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税收计画

税收计画

税收计画

税收计画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画要求,以及客观经济税源情况,对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进行测算而编制的收入计画。税收计画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国家运用税收槓桿调节经济的政策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预算收入和建设资金的增长速度和积累水平。其编制、执行、检查和分析构成税收计画管理体系,成为组织和推动税收徵收工作的有效手段,检查和考核税收工作质量与数量的主要依据。税收计画按其範围划分,有综合税收计画与分项税收计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税收计画
  • 外文名:Tax Planning
  • 部门:税务机关
  • 编制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编制原则

中国税收计画的编制原则是:
①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画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按照税收政策法规、价格,并考虑计画期内的各项收入增减变化因素,综合进行研究预测。
②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对计画期内经济税源情况,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反覆平衡计算。
③积极可靠的原则。把主观能动性同客观可能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和增产增收潜力,计画指标订得积极稳妥,并适当留有余地,起到指导和推动组织收入的作用。

税编制

程式

中国採取上下结合的编制和分配计画程式,先自下而上提出计画建议和意见,逐级上报,由国家税务局编制,然后再自上而下核定分配计画指标。年度税收计画由国家税务局核定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执行。季度执行计画由市、县税务机关根据年度计画的要求进行安排,下达基层徵收单位落实执行。

过程

税收计画的编制过程实际是对税收收入的预测,它是经济活动预测的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国民经济的走向与变化已不再由计画所完全控制,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只能以市场的需求变化而驱动,导致了我国经济在结构上和地域上的变化日趋显着。由此决定了税收收入的计画管理工作也不能再以基数加预计增长率这一传统模式的老路继续走下去。因此,在编制税收计画时,除了沿用老方法外,我们必须藉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征管软体”、“重点税源监控软体”等的作用,全面了解重点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资产负使情况、产品结构情况等,依据我们掌握的各种信息,採用一些数学原理,藉助数学模型,如“线性回归法”等,对所辖地区重点企业的纳税能力进行估算。因为重点企业税源往往占一个地区税收60%以上,有的地区高达80% ,抓住了重点企业税源,等于抓住了组织收入的主要矛盾。通过对重点企业纳税能力估算,我们可以大致掌握一个地区税收收入能力的规模,挖掘税收收入的潜力,提高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分配

“税收负担率”法
税收计画分配长期採用“基数法”。多年来虽然保证了税收总量的增长,但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经济与税收直接联繫,因此,在税收计画分配上,应儘快採用“税收负担率”法。税收负担率法主要以平均“税收负担率”和计画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依据,计算计画期的税收收入计画数它由平均“税收负担率”、计画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偏差係数、应分摊差额和特殊因素构成。用公式表示为:
某地区计画期税收计画=该地区计画期国内生产总值×近年GDP计画偏差係数×近年平均税收负担率+应分摊差额
“税收负担率”法的特点
1、该法将国内生产总值与税收收入直接对接,体觋了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繫,反映了“税收来自于经济 的治税理念。
2、可比性强、透明度高。由于各地税收收入计画的制定都採用同一个对比基础,使税收收入计画在地区间可比,为实现税收计画在地区间的平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公平的标準
3、持续性强。採用近年平均税收负担率作为巨观税负。这既考虑到税收负担率的平均水平对税收负担率的代表性,又避免因使用新方法造成年度税收收入大起大落,从而实现税收计画分配方法重大变化的平稳过渡。
4、可操作性强。儘管“税收负担率”法使用了较多的来自税务部门以外的经济指标,但这些经济指标都属于易于获得的指标。
5、“税收负担率”法不具有拉动巨观税负上升的机制。该法对巨观税负的影响就取决于其对税负上升地区和税负下降地区的净影响。如抑制税负上升的程度大于抑镧税负下降的程度则总税负下障,反之总税负则上升。

调整

税收计画是全体税务人员在计画期内组织收入的奋斗目标,检查和考核各级税务机关工作的依据。一经确定下达,各级均不得随意变动,一般也不作调整,这既不科学,也不符合情理。在计画执行过程中,确实由于有重大经济、财政、税收政策措施变动而引起税收变化,或遇有严重自然灾害,以及行政区划变动,涉及税源转移,影响税收计画完成时,可提出调整计画的意见,由上级税务机关作出必要的调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剔除这些变化因素,考核计画执行情况。
检查与考核
对税收计画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是保证税收计画完成的重要环节。要建立按旬掌握收入进度,按月分析收入情况并进行通报,按季、按年做出计画执行情况报告的制度。检查内容包括:本期税收收入的特点,进度状况及超收或短收的原因,重点税源的发展变化,漏欠税款情况,税务机关执行税收计画工作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下期收入预测和保证完成计画的措施。
税收计画考核是保证税收计画完成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接们应改变目前对计画考棱实行的“一票否决制”,而应从是否做到依法治税、是否做到应收尽收,征管“七率”是否达对理想的标準等全方位进行评价。此外,还应建立以纳税能力估算为中心的考核机制。纳税能力估算就是要估算标準化税收收入。标準化税收收入是标準化税基与标準化税率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标準化税收收入=标準化税基×标準化税率
虽然纳税能力不等于实际税收收入,但两者之问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纳税能力高的地区实际税收收入高,同—个地区纳税能力高的时期相应的实际税收收入高。用实际税收收入与纳税能力规模进行比较,可以知道究竟还有多大的差距。纳税能力估算为计画考核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基础。用纳税能力作为考核的基础,可以避免目前单独考虑计画完成程度出现的一荣惧荣,一损俱损的不良现象。相反,徵收努力程式的提高既是可可及的,又是永无止境的。它不仅为考核工作业绩提供了客观的标準,也为不断进取追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措施及对策
1.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增强税收计画管理的科学性。应从经济、税源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市场变化,顺应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预测分析经济、税源,使税收计画儘量与实际税源相吻合。为做到税收计画的科学管理,要努力做好涵养税源工作。通过加强对重点税源地区、重点税源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培植现有税源,发展潜在税源,形成梯级税源模式,努力实现从经济到税收的良性循环。同时,为确保税收计画制定和下达的科学化、合理化、规範化,要在具体编制税收计画过程中,採取测算法与调查法综合验证,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充分考虑各地实际经济发展情况,测算各地税收负担,不能一视同仁,避免简单推算,以提高税收计画的準确度和合理度。
2.注重实地调查研究,增强税收计画分析的针对性。制定税收计画的人员要定期深入基层了解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掌握经济、税源结构变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提高预测税收收入的水平。要定期撰写税收计画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既要分析客观原因,更要分析主观原因,做到有情况、有数据、有比较、有办法、有预测、有重点,做到税收计画分析与税收统计分析相结合,充分发挥现有信息资料的作用。
3.完善税收会计管理软体,保证计画执行的準确性。现行税收会计核算办法虽以申报应徵数作为核算起点,但由于诸多方面原因,在基层税收会计数据实际套用上,基本是以入库数额为主,其他数据因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影响了税收计画利用会计资料来计算税收增减因素、测算税收增减幅度、预测税源及其变化趋势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税收会计管理软体,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在计、会、统领域的套用水平,全面真实準确地反映税收收入、重点税源以及欠税情况等各类数据在各个时期的增减变动情况。
4.实行综合评价,增强计画考核的合理性、公正性。当计画与实际税源有较大的差距时,不能以计画冲击税法,要综合评价,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考评,不能完全把税收计画完成情况好坏作为惟一标準,要实事求是、全方位地考评,加大对执法情况监督考评的力度,促进税收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範化、科学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税收计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