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秦裕琨

秦裕琨

秦裕琨

秦裕琨,1933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市,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工程研究所所长。

1953年秦裕琨从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锅炉製造专业研究生班学习;195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主任,之后相继担任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汽车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1990年出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获得“全国师德标兵”称号;2012年秦裕琨指导规划的“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验收。

秦裕琨主要从事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和燃煤污染物减排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秦裕琨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33年5月30日
  •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籍贯:江苏省扬州市

人物生平

1933年5月30日,秦裕琨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扬州市。1949年9月,进入于交通大学机械系学习。
1953年7月,交通大学毕业后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研究生班学习,在研究生期间,同时任教并参与组建锅炉专业(后改为热能工程专业)。
195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锅炉製造专业研究生班,获研究生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56年09月至1961年09月)、讲师(1961年09月至1978年09月)、副教授(1978年09月至1985年05月)、教授(1985年05月-)。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3月,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至1990年5月)、教务长(1990年05月至1990年10月)。
1990年10月,出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至1994年05月)。之后相继担任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汽车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等职务。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热能动力工程)。
2008年11月,在秦裕琨的指导规划下,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有关单位申请的“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覆建设,2012年通过验收,秦裕琨担任首届实验室主任。
2011年,秦裕琨成为重大谘询项目“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课题组的牵头人之一,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自然循环热水锅炉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国内普遍採用强制循环热水锅炉,但电力紧张,经常停电,而一旦停电,很容易造成水击,会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经过慎重的思考和反覆研究,秦裕琨在国内首次提出热水锅炉可採用自然循环方式的学术思想。但自然循环热水锅炉没有任何前例可供借鉴,经过大量的资料调研、方案分析和反覆计算,秦裕琨教授提出了一套自然循环热水锅炉的水动力计算方法,并据此设计製造了中国第一台自然循环热水锅炉,在中国工业锅炉製造史上填写了新的一页。
流化床锅炉研究
20世纪60年代末,还在劳动改造的秦裕琨开始对2吨的燃用烟煤的手烧炉改烧褐煤的改造研究,将原有锅炉成功改为带旋风燃烬室的工业流化床锅炉,这又是一个没有任何先例的成功。
20世纪80年代,在"六五"期间,秦裕琨主要从事流化床燃烧研究,“130t/h发电用流化床锅炉研究”,解决了130t/h矸石流化床锅炉存在的严重问题,获得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0t/h褐煤流化床锅炉研究”获部二等奖,在中国首先提出热水锅炉可採用自然循环的方式并提出其水动力计算方法,获部二等奖。同时还进行锅炉炉内传热研究,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制订机械工业部标準“层状燃烧及沸腾燃烧工业锅炉计算方法”。
煤粉燃烧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煤粉燃烧研究,研究开发了系列风包粉浓淡煤粉燃烧器,获国家专利五项,可提高锅炉低负荷稳燃烧能力,降低污染物NOχ排放,防止结焦及高温腐蚀,并保持相当高的燃烧效率。其中水平浓淡直流燃烧器在燃烧无烟煤时,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水平浓淡风直流燃烧器在有很好的低负荷稳燃性能的同时,还可防止高温腐蚀和结焦。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已用于燃烧烟煤、贫煤,取得很好效果。墙式布置不等切圆直流煤粉燃烧器用于褐煤,在防止结焦方面取得突出效果。该项目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秦裕琨发明了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风控浓淡煤粉燃烧技术,使煤粉相对集中在火焰中部,而炉壁四周则空气相对过剩的思想,并研製了高效、低阻的煤粉浓缩器,强化了浓淡燃烧的作用。将"风包粉"和"浓淡燃烧"的思想相结合,达到高效、稳燃、低污染、防结渣和防高温腐蚀的综合效果。覆盖了电站锅炉的主要燃烧方式和煤种,除用于改造已有设备外,中国各大锅炉厂均已用于新产品设计,其中最大单机容量600MW。根据有经济效益统计的29台4482MW机组统计,年均创经济效益13479.44万元,且较大幅度降低了NOx排放。
  •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秦裕琨的自然循环热水锅炉和燃褐煤流化床锅炉研究由于先进的技术路线和套用价值均被列为国家“六五”攻关项目,截至2015年,秦裕琨承担多项国家攻关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
时间项目名称奖项名称
1985年
130t/h发电用流化床锅炉研製
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5年
130t/h发电用流化床锅炉研製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86年
新型10t/h褐煤流化床锅炉研究
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
新型10t/h褐煤流化床锅炉研究
全国发明展览会铜牌奖
1987年
自然循环热水锅炉水动力试验研究
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
风控浓淡煤粉燃烧技术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
风控浓淡煤粉燃烧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4年
一种浓缩煤粉燃烧设备
第八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第一完成人
2015年
高性能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六完成人
  • 论文着作
1963年秦裕琨编写的《蒸汽锅炉的燃料、燃烧理论及设备》一书是中国高校课程的第一本教材。20世纪70年代,结合中国电力工业的需要,主编了《燃油锅炉燃烧设备及运行》,在此书的基础上,又主编了《燃油燃气锅炉实用技术》一书。从事煤粉燃烧的研究后合编的《煤粉燃烧器设计及运行》是这一领域的第一本专着。编写了统编教材《炉内传热》,这是国内该课程第一本教材和专着,并获得机械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截至2015年,秦裕琨主编和和编着作7部,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
出版着作
出版日期作者出版社
1963.10
《蒸气锅炉的燃料、燃烧理论及设备》
秦裕琨等编着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1976
《燃油锅炉燃烧设备及运行》
秦裕琨合编
1981.08
《炉内传热》
秦裕琨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小型锅炉设计与改装》
秦裕琨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煤粉燃烧器设计及运行》
秦裕琨合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
《炉内传热(修订版)》
秦裕琨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03
《燃油燃气锅炉实用技术》
秦裕琨主编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人才培养

秦裕琨在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期间,主管教学工作,在建立教学监控及奖励机制,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秦裕琨积极倡导建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管理教育体系,尤其是注重班主任工作,鼓励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秦裕琨主持的“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项目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截至2017年,秦裕琨指导博士生30多名,硕士生20多名。2000年获得“九五”伯乐奖,他领导的燃烧课题组同时获得“九五”师资建设先进集体。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参考资料
2001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06年
全国师德标兵称号

社会任职

时间担任职务参考资料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
2010年5月20日-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人物评价

秦裕琨发明了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风控浓淡煤粉燃烧等技术,研製了高效、低阻的煤粉浓缩器,强化了浓淡燃烧的作用,为中国节能减排、教育和能源事业做出了贡献。(人民网评)
秦裕琨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敏锐的触觉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取得了科研、教学以及行政工作上的累累硕果,他容纳百川的胸怀和无欲则刚的本色更是给同事和学生树立了榜样。(全国师德标兵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秦裕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