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弦落雁
原指更臌没有用箭,拉一下弓弦,雁就掉下来了。 后用来比喻因掌握了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能够自如地操纵事物 发展的规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空弦落雁
- 外文名:Kōng xián luò yàn
-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
- 意义:空弦可落雁,此事盖自昔
基本信息
【词目】空弦落雁
【拼音】Kōng xián luò yàn
【解释】原指更臌没有用箭,拉一下弓弦,雁就掉下来了。 后用来比喻因掌握了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能够自如地操纵事物 发展的规律。
【出处】典出《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空弦落雁] 陆游《杂兴》诗之三:“空弦可落雁,此事盖自昔。”
[虚弦落雁] 黄庭坚《古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词:“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成语典故
战国时,更羸与魏王谈话间,仰头望见天边的飞鸟,更羸便对魏王说:“臣可以不发一箭,就替大王将飞鸟给打下来。”魏王不信。过了一会儿,东边的天空徐徐飞来一只大雁,更羸于是随便拉了拉弓弦,谁知那只大雁居然径直地就掉了下来。魏王奇怪了,问:“这是怎幺回事呢?”更羸解释道:“这只大雁原本就受了伤,它飞得慢,是因为伤口痛;叫得悽惨,是因为与同伴走散了。我没有用箭,只拉了一下弓弦,它闻声惊慌高飞,结果挣裂疮疤,落了下来。”
后来的成语“惊弓之鸟”就是出自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