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程元谭墓

程元谭墓

程元谭是新安程氏始祖,东晋时期新安郡首任到任太守,古徽州第一清官良吏。根据程氏家谱和徽州府志记载,程元谭古墓址在新安郡城西十里衮绣乡善福里二十三都四保十里牌驿路旁,即今黄山市歙县郑村镇向皋村冷水铺。因程元谭古墓前立有翁仲一对高大的石人,因此该墓又被当地人叫做“双石人墓”。徽文化专家方利山认为,程元谭古墓是古新安郡四大古墓葬之一。 史书记载,千余年来,程元谭古墓园得到多次修缮。北宋年间,端明殿大学士程珌主持修复程元谭古墓;元代大德年间,程氏裔孙程自得在古墓前修复了双石人,恢复古墓松丘;明代徽州巡抚程已敬在任期间曾经在双石墓前树立牌坊纪念;清代歙县正堂为了保护古墓,特意在墓园立了“禁碑”。 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程元谭古墓前的双石人、牌坊和墓园被推倒、推平,改造为农田。遗址位于歙县长途汽车站附近的科宏大厦楼盘的西侧地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程元谭墓
  • 出土地点:安徽歙县
  • 馆藏地点:安徽歙县
  • 所属年代:东晋
  • 墓主:程元谭

人物介绍

程元谭谱像元谭公为人聪敏,性情豁达。西晋孝怀帝司马炽(公元284-313年)在位(公元307年-311年)和西晋愍(mǐn)帝司马邺(公元300年-318年)在位(公元312年-316年)时,元谭公曆任广平郡太守等官职。晋愍(mǐn)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十二月十一日,匈奴汉国创建者刘渊之族子刘曜(yào)攻克长安,俘获晋愍(mǐn)帝,西晋灭亡。西晋王朝被匈奴人建立的前赵攻灭后,于是北方异族蜂拥而入,纷纷问鼎中原。其中以匈奴、鲜卑、羯(jié)、氐(dī)、羌(qiāng)等五族为最大,另有十多个小族,他们兇猛残忍,大肆屠杀汉人,先后建立了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自此北方大地陷入一片混乱,这一时期史称“五胡乱华”。元谭公在“五胡乱华”时丢失官职,弃家徙步投奔归顺西晋琅玡王司马睿(ruì)。

人物经历

公元317年4月6日,司马睿(ruì)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王(尚未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公元318年4年23日,晋愍帝司马邺死于汉国的讣(fù)告传到江东,司马睿(ruì)于4月26日即皇位(“上尊号”),改元“大兴”,史称“晋元帝”。元谭公率领士兵于大兴初年(公元318年)自东阿南渡,起初担任江阳太守,不久升迁担任襄(xiāng)州刺史。大兴三年(公元320年)凭藉镇东军谋、襄(xiāng)州刺史的身份来到江南新安郡担任使持节②新安太守。此时新安郡隶属扬州。新安郡前身为新都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孙权派部将贺齐出兵消灭歙地所谓“山贼”(实际是对抗孙权的山越、水越和汉人混居而成)金奇、毛甘和黟地陈仆等,将原歙地一分为五,即:歙、休阳(划原歙以西之地新立)、黎阳(划原歙以西另一地新立)、新定(划原歙以南之地新立,今浙江遂安)和始新(划原歙以东一地新立,今浙江淳安),加上黟共六县,一併从丹阳郡分出,建立新都郡,治始新(即今浙江省淳安县排岭镇,俗称“千岛湖镇”)。三国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休阳县因讳吴主孙休,改为海阳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因郡西有新安山,而改称新安郡。(新安山在今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境内)治所歙县,即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所属新定县改为遂安县。新安郡管辖遂安、海宁、始新、黎阳、歙、黟等六县。元谭公担任新安太守期间,在晋元帝(公元318年-323年)在位六年、三次改元的艰难而混乱的社会大环境下,秉持一颗勤政为民之心,以卓越的才智,整顿吏治,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实行仁政,向朝廷推荐有才能的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发动和组织百姓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垦荒种粮;悯(mǐn)农爱民,曾向灾民散发了两千石粮食,安抚流离失所的灾民;开办学校,培养人才,教导百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教化风气。在元谭公的治理下,新安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因此,新安郡百姓都感悦诚服,非常尊敬元谭公,爱戴元谭公。朝廷接到了元谭公卓有政绩的报告,并準备下诏升迁他的官职。东晋永昌元年(公元322年, 壬午年)元谭公任期期满,离开新安。临别之际,闻讯从四乡八邻赶来慰留他的新安民众挤满了大道,使他竟然无法离开。晋元帝获悉后,甚为欣慰,下诏褒奖元谭公,并让他继续留任新安太守。东晋永昌元年(公元322年, 壬午年)元谭公卒于新安太守任上,享年七十八岁。晋明帝司马绍听到元谭公去世的讯息,惊愕悲悼,伤心不已,为之大哭。赐其子孙宅第于新安篁墩。自此,元谭公的子孙就在新安篁墩安家。新安程氏从元谭公肇(zhào)始。因此,元谭公被人们尊奉为新安程氏始祖。元谭公娶东海徐进之女,生二子:程彪、程超。据有关资料介绍,旅居海内外各地的新安程氏后裔已经近一千万人。作为贤良名臣,元谭公逝世后,当时的朝廷极为重视,赐之葬在新安郡城西十里衮绣乡善福里二十三都四保十里牌驿路旁,即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向皋(háo)村冷水铺。元谭公墓的程氏家谱记载:洪武经理表字497号,坟税一亩,东至汪仲和田,南至闵相保田,西至闵瑞清田,北至鲍昌田,业隶世忠庙。与明待制郑子美先生师山书院相对。元谭公墓前立有翁仲一对高大的石人,当地百姓称此为“双石人墓”。此后,元谭公墓成为新安郡四大古墓葬之一。宋朝时,朝廷因为元谭公第十四世裔孙程忠壮灵洗庙祀有灵,于是追封元谭公为“忠祐公”,封程忠壮之子程文季为“忠护侯”,子孙世袭其爵(jué)。北宋年间,端明殿大学士、宗正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郎官、秘书监丞、江东转运判官、休宁汊口人、绍熙四年进士程珌就主持修复了元谭公墓。元代大德年(1303年)间,休宁汊(chà)口裔孙程自得从北方回乡里扫墓,得知因时间久远,始祖元谭公墓被毁湮(yān)没,就风雨不停地在民间探访寻求。并最终在这年冬天十二月十七日,得到邻村一位掌管理乡里事务的长辈的指点,在深深的积雪中,找到了元谭公墓的墓址。此时,浮土已将双石覆盖,其上麦苗青青。程自得当即用金币赎回,并率领富溪裔孙程克绍等人在墓前修复了双石人,恢复了祖墓松丘。同宗程崧树表作祠,给守冢者食。同时,程自得等还请得当时的当代名流、着名诗人、诗论家方虚谷撰文,大书画家赵孟頫(fǔ)写碑记述这件事。明代新安程氏北宗裔孙程已敬担任徽州巡抚期间还曾经在双石墓前树立牌坊纪念。明代成化二年中一甲二名进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着名文学家程敏政更是带头呼吁率领州、县新安程氏各支派在篁墩世宗庙会谱,祭祖团拜,凭藉这来和邻睦族,使程氏裔孙遵依道统和保护古蹟。千百年来,历经多次修复的元谭公墓一直是海内外新安程氏族人春秋祭奠之所,四海宗亲不断来此膜拜。当地民众介绍,上世纪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河南程氏族人四五百人来到元谭公墓祭祀凭弔。之后,随着“文化大革命”开始,程氏族人就渐渐很少来此祭祀了。毫无疑问,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承载新安程氏族人精神和道统的元谭公墓遭到了灭顶性的毁坏,墓冢(zhǒng)荡为耕地,碑石移作桥础……。改革开放以后,每逢清明等祭祀节日,世界各地程氏族人陆续来到徽州寻根问祖。既有旅居欧美的华人华侨,也有旅居港澳台的港胞澳胞台胞,更有大量国内的程氏后裔。规模较大的如:2007年10月的篁墩金秋祭祖与家谱研讨活动。2007年10月4日那天上午,秋日高照,碧空如洗,来自上海、江苏、重庆、山东、河南、浙江、福建、江西、黑龙江及安徽本省的80多位程氏宗亲代表,齐集黄山脚下、新安江畔、富侖山前之篁墩村程氏统宗祠遗址内举行了寻根祭祖活动。上午9点半,祭祖仪式正式开始。篁墩程氏统宗祠遗址会场内,人头攒动,香菸缭绕,鞭炮齐鸣。黄山市程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程伯孚主持了祭祖仪式,安徽程氏文化研究会会长程东利致欢迎词,岑山渡派裔孙新安60世程希桂为主祭人,文祯公裔孙新安60世程信敏敬宣篁墩祭祖文,当地政府代表讲了话。祭祖仪式上,各地宗亲向先祖跪拜、磕首、敬香火,并在先祖容像下集体合影和分别留影。10月4日下午,来自上海、江苏、重庆、山东、河南、浙江、福建、江西、黑龙江及安徽本省的80多位程氏宗亲代表又在黄山市屯溪区杭徽大酒店会议室召开会议,进行了程氏家谱研讨,商讨了修复新安程氏始祖元谭公墓和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墓以及重修篁墩程氏统宗祠等事宜。2007年新安程氏族人篁墩祭祖活动,是新安程氏族人篁墩祭祖中断了64年之后的首次全国性集体祭祖活动,在新安程氏寻根祭祖及家谱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此后,2008年清明期间,上海、江苏、安徽和河南等程氏宗亲80多人又再次来篁墩祭祀凭弔。2009年4月安庆潜山新安程氏后裔100多人组团来到篁墩和歙县冷水铺祭祖。2010年4月河南、湖北、安庆分别有100多人新安程氏后裔组团到篁墩和歙县冷水铺祭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4月10-13日,世界华人领袖、新安程氏后裔、元谭公63世程万琦先生率领海内外程氏宗亲600余人来到徽州寻根访祖,併到歙县郑村镇向皋村冷水铺元谭公墓园遗址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祭祀凭弔活动,在海内外程氏宗亲和黄山市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2012年4月7日-8日,受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的委託,安徽程氏文化研究会率领安徽省各地程氏宗亲200余人再次来到徽州寻根访祖,并在歙县郑村镇向皋村冷水铺元谭公墓园遗址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祭祀凭弔活动,深情缅怀元谭公,追思元谭公的丰功伟绩。古徽州大地上新安程氏始祖元谭公古墓这一重要的地表文物已岌岌可危。多年来,海内外新安程氏南北两宗的后裔一直都在为修复新安程氏始祖元谭公古墓而奔走及鼓与呼,都在期待着新安程氏始祖元谭公古墓这一古蹟的兴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程元谭墓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