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淮区
秦淮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务中心,华东地区的商贸、信息、文化、旅游中心,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範区。
秦淮区建区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因“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河贯穿全境,故名秦淮区。秦淮区是古都金陵的起源,有“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的美称,秦淮文化是金陵文化的精华,秦淮民俗文化是古老秦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淮区内自然河、人工河错落,有内秦淮河、青溪、玉带河、响水河、运粮河及小运河等,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轴线、明城墙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江南贡院、白鹭洲、中华门、老门东、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赏心亭、老门西、愚园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沿河楼阁景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秦淮区
- 外文名称:Qinhuai District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南京市
- 下辖地区:12个街道办事处
- 政府驻地:南京市秦淮区太平南路69号
- 电话区号:025
- 邮政区码:210001
- 地理位置:南京市主城中心
- 面积:49.11平方千米
- 人口:户籍71.62万 常住103万(2011)
- 方言:南京官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夫子庙、秦淮河、中华门、朝天宫、瞻园、甘熙故居等
- 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马鞍国际机场
- 火车站:南京站、南京南站
- 车牌代码:苏A
- 行政代码:320104
- 区委书记:林涛
- 代区长:司勇
历史沿革
秦淮区是南京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范蠡于长乾里筑越城,为金陵建城之始,长乾里是人口密集之地。秦淮区境属金陵邑,后秦代改称秣陵,六朝改称建业、建康,六朝宫城在今朝天宫、内桥四象桥以北一带,而衙署在宫城门外朱雀航(今镇淮桥)附近。
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

六朝时期,白石山为战略要地。据《禹贡》、《尔雅》记载:唐、虞、夏、商属古扬州。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周朝至春秋时属吴国。战国时期,先属越国,后属楚国金陵邑。
秦汉时期,属会稽郡、鄣郡、丹杨郡。汉末,孙权割据江东,于吴黄龙元年(229年)称帝,以南京为都,称建业,属丹杨郡,白下区隶属建业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金陵县,筑城于白石山下的白下村(在今南京金川门外)。武德九年(626年),更金陵县为白下县。唐代,州县名称变化频繁。白下区,先后隶属归化、金陵、安业、白下、江宁、上元各县。五代十国时期,吴王杨隆演天佑十四年(917年)分上元另置江宁县。
明代,南京地区称应天府,白下区仍属上元县管辖。清代,南京地区复称江宁府,白下区仍属上元县。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首都,先名南京府,废上元、江宁县。
甘熙故居

1913年(民国二年)又废南京府,南京地区称江宁县,白下区属江宁县管辖。
1928年(民国十六年)设南京特别市,后又改称南京市。
民国时期经过几次调整,至1927年(民国十五年),南京实行区划,区境在二区、三区、四区範围内。
1931年(民国二十年)3月,南京市政府划全市为21个区。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南京市政府划全市21个区合併为八个区,白下区为第二区。第二区範围东至逸仙桥、复成桥、大中桥一线,以青溪故道和第一区交界;南至大中桥、淮清桥、四象桥、内桥一线,以内秦淮河和第三区交界;西至中山南路与第四区相接;北至中山东路与第一区毗邻。
1938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时期,汪伪政权将南京划分四个区,白下区地域属第一区。
1945年(民国三十三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白下区地域恢复为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下区仍为第二区。
1950年6月,市人民政府重新划区,秦淮区称第三区,区域以旧四区为基础,增加旧三区之大部分及十一区一部分。白下区称第二区,原一区的大光路、光华门、御道街地区和原三区的砂珠巷、承恩里、慧园街地区划归二区,第二区面积为8.28平方公里。当时第二区东至中山门古城墙,同今栖霞区接壤;南至建康路、通济门一线,隔秦淮河与今秦淮区、雨花台区相邻;西至中山南路、马巷一线,与今建邺区相望;北至中山东路与今玄武区接界。
1955年8月,第二区定名为白下区,第三区定名为秦淮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南京市第二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将第二区人民政府改名为南京市白下区人民委员会。自此,原第二区定名为白下区。
1960年8月,雨花台区的板桥公社划归白下区管辖。
1962年8月,板桥公社复归雨花台区。
1966年8月,秦淮区改称遵义区,1973年12月恢复秦淮区原名。
1979年至1982年初,原雨花台区所属的象房新村、友谊村、通济门大街划归白下区,南部地域延伸至中和桥,白下区面积扩大到8.732平方公里。
1995年,将雨花台区红花镇和大校场机场用地範围,划归秦淮区管辖。
2002年底,秦淮区辖7个街道:夫子庙街道、饮虹园街道、双塘街道、钓鱼台街道、中华门街道、秦虹街道、红花街道。至2003年,白下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
2013年2月,原秦淮区、白下区合併,成立新的秦淮区,新秦淮区政府驻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底,秦淮区下辖12个街道。区政府驻五老村街道太平南路69号。
街道名称 | 街道驻地 | 面积 (km2) | 人口 (万) | 下辖社区、村委会 |
---|---|---|---|---|
秦虹街道 | 宏光路118号 | 1.96 | 7.5 | 中牌楼、康居里、乔虹苑、集虹苑、武定新村、旭光里、岗虹苑、扇骨里、枫丹白露、怡謦花园 |
夫子庙街道 | 莲子营8号 | 2.94 | 8.0 | 莲子营、东水关、乌衣巷、三条营、金陵路、夫子庙、小西湖、饮虹园、江宁路、转龙巷、中营 |
红花街道 | 大明路6号 | 13.16 | 3.7 | 九龙新寓、双桥新村、响水桥、龙苑新寓、阳光里、风光里、龙翔雅苑、春天家园、曙光里、汇幸苑、七桥村、红花村、夹岗村、翁家营村、果园村、广洋村 |
双塘街道 | 中华路302号 | 2.47 | 8.6 | 五福街、太平苑、来凤街、玉带园、弓箭坊、凤游寺、胭脂巷、实辉巷、磨盘街、高岗里 |
中华门街道 | 雨花路97号 | 2.5 | 4.1 | 雨花路、西街、下码头、开源、雨花村、路子铺 |
五老村街道 | 长白街413号 | 0.71 | 4.0 | 新街口商业步行街、淮海路、五老村、三条巷、树德里 |
洪武路街道 | 小火瓦巷48村24号 | 1.15 | 4.7 | 火瓦巷、武学园、龙王庙、申家巷、棉鞋营、马府街、建康新村、致和街、王府南园、王府园 |
大光路街道 | 大光里08幢 | 2.48 | 5.6 | 尚书村、大阳沟、大光路、蓝旗新村、光华园、象房新村 |
瑞金路街道 | 瑞金北村50幢 | 2.72 | 7.3 | 瑞金北村、西华东村、标营、中山门、南航、瑞金新村、明故宫苑 |
月牙湖街道 | 苜蓿园西6号 | 1.87 | 1.6 | 卫桥南航、梅花山庄、月牙湖、二十八所、富丽山庄、苜蓿园、富康、金泰、石门坎 |
光华路街道 | 天堂村147号 | 13.33 | 2.6 | 海福巷、四方新村、庆华、戎苑、银龙花园、银龙南苑、高桥、银龙翠苑、银龙东苑、紫金 |
朝天宫街道 | 大香炉34号 | 1.34 | 4.7 | 陶李王巷、评事街、绒庄新村、汉西门、俞家巷、秣陵路、冶山道院、张府园、止马营、七家湾、安品街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秦淮区位于南京主城中部,面积49.11平方公里,东与江宁区上坊接壤,西至外秦淮河与建邺区相连,北以中山东路、汉中路为界与玄武区、鼓楼区交界,南以雨花东路、卡子门大街为界与雨花台区相邻。
秦淮区
地貌
秦淮区属低山丘陵区,呈东南低西北高之势。沿线附近有翠屏山、牛首山、方山等,地形起伏较明显。有秦淮河谷平原,地势低平,地面水系较多,地表水蚀严重,形成沟岗相间的的波状地形景观,地面标高在6~12m之间。秦淮区地貌,以平原为主,间有若干座小山岗,中华门内有赤石矶(一部分)、花露岗,城外有宝塔山,红花街道内有窨子山、夹岗,山岗高度10~30米。
水文
秦淮区内自然河、人工河错落,有内秦淮河、青溪、玉带河、响水河、运粮河及小运河等。
人口
2010年末,秦淮区户籍人口25.34万人,较上年末增加0.0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20万人,出生率为8.42‰,死亡人口0.18万人,死亡率为7.05‰;自然增长率为1.38‰。
2011年末,秦淮区户籍人口25.34万人,较2010年末增加0.02万人,2011年出生人口0.20万人,出生率为8.42‰,死亡人口0.18万人,死亡率为7.05‰;自然增长率为1.38‰。
2013年2月原白下区与秦淮区合併后,新秦淮区户籍人口为71.62万人,常住人口102.6万人,人口密度为2.10万人/平方公里,列全国第七,与北京东城区相当。
经济
综述
2010年,秦淮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16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增长13.1%。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8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7%,增长12.9%,拉动经济成长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65.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3%,同比增长13.3%,拉动经济成长8.7个百分点。
2011年,秦淮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11亿元,增长12.2%。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5%,增长10.7%,拉动经济成长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77.4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4.5%,同比增长13.0%,拉动经济成长8.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6.7:63.3调整为35.5∶64.5。
2012年,秦淮区国内生产总值达541.0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4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36.7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463.21亿元,占GDP的85.6%。
第一产业
秦淮区属于城市中心区域,已全部城市化,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05年,秦淮区共有工业企业62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秦淮区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23家。服装製造、通信电子、交通运输製造为秦淮区工业支柱产业。以音飞货架、华德货架为龙头的货架製造业占全国50%的市场份额。
2011年秦淮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3.5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45.9%;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98亿元,同比增长11.8%。从所有制经济看,股份制经济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2011年股份制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3.13亿元,同比增长1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2亿元,同比增长14.1%。
2013年1-10月份,秦淮区规模以上工业按评价口径总产值192.45亿元,同比增长9.51%。秦淮区工业七成以上的总量来源于股份制经济和“三资”经济。2013年1-10月份工业总产值达144.18亿元,占秦淮区工业总产值比重75%,1-10月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共18家,总产值182.4亿元。
2013年1-10月份,秦淮区固定资产投资137.46亿元,同比增长0.93%,时序进度达75.1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0.33亿元,同比增长5.88 %;农村非农户投资7.67亿元,同比增长13.72%;房地产开发投资 59.46亿元,同比增长-5.67%。
第三产业
- 商业
秦淮区拥有新街口、夫子庙两大商圈,其中新街口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云集了金鹰、新百、中央、东方、大洋等商业旗舰,汇聚了国内家电业龙头苏宁、国美、五星等优质企业;夫子庙商圈周边集聚了水游城、水平方、茂业天地、钟山特易购等城市综合体。区内高档商务楼宇林立,共有116幢,其中新世纪广场、长发CFC、斯亚·财富中心是标誌性商务楼宇,国际金融中心、新百大厦、通服大厦是税收亿元楼。省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行,以及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省分行坐落区内,吸引了众多银行保险、股票证券、投资担保、基金财经机构落户,是全市金融机构最集中之地。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81亿元,同比增长21.3%(在地口径),其中批发零售业达138.98亿元,同比增长20.4%,住宿餐饮业继续保持活跃,实现零售额8.4亿元,同比增长29.6%。限额以上企业发展较快,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96.44亿元,同比增长31.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达3.47亿元,同比增长23.6%。大明路汽车街实现销售额115.5亿元,税收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和30%。秦淮区拥有各类交易市场39个,其中亿元以上交易市场8个,成交额70亿元,同比增长32%;生产资料市场2个,成交额12亿元。
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38亿元,同比增长18.1%(在地口径),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38.3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全部零售额比重的74.2%。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3亿元,同比增长21.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亿元,同比增长20.2%。大明路汽车街实现整车销售额(含旧车)120.9亿元,同比增长13.6%。秦淮区拥有各类交易市场39个,其中亿元以上交易市场8个,成交额77.3亿元,同比增长10.4%;生产资料市场2个,成交额9.4亿元。
2012年秦淮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36.74亿元。2013年1-10月份,秦淮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62.5亿元,占全市的21.9 %,同比增长14.1%,增幅高于南京市0.5个百分点。细分行业来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额27.3亿元,同比增长19%;限额以上零售业零售额262.2亿元,同比增长15.2%;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13.1亿元,同比下降6.4%;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1.4亿元,同比下降7.5%。
2013年夫子庙旅游商贸片区、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和纬七路综合经济带三大特色片区商贸设施经营面积达96万平方米。秦淮区共有交易市场29家,经营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经营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重点市场11家,引进了好又多、新香园等一批规模企业,建成了宝马、丰田凯美瑞等一批汽车专卖店,汽车销售额占全市总量的60%以上。
- 服务业

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20.3%;接待游客总数2700万人次。
201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20%;接待游客总数2835万人次,同比增长5.1%。2011年秦淮区新增参保单位477户,净增单位养老保险人数为4249人,新增灵活就业参保人数7175人,净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0593人。秦淮区开展再就业培训6607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4010人,实现再就业4629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465人,培育自主创业者1961人,创业带动就业15458人。
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软体和信息服务业收入45亿元。汽车服务业销售收入161.6亿元。 2013年1-10月份,秦淮区重点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447.50亿元,增长15.0%。从规模看,有3个行业门类资产超过50亿元,其中资产最大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达199.24亿元,占总资产的44.5%,比第二位的信息传输软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多127.97亿元。而资产最少的教育行业为0.5亿元。从增幅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69.7%和28.1%,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则下降5.5%。
交通运输
公路
截至2017年底,秦淮区境内有104国道、宁杭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南京绕城公路等穿境而过;南北向的干道有中山南路、洪武路、中华路、太平南路、长白街、龙蟠中路、解放路、御道街、苜蓿园大街、友谊河路、银龙路、双麒路、王府大街、莫愁路、汉西门大街、虎踞南路;东西向的干道有中山东路、汉中路、淮海路、石鼓路、秣陵路、户部街、常府街、瑞金路、后标营路、白下路、建邺路、大光路、光华东街、紫金路、象房村路、建康路、昇州路、光华路、石杨路等。
朝天宫

铁路
截至2017年底,秦淮区境内有光华门站、中华门站,宁芜铁路穿境而过。
捷运
截至2017年底,秦淮区境内有3条捷运线路。
线路 | 起讫站 | 站数 | 里程 | 车辆编组 | 标誌色 |
---|---|---|---|---|---|
南京捷运1号线 | 迈皋桥站,中国药科大学站 | 27 | 38.9km | 6A | 蓝色 |
南京捷运2号线 | 油坊桥站,经天路站 | 26 | 37.95km | 6A | 红色 |
南京捷运3号线 | 林场站,秣周东路站 | 29 | 44.9km | 6A | 绿色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基建总投入为3361万元,其中完成校舍维修4.6万平方米,投入975.72万元,技装(全称)总投入1110万元。做好教师申报晋升职务的报名和资审等工作,2011年内有 35 位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68位教师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29 位教师初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办学层次提升。获南京市集体园提升工程先进区县,创建市优质幼稚园2所;15所国小参加江苏省第三次学业水平测试取得优异成绩,语文及数学学科合格率均为100%.
2012年,秦淮区拥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拥有中学16所、国小44所、幼稚园68所,其中有市第一幼稚园、中华路幼稚园等省示範园11所,游府西街、夫子庙等省实验国小18所,三中、二十七中等省重点高中4所;秦淮区名校长(陶行知奖)13人、名教师(斯霞奖)17人、省特级教师26人、市学科带头人89人,市优秀青年教师238人。
科学技术
秦淮区拥有13所高等院校,以及28所、55所等37家科研机构,位于东部的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南京主城内唯一的省级开发区,占地3150亩,重点布局智慧型交通、云计算等新型产业,正在打造融高科技研发、科技企业孵化培育、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军民两用功能为一体的科技创新示範基地。位于南部的晨光1865产业园,其前身是李鸿章于1865年创建的金陵机器製造局,现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集聚了科技研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企业120余家。正在打造的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瑞金科技创业创新街区和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将新增科技载体超过370万平方米。共集聚院士创业团队2个、国家“千人计画”专家19人,省双创计画人才17人、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182人、市科技创业家9人。
2011年秦淮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8亿元,同比增长26%。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签订产学研合作20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项;新建校企联盟1个;普天通讯与南京大学合作的“南京市光纤通信及光纤感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批准组建。组织科技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42项,2个项目获省创新基金立项,8个项目获市科委科技计画立项,4个项目获市创新基金项目,累计获扶持资金298万元。2011年秦淮区专利申请466件,其中发明专利142件;专利授权321件,其中发明授权39件。1项专利获2010年度江苏省百件优质发明专利。晨光集团获南京市智慧财产权战略推进计画项目。秦淮区2011年新引进科技企业285家,其中注册资金200万元以上企业65家,注册资金总额7亿元,解决就业人数逾5000人。2011年,秦淮区共有4人获千人计画资助,引进南京领军型科技人才10人;1人获“南京市科技创业家”称号;3名科技人才入围市学科带头人;1人通过省双创人才计画初审;4名企业科技人员获南京市第九批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称号。
2012年设立2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实施“543”人才工程,共引进领军型人才团队10个,其中院士团队1个、国家“千人计画”人才团队4个。新增省“333”工程人才10名,市紫金人才2名,申报市“321”计画人才31名,奥特佳公司钱永贵入选市“十大科技之星”。
文化事业
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122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34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1项、非遗传承人127人。秦淮区内拥有省、市70%的新闻传媒、文化艺术团体,包括省演艺集团、南京广电集团、南京报业集团。
2011年秦淮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站5个,文化站面积14040平方米;共有娱乐场所48个,网咖53个,音像店15个,卫星接受设施管理单位4个。2011年组织文艺演出45场次,夜泊秦淮水上实景演出205场,举办展览18次,秦淮区共有6个图书馆,其中区级图书馆1个,街道图书馆5个,图书馆面积2120平方米,共有各类报刊期刊346种,藏书20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200册。2011年末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60处(点),其中图家级3处(点),省级17处,市级23处,区级17处。
医疗卫生
三甲医院:南京中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
2011年,辖区内有一级以上的医疗机构13家,其中市属三级医2家,区属二级医院2家,区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厂职工医院4家(包括1家二级医院)。另有民营医院6家,企业事业单位医务室、卫生站、社会办医和个体开业诊所42家。秦淮区内共有卫生人员4 57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830人,含医生1341人、护士(师)1 748人、药师(士)241人、技师(士)270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2人,其中社区护士153人,执业(助理)医师158人,含全科医生122人。开设病床2 950张,100万以上医疗设备70台套。总诊疗人次373.10万,其中门诊人次270.11万,急诊人次19.90万。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
2012年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6837万元,对困难群体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000余万元,新增社保参保人员4.3万余人。2012年增加机构养老服务床位518张。
2013年区内医疗机构294家,其中包括省中医院、八一医院、市第一医院等三级医院7家,每千人拥有医生3.33名。社区卫生服务形成了高效便捷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中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範中心。秦淮区养老、医疗和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超过95%,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0张。
历史文化
文物古蹟
文物级别 | 名称 | 时代 | 地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报恩寺遗址 | 东晋至清 | 秦淮区 |
明故宫遗址 | 明 | 秦淮区午朝门前后 | |
七桥瓮 | 明 | 秦淮区红花街道光华门外 | |
甘熙宅第 | 清 | 秦淮区南捕厅15、17、19号 | |
朝天宫 | 清 | 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水西门内 | |
金陵刻经处 | 清 | 秦淮区淮海路35号 | |
金陵兵工厂旧址 | 清至民国 | 秦淮区中华门外 | |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窨子山遗址 | 商周 | 秦淮区红花街道 |
秦淮民居群(8个点) 三条营古建筑 刘芝田故居 程先甲故居 秦大士故居 糖坊廊河房 钞库街河房 钓鱼台河房 棋峰试馆 | 明、清 | 秦淮区三条营20号 秦淮区殷高巷14,14-1、2、3、4号 秦淮区大百花巷11号 秦淮区长乐路57、59、61号 秦淮区糖坊廊61号 秦淮区钞库街38号 秦淮区钓鱼台192号 秦淮区钞库街52号 | |
瓮堂 | 明 | 秦淮区悦来巷2号 | |
玄津桥 | 明 | 秦淮区逸仙桥南侧 | |
朝天宫(江宁府学) | 清 | 秦淮区朝天宫 | |
张佩伦宅 | 清 | 秦淮区白下路273号 | |
南京邮电局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建康路146号 | |
基督教圣公会圣保罗堂 (南京圣保罗教堂) | 民国 | 秦淮区太平南路396号 | |
中南银行南京分行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区白下路155号 | |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建康路145号 | |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六朝建康都城遗址 | 东吴—南朝 | 玄武区汉府街、大行宫南京图书馆、秦淮区游府西街国小 |
阮籍墓 | 三国·魏 | 秦淮区花露北岗19号 | |
周处读书台 | 西晋 | 秦淮区老虎头44号 | |
光宅寺 | 梁 | 秦淮区老虎头44号 | |
夫子庙遗蹟(孔子问礼图碑) | 六朝、明、清 | 秦淮区夫子庙 | |
南唐宫城及护龙河遗址 | 南唐 | 秦淮区张府园、洪武路 | |
南唐城墙遗址 | 南唐 | 秦淮区江宁路东侧 | |
古四眼井 | 南唐 | 秦淮区汉西门大街 | |
卞壸墓碣 | 北宋 | 秦淮区朝天宫 | |
封至圣夫人碑 | 元 | 秦淮区夫子庙大成殿内 | |
封四氏碑 | 元 | 秦淮区夫子庙大成殿内 | |
大中桥 | 明 | 秦淮区大光路北 | |
内桥 | 明 | 秦淮区中华路北 | |
文德桥 | 明 | 秦淮区夫子庙泮池西 | |
淮清桥 | 明 | 秦淮区建康路东 | |
石猫坊 | 明 | 秦淮区彩霞街 | |
九龙桥 | 明 | 秦淮区东水关公园内 | |
白鹭洲鹫峰寺 | 明、清 | 秦淮区白鹭洲公园内 | |
朱状元巷清代住宅 | 清 | 秦淮区朱状元巷32、34号 | |
愚园 | 清 | 秦淮区胡家花园2号 | |
李鸿章祠堂 | 清 | 秦淮区四条巷77号 | |
白下路清代建筑 | 清 | 秦淮区白下路101号 | |
清真寺 | 清 | 秦淮区草桥(由太平南路迁入) | |
泾县会馆旧址 | 清 | 秦淮区大百花巷13、15号 | |
天后宫 | 清 | 秦淮区昇州路488号 | |
绫庄巷31号古民居 | 清 | 秦淮区绫庄巷31号 | |
牛市古民居建筑 | 清 | 秦淮区牛市64号、颜料坊49号 | |
三藏殿 | 清 | 秦淮区清洁村43号 | |
高岗里39号古民居 | 清 | 秦淮区高岗里39号 | |
吴家账房 | 清 | 秦淮区钓鱼台83、85、87号 | |
曾静毅故居 | 清 | 秦淮区荷花塘12号 | |
饮马巷古民居 | 清 | 秦淮区饮马巷67、69、71、90号 | |
沈家粮行 | 清 | 秦淮区悦来巷1-2号 | |
柳叶街41号古民居 | 清 | 秦淮区柳叶街41号 | |
瞻园路126号建筑 | 清、民国 | 秦淮区瞻园路126号 | |
曾公祠 | 太平天国 | 秦淮区九条巷8号 | |
行知馆 | 民国 | 秦淮区白下路193号 | |
原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中山东路128号 | |
原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门楼 | 民国 | 秦淮区建邺路168号 | |
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中华路26号 | |
原天山协会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利济巷30号 | |
仁寿里民国建筑 | 民国 | 秦淮区仁寿里18、20、22、24号 | |
高二适故居 | 民国 | 秦淮区六合里3号 | |
复成新村14号民国建筑 | 民国 | 秦淮区复成新村14号 | |
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 | 民国 | 秦淮区常府街30号 | |
育群中学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中华路369号 | |
工兵学校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海福巷1号 | |
光华门堡垒遗址 | 民国 | 秦淮区光华门外 | |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五老村街道利济巷2-18号 | |
参考资料来源 |
民俗文化
秦淮区有2500多年的人文历史,共有50篇《南京白局曲谱集》及《秦淮民间故事》、40首歌谣、1000条谚语,出版了十六辑300万字、反映秦淮人文历史的《秦淮夜谈》,整理重刊了《金陵大报恩寺塔志》、《秣陵古蹟》、《金陵岁时记》、《秦淮人物誌》等地方古文献。各社区民间艺人创作、製作有灯彩、风筝、剪纸、空竹、古埙、烙画、石画、微雕、脸谱、结绳等工艺品。
秦淮河-夫子庙景区

每年秦淮区组织龙舞、狮舞、花灯舞、马灯舞、大头娃娃舞、河蚌舞、花船舞、江南碟舞等具有秦淮地方特色的化妆表演队伍,在夫子庙文化庙会、金秋美食节等文艺活动上的演出。秦淮区组织的夫子庙地区各展览馆、各餐饮店家,以古装形式开展的“夜泊秦淮”、“仿古婚礼”、“贡院乡试”、“鲤鱼跳龙门”、“香君抚琴”等民俗艺术表演活动。
秦淮区民族民间音乐主要以“南京乐社”、“南京古琴社”为龙头,以区文化馆为阵地,开展民乐、古琴雅集活动。已举办了“江苏省首届古琴学术研讨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打开艺术之门”古琴专场演奏会、“古典音乐会”、“新竹笛演奏会”、“刘正春古琴演奏会”和“崑曲票友交流演出”以及京剧、淮剧、越剧等清唱会、大奖赛。中央电视台在戏曲频道播放了该区京剧社团大会串节目。
此外,秦淮区还有夫子庙美食节,美食节以“小吃盛会,百姓节日”为口号,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彰显中华小吃风采,打造夫子庙美食节全国节庆活动品牌;推动餐饮、旅游、商业的兴旺发展”为宗旨。一般举办时间在9至10月间。
文化遗产
秦淮灯会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每年持续50多天,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秦淮灯会的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时期,国都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是中国最早的灯会。明初之后,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纪以后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如今已扩展到“十里秦淮”东侧五里地段,核心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吴敬梓故居、江南贡院、中华门、老门东、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琶琵路一带。
秦淮灯会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诸种形式寄託民众的良好愿望与生活追求,与此相辉映的其他民间文化艺术门类如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进而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秦淮灯会无论是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还是社会影响都非常大,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长久以来,它已成为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贯穿于灯会中,构成其艺术内涵。
风景名胜
秦淮区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範区,定期举办文化庙会、秦淮之夏、金秋美食节、金陵灯会等四季特色旅游文化活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辖区内还有明故宫遗址、甘熙宅第、南京明城墙、午朝门遗址、夫子庙、中华门城堡、瞻园、白鹭洲公园、沈万三故居、净觉寺、金陵刻经处、朝天宫、南捕厅、郑和公园、江南贡院、大报恩寺遗址、淮清桥、天后宫、中华门、光华门堡垒遗址、东水关、东乾滨河公园、水西门、曾公祠、蒋百万故居、上江考棚、胡家花园、凤凰台、镇淮桥、朱雀桥、武定桥、来燕桥、平江桥、文正桥等人文景观及历史景点。
简介 | 景点图片 | |
---|---|---|
东水关 | 东水关旧称上水门,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水关共3层,每层11券,共33券,下层11券通水,上、中两层共22券为藏兵囤粮之用。现尚存中、下两层共22券。六朝时东水关是通向江浙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聚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东水关遗址公园建于2001年,这里主要由水闸、桥道、藏兵洞、城墙四部分组成。 | ![]() |
朝天宫 | 朝天宫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水西门内冶山,是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现为南京市博物馆。今天的朝天宫古建筑群为战乱以后的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年-1870年)间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从宋元明代的道教建筑变成了儒家的文庙和江宁府学(江宁府学旧址则改为武庙,民国时期改为考试院,在鸡鸣寺附近的南京市政府一带);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南京朝天宫古建筑群开闢为南京首都高等法院。 | ![]() |
甘熙故居 | 甘熙故居又称甘熙宅第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 ![]() |
夫子庙 | 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欞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 ![]() |
仓顶大井 | 仓顶大井位于秦淮区西南隅凤台冈之巅,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井。其名源于明代骁骑卫屯粮之所的骁骑仓而得名。由于此仓,并派生出仓山、仓顶、仓坡、仓门口等一组地名群,而仓顶大井已成为这组地名群中最醒目的地物标誌。1992年新扩集庆路,大井已坐落在路边。石栏呈六角形,高55厘米,井口直径50厘米。1982年,全市开展文物普查时,民众提供的古井线索即有430口。特别是门西之地,小街相接,曲巷迴环,古井、名井颇多,但诸多水井,今已湮废,旧迹难寻。 | ![]() |
刘钦差故居 | 刘钦差故居是指清代大臣刘瑞芬,位于殷高巷14号。这里已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宅主刘瑞芬,字芝田,安徽贵池人。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历任军械转运局、松沪厘局,光绪二年(1876年)代理两淮盐运使,三年代理苏松太兵备道,参加中俄谈判,十一年为钦差大臣出使英、俄等国,十二年又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所以人称“刘钦差”。十四年冬,任广东巡抚,十七年为乡试监临,积劳成疾,触发肝疾,十八年(1892年)病逝,终年六十六岁。刘钦差故居为秦淮名宅之一,《清史稿》中有刘瑞芬传略。 | ![]() |
程先甲故居 | 程先甲故居坐落于中华门西大百花巷11号,该故居房屋纵深七进,其中轴线与街巷呈垂直状。程先甲(1872年—1932年),字鼎丞,又字一夔,江宁人。因居住大百花巷,其笔名欣然自称“百花仙子”。他对训诂、音韵之学,研究殊深。在清末文字改革运动中,尤其在汉语拼音方面,他是我国南方的先驱者。民国以后,任职于苏、陇、蒙、鄂等地,仍以书册相随,积稿满箱。程先甲终其一生,成书40余种,计100余卷,合为《千一斋全书》。其中有的已被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他的传世之作——《金陵赋》。 | ![]() |
蒋百万故居 | 蒋百万故居位于城南三条营18、20号。99间半房屋,原有两个院落,有轿厅、大厅、楼房,内有花园,外有封火墙。房主蒋寿山,号称蒋百万。《天京录》有所记载。现外墙面东有石碑一块,光绪元年四月立,内容为有关官沟事。院内多为青石和方石铺地。房内天花板、地板。第六进为二层楼,五间大厅及长廊完整,房门门框有精緻木雕。面积8.4米*34.8米。该处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 |
王导谢安纪念馆 | 乌衣巷位于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着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箇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挖掘、展示乌衣巷源远流长的历史,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纪念馆。 | ![]() |
李香君故居 | 李香君故居位于来燕桥东、秦淮南岸,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式河厅、河房建筑,又称媚香楼。明清以来,秦淮河畔的名媛声妓众多,尤以“秦淮八艳”名气最大,她们均为卓尔不群的才貌双全女子,颇有民族气节。这其中更以李香君最具胆识。 | ![]() |
江南贡院 | 江南贡院位于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从江南贡院落成直至晚清废除科举为国家输送800余名状元、10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在江南贡院的基础上建设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 ![]() |
秦淮河 |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採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宋代开始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 | ![]() |
地方特产
夫子庙秦淮小吃与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
“秦淮八绝”,即:
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乾丝,
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
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
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乾丝和鸡丝浇面,
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绝:瞻园麵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
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荣誉称号
荣誉 | 时间 |
---|---|
国家全域旅游示範区(首批) | 2016年2月 |
首批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範区 | 2015年5月 |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 2015年4月 |
第二批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範区 | 2015年2月 |
江苏省双拥模範区 | 2014年7月 |
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範区 | 2011年5月 |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 | 2010年2月 |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範城区 | 2009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