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罗马尼奇王朝
13—15世纪波士尼亚王朝。因该家族的一位代表人物斯捷潘一世·科特罗马尼奇(Stjepan I Kotromani)而得名。起源不详。一说最早的统治者是巴昂库林,或说为马特伊·尼诺斯拉夫(Matej Ninoslav)。马特伊·尼诺斯拉夫在位时(1232—1253),击退匈牙利军队的进攻,维护了波士尼亚的独立。斯捷潘一世·科特罗马尼奇任巴昂时(1287—1316),仅统治部分波士尼亚地区,来自克罗地亚的舒比奇家族势力强大,1299年帕瓦奥·舒比奇(Pavao Šubi)自称“波士尼亚的巴昂”,1305年又称“全波士尼亚的巴昂”。斯捷潘一世·科特罗马尼奇之子斯捷潘二世·科特罗马尼奇(1322—1353年在位)推翻舒比奇家族的统治,领土大为扩张,1326年兼併胡姆(黑塞哥维那);支持方济各会修士的传教活动。其侄特弗尔特科一世在位时,波士尼亚最为强盛,1377年改称“塞尔维亚和波士尼亚国王”,1390年又称“达尔马提亚和克罗地亚国王”。他死后,三大贵族世家控制了朝政。1394年,国王达比萨(Stjepan Dabiša,1391—1395年在位)与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签订条约,承认后者为其继承者,放弃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王位。因王朝内讧,对立的集团分别求助于匈牙利和奥斯曼土耳其。1415年土耳其军队击败匈牙利军队,1437年迫使国王特弗尔特科二世(TvrtkoⅡ Kotromani,1404—1409,1421—1433,1435—1443年在位)放弃对匈牙利的臣属关係,接受土耳其苏丹为宗主。1443年土耳其人俘获特弗尔特科二世,控制了波士尼亚。1463年土耳其人再次入侵,俘获并处死末代国王斯捷潘·托马塞维奇(Stjepan Tomaševi,1461—1463年在位),波士尼亚王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