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伯方座簋

伯方座簋

伯方座簋,盛食器,西周早期,1982年江苏丹徒母子墩出土,通高24厘米,口径22.2厘米,镇江市博物馆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伯方座簋
  • 时间出土:1982年
  • 地点出土:江苏丹徒母子墩
  • 通高:24厘米
  • 口径:22.2厘米

简介

用以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形体犹如大碗,多数为圆腹、侈口、圈足,无耳、两耳、三耳或四耳。

分类

属青铜器
年代:周
①从现有资料看,簋的使用从商代早期开始,起初流行无耳簋,大口、颈微缩,腹部均匀的膨出,下承圈足。
②殷墟晚期:盛行双耳簋,同时也存在着无耳簋的改进式样,类似大碗式的敞口簋。
③西周:数量甚多,早期一般沿袭商代的形式,中期开始变化较大,式样繁多,晚期又趋于定型化。整个西周时期,式样有着较多的发展。四耳簋和高圈足簋(有的两倍甚至三倍于普通圈足的高度)是西周早期新出现的形式。此外还流行方座簋,圈足下有一个方座,通常为双耳,也有四耳的,这一类型的簋一直沿用至战国时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伯方座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