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比·布莱恩特:见证
一代体坛传奇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的NBA生涯是辉煌的,同时又是个性十足的,他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永不服输,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年轻人而言,这是最好的励志故事,将极大地激励他们的健康成长,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本书作者高欣长期驻美採访NBA,积累了大量的一线素材,之前他创作的《特雷西·麦克格雷迪:转身》已经有过类似的效果,让年轻人们看到巨星努力训练、勇于承受心理压力的积极面,不仅有着非常好的社会效应,而且创造了销售奇蹟,首印未出印厂即已断货。而这本《科比·布莱恩特:见证》更是他对在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记者席近躏观察科比·布莱恩特职业生涯最后两季的心血之作,于2017年4月在青岛出版社出版,值得读者们拥有,并收藏。
基本介绍
- 书名:科比·布莱恩特:见证
- 作者:高欣
- ISBN:9787555249610
- 类别:传记-体育明星
- 页数:182
- 定价:35
-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让年轻人们看到巨星努力训练、勇于承受心理压力的积极面。
◆了解一代体坛传奇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的NBA生涯。
在完成体育类畅销书《特雷西·麦克格雷迪Ⅰ》后,高欣以《星岛日报》洛杉矶版体育记者的身份,在科比·布莱恩特最后两个赛季长驻洛杉矶进行採访,在斯台普斯中心的记者席,亲眼见证了科比最后两个赛季的每个主场比赛以及最终的退役仪式,并以纪实手写成本书。
作者简介
高欣:2008年至2013年供职于《篮球报》,期间,常驻休斯敦报导休斯敦火箭队、常驻洛杉矶报导洛格矶湖人队;2014年3月担任乐视体育高级编辑,期间,赴义大利报导欧洲篮球冠军联赛;随后赴美攻读体育管理学位并担任《星岛日报》洛杉矶版体育记者,报导美国职业体育赛事。2012年出版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的中文传记《特雷西·麦克格雷迪:转身》。
目录
◆ Kobe 还是 Cold-be老师
◆ 对卫冕冠军过敏
◆ 在波特兰见证沧海桑田
◆ 令人心碎的退役决定
◆ “为毛不让奇普·凯利替科比退役?”
◆ 恐袭! 和欧巴马没唠够
◆ “黑曼巴”是夜猫子
◆ 为了那次后撤步,科比拼了
◆ 奥本山宫殿DJ没提当年那件事
◆ 老辈人忆麦可·乔丹,当打人记科比
◆ 千湖之城的先驱者
◆ 让科比一路小跑的人出现了
◆ 科比疯了 斯科特懵了
◆ 科比擒下“巨人捕手”
◆ “黑曼巴”时光逆转
◆ 飓风之城 “雷神”请客
◆ 看完《星球大战》就爆发
◆ 爆发的背后
◆ 湖人是只猫,雷霆是只狗
◆ 科比不善圣诞战
◆ 单节14分向苦主致敬◆ 神奇的录像带
◆ NBA生涯的转折点
◆ 执念
◆ 礼物:夏洛特黄蜂8号球衣
◆ 失败之下蕴藏的能量
◆ 蛮干下去后果不堪构想
◆ 就因为不愿离家太近
◆ 直接回绝“巴西闪电”
◆ 赛季半程,科比想要滑雪了
◆ “要在几年前,我会喷些不合时宜的”
◆ “白人科比”不信81分的邪
◆ 怀念那份被恨的感觉
◆ 刺耳的话如期而至
◆ 没能留住自己的“斯科蒂·皮彭”
◆ 最黑暗的10连败,科比却说没关係
◆ 你看了20年了你以为呢
◆ 驱邪
◆ 圣安东尼奥:让科比的生涯充满如果
◆ 科比的警告:不要泄密
◆ 曾经的饭票
◆ 最后的全明星
◆ 当挥肘已成为本能
◆ 麦可·乔丹?科比导师另有其人
◆ 第31套战术提前用
◆ 库里:本来相同的故事还能上演
◆ 谁也阻挡不了科比告假
◆ “绝版曼巴”VS“绝代双骄”
◆ 恶棍与终极斗士
◆ 卡特那一扣科比记了20年
◆ 凤凰城:爱恨交织的地方
◆ 最后10场必须拼
◆ 有人不知科比为什幺退役,居然
◆ 最后一战的彩排演砸了
◆ 化身尤达大师
◆ 道格·里弗斯失去算数能力
◆ 比赛本身更重要
◆ 哈登赛后托科比办事
◆ 科比训练 阿杜看呆
◆ 投、投、投, 科比永远这幺回答
◆ 后记
◆ 在波特兰见证沧海桑田
◆ 令人心碎的退役决定
◆ “为毛不让奇普·凯利替科比退役?”
◆ 恐袭! 和欧巴马没唠够
◆ “黑曼巴”是夜猫子
◆ 为了那次后撤步,科比拼了
◆ 奥本山宫殿DJ没提当年那件事
◆ 老辈人忆麦可·乔丹,当打人记科比
◆ 千湖之城的先驱者
◆ 让科比一路小跑的人出现了
◆ 科比疯了 斯科特懵了
◆ 科比擒下“巨人捕手”
◆ “黑曼巴”时光逆转
◆ 飓风之城 “雷神”请客
◆ 看完《星球大战》就爆发
◆ 爆发的背后
◆ 湖人是只猫,雷霆是只狗
◆ 科比不善圣诞战
◆ 单节14分向苦主致敬◆ 神奇的录像带
◆ NBA生涯的转折点
◆ 执念
◆ 礼物:夏洛特黄蜂8号球衣
◆ 失败之下蕴藏的能量
◆ 蛮干下去后果不堪构想
◆ 就因为不愿离家太近
◆ 直接回绝“巴西闪电”
◆ 赛季半程,科比想要滑雪了
◆ “要在几年前,我会喷些不合时宜的”
◆ “白人科比”不信81分的邪
◆ 怀念那份被恨的感觉
◆ 刺耳的话如期而至
◆ 没能留住自己的“斯科蒂·皮彭”
◆ 最黑暗的10连败,科比却说没关係
◆ 你看了20年了你以为呢
◆ 驱邪
◆ 圣安东尼奥:让科比的生涯充满如果
◆ 科比的警告:不要泄密
◆ 曾经的饭票
◆ 最后的全明星
◆ 当挥肘已成为本能
◆ 麦可·乔丹?科比导师另有其人
◆ 第31套战术提前用
◆ 库里:本来相同的故事还能上演
◆ 谁也阻挡不了科比告假
◆ “绝版曼巴”VS“绝代双骄”
◆ 恶棍与终极斗士
◆ 卡特那一扣科比记了20年
◆ 凤凰城:爱恨交织的地方
◆ 最后10场必须拼
◆ 有人不知科比为什幺退役,居然
◆ 最后一战的彩排演砸了
◆ 化身尤达大师
◆ 道格·里弗斯失去算数能力
◆ 比赛本身更重要
◆ 哈登赛后托科比办事
◆ 科比训练 阿杜看呆
◆ 投、投、投, 科比永远这幺回答
◆ 后记
前言
我曾试问自己,若干年后对採访科比·布莱恩特的这段经历还能回忆起哪几个片段?我想了想,可能有3个,且这3个片段互不关联。人的记忆有时是支离破碎的,当它们突然涌现时,你会感到毫无来由。这就像做梦,在现实中看似无法联繫在一起的场景,梦却可以把它们拼接起来。我一直以为,这3个互不关联的片段就像是一场梦,可是当我写完这本书,我发现我找到了原因。
片段1:2008-2009赛季西部联盟的季后赛第2轮,洛杉矶湖人vs休斯敦火箭,那是一段非常惨烈的系列赛,中国球迷一定都记得,因为那是姚明唯一率领火箭杀入第2轮的经历。第1场,作客洛杉矶的火箭在姚明的率领下拿下了比赛,赛后,当时身为中国记者的我主要负责报导火箭方面的内容,姚明则是我报导的重点。我清楚地记得姚明当时赛后高兴地参加发布会的採访。客队球员接受完採访,就轮到主队球员了。而我在姚明离开发布会现场后,需要继续赶往客队更衣室完成后续採访。姚明从发布会现场开门离开后,一部分记者也紧跟离开,我也立即离开。季后赛的採访,每个记者都行色匆匆,我跟在这一大队记者的最后,当我近似小跑地冲出发布会大门的瞬间,我看到科比在大门口的一侧站着。不知道他是何时站在那里的,但,显然,他正在由公关陪同準备进入发布会现场,但我冲出的那一刻,他顺势给我让开了道路。那一刻,我觉得十分尴尬,整场比赛的核心人物竟给我让了路;那一刻,我看到科比的眼中有一丝阴霾,失利毕竟是让人心痛的事,尤其是对于好胜心极强的科比更是如此——由于时间仓促,我无法揣测他当时的心境,甚至来不及对他说一声“对不起”;那一刻的科比给人的感觉和赛场上有些不同。赛场上的科比斗志昂扬,你对他的每一次侵犯他都要找机会还回来,那种气势让你感觉他难以接近。而我冲出发布会大门的那一瞬间,看到了科比身上的另一面:忍让、包容、理解。一种和善的感觉在我头脑中浮现。后来,当我再次看到赛场上的科比,那种感觉便再没出现。
片段2:2010-2011赛季西部联盟的季后赛首轮,洛杉矶湖人vs纽奥良黄蜂,对,那时候的黄蜂还叫纽奥良黄蜂,而那时的湖人正处在他们冲击3连冠的关键赛季。科比·布莱恩特、保罗·加索尔联手卫冕了冠军,他们在第3个赛季的后半段强势反弹、战绩飙升,“黑曼巴”更是赛季全勤。赛季中途,我开始跟蹤报导湖人,那时我真的相信科比可以率领湖人拿下第3个总冠军,从而坐拥6冠,比肩麦可·乔丹。但首轮湖人就遭到强势阻击。黄蜂在克里斯·保罗的率领下先是客场拿下首战,湖人虽保住了第2场,且在纽奥良拿下第3场,但第4场科比不幸扭伤脚踝,伤势严重,湖人再次吞败。科比在赛后接受了队医的治疗,并出于保护拄上了拐杖。由于要返回洛杉矶备战第5场比赛,所以湖人连夜赶回,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準备。我记得异常清楚,科比身着帽衫、休闲裤、白色运动鞋在保全的陪同下拄着拐杖,赶往大巴车。我在他离开更衣室前往大巴车的一剎那跟了过去,他在前面走,我在后面紧随。科比低着头,在双拐的支撑下走过漫长的球员通道,一路无话。他经过的每一段路,都有球馆内的工作人员投来同情的目光;他一瘸一拐,看得出心情是凝重的。在我记忆中,那一路只有科比忧郁的背影是清晰的。当他走到球员通道通向球馆外面的出口时,已经听到大巴车引擎的轰鸣声。科比停住了,他独自调整手中的拐杖準备离开球馆的安检。这是球员离开球馆的例行检查,受伤的脚让科比无法自如调整动作,他只能临时坐在一张黑色铁椅上,扶着拐杖,让安检人员用扫描器从头扫到脚。4月晚间的球场外,冷风吹来,凄凉感油然而生,零星等在球馆外的湖人球迷高喊着科比的名字。那一刻的科比像是背着千斤重担,却从没有要卸下的意思,他依然咬着牙,决不放弃。那种始终追求最高境界、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这一瞬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的事实证明,在严重扭伤的情况下,科比依然披挂上阵,在接下来的两场比赛里率领湖人淘汰了黄蜂。
片段3:2016年3月1日,湖人主场迎战新泽西网。赛前,湖人已宣布科比因肩伤无法出战,但每位进入湖人更衣室的记者都试图寻找一个舒服的位置等待着科比的出现。2015-2016赛季的湖人,除科比外,可以说没有一位明星球员。大部分时间,不时走来走去换衣服的球员都像空气一样在记者面前飘过,也许健谈的慈善·世界·和平偶尔会被记者们缠住侃几句。其他的球员也都习惯了这种氛围,因为这是科比的最后一个赛季,他们都被问及各种形式的有关科比的问题。有些记者的问题甚至丝毫不加修饰,让被问的球员感觉问题完全与自己无关。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的情况:当你询问坐在更衣室门口的罗伊·希伯特是否可以採访时,他的第一句话是:“关于科比的问题吗?”他的眼里充满厌烦。于是记者赶忙纠正:“不,只是关于你。”“OK,那幺问吧。”另一边的快船更衣室同样也受到影响。举个例子:极受媒体欢迎的保罗·皮尔斯有时也会叹着气拎着浴巾走开,“好吧,后面由杰夫·格林负责回答有关科比的问题。”留下一旁无奈摇头的格林坐在那里。最后,科比终于出现了。他是从更衣室的球员休息室走出来的,一身黑色西装,挂着金鍊子。但他没有经过记者等待的区域,在几乎没有记者发现的情况下快速走出了更衣室。但在门外,他还是被一位老朋友遇到,两人寒暄了大约60秒钟,随后,科比转身从更衣室侧门进入了理疗室——实际上,他可以从最开始走出来的球员休息室经过媒体所在的区域更快地进入理疗室,但科比选择了绕路——宣布退役决定后,太多的採访围绕着他。选择绕路的科比无疑是想把更多的採访空间留给球队。科比生涯的最后一个赛季,球队战绩糟糕,其自身也打打停停,连他自己的更衣柜看上去也毫无生气,就像好久没人用过。冠军早与这支球队绝缘。过去的19个赛季,科比给人的感觉是始终负着重担,而2015-2016赛季的科比,从上到下,都流露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轻鬆与释然。
当我完成《科比·布莱恩特:见证》的写作,科比的三句话一直萦绕在我脑海。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涵义非常:第一句:I'm a nice guy, (but)don't tell anybody or you'll ruin my image.我是一个和善的人,但是不要告诉任何人,否则你就毁了我的名声。第二句:Friends Hang Sometimes Banners Hang Forever.友谊诚可贵,志向价更高。第三句:Dream's done.梦想已不在。
梦想,之于永不止息的科比·布莱恩特,在或不在这个世界上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片段1:2008-2009赛季西部联盟的季后赛第2轮,洛杉矶湖人vs休斯敦火箭,那是一段非常惨烈的系列赛,中国球迷一定都记得,因为那是姚明唯一率领火箭杀入第2轮的经历。第1场,作客洛杉矶的火箭在姚明的率领下拿下了比赛,赛后,当时身为中国记者的我主要负责报导火箭方面的内容,姚明则是我报导的重点。我清楚地记得姚明当时赛后高兴地参加发布会的採访。客队球员接受完採访,就轮到主队球员了。而我在姚明离开发布会现场后,需要继续赶往客队更衣室完成后续採访。姚明从发布会现场开门离开后,一部分记者也紧跟离开,我也立即离开。季后赛的採访,每个记者都行色匆匆,我跟在这一大队记者的最后,当我近似小跑地冲出发布会大门的瞬间,我看到科比在大门口的一侧站着。不知道他是何时站在那里的,但,显然,他正在由公关陪同準备进入发布会现场,但我冲出的那一刻,他顺势给我让开了道路。那一刻,我觉得十分尴尬,整场比赛的核心人物竟给我让了路;那一刻,我看到科比的眼中有一丝阴霾,失利毕竟是让人心痛的事,尤其是对于好胜心极强的科比更是如此——由于时间仓促,我无法揣测他当时的心境,甚至来不及对他说一声“对不起”;那一刻的科比给人的感觉和赛场上有些不同。赛场上的科比斗志昂扬,你对他的每一次侵犯他都要找机会还回来,那种气势让你感觉他难以接近。而我冲出发布会大门的那一瞬间,看到了科比身上的另一面:忍让、包容、理解。一种和善的感觉在我头脑中浮现。后来,当我再次看到赛场上的科比,那种感觉便再没出现。
片段2:2010-2011赛季西部联盟的季后赛首轮,洛杉矶湖人vs纽奥良黄蜂,对,那时候的黄蜂还叫纽奥良黄蜂,而那时的湖人正处在他们冲击3连冠的关键赛季。科比·布莱恩特、保罗·加索尔联手卫冕了冠军,他们在第3个赛季的后半段强势反弹、战绩飙升,“黑曼巴”更是赛季全勤。赛季中途,我开始跟蹤报导湖人,那时我真的相信科比可以率领湖人拿下第3个总冠军,从而坐拥6冠,比肩麦可·乔丹。但首轮湖人就遭到强势阻击。黄蜂在克里斯·保罗的率领下先是客场拿下首战,湖人虽保住了第2场,且在纽奥良拿下第3场,但第4场科比不幸扭伤脚踝,伤势严重,湖人再次吞败。科比在赛后接受了队医的治疗,并出于保护拄上了拐杖。由于要返回洛杉矶备战第5场比赛,所以湖人连夜赶回,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準备。我记得异常清楚,科比身着帽衫、休闲裤、白色运动鞋在保全的陪同下拄着拐杖,赶往大巴车。我在他离开更衣室前往大巴车的一剎那跟了过去,他在前面走,我在后面紧随。科比低着头,在双拐的支撑下走过漫长的球员通道,一路无话。他经过的每一段路,都有球馆内的工作人员投来同情的目光;他一瘸一拐,看得出心情是凝重的。在我记忆中,那一路只有科比忧郁的背影是清晰的。当他走到球员通道通向球馆外面的出口时,已经听到大巴车引擎的轰鸣声。科比停住了,他独自调整手中的拐杖準备离开球馆的安检。这是球员离开球馆的例行检查,受伤的脚让科比无法自如调整动作,他只能临时坐在一张黑色铁椅上,扶着拐杖,让安检人员用扫描器从头扫到脚。4月晚间的球场外,冷风吹来,凄凉感油然而生,零星等在球馆外的湖人球迷高喊着科比的名字。那一刻的科比像是背着千斤重担,却从没有要卸下的意思,他依然咬着牙,决不放弃。那种始终追求最高境界、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这一瞬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的事实证明,在严重扭伤的情况下,科比依然披挂上阵,在接下来的两场比赛里率领湖人淘汰了黄蜂。
片段3:2016年3月1日,湖人主场迎战新泽西网。赛前,湖人已宣布科比因肩伤无法出战,但每位进入湖人更衣室的记者都试图寻找一个舒服的位置等待着科比的出现。2015-2016赛季的湖人,除科比外,可以说没有一位明星球员。大部分时间,不时走来走去换衣服的球员都像空气一样在记者面前飘过,也许健谈的慈善·世界·和平偶尔会被记者们缠住侃几句。其他的球员也都习惯了这种氛围,因为这是科比的最后一个赛季,他们都被问及各种形式的有关科比的问题。有些记者的问题甚至丝毫不加修饰,让被问的球员感觉问题完全与自己无关。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的情况:当你询问坐在更衣室门口的罗伊·希伯特是否可以採访时,他的第一句话是:“关于科比的问题吗?”他的眼里充满厌烦。于是记者赶忙纠正:“不,只是关于你。”“OK,那幺问吧。”另一边的快船更衣室同样也受到影响。举个例子:极受媒体欢迎的保罗·皮尔斯有时也会叹着气拎着浴巾走开,“好吧,后面由杰夫·格林负责回答有关科比的问题。”留下一旁无奈摇头的格林坐在那里。最后,科比终于出现了。他是从更衣室的球员休息室走出来的,一身黑色西装,挂着金鍊子。但他没有经过记者等待的区域,在几乎没有记者发现的情况下快速走出了更衣室。但在门外,他还是被一位老朋友遇到,两人寒暄了大约60秒钟,随后,科比转身从更衣室侧门进入了理疗室——实际上,他可以从最开始走出来的球员休息室经过媒体所在的区域更快地进入理疗室,但科比选择了绕路——宣布退役决定后,太多的採访围绕着他。选择绕路的科比无疑是想把更多的採访空间留给球队。科比生涯的最后一个赛季,球队战绩糟糕,其自身也打打停停,连他自己的更衣柜看上去也毫无生气,就像好久没人用过。冠军早与这支球队绝缘。过去的19个赛季,科比给人的感觉是始终负着重担,而2015-2016赛季的科比,从上到下,都流露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轻鬆与释然。
当我完成《科比·布莱恩特:见证》的写作,科比的三句话一直萦绕在我脑海。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涵义非常:第一句:I'm a nice guy, (but)don't tell anybody or you'll ruin my image.我是一个和善的人,但是不要告诉任何人,否则你就毁了我的名声。第二句:Friends Hang Sometimes Banners Hang Forever.友谊诚可贵,志向价更高。第三句:Dream's done.梦想已不在。
梦想,之于永不止息的科比·布莱恩特,在或不在这个世界上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科比·布莱恩特: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