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伏虎井

伏虎井

伏虎井

普宁里湖隐陀寺内的“伏虎井”,建造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该井为八角井框,径约1米,高约0.8米;用井盖盖牢,井盖上面雕一老虎,作踞立状,虎眼圆睁,神色怆惶;井栏雕刻精美人物字画;井旁边有一石板,上刻“自罹厥咎”,旁边一块石碑,碑文由清乾隆年间普宁县令萧麟趾所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伏虎井
  • 类型:建筑
  • 时间:清康熙年间
  • 地点:普宁里湖隐陀寺

名称由来

以前,这个地方叫隐陀寺,(今称草庵)。古井就在隐陀寺寺门外,泉清水甜,是寺中僧人的食用水井。清朝康熙年间,里湖南部山村,经常有一猛虎出没,伤害人畜,闹得村民不得安宁,常有猎人遍掘陷阱而不获,康熙辛亥年(1671年)八月十二日夜,这只猛虎又下山寻食,由于村庄关门闭户,猛虎寻无人畜,来到隐陀寺水井边。这时皓月当空,泉清见底,饿虎伸长脖子,想下去吸水,不料重心一移,前脚一滑,跌下井中。平时逞威恃强, 残害人畜的猛兽,在这跬步之井内,无法张其爪牙,活活淹死。隔天,隐陀寺之小僧晨起汲水,发现井中有只死虎,大惊失色,报告老僧,老僧叫村民打捞上来。人问其虎死缘由,老僧为迷惑村民,使人们信其“法力”,答道:“只因吾灵寺之内,五百阿罗汉,有降龙伏虎之法力也。”自此,小井被取名为“伏虎井”。

流传历史

乾隆年间,普宁县令肖麟趾曾至此游览,写下《伏虎井说》、立石刻文,树于蟛旁,肖认为“伏虎非神功法力,乃是虎自为也……井之间,跬步之内,已隐有无限坎险之地,皆足以制其命,虎特蠢然耳。若谓吾言不然,请视此井。”今石刻碑文完好无损,伏虎井已填没,只剩下井栏石,上面雕刻有古代人物塑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伏虎井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