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
秦州区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秦州区辖13镇3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居委会。全区行政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总人口69万(2012年)。
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9%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秦州区
- 外文名称:QinzhouQu
- 别名:秦州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中国 甘肃 天水市
- 下辖地区:7个街道、10个镇、6个乡
- 电话区号:0938
- 邮政区码:741000
- 面积:2442平方公里(2010年)
- 人口:69万(2012年户籍)
- 气候条件:大陆性半高寒半湿润气候
- 机场:天水机场
- 火车站:天水站
- 车牌代码:甘E
历史沿革
西汉时置绵诸、上邽2县。唐为秦州上邽县。元为秦州成纪县。明废成纪入秦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隶甘肃承宣布政使司。
民国二年(1913年)2月,秦州直辖地改为天水县,治今天水市区,隶属甘肃省陇南道(不久改称渭川道);三岔厅建置保留,撤州判署,设警察分厅。
民国16年(1927年),改渭川道为渭川区行政公署。民国24年(1935年)改为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天水县(今天水市)。
1949年8月3日成立天水县人民政府,县治设今天水市,隶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初,成立了天水市人民政府,管辖原县城及近郊区,县城以外农村为天水县。今麦积区境属天水县。
1950年2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正式行文批准设立天水市(县级建置),治今天水市,天水县移治天水井(今秦州区天水郡村)。
1958年12月,天水县併入天水市。
1961年12月,县、市分设,恢复天水县建制,县治设今秦州区天水郡,1962年7月迁北道埠(今麦积城区)。
1984年9月,县级天水市改为副地级市,划原天水市5个乡7个办事处设立秦城区,划原天水县马跑泉、甘泉、麦积、二十里舖、社棠5乡和北道镇设定北道区(二区均为县级建置,时称区公署,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余乡仍组成天水县,县、区均隶天水市。
1985年4月,北道区撤销,属地仍归天水县。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和天水县,天水市升为地级市,设立秦州、北道两个县级区。原天水县西南部17个乡划归秦州区,其余22个乡镇及北道镇组建北道区。
行政区划
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10镇6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居委会。
2015年10月9日,根据《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等22个乡撤乡改镇的批覆》(甘民复〔2015〕113号),天水市民政局同意秦州区齐寿乡、杨家寺乡、大门乡改为齐寿镇、杨家寺镇、大门镇。
秦州区现辖7个街道、13个镇、3个乡如下:
大城街道、七里墩街道、东关街道、中城街道、西关街道、石马坪街道、天水郡街道、玉泉镇、太京镇、藉口镇、皂郊镇、汪川镇、牡丹镇、关子镇、平南镇、天水镇、娘娘坝镇、杨家寺镇、齐寿镇、大门镇、中梁乡、秦岭乡、华岐乡。
2017年2月,秦岭乡、华岐乡撤乡改镇。
人口数据
秦州区人口63.86万(2010年),2013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44‰,自然增长率为1.11‰。
经济概况
综合
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1亿元,同比增长21.5%;旅游接待人数478.8万人次,年增长率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19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678元,同比增长15%。
第一产业
2011年,秦州区完成以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16.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9.2万吨。筹资近亿元实施“村村通”水泥路295.3公里,累计完成投资8257.5万元。投资1508万元实施了2个片带开发项目、6个整村推进村扶贫开发项目。新建塑胶大棚6240个,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9万亩。大樱桃面积达到5.3万亩,总产值达1.2亿元以上;苹果已挂果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值达3亿元。
第二产业
2011年,秦州区列支100万元设立工业发展奖励基金,组织申报争取“银政投”资金项目7项,申请资金1.4亿元。累计投入3.1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暖和湾工业示範区已入驻企业26家,东十里工业示範区入驻企业20家。全区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亿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秦岭山地:东起三皇咀,西至景墩梁,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介于北纬34°20′24.03″,东经105°34′15.68″之间。
地形地貌
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属渭河支流和西汉水上游,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地势呈西高东低,东西55公里,南北64公里。
气候特徵
秦州区地处黄土梁峁沟壑带,属秦巴山区西秦岭北缘,大陆性半高寒半湿润气候。海拔1130──2700米不等,年平均降雨量531毫米,年均气温10.72℃,无霜期170天左右。
水文条件
秦州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秦岭山脉沿东西方向横穿我区,岭北区域面积1066.29k㎡,为黄河支流渭河水系的藉河流域,主要有:罗玉沟、吕二沟、水家沟、南沟河、平峪沟、普叉沟、年集沟、金河、流水沟等一级支流;岭南区域面积1375.71k㎡,属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的西汉水、永宁河、麻沿河流域,主要有:峁水河、稠泥河、闫家小河(华岐河)、大门镇河(天水南河),猫眼峡沟(天水北河)、汪川沟、白家河、苏城河等支流,藉河、罗玉沟、吕二沟、水家沟等四条河沟直接穿越城区。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金、铅、锌等金属矿床和石灰岩、大理石等非金属矿床17种,其中金矿储量达20余吨,大理石、石灰岩储量在2亿吨以上。
土地资源
秦州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其中农耕地带95万亩;果园16.88万亩;林地面站109.31万亩;牧草地68.20万亩;城乡居民地8.67万亩;交通用地8.02万亩;水域0.12万亩;尚有未利用土地53.28万亩。
物产资源
秦州区是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苹果、桃等温带水果和农副土特产质优品繁。区域内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胡萝蔔、大蒜、葵花、胡麻等10余种农作物和苹果、梨、杏、桃、葡萄等温带水果,农副土特产品质优品繁,秦州大蒜、胡萝蔔、花牛苹果、早酥梨、中药材。
水资源
秦州区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区内有两大流域水系。黄河流域区较大支流有籍河、长江流域区嘉陵江水系有白家河、西汉水、苏州河、汪川河、稠泥河、峁水河等。秦州区境内年平均降雨为537毫米,测算水资源总量为16800万立方米,现有水利设施254处。
社会事业
科技发展
秦州区依託区域内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辖区内共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29家,其中国家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各类科技推广、科技信息、技术谘询、技术交易、技术开发等服务机构17家。从信息交流、技术推广普及、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规模生产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科技创新服务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科技进步。
教育事业
2011年,秦州区义务教育阶段国小毛入学率100%,国中毛入学率100%,国小巩固率99.9%,国中巩固率98.2%;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269人,上线率26.5%;投资1.2亿元实施中国小校舍安全项目22个,建设面积7.5万平方米。
医疗卫生
2013年,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6.46%,较上年提高了1.27%。积极开展了支付方式改革,51个(市、区、乡)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垫付报销、网路审核、及时结算。新农合病人中医药费用100%报销。将0-7岁儿童听力障碍患者的救治医药费纳入新农合报销範围。截止10月底,共为486290参合农民补偿医药费9136.58万元。积极开展新农合“一卡通”在全区的推广使用,已制卡、发卡88282户,发卡率95.16%。
截止2013年,全区城市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0.44万人,建档率为97.64%;农村居民建档数43.75万人,建档率98.05%;全区规範化电子档案建立达636529人,建档率97.1%。
基础设施
国道310、316线横贯境内,与12条省道和县(区)乡公路形成健全的交通网路。城区羲皇大道、成纪大道、天北快速干道宽阔平坦,与兰州、西安等级公路相连,随着陇海铁路複线的通车,畅通能力进一步提高。
秦州区

全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现代通讯和商务信息与国内国际联网,城区固定电话用户6.2万多户,行动电话用户6万户,城镇居民电话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16乡镇全部进入程控电话网路和移动通讯覆盖範围。城区供热、供水、供电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南北两山绿化初现成效,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
截止2013年1,秦州区共有24.5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6%,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达100%,已基本做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截止2013年10月底,全区参加养老保险统筹18120人,其中在职职工参保9493人,离退休人员8627人,失业保险参保9644人,徵收养老保险费4069.18万元,徵收失业保险费148.37万元。
名俗文化
特色小吃
呱呱、酿皮、麻食、小吃“呱呱”顶呱呱、天水佳肴油攒虾、天水鸡丝馄饨、浆水面、凉粉、肉夹馍、甜醅、清真碎面、油酥饼、打滷面、饊饭和搅团、乾拌麵、八宝饭、里脊、杂烩、米黄、锅盔、火烧、回回馍、辣子面。
特色文化
伏羲文化、乐舞告祭夹板颂祖、天水市卦台山伏羲像、秦州区皮影戏、秦州小曲、木门古道穿牡丹、秦州唢吶、秦州鞭桿舞、秦州夹板舞。
旅游
秦州区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有明代建筑伏羲庙、陇东南第一名观玉泉观及千年古寺南郭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有豹子沟珍稀植物园、汉飞将军李广墓、宏大的道教建筑群玉泉观、胡氏民居、诸葛军垒公园、森林公园、李广墓公园、古树为城市增色、祭祀人文始祖的建筑群伏羲庙、汉柏隋塔唐槐的南郭寺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