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脂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胆固醇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因为LDL-C水平升高会增加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低密度脂蛋白脂固醇
- 外文名:LDL-C
- 称为:“坏胆固醇”
- 青年人:2.7mmol/L
- 中老年人:3.37mmol/L
介绍
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第7版内科学已经明确注明LDL-C是明确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起作用的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防止LDL-C被氧化是关键性的因素。
正常值
青年人平均约2.7mmol/L(105mg/dl);
中老年人约3.37mmol/L(120mg/dl);
大于4.14mmol/L(>160mg/dl)为明显增高。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冠心病、肾病综合徵、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病和糖尿病等,也可见于神经性厌食及怀孕妇女。
减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骨髓瘤、急性心肌梗死、创伤和严重肝病等。
偏高的原因
很多种因素都能够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升高,主要可分为非病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类:
1、非病理性
(1)饮食不均衡,摄入的脂肪过高。
(2)吸菸饮酒引起的偏高。
(3)运动量过大、剧烈运动能显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4)超重和肥胖的人容易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2、病理性因素
(1)肝功能异常、肝炎患者
(2)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携带胆固醇进入人体动脉壁细胞,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值时,过量的胆固醇在血管壁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是冠心病的发生。
危害
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
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现在已经证实,LDL及其所携带的胆固醇(LDL-C)偏高常会引起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这要引起注意,所以有人称LDL-C为坏胆固醇。
引发多种疾病引起冠心病
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危机心脏LDL-C水平如果超出正常範围时就会使心脏的危险性增加。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LDL-C水平如果超出正常範围时就会使心脏的危险性增加。
诱发脂肪肝
假如是肝功能不全者,长期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就有可能诱发脂肪肝,患者出现肝肿大,食慾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黄疸,脾大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