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勛留学生
民初“稽勛留学生”名额共100余人,当时临时稽勛局因财政困难,决定分三期派遣。但不久二次革命失败,一部分留学生未能成行。第一批“稽勛留学生”有任鸿隽、宋子文、张竞生、谭熙鸿、杨铨等人。“稽勛留学生”的派遣,使留学异化为论功行赏的一种手段。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撤销后,一部分原先跟随孙中山打天下的革命党人随之隐退。有的认为过去忙于革命,未能尽力于学,现在民国建立,应该学点真实本领,将来好从事建国工作。有的则厌恶党派间的权利之争,标榜要“自力于学”。因此就有了“稽勛留学生”的由来,因为这批留学生多为有功于辛亥革命的青年,或为对辛亥革命有功人士的子弟。他们出国留学虽由国家提供公费,但不归教育部按一般留学生办理,而由临时稽勛局按“酬勛”办理。他们当中不少本来就是留学生,因回国参加革命耽误了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