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农业理论与实践
《休闲农业理论与实践》是2011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范水生。
基本介绍
- 书名:休闲农业理论与实践
- 作者:范水生
- ISBN: 9787109155497
- 页数:274页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1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作者简介
范水生,男,1977年10月生,福建清流人,农学博士、副教授。福建农林大学休闲农业研究所所长,兼任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系副主任、福建省乡村休闲发展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科技谘询协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休闲农业与生态经济、农业多功能性与两岸现代农业、农村区域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主持课题:近5年来,共主持“休闲农业的成长与集聚机制研究”、“福建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农业多功能框架下的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研究”和“生态休闲农场开发与示範推广”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优秀学术论文奖12项。社会服务:近5年来,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平台,利用农业多功能性的学科优势和两岸休闲农业学术合作研究的基础,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常年坚持服务农村一线,为各地编制了20余项休闲农场开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参与指导30余家休闲农业企业的策划与经营,多项成果被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採纳并且得到推广实践。
内容简介
《休闲农业理论与实践》内容简介:休闲农业是以“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为背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和农村环境,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託,以休闲农场为载体,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产业类型。休闲农业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拓展农业多功能性,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近年来已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休闲农业理论与实践》围绕其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分析了休闲农业的内涵、产业归属和功能,探讨了其兴起与发展的背景,以及我国和国外休闲农业研究与实践的现状。二是根据休闲农业自身的特点,总结提出了其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了归纳分析,探讨了这些理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三是根据休闲农业发展的宏、微观环境,研究和建立了休闲农业资源的评价体系,同时运用“生态、经济、文化共融”的发展理念,提出了综合、多元、反馈的休闲农场规划方法体系。四是通过对休闲农场的选址因素分析,探讨了基于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立地条件的选址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在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案例上进行检验。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
一、相关的概念
二、休闲农业的界定
第二节 休闲农业的产生背景
一、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城市病的产生
三、农业和旅游业挖掘新内涵的驱动力
四、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村环境的改善
第三节 休闲农业的特性与功能
一、休闲农业的主要特性
二、休闲农业的主要功能
第二章 休闲农业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一、农业多功能性的由来
二、农业多功能性的构成要素
三、农业多功能性构成要素的可变化性
四、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 生态伦理学理论
一、生态伦理学的产生
二、生态伦理学的内涵与基本观点
三、生态伦理学对休闲农业的指导作用
第四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
一、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二、生态经济学的特点和基本理论
三、生态经济学理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作用
第五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
一、景观生态学的产生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三、景观生态学对休闲农业的指导作用
第六节 休闲经济学理论
一、休闲经济理论的产生
二、休闲经济的特徵与本质
三、休闲经济学理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第一节 国内休闲农业的研究与发展
一、我国内地休闲农业的研究与发展
二、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节 国外休闲农业的研究与发展
一、国外休闲农业的理论研究进展
二、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与实践
三、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 休闲农业发展项目的规划
第一节 休闲农业发展项目机会选择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
二、专家调查法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五章 休闲农场的选址与建设规划
第六章 休闲农业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