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抑郁
低龄抑郁,是指抑郁症低龄化的趋势。有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年纪越来越低,多为14~30岁的青少年,甚至还有八九岁的孩子,每年上千名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亲职教育、社会环境是诱发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基本介绍
- 别称:低龄抑郁障碍
- 就诊科室:精神科
- 多发群体:青少年
- 常见症状: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坏
- 传染性:无
简介
抑郁症并不是明星们的专利,也是普通人的烦恼。根据北京安定医院2005年的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北京市15岁以上人群中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一生中发病的机率——编者注)为6.87%。专家估计,全国抑郁症患病率在5%-10%之间。有专家估计,全国抑郁症患病率在5%-10%之间。专家分析说,青少年患抑郁症与学校和家庭有关,学校课程紧张、学习压力大,加上家长望子成龙,给他们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
抑郁症是导致当前许多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直接原因,自杀者中有30%都是由精神疾患中的抑郁症所致。 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患抑郁症与亲职教育有关,家庭在给予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时,与孩子缺乏心理上的沟通,忽视了他们思想发展系统的培养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锻鍊。
一些“小皇帝”突然变成“成人”后无法面对生活,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增大,他们出现生活无法自理、屡遭挫折、解决困难能力差、不会处理人际关係的问题,同时又受到家庭、社会的谴责、埋怨,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
抑郁症是导致当前许多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直接原因,自杀者中有30%都是由精神疾患中的抑郁症所致。 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患抑郁症与亲职教育有关,家庭在给予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时,与孩子缺乏心理上的沟通,忽视了他们思想发展系统的培养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锻鍊。
一些“小皇帝”突然变成“成人”后无法面对生活,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增大,他们出现生活无法自理、屡遭挫折、解决困难能力差、不会处理人际关係的问题,同时又受到家庭、社会的谴责、埋怨,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
表现症状
低龄抑郁的症状不像是书上写的成人症状那样:说话少,心情低落,不愿意活动,也就是‘三低’症状。对孩子来说,症状多数表现为烦躁、郁闷,甚至饥饿,甚至冲动和人发生冲突、伤人毁物,摔东西,这都是和成人抑郁症不一样的地方。
抑郁症的症状还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下降,或是对学习的兴趣下降。原来挺爱学习的孩子不愿意学习了,甚至不愿意去学校。逃学、厌学,甚至可能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见人。当孩子出现这些现象时,一部分原因就可能是抑郁症所致。
抑郁症的症状还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下降,或是对学习的兴趣下降。原来挺爱学习的孩子不愿意学习了,甚至不愿意去学校。逃学、厌学,甚至可能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见人。当孩子出现这些现象时,一部分原因就可能是抑郁症所致。
有的孩子对前途没有信心,也会出现一些抑郁症症状。“比如乾什幺都没兴趣,或者觉得自己容易疲劳。”
原因分析
学习压力过大,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主要诱因。
失业、离婚、财务危机等生活事件均有可能诱发成人抑郁症,而类似事件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并不称其为压力。专家认为,学习压力过大,以及人际关係处理不当,是抑郁症低龄化的主要原因。“我们上次遇到的一个孩子,才11岁,居然把遗书都写好了,还好被同学在书包里发现了。”崔永华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原来很活泼。但同伴发现他慢慢地说话少了,也不愿意动。他的问题,主要就是学习压力太大。”
安定医院儿科主任梁月竹表示,目前国内的教育太强调学业,导致很多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很多家长不去考虑怎幺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是过早地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想通过孩子来实现他的心愿。这样一来,全家的远大目标就都落在孩子一个人身上,给他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也可能让孩子背上意外的负担。专家表示父母很爱孩子,但期望值非常高,这就是一种不合理的爱。比如孩子不适合弹钢琴,甚至很厌恶弹钢琴,但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好,或者培养特长,有可能违背孩子意愿,让他去做这些事情。“人际交往的压力”被认为是儿童抑郁症的另一大重要原因。“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会越来越看重在同伴关係中的地位。如果有的孩子情商比较低,适应能力比较差,和同学的关係处得也比较差,甚至频繁发生冲突,就很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此外,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会面临包括性困惑在内的一些问题。“孩子本身会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渴望,但他们接受的性教育又很少,甚至是空白的。比如小男孩第一次出现遗精,他可能觉得这是一种罪恶的事。如果这个时候得不到正确的信息,也可能使他产生抑郁情绪。”
什幺孩子会得抑郁症?
专家也并不确定什幺样的孩子会更容易得抑郁症,不过以下几个原因可能会是导火索。抑郁基因。如果孩子父母中有一方曾经得过抑郁症,那幺其孩子得抑郁症的几率为25%,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此病,孩子的几率则增加到50%甚至更高。
神经物质失衡。脑中一类神经传导素的物质,也就是血清素、正肾上腺素和多巴芬,它们在控制情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专家们认为抑郁症的孩子可能是由于这些神经物质分泌不足导致的。
创伤。有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包括儿童和成年人,他们都曾经经历过一些重大的、使生活发生巨变的事件。比如,失去至爱,搬到新的城市、或者是一次事故中的直接受害者。而孩子们通常没有处理这些重大创伤的能力,于是便在心里产生了阴影。艾欣7岁便得了抑郁症,那年她妈妈遇到一次严重事故并且受了重伤。从那以后,艾欣便关闭了自己的情感大门,但专家们认为其实她也尝试走出自己的世界,只是用了另一种方式:她恐吓别的小孩,画一些恐怖的画,比如受伤的人或被杀的人,当她觉得不开心的时候她抓破自己的脸
荷尔蒙分泌发生变化。学龄前孩子也会得抑郁症,不过更多诊断有抑郁症的儿童是那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这个阶段正是荷尔蒙发生变化的时期,男孩与女孩得抑郁症的比例大致相当,但是在十几岁和进入成人期时,女孩得抑郁症的比例提高,是男孩的两倍。变化的荷尔蒙以及社会的期望是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所在。
如何治疗儿童抑郁症?
儘管孩子们头上的那片乌云被吹散了,但研究表明,如果这种治癒并非经过治疗而实现的,60%的人还会有再次抑郁的可能,而且毕生都会有此风险。首先,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一些不良倾向,去找精神科方面的专家,尤其是儿童心理专家。一旦孩子确诊有抑郁症,不要羞于承认,更不要抵制,而应儘快进行以下的治疗。心理疗法。有精神方面问题的孩子虽然不善与其他人沟通,但通常能很好地与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交谈,说出他们所面临的真实感受。这将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并且还有利于改变负面的和极端的想法。艾欣的精神状态在经过心理治疗后很快便有了好转。
药物疗法。有一种叫做百忧解(prozac)的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儿童抗抑郁症的药。这也是唯一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的用来治疗儿童抑郁症的药品。这种药能通过提高儿童脑神经物质的分泌来缓解精神抑郁的病症。不过这种药也被证明有副作用,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孩子们在服用它后病情的确会有明显改善。只是每个孩子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所以在孩子们服用药物后要进行严格的监控。从更多的数据显示来看,服用此药还是利大于弊。
混合疗法。有数据表明,单独用心理疗法,61%的孩子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单独使用药物时33%的孩子会有所好转。双管齐下时,即同时採用心理和药物疗法,孩子们的病情改善率则提高到75%。Alice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开始享受自己的生活,她唱歌,与周围的人相处得非常好。有什幺比看到一个曾经受抑郁困扰的人脸上重新绽放笑容更让人愉快的事情呢?
低龄抑郁 - 快速判断孩子是否得抑郁症
如果你的孩子有五条以上的症状,而且这些情况已经持续有两周以上,那幺孩子可能得了抑郁症:
●暴躁、易怒、情绪波动却毫无理由;
●对约会朋友和参加有趣的活动毫无兴致;
●总是抱怨胃痛或头痛;
●体重下降;
●更加嗜睡;
●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差;
●开始谈论离家出走;
●总是无精打采,总是抱怨太累或太无聊,缺乏自信,讨论自杀,对喜爱的东西变得无所谓了。
生活建议
建议家长应主动与孩子沟通,给予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关心和爱护,营造一个相对宽鬆、快乐的生活成长环境,培养他们面对成长、经受挫折的能力,不要给他们太多的思想压力,让孩子发挥他快乐、自我成长的潜能。发现孩子有抑郁症倾向时,应该及时与孩子沟通,必要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