6管,射速3 000发/min,射程2km。
对抗措施:16座PK 10和4座PK 16诱饵发射装置。2部“罩钟”电子侦察设备和2部“座钟”电子干扰设备。
火控系统:2部“牌箱”光学指挥仪。
雷达:“顶板”A对空/对海搜寻三坐标雷达,E波段。
导航——2部“顿河”或“棕榈叶”雷达, I波段。
火控——“枭鸣”雷达,G波段(指控76mm炮)。2部“歪椴树”雷达,H/I波段(指控30mm炮)。“突现群”雷达,F/H/I波段(制导SA-N-4飞弹)。
舰载机进场控制——“飞屏”和“飞钉”雷达,I波段。
“塔康”——2部“圆屋”无线电战术导航系统。
敌我识别——“盐罐”B系统。 声吶:“鼠尾”可变深度声吶,主动搜寻,高频。 直升机:4架卡29-“蜗牛”B直升机。
飞弹武器
1174级大型登入舰上装配的飞弹武器系统主要包括:1套“黄蜂-MA”(SA-N-8)自卫型防空飞弹系统,有1具双管发射装置,发射斜距10公里,弹药基数20枚;数套“箭-3M”携带型飞弹系统,每个系统有4具发射装置;1套MC-73“冰雹-M”多管火箭炮系统,1具发射装置,口径122毫米,弹药储备320枚,射程约20公里,主要用于摧毁岸防目标。
The OSA-M air defence missile system

火炮武器
舰载火炮武器包括:AK-726型76.2毫米双管自行火炮,使用МР-105型火控雷达系统,射程16公里,弹药基数1000发,射击速率100发/分钟,可使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引信,能藉助“三稜镜”光学瞄準仪实现自动或半自动射击,也可由操纵员手动操作射击;4门AK-630M型30毫米自行火炮,分别部署于登入舰两侧,一侧一套MP-123“三角旗M”火控系统,由雷达、电视接收机和瞄準器组成。
The 76.2mm AK-726 automatic twin gun

舰载直升机
1174级大型登入舰上可停靠4架卡-29(卡-27、卡-29TB)武装运输直升机,每架可运送16名全副武装的空降兵,能对登入部队提供火力支持。直升机库设在两个上层结构间,有两个短距跑道。
The Ka-27 combat transport helicopter

雷达设备
1174级大型登入舰装备1套MP-750“护卫舰MA”型空中目标搜寻雷达、两套“瓦伊加契”导航雷达、先进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被动式无线电电子战系统及专门用于搜寻和消灭水下蛙人的设备。
动力装置
1174级大型登入舰上的主能源装置包括2台燃气涡轮发动机组,功率18000马力,装配在两个舰侧隔舱中,辅助动力装置由6台柴油发动机组成,功率500千瓦。在标準燃料储备下,以18节的速度行动驶,航程为4000海里,在最大燃料储备时,航程增加0.8倍,达到7000海里,续航时间15-30天(分别运载500-250名登入队员),乘员约250人。
分析及述评
俄罗斯“伊万·罗戈夫”级船坞登入舰的出现,由于其设计新颖和外形特殊,曾引起世界各国海军的普遍关注。该级舰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功能比较齐全
该级舰能装载登入艇、坦克、车辆、直升机、人员和其他装备,是一级多功能的船坞运输舰。舰尾设坞舱,其尺寸为 70m×16 m,能容纳各种登入艇。坦克舱在坞舱前面,其尺寸为 61m× 14 m(另一说法为 78 m ×18 m),直通首大门,可装载坦克或车辆。上层建筑前后各设 1个机库,其尺寸分别为 14 m× 10 m和 18 m ×15 m,最多容纳 6架直升机,平时只带 4架。机库前设有升降平台,前升降平台尺寸为 26 m ×24 m,后升降平台为 25 m× 23 m。由于舰首设有跳板和双扇侧开式首大门,该级舰具有直接抢滩登入能力。加之舰上配备较多的电子设备,可兼作两栖战指挥舰使用。从舰的功能上看,充分体现了“均衡装载”和“一舰多用”的设计思想。
2.总体布置紧凑
该级舰首楼短小,上有三座双联装 76 mm炮;桥楼高大,大约长 50 m,高 15 m,主要用来布置机库和住舱。桥楼顶上有烟囱、桅桿等。首楼和桥楼之间为直升机甲板。船体内部主要为坞舱和坦克舱,两者由一个斜坡相联。在坞舱和坦克舱下面布置有机舱、压载舱、弹药舱和燃油舱等。加之舰首设有首门与跳板,与西方同类舰布置不同,反映了前苏联在舰艇设计方面的新颖思想。
3.增强作战能力
该级舰武备较强,主要由对空防御和对岸火力支援两部分组成。对空防御武器主要有SA-N-4“壁虎”和 SA-NS“杯盘”舰对空飞弹发射装置,其射程分别为 15 km和6 km。对岸火力支援武器主要有 BM21型 122 mm炮和20管火箭发射装置,射程为9 km。加之气垫登入艇和直升机在舰上的套用,前者使登入範围大为扩展,后者增强垂直攻击能力。 该级舰存在某些不足,首先,由于排水量有限(仅1万多吨),几乎集中了登入战舰艇的所有功能,势必使每一种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其次,在这艘吨位不大的舰上设前后两个直升机升降平台,减少了甲板面积的利用率。最后,由首楼和桥楼组成的上层建筑过于高大,易遭敌方攻击。
其他相关
“米特罗凡·莫斯卡伦科”号舰是该级舰的第三艘,1989年7月在加里宁格勒下水,1991年3月完成试航。该级舰第四艘未完工。该级舰设有首舌门,通往坦克甲板,具有沖滩能力,坦克甲板尺寸为长61m,宽14m。载货量2500t。尾门打开进入坞舱,坞舱长76m,宽14m。首部直升机着降点有飞行控制站,尾部装备了类似的直升机甲板和机库。直升机从机库前后均可进库。燃料和固体补给品的补给位置位于主上层建筑上。该级舰属于北海舰队。2艘属于太平洋舰队的该级舰在1996年和1997年就已退役。据报导,这2艘舰中可能有1艘移交给印度尼西亚,但该讯息未经证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伊万·罗戈夫级两栖坞式运输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