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伸缩缝

伸缩缝

伸缩缝

建筑伸缩缝即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施工缝方向的适当部位设定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建筑伸缩缝
  • 外文名:Expansion joint
  • 别名:伸缩缝
  • 功能:使建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
  • 适用于:楼顶、建筑物上方。
  • 类型:GQF-C型、GQF-Z型、GQF-E型等
  • 其它:伸缩缝又称温度缝
  • 学科分类:土木工程
  • 套用领域:建筑工程

主要作用

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毫米到30毫米,缝内填保温材料,两条伸缩缝的间距在建筑结构规範中有明确规定。
伸缩缝
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中国现行规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範》GB50010-2010中8.1条对此有专门规定。

类型

桥樑伸缩缝GQF-C型、GQF-Z型、GQF-E型、GQF-F型、GQF-MZL型,全都是採用热轧整体成型的异型钢材设计的桥樑伸缩缝产品。其中GQF-C型、GQF-Z型、GQF-L型、GQF-F型桥樑伸缩装置适用于伸缩量80mm以下的的桥樑,GQF-MZL型桥樑伸缩装置型是由边梁、中梁、横樑和连动机构组成的模数式桥樑伸缩缝装置,适用于伸缩量80mm-1200mm的大中跨度桥樑。

构造要求

(1)在平行、垂直于桥樑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
(2)牢固可靠;
(3)车辆驶过应平顺、无突跳与噪声;
(4)防水及防止杂物渗入阻塞;
(5)安装、检查、养护、消除污物都要简易方便。

设计要点

合理选定恰当伸缩量的缝隙极为重要,缝隙越大伸缩装置越容易遭破坏。採用的缝隙过大或过小,以及没有考虑安装时的温度而调整间隙。特别是针对板式橡胶伸缩装置,易造成破坏。即使是连续桥面,在面层铺装上往往也会出现裂纹。因此。要採取预先切割桥面,设定接缝,或用较软的铺装层来吸收裂缝,或者安设小型的伸缩装置来解决。在较大纵坡的情况下,如不设定考虑适应竖直变位的构造,也容易产生缺陷,引起破坏。伸缩装置沿桥面纵向,即使伸缩量小,也存在挠度差大的问题,因此,在伸缩装置构造上要给予重视。伸缩装置与梁体结合成等强的整体无疑是提高其使用效能的重要手段。除模数式伸缩装置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桥樑伸缩装置,与桥面板的固定、结合往往不够充分,效果不甚理想,一般构造尺寸较小、刚度不足,而且对新材料的特徵、配合等研究不够深入,所以在选型时应作充分的比较研究。为防止因雨水而起的漏水现象,虽然在一些钢製伸缩缝装置中,对配合部位採取插入密封橡胶或将排水装置或铺装层面层作为容易清扫的型式,或在整个缝隙中灌注填入防水材料的实用型式。对与桥面的雨水,一般应在伸缩装置附近设集中排水口;对不在日常养护作多次涂漆的构件上,设计上应採用优质耐久的防护材料作有效的处理。

施工工序

无论是水泥混凝土还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均应採用反开槽施工:预留槽口放样→切割伸缩缝预留槽→调整伸缩缝预埋钢筋→清除槽口杂物→安放伸缩装置→标高检查→锁定绑扎钢筋→支模→检查浇筑混凝土。

控制要点

1、梁板上的预埋钢筋如果位置不对或者是漏预埋了,则需要採用植筋的方法把钢筋补上。
2、切割后要清理乾净,连结锚固。
3、钢筋焊接焊缝要够,焊接要牢固。
4、混凝土的表面标高要正确,防止跳车。
5、伸缩缝锚固牢靠,不鬆动,伸缩性能有效。
6、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要够,不要因为养护时间不够而开放交通。

安全安装

1、要求施工单位将伸缩缝吊装就位,检查其中心线与梁缝中心线是否重合,其顶面与路面标高是否一致,及时进行调整。将预埋钢筋和伸缩缝锚固件焊接牢固,再横穿12或16水平钢筋。一定要立即拆除伸缩缝定位压板,錾去定位螺丝,并用角向砂轮磨去焊疤,补上油漆。用胶粘纸带或木板密封伸缩缝顶面缝口,在槽口部位即浇筑50号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棒,充分振捣密实。抹平混凝土过度段表面。用直尺检查伸缩缝顶面、过度段,应儘量与路面平顺。做好混凝土养生后方可通车。带有防撞墙,人行道结构的伸缩缝,参造上述安装工序作业。
2、安装前应检查伸缩缝是否有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并约请监理、设计及有关人员对伸缩缝外观、几何精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在桥樑上进行划线、切割:根据设计位置放出伸缩缝中线,并按设计尺寸从中线位置量测伸缩缝混凝土保护带边线,用混凝土切缝机按所画边线切割桥面沥青混凝土。为保证切边不受损坏,可分两次切割。第一次切缝距离保护带边线预留5cm,待浇筑混凝土前,再沿準确边线进行第二次切割。切缝要求顺直、準确,切割时注意不要破坏桥面防水层,将防水层捲起予以保护。
3、一定要及时进行桥面的清理、填塞间隙:人工配合空压机清除切割範围内的沥青混凝土,并凿除鬆散混凝土,同时将缝内的杂物清理乾净。缝宽一定要满足设计宽度要求,清理后用苯板将伸缩缝堵严。恢复预埋锚筋,预留钢筋数量要与设计图纸相符,若不相符要及时补焊。用空压机再次清理。为预防伸缩缝安装过程中焊花烧坏泡沫板,可在泡沫板两侧用钢板或铁皮覆盖保护。
4.当要安装的伸缩缝就位用吊车吊运时,应检查好吊车的吊钩,防止脱钩,吊装时应严格按照厂家预留的吊位进行吊装,并按照设计图纸绑轧钢筋。在固定过程中採用拉线的方法控制伸缩装置的中线和直顺度,用长度大于3m具有足够刚度的工字钢或铝合金钢搭放在伸缩缝两侧来控制高程。工字钢沿垂直伸缩缝的方向以1m间距放置,并与缝两侧路面压紧,用木楔将伸缩缝型钢垫平,然后用3m直尺配合自製小门架逐段精确调平,调平过程中应採用钢楔。伸缩缝就位后,应调整伸缩缝的中线及标高,标高根据缝两侧5m範围内的实测路面标高确定。

破损原因

1、桥樑伸缩缝设计不周
设计时梁端部未能慎重考虑,在反覆荷载作用下,梁端破损引起伸缩装置失灵。另外,有时变形量计算不恰当,採用了过大的伸缩间距,导致伸缩装置破损。
2、伸缩缝装置自身存在问题
伸缩装置本身构造刚度不足锚固的构件强度不足,在营运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3、伸缩装置的后浇压填材料选择不当
对伸缩装置的后浇压填材料没有认真对待、精心选择,致使伸缩装置营运质量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害。
4、施工不科学合理
施工过程中,梁端伸缩缝间距没有按设计要求完成,人为地放大和缩小,定位角钢位置不正确,致使伸缩装置不能正常工作。这样会出现下列情况:由于缝距太小,橡胶伸缩缝因超限挤压凸起而产生跳车;由于缝距过大,荷载作用下的剪下力以及车辆行驶的惯性,会将鬆动的伸缩缝橡胶带出定位角钢,产生了另一类型的跳车。施工时伸缩装置的锚固钢筋焊接的不够牢固,或产生遗漏预埋锚固钢筋的现象,给伸缩缝本身造成隐患;施工时伸缩装置安装得不好,桥面铺装后伸缩缝浇筑的不好,使用过程中,在反覆荷载作用下致使伸缩缝损坏。
5、连续缝设定不够完善
为了减少伸缩缝,大量採用连续梁或连续桥面。桥面连续就需设定连续缝,连续缝的设定不够完善,致使连续缝破损,而产生桥面跳车。桥面连续缝处,变形假缝的宽度和深度设定得不够规範,不够统一,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连续缝的正常工作。

注意事项

1、伸缩装置因受运输长度限制,可分段製造,现场拼接。存放在工地的伸缩装置应平行放置,不得交叉堆放,以防变形。
2、出厂时,连线卡具仅为运输方便而设,缝隙并不是定位置。伸缩装置安装时,应在监理工程师的认可下方可进行。如设计档案上有规定,以桥樑设计档案所规定的为依据。
3、伸缩装置吊装就位前,应将预留槽内的混凝土打毛,清扫乾净。安装时伸缩装置顺桥向的宽度a值,应对称放在伸缩缝的间隙上,并使其顶面标高与设计标高吻合后垫平,然后穿放衡向的联接水平钢筋,将伸缩装置上的锚固钢筋与樑上预埋钢筋两侧焊牢(儘量增加焊接点与焊接长度,以延长伸缩装置的使用寿命),放鬆卡具,使其自由伸缩,此时伸缩装置已进入工作状态。
4、完成上述工序后,安装必要模板,以防止沙浆流入伸缩缝内,然后认真用水清洗。在混凝土预留槽内浇筑大于C50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应採取必要的措施,振捣密实。
5、砼初凝后,拔掉模板,及时清除伸缩缝内及异型钢装胶带槽内的异物。

材料组成

1、镀锌薄钢板伸缩缝。这是一种简易的伸缩缝上,在中小跨径的装配式简支梁桥上,当梁的变形量在20-40mm以内时常选用。
2、钢伸缩缝。钢伸缩缝由钢材製作,它能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并根据伸缩量的大小调整钢盖板的厚度,钢伸缩缝也宜于在斜桥上试用。它的构造比较複杂,只有在温差较大的地区或跨径较大的桥樑上才採用。当跨径很大时,一方面要加厚钢板,另一方面需要採用更完善的梳形钢板伸缩缝。
3、橡胶伸缩缝。它是以橡胶带作为跨缝材料。这种伸缩缝的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在变形量较大的大跨度桥上,可以採用橡胶和钢板组合的伸缩缝。

发展改进

减轻冲击

刚性桥台结构与柔性路堤在行车荷载反覆作用下,由于人工填土变形或天然土基的固结沉降等因素产生的较大差异沉降将造成桥头跳车。桥头跳车不仅直接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增加行车风险,同时车辆在桥头的频繁剎车、制动、冲击也加剧了伸缩缝两侧路面的损坏。因此,解决桥头跳车一直是高速公路设计中很受重视的难题。

改进思想

处置桥头跳车的办法许多,如:台后换料、提早予压、複合地基、土工格栅、加筋桥台等,而设定桥头搭板是最遍及的做法,河北省基本上悉数採用了桥头搭板处置计画。
几年来,对桥头搭板及弹性缝的结构描绘遍及沿袭一种传统习气做法,即:在主梁与桥台背墙间设弹性设备,而在背墙后面的牛腿上放置桥头搭板,搭板与桥台背墙间构成结构上的通缝。实践工程查询证明这种结构型式运用作用不抱负,不能有用处理桥头跳车,有必要进行改善。

存在问题

1、桥台背墙与搭板端之间存在一条横向贯穿的硬接缝,固然恳求施工时在接缝中填充沥青麻絮作为隔水资料,但在实践运用中由于接缝处的胀缩变形、板端转变,极易构成沥青砼铺装层的损坏。这种损坏的结果是路面开裂,地表水沿接缝下渗直接沖蚀台背填土,使得台背填土鬆软变形或丢失淘空,构成该处路基发生沉降,搭板下呈现空泛。
2、搭板尾端的沉降将使前端发生转角和竖向变位,使接缝两头构成高度差。由于该缝与弹性缝间隔间隔很短,汽车疾速颠末此处时,会呈现两次接连跳车,跨径越大,填土越高,搭板越长时跳车越显着,振荡也就越大。
3、汽车在桥头处的重複剎车、制动及跳车构成的冲击荷载加重了缝侧路面及伸缩装置的损坏。
解决以上问题能实现减少伸缩缝的冲击及其桥头搭板弊端,实现伸缩缝的长期使用,减少更换的次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伸缩缝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