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何尊铭文

何尊铭文

何尊铭文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周成王亲政五年时,在新营建的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逸周书·度邑》等文献记载相互印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在何尊铭文中,意义重大。何尊铭文是“中国”一词出土最早的见证,表明了洛阳是古中国的所在地,即天下之中。此外,中国邮政集团的标识“中”字的设计也来源于何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何尊铭文
  • 出土地点: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郊贾村
  • 馆藏地点: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所属年代:西周早期成王时期
  • 属性:考古文物文献
  • 出土时间:1963年

文物铭文

“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稟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勛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鹹诰。雍州何赐贝卅朋,用作口(周)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何尊青铜器何尊青铜器

铭文大意

铭文大意:周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今河南洛阳)营建都城,适逢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说,余入住到天下的中心,由此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铭文中的”中国“”成周“字样铭文中的”中国“”成周“字样

文物意义

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成王在其亲政五年时,于新建成的东都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文献记载,西周成王时,曾有迁宅洛邑一事。不过司马迁在《周本纪赞》中则认为当时成王仍都丰、镐,未迁洛邑。但《吕氏春秋》等书也说成王营居于成周。何尊铭文开篇便有“唯王初迁宅于成周”的记载,证实成王确实迁居到洛邑。1981年岐山出土的新邑戈和2008年周公庙出土的新邑卜甲,都是这一事件的佐证。
何尊铭文中的“中国”字样何尊铭文中的“中国”字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铭文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中国”在这里的含义,是指西周王朝的成周地区,即天下中心——伊河、洛河流域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何尊铭文与众多史料相佐:
《史记·周本纪》云:周公赞成周洛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与何尊铭文中“唯王五祀”、“唯王初雍,宅于成周”相合。
《逸周书·度邑》武王:“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途,北望过于有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其曰兹曰度邑”。
邑,指洛邑。度邑,即规划洛邑。《逸周书·度邑》记载了武王灭商后就打算在伊洛地区营建新都,与何尊中的“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相佐。

何尊

西周。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重要历史事件,极具史料价值,而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郊的贾村。现藏于:陕西省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何尊铭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