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森密谋
7月20日密谋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个试图刺杀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并推翻其政权的行动。在1944年7月20日,德国陆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于德国在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狼穴”基地引爆其公事包内的炸弹,但并未成功将希特勒炸死,仅有轻伤,政变也很快地失败。希特勒下令将所有涉案关係人全数逮捕并处以极刑,盖世太保一共逮捕了7,000人,并最终处决了4,980人。由于主要领导人多被处死,德国反纳粹组织也因此受到了致命打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佐森密谋
- 外文名:Zossen plot
- 时间:1944年7月20日
- 主人公: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
背景
早在1938年,纳粹德国的陆军与军事情报局(阿勃维尔)内部就出现了推翻希特勒纳粹政权的计画,这些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包括:汉斯·欧斯特準将、路德维希·贝克大将和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元帅。欧斯特是军事情报局的副局长,贝克为前陆军参谋长,维茨莱本则为前德国第1集团军和前西线总司令。他们很快联繫了数名同样反纳粹且较知名的民间人士,包括前莱比锡市长卡尔·格德勒与普法战争的战争英雄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的侄孙—赫尔穆特·詹姆斯·冯·毛奇。
军界密谋组织、民间人士、政治团体和抵抗组织于集合在克莱稍集团(在克莱稍(英语:Kreisau)的毛奇公馆)以及其他秘密社团中会面讨论反纳粹政权的事宜。毛奇反对刺杀希特勒,觉得应将其逮捕并诉诸公审,他说道:“我们完全是外行,如果我们现在便发难,一定会搞砸这件事。”并表示杀害希特勒的行动非常虚伪,且“希特勒与国家社会主义已走向一条错误的道路,德国反抗组织应在可干涉範围中加以阻止”。1938和1939年时,密谋份子曾拟出推翻希特勒、防止其进一步发动战争的计画,但因为德国执行计画之将领(主要是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和陆军参谋长弗朗兹·哈尔德)欠缺果断的判断和西方列强对希特勒外交要求的软弱屈服而暂停。战争爆发后,此计画再度出台,然而却因为陆军高层的犹豫不决迟迟未进行,直到1940年5月,希特勒因对法战争的迅速胜利而获得国内强大的支持,在违反大众意愿下,密谋计画不得不再度流产。
1942年,一个由海宁·冯·崔斯考(英语:Henning von Tresckow)上校所领导的新密谋集团开始浮现,他是于巴巴罗萨行动中指挥中央集团军群费多尔·冯·波克元帅的参谋人员。崔斯考有系统地招募反抗份子进入该集团军群,形成军中反抗份子集结的新据点,然而对于希特勒统治的抵抗也仅能作到少量的影响,因他戒备森严,难以靠近。
到了1942年,奥斯特和崔斯考成功建立了一个反抗集团网路。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招募到了柏林市本德勒馆德军司令的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该人掌控了一个联繫后备军单位的独立系统,其令崔斯考的中央集团军群反抗势力拥有可遂行政变之工具。1942年年底时,崔斯考与奥尔布里希特拟定并执行一个刺杀行动,将于希特勒来到东线斯摩棱斯克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部时,将一颗炸弹放置到他的座机上,然而炸弹却没有引爆,在第二次尝试于柏林向希特勒展示掳获的苏军武器时同样失败。这些失败令反抗集团士气低迷。
1943年时崔斯考也未成功招募到高级将领:如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与格特·冯·伦德施泰特两位元帅来支持夺取政权之行动。尤其重要的是,崔斯考所处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已换为君特·冯·克鲁格,虽然多次成功说服他加入反抗行动,但经常在最后一分钟才发现他的优柔寡断,在两方阵营暧昧不清的态度与行动。
策划政变
施陶芬贝格加入密谋集团
1943年中旬,德国在战争的局势已被决定性的扭转。陆军与民间密谋份子认为,只要希特勒被刺杀,就有与西方盟国谈和的空间,并促使其阻止苏联入侵德国。在1943年8月,崔斯考首次会见了一位年轻的参谋军官——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该人曾在北非身受重伤,是一位政治保守的人物,也是热心的德国民族主义份子和虔诚的天主教信徒。自1942年起,该人开始在德军内拉拢人士,让他们相信德国正被希特勒一步步推向灾难之中,因此希氏必须被免职。曾有段时间因为他本身的宗教信仰而未使其实际参与刺杀的行动,然而在1942年史达林格勒战役后,施陶芬贝格认定,若不刺杀希特勒将会是道德层面上更大的罪恶。他带给了军中抵抗运动新的气氛,当崔斯考被分发至东线时,施陶芬贝格就负责规划和执行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
新计画
奥尔布里希特后来提出一个新的刺杀希特勒计画,欲利用德国本土驻扎,用来镇压国内数百万的被占领国劳工、奴隶或是盟军空袭引发暴动的德国后备军(德语:Ersatzheer)单位,动员计画称作“女武神行动(英语:Operation Valkyrie)”。1943年8、9月,崔斯考上校起草与修订了女武神行动,其开头文字即写道:“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已死,有一群阴险的密谋集团试图为自己夺权,并意图自后方攻击本国前线士兵”,上头详细记述了要占领政府机关、希姆莱的东普鲁士指挥部、电台和集中营等地。先前有人认为女武神行动之拟定出自施陶芬贝格之手,但根据自苏联回收、于2007年公布的档案中指出,该计画乃出自于1943年秋季的崔斯考以及其夫人爱莉卡(Erika)和女秘书玛格莉特·冯·欧妢(Margarete von Oven),那两位女性还戴上手套以防留下指纹,然而女武神行动必须依赖后备军总司令弗里德里希·佛洛姆将军才能执行,因此当计画付诸执行时必须将他拉拢至反抗阵营中,或至少以某种方式令其保持中立。至于佛洛姆本人如同大部分高级将领,虽然知道反抗集团私下针对希特勒的密谋,但既予以不支持,也不将其通报给盖世太保。
行动与失败
在1943年至1944年初至少有4次由施陶芬贝格和崔斯考所策划尝试以靠近希特勒,用炸弹、手榴弹和手枪将其刺杀的阴谋,但皆未获得成功:
- 1943年3月由鲁道夫·克里斯多夫·冯·戈尔斯多夫男爵(Rudolf Christoph Freiherr von Gersdorff)执行
- 1943年11月下旬由艾克塞尔·男爵·冯·迪·布斯-史特莱特何斯特(英语:Axel Freiherr von dem Bussche-Streithorst)执行
- 1944年2月由埃瓦尔德-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舒曼森执行
- 1944年3月11日由艾贝哈德·冯·布里登布希男爵(Eberhard Freiherr von Breitenbuch)执行
但是刺杀任务变得越来越困难,由于战争情势恶化,希特勒越来越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也很少访问柏林。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东普鲁士拉斯滕堡附近的“狼穴”指挥部,偶尔则到巴伐利亚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别墅休息。这两个地方戒备都极为森严,极少有希特勒未见过或不信任的人士前来拜访。盖世太保与希姆莱也感觉出可能有要推翻或谋刺希特勒的阴谋正进行着,尤其怀疑参谋本部的人员。
孤注一掷
时至1944年夏季,盖世太保已逐渐接近了密谋集团。对密谋份子来说德国能够和谈的机会已不多,战场东线上德军已全面撤退,西线盟军也已登入,德国能用于谈和周旋的条件正迅速收缩,因此认为接着的行动就是最后一次的机会,欲孤注一掷。在7月初开始的一连串重大密谋前,反抗集团说服了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隆美尔是当时德国最具声望的将军之一,也是第一位支持他们行动的现役元帅(维茨莱本自1942年起就一直是退役状态),但隆美尔并不支持对希特勒的暗杀行动,认为这将造就出因为“希特勒身亡,德国因而战败”这样的情势,并将希特勒变成一位烈士。隆美尔认为应将其逮捕诉诸公审,然而当施陶芬贝格传送讯息给崔斯考询问行刺是否有具政治目的时,后者回答:“行刺是必须的,不计一切代价。即使会失败,我们也要在柏林有所行动。实际的行动目的不再重要,现在要紧的是让世人与历史看到德国有人反抗希特勒政权,没有一事比这更重要。”至于希姆莱,他至少被证实于1943年8月有和密谋份子所接触,普鲁士州财政部长约翰内斯·波皮兹(Johannes Popitz)经由格德勒的网路与其接触,并提议希姆莱在刺杀计画成功后取代希特勒,与盟军谈判从而结束战争,但本次接触无疾而终,而希姆莱也未将该人逮捕或追蹤其网路。可能是即使如希姆莱如此追随希特勒,也了解到战争到了这个阶段德国已无获胜之希望,因而默认政变进行,行动成功后能以希特勒的继承人身份让战争结束。波皮兹并非唯一一个认为希姆莱是潜在的盟友的人,格德勒显然也透过卡尔·朗贝恩(Carl Langbehn)与其接触。卡纳里斯的传记作者海因兹·霍恩(Heinz Höhne)在其作品中记述卡纳里斯与希姆莱共和合作,企图令政变实现,但仅是猜测。另一方面,崔斯考和其他政变份子并不希望刺杀希特勒后换来一个同样危险的党卫队头目,在可能的情况下希望能将希姆莱与希特勒一併刺杀,施陶芬贝格于7月11日即尝试这幺作,但因为希姆莱不在场而作罢。
施陶芬贝格的尝试
7月1至6日
1944年7月1日星期六,施陶芬贝格被任命为驻柏林市的佛洛姆后备军参谋长,在这位置上他可参加东普鲁士的狼穴与贝希特斯加登的会议,获得了绝佳接近希特勒,并以炸弹或手枪将其刺杀的机会,而这也将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另一方面,这时反抗组织也拉拢到了几位关键盟友,包括驻法德军总司令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步兵上将,该人允诺一旦刺杀行动成功即会控制巴黎市,并与入侵的盟军谈和停战。
7月7至14日
政变所需具备的条件业已齐全。1944年7月7日,史蒂夫将军试图在希特勒于萨尔茨堡附近的克莱施姆堡观看新式制服时予以刺杀,但却迟迟没有机会下手。施陶芬贝格因此决定进行两件事:由他亲自前去行刺,以及在计画成功后由他接下管理柏林政变的事务。7月11日,施陶芬贝格于公事包中放置炸弹前去参加希特勒会出席的会议,然而因为密谋集团决定若要使女武神行动有成功的机会的话,必须一併将希姆莱和赫尔曼·戈林炸死,但希姆莱并未参加会议,刺杀计画便临时喊停。事实上,希姆莱只有在极罕见的状况下才会参与军事会议。
7月15日:失败的尝试
7月15日,施陶芬贝格再度飞往狼穴尝试,此时一併去除希姆莱的条件已经去除,计画为将带有定时炸弹的公事包放到会议桌下,再藉口离开会议室,一旦爆炸后即立刻飞回柏林,加入本德勒馆其他密谋者的行列,发动女武神行动,以动员的后备军将纳粹官员逮捕并控制德国,贝克将任国家元首,格德勒为总理,维茨莱本则任三军总帅;然而15日当天计画又临时取消,虽然戈林与希姆莱一同在场,但希特勒提早离开了会议室,施陶芬贝格因而赶紧将炸弹引信停止,最终没被现场人员发现。
7月20日
启动女武
到了7月18日,有传言表示施陶芬贝格的目的已被盖世太保所发现,随时都可能被逮捕。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传闻,但情势显出盖世太保正逐渐接近政变核心,因此这极可能是最后一次的行动机会。7月20日上午10点,施陶芬贝格再次于公事包带上了炸弹,飞往狼穴参加希特勒的军事会议。约中午12点30分会议开始时,施陶芬贝格藉口进入凯特尔办公室的洗手间,用準备好的钳子剪断原子笔型的雷管(启动),再将其插入一块1公斤的炸药块中,在整个放入由威塞尔·佛雷泰格·冯·罗因霍芬少将(Wessel Freiherr Freytag von Loringhoven)準备的牛皮纸袋中。该引信内有一个注有酸液的铜管,约过10分钟将会侵蚀扣住撞针的金属丝,引爆炸弹。施陶芬贝格进入会议室后,在不知密谋的恩斯特·约翰·冯·弗莱茵德少校(Ernst John von Freyend)帮助下,绕过了会议室内的20名人员和希特勒,将施陶芬贝格的公事包置于会议桌下。几分钟后,按照计画地,施陶芬贝格藉口接电话离开了会议室。据推测,站在希特勒旁边的海因兹·布兰德上校(Heinz Brandt)将施陶芬贝格的公事包从桌子原位移到另一边会议桌角后,从而让炸弹在爆炸时威力减弱,令希特勒不被其杀害,而布兰德后来被炸弹炸死,并炸断了一条腿。12点40至50分期间,炸弹引爆,将会议室整个摧毁.三名军官和一位速记员因此死亡,然而主要目标希特勒就和其他人一样因为桌角之厚实而只受了轻伤:裤子被烧焦和耳膜被震破,如同会议室内另外24人。
离开狼穴,飞往柏林
施陶芬贝格看到混凝土建筑爆炸、飞散的瓦砾与浓烟后认定任务已经完成,希特勒已经身亡。施陶芬贝格立即跳上準备好的车子快速离开狼穴,途中以各种方式通过了狼穴全部的三个检查哨,并令其副官沃尔纳·海夫腾(Werner von Haeften)将备用的第二枚炸弹块扔进森林中。下午一点,施陶芬贝格搭上了由艾德华·华格纳炮兵上将(Eduard Wagner)準备的Ju 52飞往柏林。
大约下午4点,施陶芬贝格抵达了柏林。而身在狼穴的密谋成员艾里希·菲尔基伯将军(Erich Fellgiebel)则打了电话告知本德勒的密谋份子行刺失败,希特勒还活着。因此,若后备军知道希特勒活着的事实,启动女武神行动的计画即没有成功的机会。不久当施陶芬贝格的飞机降落后,他打电话告知柏林的密谋份子希特勒已死、“我亲眼看到他被抬出来”,情况更加地混乱。密谋份子不知道哪一方的讯息才是正确的,最终决定于4点由奥尔布里希特启动女武神行动,但佛洛姆将军对此犹豫不决,他打电话给狼穴的凯特尔,后者给予其保证希特勒仍旧活着,并问道施陶芬贝格的下落。这使得佛洛姆了解,政变正逐渐漫延到他的指挥部中,因此他回答该人应与希特勒在一块儿。
同时,驻法国德军总司令史图尔普纳格也设法解除了党卫队和盖世太保的武装,并俘虏了他们大部分的领导者。接着他前往西线总司令克鲁格的指挥部,要求他与盟军接触,但被告知希特勒仍旧活着。约4点40分,施陶芬贝格和海夫腾抵达了本德勒,佛洛姆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临时转变立场,试图逮捕施陶芬贝格,但被其与奥尔布里希特以手枪制伏,并任命赫普纳为新任后备军总司令。这时的希姆莱已被命令负责处理这些状况,他下令取消施陶芬贝格的女武神行动命令。在其他许多地方政变正逐渐进行着,该区的领导人皆认为希特勒已经死亡。市区指挥官、同时也是密谋份子的保罗·冯·海瑟将军(Paul von Hase)命令大德意志警备营指挥官奥托·恩斯特·雷莫少校占领威廉大街,并前去逮捕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维也纳、布拉格和其他许多地方,后备军部队占领了纳粹占领区政府,逮捕了多名党卫队军官和地区长(Gauleiter)。
政变瓦解
大约晚上6点,柏林第3警备分队指挥官约哈希姆·冯·克洛兹弗里希将军(Joachim von Kortzfleisch)被传唤到本格勒,但他拒绝服从奥尔布里希特的命令,不停地喊着:“元首还活着!”最后被密谋份子将其逮捕监禁。卡尔·冯·薛根男爵将军(Karl Freiherr von Thüngen)也负责了职务,但他对政变行动的帮助却不大。弗利兹·林德曼(Fritz Lindemann)将军原计画应要占领电台向德国国人宣布讯息,但却没有出现,且他有着唯一一份演讲稿,贝克因此还要重做一份。
政变局势决定性的转变于晚上7点开始,希特勒在身心上已回复到可以打电话,他立刻与宣传部的戈培尔通话。戈培尔安排了领军包围宣传部的指挥官雷莫少校与希特勒通话,并向雷莫证实,元首仍旧活着。希特勒命令雷莫,立刻重新控制住柏林的局势。雷莫下令部队包围和封锁本德勒,但不要进入建筑物中。晚上8点时,盛怒的维茨莱本抵达了本德勒馆,向欲继续进行政变的施陶芬贝格和众人激烈地争吵、责骂,并在不久后离开该地。而计画夺取巴黎控制权的行动在西线总司令的克鲁格确信希特勒仍活着后也终止。随着雷莫重掌城市的控制权和希特勒存活的讯息被传开来,柏林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人士纷纷倒戈。而后镇压政变的雷莫等人与密谋者于本德勒馆内爆发了战斗,施陶芬贝格中了枪伤。
佛洛姆于晚上11点重新控制了局势,并希望透过对镇压政变积极的行动来明确稳固自己的立场。贝克由于已明确了解局势无望,便开枪自伤,但第一枪并未使其送命,后来被其他士兵所射杀。佛洛姆自己召开一个小型军事法庭,宣判在场的奥尔布里希特、施陶芬贝格、海夫腾和奎汉死刑。7月21日凌晨12点10分,他们在外面的院子被处决,据推测,佛洛姆可能是想藉由灭口来掩饰自己知情不报的参与行为。其他人也陆续地被处决,但在由党卫队军官奥托·斯科尔兹内领军的部队抵达后将处决停止。佛洛姆不久后前去找戈培尔讨镇压政变的功劳,但很快就被逮捕。戈培尔冷冷地对佛洛姆说道:“你太急于杀人灭口了。”他立即被逮捕,后来于1945年3月被处决,罪名为未报告和防止政变发生。
所有在会议室内除了凯特尔之外的人皆因爆炸而伤及耳膜,而希特勒的腿被刺入约200枚的木头碎片、头髮遭烧焦,制服长裤亦破烂不堪[24]。薛尔福、普特卡默、博格曼、巴登夏特、布海尔、约德尔和胡辛格受伤,而鲁道夫·施密特步兵上将、海因兹·布兰登上校、君特·科尔登大将和布歇罗兹则因为伤重不治身亡。
会议参加人士
阿道夫·希特勒 威廉·凯特尔元帅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大将 瓦尔特·华里蒙特炮兵上将 弗朗兹·冯·雪莱斯内 赫博特·布区少校 赫尔曼·费格林中将 尼可拉斯·冯·贝洛上校 汉斯-埃里希·沃斯中将 奥托·金歇(希特勒的副官) | 瓦尔特·薛尔福少将 恩斯特·约翰·冯·弗莱茵德少校 卡尔-杰斯可·冯·普特卡默中将 瓦尔特·布海尔上将 海因里希·博格曼中校 海因兹·怀森格中校 卡尔·巴登夏特上将 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中校 阿道夫·胡辛格中将 海因兹·布歇罗兹速记员 |
所有在会议室内除了凯特尔之外的人皆因爆炸而伤及耳膜,而希特勒的腿被刺入约200枚的木头碎片、头髮遭烧焦,制服长裤亦破烂不堪[24]。薛尔福、普特卡默、博格曼、巴登夏特、布海尔、约德尔和胡辛格受伤,而鲁道夫·施密特步兵上将、海因兹·布兰登上校、君特·科尔登大将和布歇罗兹则因为伤重不治身亡。
结果
接着的数星期,盖世太保在希特勒愤怒的指令下竭力逮捕任何和政变有关係之人士,其中一些被捕者在办公室与家中的信件和资料被缴获,并找到自1938年起参与政变之人士资料,因而逮捕了更多人;前陆军参谋长的哈尔德也因此被关入集中营,一直到战争结束才被盟军放出。而希姆莱也执行他的“亲属连带责任”,将密谋者之亲属逮捕。逮捕总人数数据有所争议,约在5,000至7,000上下,其中有200至4,980人被处决[25]。其中并非所有人都有参与政变,而是盖世太保藉此机会将所有疑似同情政变者全数逮捕,其中有一家庭因窝藏了其中一位密谋者而全部被处死。就连英国也广播了盖世太保激进的逮捕行径。极少数人被捕时还试着逃跑或否认罪行,被送到了审判程式极为轻率的人民法院机关,它俨如一个袋鼠法庭;法官、同时也是激进的纳粹党员罗兰德·弗莱斯勒为宣传目的而在庭上大声咒骂和污辱被告。第一次开庭时间为1944年8月7日与8日,希特勒下令将被判有罪者“像生肉那样吊起来”。
许多人为免被处决和逃避痛苦的审讯而自杀,例如克鲁格(因自认可能被控知情不报而服毒自尽)、史图尔普纳格(试图开枪自杀,但只打瞎了眼睛,之后在盖世太保残酷的折磨后才被处以绞刑而死)。史图尔普纳被痛苦折磨时脱口说出了隆美尔的名字,他的副官凯萨·冯·霍法克尔(英语:Caesar von Hofacker)也在盖世太保刑求之下提到隆美尔是其中一名密谋者。隆美尔在这场政变的参与程度一直充满着争议,但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即使他知道也未有直接参与其行动,然而希特勒了解,若深受德国国人爱戴的将军亦为叛国者将会大大折损士兵之士气,因此他决定给隆美尔选择自杀或是被送上审判;若其选择后者,在被判为有罪时将会连其幕僚和家人一併处死。隆美尔认为在被审判前他就会被抓获或是杀害,因此他于1944年10月14日选择服毒自杀身亡,出于他的军事荣誉影响力,隆美尔死亡的真相一直没有对外公开,直到战争结束。
崔斯考则是在政变失败后隔天即驾车前往德俄前线无人地带,以手榴弹自杀身亡,并以枪向车辆射击以製造苏军袭击的假象。自杀前,他告诉他的副官法宾安·冯·什拉布伦多夫(英语:Fabian von Schlabrendorff)中尉:“全世界当下会中伤我们,但我仍然相信我们做的是对的,希特勒不仅是德国,也是全世界的敌人。在仅有几小时的时间里,我相信已在上帝告知我何事该做前证明了自己反对希特勒的奋斗,神曾许诺亚伯拉罕,若他能在罪恶之城索多玛中找出十位正直之人,他将不会毁灭城市。因此我希望上帝同样也不会毁灭德国。我们之中没有人为自己的死亡所哀痛,同意加入我们的人都穿上了涅索斯的长袍,当一个人持有道德操守时,就应準备牺牲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念。”
佛洛姆试图透过在政变当晚处决施陶芬贝格的行为来保护自己,但这只显示出他先前的毫无作为以及对政变知情不报,7月21日当天即被逮捕,并被人民法庭宣判有罪,儘管他有参与政变的行径,但对他的正式判决为未尽其职。佛洛姆于哈弗尔河畔布兰登堡被处决,由希特勒亲自下令,由原本的绞刑换成了“更有尊严的”行刑队枪决。着名数学家马克斯·普朗克之子艾尔温·普朗克也因为参与政变而遭处决。恩斯特·卡尔滕布伦纳向希特勒报告,罗马教宗庇护十二世亦有参与政变的行动。另外有证据表明,720密谋案主谋者威塞尔·冯·弗雷泰格-罗林霍芬(英语:Wessel von Freytag-Loringhoven)和威廉·卡纳里斯在收到义大利反间谍人员凯萨·亚梅(义大利语:Cesare Amè)传来的讯息后,企图阻止1943年希特勒下令绑架、谋杀庇护十二世的行动。
而身为党卫队、曾指挥过别动队的亚瑟·内贝亦因为他的反纳粹态度而被牵扯至政变中。内贝自己就曾在调查莱因哈特·海德里希的刺杀案时就曾表示过,比起找出犯罪真相,盖世太保更热衷于复仇。另一位被逮捕的党卫队成员为沃尔夫-海因里希·冯·海尔多夫(英语:Wolf-Heinrich Graf von Helldorf)伯爵,他是秩序警察长,并在战争爆发前就与反抗势力成员接触。他与内贝密切地合作,并应指示警察不要干涉军队逮捕政府成员的行动,然而他在7月20日中没有什幺作为,后来他被逮捕并判为叛国罪而处死。在1945年2月3日弗莱斯勒因美军空袭而丧命后,德国便无对此事件进行过一个正式的审判,但到了4月卡纳里斯的日记被发现后又逮捕了更多人,一直到战争结束前几天持续进行着处决工作。审判与处决的情况被拍成了影片供希特勒与其随从观赏,后来戈培尔将其製作成为时30分钟的电影,并送到利希特费尔德(英语:Lichterfelde)军校供学员观赏,但观众应是经过挑选的[34]。
希特勒对他的存活视为“神圣历史的一刻”,并指示製作特别的勋章以兹纪念。这个勋章就是后来的“1944年7月20日纪念款重伤勋章”,希特勒将其授予当时与他在会议室内的成员,该勋章分作金、银和黑色三种,全数共100枚,其中有47枚被颁授出去,并都各附一个由希特勒亲自签署、极为华丽的奖励档案,现在它们成了第三帝国里最为稀有的饰品。
在镇压政变中立功的雷莫少校当晚即被晋升为上校,并在战争结束前被晋升为少将。战后他与人创建了一个极为突出的新纳粹政党——社会主义帝国党,併到他于1997年去世前一直否认犹太人大屠杀一事。提供暗杀用炸弹的菲力普·冯·波塞拉格(英语:Philipp von Boeselager)军官侥倖逃过了追查和从战争中倖存,他于2008年5月1日以90岁高龄逝世,为世上倒数第二位曾参与政变者之逝世。在政变之后,德国全体军官被迫于1944年7月24日再进行一次对希特勒效忠的宣誓,并将传统的军礼完全以纳粹礼所取代。
新政府成员
原本政变份子计画在希特勒被刺杀后组成新政府来向盟军谈和,但因为其行动的失败,大部分成员被处决,以下为1944年7月时预计的内阁名单[40]:
- 联邦大总统(国家元首):路德维希·贝克
- 总理:卡尔·格德勒(隶属德国国家人民党)
- 副总理:威廉·雷歇纳尔(Wilhelm Leuschner,隶属德国社会民主党)
- 国会议长:保罗·罗贝(Paul Löbe,隶属德国社会民主党)
- 最高军事法庭庭长:汉斯·欧斯特
- 战争部长: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
- 内政部长:朱力斯·雷贝尔(Julius Leber,隶属德国社会民主党)或尤根·玻兹(Eugen Bolz,隶属德国中央党)
- 外交部长:沃尔纳·冯·薛伦堡(Werner von Schulenburg)或乌里希·冯·海塞尔(Ulrich von Hassell)
- 财政部长:埃瓦尔德·罗伊瑟(Ewald Loeser)
- 重建部长(或内阁委员):汉斯·柯赫(Hans Koch,隶属认信教会)
- 中央银行总裁(或经济部长):卡尔·布雷辛(Karl Blessing)
- 经济部长:保罗·雷杰内-强恩(Paul Lejeune-Jung,隶属德国国家人民党)
- 农业部长:安迪斯·荷梅斯(Andreas Hermes,隶属德国中央党)
- 法务部长:约瑟夫·维梅尔(Josef Wirmer,隶属德国中央党)
- 警察总长:海宁·冯·崔斯考
另外,阿尔贝特·施佩尔被密谋份子预定作为一位潜在的军备部长人选,在一份推测政府内阁人选名单上所写的问号旁边有施佩尔的名字,但他们同时也指出,在希特勒死前不要接近该人。不单是因为施佩尔是与希特勒私人关係上最为亲近的朋友一个原因,也能避免该人被党卫队所逮捕[41]。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该内阁成员有着德国的数个政党,但除了纳粹党员外,共产党成员一名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