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伫列研究

伫列研究

伫列研究

伫列研究是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蹤观察两组或多组成员结局(如疾病)发生的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这些因素与该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伫列研究
  • 外文名:cohort study或panel study
  • 研究设计:确定研究因素
  • 基本特点:属于观察法
  • 研究目的:检验病因假设

分类

1.根据特定条件不同分两类:
⑴出生伫列:是指特定时期内出生的一组人群;
⑵暴露伫列:泛指具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徵的一组人群,如某个时期进入某工厂工作的一组人。
2.根据人群进入伫列的时间不同,又可分为两种:
⑴固定伫列:是指人群都在某一固定时间或一个短时期之内进入伫列,之后对他们进行随访观察,直到观察期结束,成员没有因为结局事件以外的其它原因退出,也不再加人其他新队员,及在观察期内保持伫列相对固定。
⑵动态伫列:即在某伫列确定后,原有的伫列成员可以不断退出,新的观察对象可以随时加入。

基本原理

伫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係。

基本特点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由因到果;
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係。

研究目的

1.检验病因假设;
2.评价预防效果;
3.研究疾病自然史;
4.新药上市后的监测。

研究类型

根据研究对象进入伫列时间及终止观察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前瞻性伫列研究、历史性伫列研究和双向伫列研究。
1.前瞻性伫列研究
前瞻性伫列研究是伫列研究的基本形式。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对象现时的暴露状况而定的,此时研究的结局还没有出现,需前瞻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
2.历史性伫列研究
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已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个时点的暴露状况的历史资料作出的。
3.双向性伫列研究
也称混合性伫列研究,即在历史性伫列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前瞻性观察一段时间,它是将前瞻性伫列研究与历史性伫列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因此,兼有前瞻性伫列研究和历史性伫列研究的优点,且相对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研究设计

1.确定研究因素;
2.确定研究结局;
3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
⑴暴露人群:暴露于待研究因素的人群,有四种选择:
①职业人群
②特殊暴露人群
③一般人群
④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⑵对照人群:
①内对照;
②外对照;
③总人口对照;
④多重对照。
4.确定样本量.

优点

1.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RR、AR等反映疾病危险强度的指标。
3.由于病因在前,疾病在后,因此检验假设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繫。
4.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结局资料,可分析一因多种疾病的关係。

缺点

1.不适于发病率低疾病的病因研究。
2.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3.研究耗费人财物和时间较多。
4.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数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数的变化等,都可是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複杂化。

常见偏倚

1.选择性偏倚。
2.失访性偏倚
3.混杂偏倚
4.信息偏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伫列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