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人穷在哪:富道理穷道理
《穷人穷在哪:富道理 穷道理》内容简介:富有是大多数人渴望和憧憬的,但是如果没有致富的思想和努力付出,富有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罢了。穷人不能只是感叹自己命运不济,而更应该积极反思,汲取成功者的致富经验,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方能实现真正的富有。《穷人穷在哪》将帮您打开财富之门!穷人是社会金字塔的基石,但是穷人天生应该穷困吗?答案是否定的,并且是毋庸置疑的!那幺,穷人怎幺摆脱穷困呢?这就是《穷人穷在哪》馈赠给广大读者的致富心经与做人艺术。
基本介绍
- 书名:穷人穷在哪:富道理 穷道理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页数:292页
- 开本:16
- 品牌:灕江出版社
- 作者:古古 范飞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0742492, 7540742496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穷人穷在哪:富道理 穷道理》编辑推荐:由穷到富的转变是大多数人憧憬的,但缺少致富的思想和手段,富有只能是聊以自慰的。穷人不能只是感叹自己命运不济。穷人只有汲取致富的思想,才能真正实现致富的目标。不可不知的致富心经与做人艺术。
作者简介
古古,他是穷人理财的教父级人物。他是富人财富观念升级的座上客。他每到一处,都会在当地掀起关于财富的头脑风暴。他每出一部书,都会剧烈冲击人们头脑中的固有的“财商”。他的作品总发行量突破100万册,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发行,风靡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地。他就是穷人概念的代言者、着名畅销书作家——古古!北京联合大学客座教授。已策划出版古古商悟漫画系列、古古时代生活系列、古鲁少年理财系列、历史的细节书系等图书共九十余种。着有《你为什幺是穷人》(灕江出版社)、《在商言商》、《穷人缺什幺》等作品。
媒体推荐
《穷人穷在哪》一本从不同的视角入手,深入剖析了成就穷与富的真正原因。事实上,穷与富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界线和衡量标準,二者之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穷者与富者在人生观、价值观、心态、思想等方面的距离,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穷者如何才能跨越人生的一道道坎,怎样才能摆脱自身“穷困”的束缚,成为真正富有的人。
图书目录
Chapter 1 穷道理——穷不是罪
万物生长靠泥巴
不为一碗饭感恩戴德
实力决定发言权
有钱才能干大事
穷人输不起
不做工具箱里的零件
薪水是靠不住的
只做军师,不做老大
再挖半锄便是金
财产少,顾虑就少
江湖救急不救穷
近穷者穷
妥协就是退步
互助是平等的
穷人给富人输血
没有绝对的公平
怎样的公平对穷人有利
Chapter 2 富道理——富不是福
都有一本血泪账
得到财富失去自我
骄傲使人失败
难的是三辈子做富人
能富多久看素质
穷国富人很焦虑
有钱更要拼搏
张狂等于找死
不得不多疑
聪明过了头
不义之财风险大
有钱买不来年轻
不放过一颗耗子屎
富人不被理解
仇富的社会有问题
让富人先富一些
Chapter 3 穷道理——穷有穷的脾气
给穷找一个理由
激动不是激情
时间只是时间
报恩的经济价值
死要面子活受罪
骨气不是原则问题
一分钱憋死英雄汉
穷人外表光鲜
衣衫上的阶级高低
总比时尚慢半拍
发财止于幻想
贬低同类抬高自己
电视是穷人的宝贝
穷人抢不到麦克风
穷人的名片不简单
穷人需要富亲戚
穷人吃不得豪宴
穷人是彩票的脊樑
穷人钱少梦多
穷人习惯备战备荒
穷人渴望富人投资
学富人学到皮毛
吃掉糖衣,吞下炮弹
Chapter 4 富道理——富有富的德行
有钱就是有本事
保持圈子的纯洁
出身是冼不掉的
距离产生敬畏
富人需要人工自然
富人需要出汗
富人的隐私
富人爱天价
富人爱装穷
圈养斗不过野生
富人不孝敬穷人
有多少数据可以相信
到底只是暴发户
都想拥有支配权
富人经得打
富人不和穷人打成一片
富人难过美人关
Chapter 5 穷道理——穷人翻身要改变观念
骂富人不如学富人
钱不是攒出来的
让别人帮你赚钱
穷人要看得惯富人
技术派的出路
要有资本意识
投资是一条险路
到手的就是最好的
做事情还是做事业
利益是第一位的
找到别人的需求点
小生意赚大钱
最宝贵的资源是大脑
生意是做出来的
学会控制财富
发财不是请客吃饭
发财就像进洞房
机会是无限的
Chapter 6 富道理——富人长兴要胸怀全局
金字塔的稳定性
财富是应得的回报
为富必须仁
为富要讲规矩
富人好比大厨师
富人要继续革命
良心也是资本
有钱就有吸引力
关係也是生产力
工作是种生活方式
第一桶金定终身
结婚必须双赢
争取做儒商
行善是一门学问
劳心者脑袋不闲
奢靡导致腐朽
欺诈是不合算的
把—件事做透
吃透时务
尊重对手
遵纪守法
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心中永远有团火
给世界留点东西
后记
万物生长靠泥巴
不为一碗饭感恩戴德
实力决定发言权
有钱才能干大事
穷人输不起
不做工具箱里的零件
薪水是靠不住的
只做军师,不做老大
再挖半锄便是金
财产少,顾虑就少
江湖救急不救穷
近穷者穷
妥协就是退步
互助是平等的
穷人给富人输血
没有绝对的公平
怎样的公平对穷人有利
Chapter 2 富道理——富不是福
都有一本血泪账
得到财富失去自我
骄傲使人失败
难的是三辈子做富人
能富多久看素质
穷国富人很焦虑
有钱更要拼搏
张狂等于找死
不得不多疑
聪明过了头
不义之财风险大
有钱买不来年轻
不放过一颗耗子屎
富人不被理解
仇富的社会有问题
让富人先富一些
Chapter 3 穷道理——穷有穷的脾气
给穷找一个理由
激动不是激情
时间只是时间
报恩的经济价值
死要面子活受罪
骨气不是原则问题
一分钱憋死英雄汉
穷人外表光鲜
衣衫上的阶级高低
总比时尚慢半拍
发财止于幻想
贬低同类抬高自己
电视是穷人的宝贝
穷人抢不到麦克风
穷人的名片不简单
穷人需要富亲戚
穷人吃不得豪宴
穷人是彩票的脊樑
穷人钱少梦多
穷人习惯备战备荒
穷人渴望富人投资
学富人学到皮毛
吃掉糖衣,吞下炮弹
Chapter 4 富道理——富有富的德行
有钱就是有本事
保持圈子的纯洁
出身是冼不掉的
距离产生敬畏
富人需要人工自然
富人需要出汗
富人的隐私
富人爱天价
富人爱装穷
圈养斗不过野生
富人不孝敬穷人
有多少数据可以相信
到底只是暴发户
都想拥有支配权
富人经得打
富人不和穷人打成一片
富人难过美人关
Chapter 5 穷道理——穷人翻身要改变观念
骂富人不如学富人
钱不是攒出来的
让别人帮你赚钱
穷人要看得惯富人
技术派的出路
要有资本意识
投资是一条险路
到手的就是最好的
做事情还是做事业
利益是第一位的
找到别人的需求点
小生意赚大钱
最宝贵的资源是大脑
生意是做出来的
学会控制财富
发财不是请客吃饭
发财就像进洞房
机会是无限的
Chapter 6 富道理——富人长兴要胸怀全局
金字塔的稳定性
财富是应得的回报
为富必须仁
为富要讲规矩
富人好比大厨师
富人要继续革命
良心也是资本
有钱就有吸引力
关係也是生产力
工作是种生活方式
第一桶金定终身
结婚必须双赢
争取做儒商
行善是一门学问
劳心者脑袋不闲
奢靡导致腐朽
欺诈是不合算的
把—件事做透
吃透时务
尊重对手
遵纪守法
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心中永远有团火
给世界留点东西
后记
文摘
Chapter1穷道理——穷不是罪
万物生长靠泥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穷人就是泥巴,处于食物链的最末端。穷人整体处于弱势状态,穷人就是永远的弱者。股市上的弱者是散户,社会上的弱者是穷人。但穷人也是一种资源,和石油、森林、人民币一样宝贵。虽然资源是被利用、被享受的,主宰不了什幺,但是它本身的价值却让人不得不珍惜。
泥巴是最佳的建材,再阔大的亭台楼阁、华屋大殿,再夺人心魄的瓷瓶瓦缶,都源自于泥土。泥土就像水,无形无势,它们必须由别人设计、组合、煅烧。伟大的是宫殿,获利的是工匠,默默无闻、默默奉献的却是泥土。骚人墨客会来一篇《阿房宫赋》、《二京赋》,却至今没有谁来作一篇《泥巴赋》,发一声感叹:啊,泥巴,多幺伟大!
物以稀为贵。泥土,从理论上讲,那是司空见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用食物链来定位穷人,实有挑起穷富斗争、煽动仇富情绪之嫌。毕竟这个“吃”字与“供”字,让每个穷人都会发出“富豪大款,宁有种乎”的绝望与冲动。穷富阶层在数量上的不成比例,往往会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之一。
话说有三个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穷人同时到富人区参观,回来被问及是否嫉妒。美国穷人说:“不,我要超过他们。”日本穷人说:“嫉妒,但我会跟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致富的秘密,然后超过他们。”中国穷人却恨恨地说:“咋不嫉妒,我恨不得一把火把富人区烧个精光!”可见,穷富之间,还是不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至少我们得赶紧加一句:恐龙就是因为饥饿而死的!言下之意,塔尖的并不一定长命百岁,富人未必代代是富人——这分明又是穷人在嫉妒了。
中国人自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所以,至今中国的雅号仍是“讲道理的君子国”。然而,穷人有时也难免有“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悲愤。当穷人上了当之后,或者吃了哑巴亏,冒一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或者就是学花和尚,冲动得乾出蠢事,害人又害己。这显然是弱者的无奈。要是中国的穷人都不再相信他们祖祖辈辈信仰了几千年的道理,那打断食物链,想从下端翻到上端去的穷人将此起彼伏,前赴后继。泥巴不能寄希望于捕一头大鱼一夜暴富,也不能寄望大鱼撒几片鱼鳞立刻富可敌国。泥巴最要紧的事情,不是变成虾米,然后变成小鱼、大鱼,而是以泥巴的方式孕育财富,比如长出庄稼。只有不荒废泥巴的生财之道,成为富饶丰美之地,泥巴才能改变食物链最末端的命运。
穷人最大的悲剧是把富人盯死,以富人的生活来设计人生。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富人拯救了穷人,离开了富人地球就不转。恰恰相反,穷人才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穷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文化娱乐,他们的种种活动,造就了社会的庞大需求。穷人并不只是劳动力,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最终的消费者,穷人也是个大市场,也让资本垂涎三尺。如果让所有穷人一夜之间在地球上消失,不仅不可能有经济的繁荣,就连地球也会变得荒芜。
穷人是富人的劳动力和市场,穷国也是富国的产品倾销地和原料提供者。很多时候,产品的加工程式全都由穷人在当地完成,利润却都被富人赚走了。用你的原料、劳力和市场,赚了你的钱,他还对你一脸鄙视,声称是他提供了就业机会,你还对他感激涕零!
穷人是一盘散沙,就像股市上,散户手里的钱全部加起来,肯定超过任何一个庄家,但他们不可能加起来,所以庄家才会成为庄家,兴风作浪,把散户的钱赚走,还让散户佩服不已。
我们的社会,穷人老是用崇敬的目光,看着富人把一点点小钱施捨给自己。而实际上,这不是富人的心灵崇高,而是他们懂得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生物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俗点说,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要是世上没有了穷人,富人的日子也没法过。
不为一碗饭感恩戴德
穷人富人有一个最简单的参照物,谁还在为食物操心,谁就是穷人。
俗语云: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当然这不是天下金枝玉叶或名门闺秀的理想。对那些林妹妹、宝姐姐而言,等锅下米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难以想像的。生活对她们而言,不就是饭来张张口,衣来伸伸手幺?
不高兴了还可以推说微恙、欠安、心情不好,又摔盘子又摔碗,视鱼肉为瓦石,视鱼翅熊掌为粪土。她们并不比小猫小鸟吃得多,似乎上帝造夏娃,给她定的胃袋就只有二两三钱的容量。什幺如狼似虎,什幺风捲残云,什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自然都给了穷人,市井的穷人们长年处于“饥不择食”的状态,随时準备解下勒了一圈又一圈的裤腰带,不管是兔肉、驴肉,都伸出獠牙开乾。
一个铜板也能憋死一条精壮汉。上帝他老人家当年发了狠心把亚当夏娃撵出伊甸园,罚他们到人间做苦力,原因仅仅因为其偷吃了苹果。饑寒起盗心,可见上帝所恼怒的正是人类改不掉的“食”性。
考量一个国家的穷富有恩格尔係数。据说,食物比重占得多就是穷国。而对穷人来说,食物就是穷人的“恩格尔”。
杨白劳在高唱“买了二两棒子麵,欢欢喜喜过个年”时,黄世仁则在踌躇满志,磨刀霍霍,把如花似玉的杨喜儿当成了新年的第一只猎物。穷人们都知道自己的梭镖马刀鸟枪不足以成就一项“千古伟业”,他们也更加清楚,抱负、理想、照汗青之类终归是侈谈。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回家杀猪或吃青菜豆腐。他们明白,啃窝头固然不算辉煌的“猎”迹,嚼萝蔔吃稀饭也不算彪炳史册的盛举,但身为穷人,只能如此。
如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圣贤非要他们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千里奔袭取上将头颅,两只空手套回一只白眼狼,他们会哭得像个泥人似的——大人啊,请高抬贵手吧,我不是这块料,你还是让我啃窝头喝稀粥吧!
因此,《武松打虎》至今还供在穷人家的神龛上,享受着无数穷人的嫉妒与艳羡:那虎骨啊,那虎鞭啊……然而,为效仿武松打虎而只身前往景阳冈的穷人却鲜有耳闻。即使也有穷人连喝100海碗烧酒,结果也往往是醉成泥球,又呕又吐,不成体统,连根哨棍也拿不稳。醉翁之意不在虎,而在于酒,穷人酒醒之后没準会来一句:好酒,再来100坛!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惜历史最终证实了,虽有捕猎的一流军师範增,霸王说到底也只是个吃生猪蹄的“穷”人。穷人给一碗饭就感恩戴德,没齿难忘。韩信同志当年“一饭千金”,正是他不是一个一流猎手的证据,所以结果只能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了老萧的猎物。
生活对富人来说才是生活,对穷人来说只是生存。
穷人最缺的是什幺?是钱!缺钱给穷人带来深重的苦难,钱就成了穷人生活的重心,成了一个巨大的诱惑,他没法不看重。然而对钱过分关注,就容易忽视钱以外的东西,结果,穷人所得甚少,失去甚多。
缺钱带来的精神上的损害,往往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加可怕。
杰克·伦敦在小说《热爱生命》里,写了一个迷途者的故事。这个不幸的人独自在荒野挣扎,饥饿、疲劳、孤独、绝望,还有一匹和他同样饥饿、同样疲惫的老狼,一直跟着他,等着他倒下。然而最终不是狼吃掉了他,而是他吃掉了狼。小说的结尾是,这个人终于回到船上,吃了很多,成了胖子,却还惶惶恐恐地储藏麵包,以至于已经乾瘪的麵包塞满了船舱的各个角落,他仍然情不自禁地四处收集。
穷人的生存能力很强,他战胜艰难困苦的毅力确实令人感动,但他竭尽全力得到的,或许只是一堆乾瘪的麵包而已。
饿怕了的人常常养成饥饿思维,抓住一块麵包便不肯鬆手,即使已经吃饱,还是忍不住囤积,生怕重新回到饥饿的日子。人只有一双手,既然抓满了麵包,便腾不出手来抓其他东西,结果再努力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穷人的眼光有限,往往就在于思维的局限。
穷人缺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没有钱,就难有大的作为,只能为柴米油盐操心;没有钱,就不敢放弃手里这块麵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没有钱,就进不了有钱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穷人堆里混。身居底层,便很难高瞻远瞩,于是穷人目光短浅,总是错过机会,一生都在仰望别人,为别人的事业添砖加瓦。穷人的无奈,只有穷人自己能够体会,缺钱就没有事业的基础,缺钱得不到良好教育,缺钱影响心态,缺钱更进不了上层圈子……总之,缺钱的后果不仅是影响到生计,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心态和眼光,影响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影响到人的整个前途。
实力决定发言权
一个穷人永远也不可能去指导富人怎样致富,怎样过上好日子,哪怕他说的都是真理,也无人会听。
这是当然的,人微言必轻。
民众虽然不全是尼采言语中的“蠢货”,等待“超人”同志的驾驭,然而离“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仍有不小的距离,否则匹夫匹妇也不会在北京菜市口一个劲地啃食“大明第一忠臣骁将”袁崇焕的骨和肉了。
儘管如此,民众的逻辑素养仍不能低估。如果你说的都是致富圣经,那你自己为什幺还穷得丁当响?还要在市井里兜售什幺秘笈绝招?想让人信服,首先你必须做个榜样!比如,未庄盛传阿Q发了,只需看他那沉甸甸的腰包和一手抓出一把“金的银的”,就比阿Q敲锣打鼓到处宣传发迹史来得更有说服力。
中国盛产隐士高人,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市。其实他们当中没有几个是真正安了心在荒山野岭中炼丹说道的。曾有个山中宰相,既是宰相又是隐士,既在朝又在野,既是民又是官,好不安逸。他要是做起隐士们的导师来,相信他的道所门前将寸草不生。又比如卧龙先生诸葛孔明,虽躬耕于南阳,布衣一介,却早是名声在外。他如当起道士们的导师,有呼风唤雨的法力;当起政客们的导师,有《隆中对》,有将天下分为三份的道行;当起宰相的导师,他有《出师表》,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德;当起军事家们的导师,他有六出祁山、泪斩马谡的事迹……诸葛要是开口讲法,相信气势比孔夫子还排场。在常人家里,未必供诸葛,但他那半神半仙半道半妖,出为将入为相的智慧与功夫,早已镌刻在了中国老百姓的心中,被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孙猴儿说“我是齐天大圣”,仙界地界人界一片嗤然——我靠!一只小皮猴而已!当孙猴儿大闹龙宫、大闹天宫、大闹地宫,吓得人神共惧的时候,连玉帝老儿也赶紧讨饶:“朕準你齐天大圣!”有句谚语说得好:空袋难直立。没有实力便没有发言权!
儘管人们也不免相信张半仙或小诸葛之类的算命测字,但那大抵是图个吉利,求个安慰。可对于如何致富、如何立业这类大问题,人们几乎都清一色拜有钱有业之人为师。他们的多财与丰业本身便是当导师的第一资本。因此,即使他们说的废话多于文化,学徒们也会胡诌一段“马屁经”来。这也是“解释家”惯于牵强附会的原因。朱熹同志的道学,纯粹是对孔夫子着作的强姦,而明代人却高唱“强姦有理”——谁叫朱夫子那幺博学,甚至可以开起书院,当起祖师爷爷来呢?
托尔斯泰出名之后,周围聚了一大群景仰他的人,把他说的每句话都视作真理,每个动作甚至吃饭如厕都视为大事,一一记下。这些人的动机很简单,希望从老托那里沾点文学细胞。
富人之于穷人,大抵也是如此,令穷人又妒忌又崇拜。
永远要记住,话语权在富人手里!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富人制定的,评判标準也由富人掌握。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主流社会就是那些经济上的优势群体。什幺是主流?简单地说,主流就是影响力!在一个以经济为主流的社会里,权力一定是与经济利益联繫在一起的,一个人哪怕掌权之前是穷人,掌权以后也会步入富人的行列。这时你再期望他为穷人说话就不现实了,他骨子里已经在维护既得利益。
社会越是富裕,穷人就越是没有地位,穷人的问题就更加难以解决。不是社会没有能力解决,而是因为穷人更边缘化了。
穷人是没有话语权的。虽然听起来很残酷,穷人不爱听,但这是事实。以前穷人写封家书都要找人代笔,一上大堂就声音发抖,话语权从何而来?现在虽然不是那样极端了,穷人的处境有了改善,但考虑到富人也在前进,穷人和富人的距离仍然十分巨大,而且越来越大,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相对来说,穷人仍然是没有话语权的。
如果没有领导的关怀,没有高层的重视,没有有识之士的鼓与呼,没有层次更高的人对他们的关注,穷人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妥善解决。
穷人,穷得连喇叭都没有一个,你让他如何发声,如何让大家都听到?
富人,不仅有金喇叭,还有吹鼓手,你就是捂上耳朵,想不听都难!
穷人没有话语权是必然的,穷人的被抛弃也是必然的,除非他有一种力量。正面的影响力没有,就只能靠反面的破坏力,穷人对社会构成威胁了,才能进入主流的视野。这是一种矛盾,也是一种代价。世界总是在矛盾和运动中找到平衡。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既然是由富人制定的,那就必然对穷人不利,穷人要想胜出,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穷人就想自己来制定规则,冲突就产生了,革命就爆发了,有的人真的就掌了权。但很快他也变成了富人,他的规则又对新的穷人构成威胁,新的冲突又再产生。社会历史就是如此循环下去的。
有钱才能干大事
蛇吞象很难,象吞蛇就容易了。日本相扑运动员为什幺要长那幺胖?体重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在技巧相当的情况下,力量决定胜败。在资本市场上,如果没有特别的智慧,钱多就是能量的体现,钱多就是老大。
程咬金三板斧可能会把对手吓得魂飞魄散,但如果三招之内不能取对方小命,那他自己就危险了。燕国太子丹把一国存亡的宝押在了荆轲身上,想使出“斩首”行动,出奇制胜,可荆壮士的牺牲,证明了太子丹的孤注一掷“掷”错了。
每个人都恨不得一口吃成猪八戒、弥勒佛,一旦有人叫卖奇效药、神灵丹,有人打出妙计、奇招的幌子,大家都趋之若鹜。可事实证明,狗皮膏药终究是狗皮膏药,江湖骗术到底是江湖骗术。
从纳粹闪电奇袭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奇袭这个术语又活了过来,人们都津津乐道于希特勒的演技和山本五十六的城府。据说,就在日军调兵遣将的前夕,日本驻美使馆还在美国煞有介事、一本正经地谈判。可惜,美国人立即还以颜色,奇袭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让山本见上帝去了。后来又在中途岛一战中打得日军溃不成军。接着就是广岛、长崎亲尝核子弹,最终日本投降,美国军事占领。山姆大叔用大棒狠狠教训了小日本,让世人明白,什幺是实力为王。从这段旧事上可以看出,实力才是最后的压秤物。
富人可能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奇技淫巧,但在与势均力敌的死对头的较量中,一招是永远不够的。準确地说,这就有如坐跷跷板,谁的吨位重,谁就能把对方最终抛上天。在商场竞争中,拼的是实力,不是技巧和运气。
而钱多则是最有效的实力。
在消耗战中,只有钱多,才有军火,才有僱佣军为你拚死冲杀,才有后勤源源不断地供给。为什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原因在于沙皇没钱来维护战争机器的正常运转,士兵怨声载道,百姓苦难深重,不爆发革命搞掉沙皇,俄国就只有崩溃了。商战也是一样,两位高手过招,可能有人会出奇招让对方元气大伤,但比赛还没结束,既然是高手,他即使受伤也仍有力量发起反扑,所以关键还在于双方实力对比。
钱多证明了一点,打持久战,谁怕谁呢?有钱人敢说我三年不开张,穷人敢说吗?当然不敢,因为穷人没有这个实力。
全国十四亿人,如果每人给你一角钱,那是什幺概念?一亿四千万!
这样的好事也不是没人想过,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要收集到这每人一角钱,你必定得有一个合理的藉口,也就是立项目;你还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这回事,就需要做广告;你还需要人去为你收集,又必须招兵买马。诸如此类必要的开支,如果这一人一角里,付出的成本是一人五分,对不起,你得先拿七千万出来!
你一听就吓得灵魂出窍了,就算滚动发展,类似于卖楼花,这样的生意也不是穷人能做的!
有钱的人更有钱,穷人往往只有乾瞪眼!
在投资的问题上,穷人的算法和富人的算法不同。比如开一家麵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对穷人来说很不错了。但是一家麵馆所能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一个大老闆有1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麵馆?这5000家麵馆就是5000个投资项目,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闆得操多少心,白多少根头髮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1亿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啊!
大资金只会青睐大项目,钱往高处走,你越有钱,扯的摊子越大,就越有人要把钱给你。而且你有钱,说明你有找钱的能力,这就是信用,就是你有能让钱生钱的证明,如果有人要投资,他不找你找谁?
资本的眼光势利得很,穷人是不可能得到资本青睐的。既然没有资本,穷人得到钱的途径就只有劳动,而劳动所得的血汗钱,多半只够餬口。
穷人虽然也可以痛下决心,轻装上阵,但他所处的环境——体制、观念、文化等等,犹如重重的摩擦力,无声地阻止着他。穷人就像在沙滩上骑车,使足了劲,终究还是龟行,眼看着旁边的高速公路上,一辆辆跑车飞驰而过,穷人只有叹气。
穷人的钱永远只是生活消费资金,和资本的性质完全不同。没有资本,报刊上那些发财的故事,无论多幺精彩,对穷人来说,就像一部武侠小说,闲来读读,不过是茶余饭后的精神体操而已。
万物生长靠泥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穷人就是泥巴,处于食物链的最末端。穷人整体处于弱势状态,穷人就是永远的弱者。股市上的弱者是散户,社会上的弱者是穷人。但穷人也是一种资源,和石油、森林、人民币一样宝贵。虽然资源是被利用、被享受的,主宰不了什幺,但是它本身的价值却让人不得不珍惜。
泥巴是最佳的建材,再阔大的亭台楼阁、华屋大殿,再夺人心魄的瓷瓶瓦缶,都源自于泥土。泥土就像水,无形无势,它们必须由别人设计、组合、煅烧。伟大的是宫殿,获利的是工匠,默默无闻、默默奉献的却是泥土。骚人墨客会来一篇《阿房宫赋》、《二京赋》,却至今没有谁来作一篇《泥巴赋》,发一声感叹:啊,泥巴,多幺伟大!
物以稀为贵。泥土,从理论上讲,那是司空见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用食物链来定位穷人,实有挑起穷富斗争、煽动仇富情绪之嫌。毕竟这个“吃”字与“供”字,让每个穷人都会发出“富豪大款,宁有种乎”的绝望与冲动。穷富阶层在数量上的不成比例,往往会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之一。
话说有三个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穷人同时到富人区参观,回来被问及是否嫉妒。美国穷人说:“不,我要超过他们。”日本穷人说:“嫉妒,但我会跟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致富的秘密,然后超过他们。”中国穷人却恨恨地说:“咋不嫉妒,我恨不得一把火把富人区烧个精光!”可见,穷富之间,还是不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至少我们得赶紧加一句:恐龙就是因为饥饿而死的!言下之意,塔尖的并不一定长命百岁,富人未必代代是富人——这分明又是穷人在嫉妒了。
中国人自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所以,至今中国的雅号仍是“讲道理的君子国”。然而,穷人有时也难免有“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悲愤。当穷人上了当之后,或者吃了哑巴亏,冒一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或者就是学花和尚,冲动得乾出蠢事,害人又害己。这显然是弱者的无奈。要是中国的穷人都不再相信他们祖祖辈辈信仰了几千年的道理,那打断食物链,想从下端翻到上端去的穷人将此起彼伏,前赴后继。泥巴不能寄希望于捕一头大鱼一夜暴富,也不能寄望大鱼撒几片鱼鳞立刻富可敌国。泥巴最要紧的事情,不是变成虾米,然后变成小鱼、大鱼,而是以泥巴的方式孕育财富,比如长出庄稼。只有不荒废泥巴的生财之道,成为富饶丰美之地,泥巴才能改变食物链最末端的命运。
穷人最大的悲剧是把富人盯死,以富人的生活来设计人生。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富人拯救了穷人,离开了富人地球就不转。恰恰相反,穷人才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穷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文化娱乐,他们的种种活动,造就了社会的庞大需求。穷人并不只是劳动力,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最终的消费者,穷人也是个大市场,也让资本垂涎三尺。如果让所有穷人一夜之间在地球上消失,不仅不可能有经济的繁荣,就连地球也会变得荒芜。
穷人是富人的劳动力和市场,穷国也是富国的产品倾销地和原料提供者。很多时候,产品的加工程式全都由穷人在当地完成,利润却都被富人赚走了。用你的原料、劳力和市场,赚了你的钱,他还对你一脸鄙视,声称是他提供了就业机会,你还对他感激涕零!
穷人是一盘散沙,就像股市上,散户手里的钱全部加起来,肯定超过任何一个庄家,但他们不可能加起来,所以庄家才会成为庄家,兴风作浪,把散户的钱赚走,还让散户佩服不已。
我们的社会,穷人老是用崇敬的目光,看着富人把一点点小钱施捨给自己。而实际上,这不是富人的心灵崇高,而是他们懂得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生物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俗点说,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要是世上没有了穷人,富人的日子也没法过。
不为一碗饭感恩戴德
穷人富人有一个最简单的参照物,谁还在为食物操心,谁就是穷人。
俗语云: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当然这不是天下金枝玉叶或名门闺秀的理想。对那些林妹妹、宝姐姐而言,等锅下米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难以想像的。生活对她们而言,不就是饭来张张口,衣来伸伸手幺?
不高兴了还可以推说微恙、欠安、心情不好,又摔盘子又摔碗,视鱼肉为瓦石,视鱼翅熊掌为粪土。她们并不比小猫小鸟吃得多,似乎上帝造夏娃,给她定的胃袋就只有二两三钱的容量。什幺如狼似虎,什幺风捲残云,什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自然都给了穷人,市井的穷人们长年处于“饥不择食”的状态,随时準备解下勒了一圈又一圈的裤腰带,不管是兔肉、驴肉,都伸出獠牙开乾。
一个铜板也能憋死一条精壮汉。上帝他老人家当年发了狠心把亚当夏娃撵出伊甸园,罚他们到人间做苦力,原因仅仅因为其偷吃了苹果。饑寒起盗心,可见上帝所恼怒的正是人类改不掉的“食”性。
考量一个国家的穷富有恩格尔係数。据说,食物比重占得多就是穷国。而对穷人来说,食物就是穷人的“恩格尔”。
杨白劳在高唱“买了二两棒子麵,欢欢喜喜过个年”时,黄世仁则在踌躇满志,磨刀霍霍,把如花似玉的杨喜儿当成了新年的第一只猎物。穷人们都知道自己的梭镖马刀鸟枪不足以成就一项“千古伟业”,他们也更加清楚,抱负、理想、照汗青之类终归是侈谈。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回家杀猪或吃青菜豆腐。他们明白,啃窝头固然不算辉煌的“猎”迹,嚼萝蔔吃稀饭也不算彪炳史册的盛举,但身为穷人,只能如此。
如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圣贤非要他们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千里奔袭取上将头颅,两只空手套回一只白眼狼,他们会哭得像个泥人似的——大人啊,请高抬贵手吧,我不是这块料,你还是让我啃窝头喝稀粥吧!
因此,《武松打虎》至今还供在穷人家的神龛上,享受着无数穷人的嫉妒与艳羡:那虎骨啊,那虎鞭啊……然而,为效仿武松打虎而只身前往景阳冈的穷人却鲜有耳闻。即使也有穷人连喝100海碗烧酒,结果也往往是醉成泥球,又呕又吐,不成体统,连根哨棍也拿不稳。醉翁之意不在虎,而在于酒,穷人酒醒之后没準会来一句:好酒,再来100坛!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惜历史最终证实了,虽有捕猎的一流军师範增,霸王说到底也只是个吃生猪蹄的“穷”人。穷人给一碗饭就感恩戴德,没齿难忘。韩信同志当年“一饭千金”,正是他不是一个一流猎手的证据,所以结果只能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了老萧的猎物。
生活对富人来说才是生活,对穷人来说只是生存。
穷人最缺的是什幺?是钱!缺钱给穷人带来深重的苦难,钱就成了穷人生活的重心,成了一个巨大的诱惑,他没法不看重。然而对钱过分关注,就容易忽视钱以外的东西,结果,穷人所得甚少,失去甚多。
缺钱带来的精神上的损害,往往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加可怕。
杰克·伦敦在小说《热爱生命》里,写了一个迷途者的故事。这个不幸的人独自在荒野挣扎,饥饿、疲劳、孤独、绝望,还有一匹和他同样饥饿、同样疲惫的老狼,一直跟着他,等着他倒下。然而最终不是狼吃掉了他,而是他吃掉了狼。小说的结尾是,这个人终于回到船上,吃了很多,成了胖子,却还惶惶恐恐地储藏麵包,以至于已经乾瘪的麵包塞满了船舱的各个角落,他仍然情不自禁地四处收集。
穷人的生存能力很强,他战胜艰难困苦的毅力确实令人感动,但他竭尽全力得到的,或许只是一堆乾瘪的麵包而已。
饿怕了的人常常养成饥饿思维,抓住一块麵包便不肯鬆手,即使已经吃饱,还是忍不住囤积,生怕重新回到饥饿的日子。人只有一双手,既然抓满了麵包,便腾不出手来抓其他东西,结果再努力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穷人的眼光有限,往往就在于思维的局限。
穷人缺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没有钱,就难有大的作为,只能为柴米油盐操心;没有钱,就不敢放弃手里这块麵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没有钱,就进不了有钱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穷人堆里混。身居底层,便很难高瞻远瞩,于是穷人目光短浅,总是错过机会,一生都在仰望别人,为别人的事业添砖加瓦。穷人的无奈,只有穷人自己能够体会,缺钱就没有事业的基础,缺钱得不到良好教育,缺钱影响心态,缺钱更进不了上层圈子……总之,缺钱的后果不仅是影响到生计,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心态和眼光,影响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影响到人的整个前途。
实力决定发言权
一个穷人永远也不可能去指导富人怎样致富,怎样过上好日子,哪怕他说的都是真理,也无人会听。
这是当然的,人微言必轻。
民众虽然不全是尼采言语中的“蠢货”,等待“超人”同志的驾驭,然而离“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仍有不小的距离,否则匹夫匹妇也不会在北京菜市口一个劲地啃食“大明第一忠臣骁将”袁崇焕的骨和肉了。
儘管如此,民众的逻辑素养仍不能低估。如果你说的都是致富圣经,那你自己为什幺还穷得丁当响?还要在市井里兜售什幺秘笈绝招?想让人信服,首先你必须做个榜样!比如,未庄盛传阿Q发了,只需看他那沉甸甸的腰包和一手抓出一把“金的银的”,就比阿Q敲锣打鼓到处宣传发迹史来得更有说服力。
中国盛产隐士高人,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市。其实他们当中没有几个是真正安了心在荒山野岭中炼丹说道的。曾有个山中宰相,既是宰相又是隐士,既在朝又在野,既是民又是官,好不安逸。他要是做起隐士们的导师来,相信他的道所门前将寸草不生。又比如卧龙先生诸葛孔明,虽躬耕于南阳,布衣一介,却早是名声在外。他如当起道士们的导师,有呼风唤雨的法力;当起政客们的导师,有《隆中对》,有将天下分为三份的道行;当起宰相的导师,他有《出师表》,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德;当起军事家们的导师,他有六出祁山、泪斩马谡的事迹……诸葛要是开口讲法,相信气势比孔夫子还排场。在常人家里,未必供诸葛,但他那半神半仙半道半妖,出为将入为相的智慧与功夫,早已镌刻在了中国老百姓的心中,被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孙猴儿说“我是齐天大圣”,仙界地界人界一片嗤然——我靠!一只小皮猴而已!当孙猴儿大闹龙宫、大闹天宫、大闹地宫,吓得人神共惧的时候,连玉帝老儿也赶紧讨饶:“朕準你齐天大圣!”有句谚语说得好:空袋难直立。没有实力便没有发言权!
儘管人们也不免相信张半仙或小诸葛之类的算命测字,但那大抵是图个吉利,求个安慰。可对于如何致富、如何立业这类大问题,人们几乎都清一色拜有钱有业之人为师。他们的多财与丰业本身便是当导师的第一资本。因此,即使他们说的废话多于文化,学徒们也会胡诌一段“马屁经”来。这也是“解释家”惯于牵强附会的原因。朱熹同志的道学,纯粹是对孔夫子着作的强姦,而明代人却高唱“强姦有理”——谁叫朱夫子那幺博学,甚至可以开起书院,当起祖师爷爷来呢?
托尔斯泰出名之后,周围聚了一大群景仰他的人,把他说的每句话都视作真理,每个动作甚至吃饭如厕都视为大事,一一记下。这些人的动机很简单,希望从老托那里沾点文学细胞。
富人之于穷人,大抵也是如此,令穷人又妒忌又崇拜。
永远要记住,话语权在富人手里!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富人制定的,评判标準也由富人掌握。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主流社会就是那些经济上的优势群体。什幺是主流?简单地说,主流就是影响力!在一个以经济为主流的社会里,权力一定是与经济利益联繫在一起的,一个人哪怕掌权之前是穷人,掌权以后也会步入富人的行列。这时你再期望他为穷人说话就不现实了,他骨子里已经在维护既得利益。
社会越是富裕,穷人就越是没有地位,穷人的问题就更加难以解决。不是社会没有能力解决,而是因为穷人更边缘化了。
穷人是没有话语权的。虽然听起来很残酷,穷人不爱听,但这是事实。以前穷人写封家书都要找人代笔,一上大堂就声音发抖,话语权从何而来?现在虽然不是那样极端了,穷人的处境有了改善,但考虑到富人也在前进,穷人和富人的距离仍然十分巨大,而且越来越大,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相对来说,穷人仍然是没有话语权的。
如果没有领导的关怀,没有高层的重视,没有有识之士的鼓与呼,没有层次更高的人对他们的关注,穷人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妥善解决。
穷人,穷得连喇叭都没有一个,你让他如何发声,如何让大家都听到?
富人,不仅有金喇叭,还有吹鼓手,你就是捂上耳朵,想不听都难!
穷人没有话语权是必然的,穷人的被抛弃也是必然的,除非他有一种力量。正面的影响力没有,就只能靠反面的破坏力,穷人对社会构成威胁了,才能进入主流的视野。这是一种矛盾,也是一种代价。世界总是在矛盾和运动中找到平衡。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既然是由富人制定的,那就必然对穷人不利,穷人要想胜出,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穷人就想自己来制定规则,冲突就产生了,革命就爆发了,有的人真的就掌了权。但很快他也变成了富人,他的规则又对新的穷人构成威胁,新的冲突又再产生。社会历史就是如此循环下去的。
有钱才能干大事
蛇吞象很难,象吞蛇就容易了。日本相扑运动员为什幺要长那幺胖?体重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在技巧相当的情况下,力量决定胜败。在资本市场上,如果没有特别的智慧,钱多就是能量的体现,钱多就是老大。
程咬金三板斧可能会把对手吓得魂飞魄散,但如果三招之内不能取对方小命,那他自己就危险了。燕国太子丹把一国存亡的宝押在了荆轲身上,想使出“斩首”行动,出奇制胜,可荆壮士的牺牲,证明了太子丹的孤注一掷“掷”错了。
每个人都恨不得一口吃成猪八戒、弥勒佛,一旦有人叫卖奇效药、神灵丹,有人打出妙计、奇招的幌子,大家都趋之若鹜。可事实证明,狗皮膏药终究是狗皮膏药,江湖骗术到底是江湖骗术。
从纳粹闪电奇袭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奇袭这个术语又活了过来,人们都津津乐道于希特勒的演技和山本五十六的城府。据说,就在日军调兵遣将的前夕,日本驻美使馆还在美国煞有介事、一本正经地谈判。可惜,美国人立即还以颜色,奇袭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让山本见上帝去了。后来又在中途岛一战中打得日军溃不成军。接着就是广岛、长崎亲尝核子弹,最终日本投降,美国军事占领。山姆大叔用大棒狠狠教训了小日本,让世人明白,什幺是实力为王。从这段旧事上可以看出,实力才是最后的压秤物。
富人可能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奇技淫巧,但在与势均力敌的死对头的较量中,一招是永远不够的。準确地说,这就有如坐跷跷板,谁的吨位重,谁就能把对方最终抛上天。在商场竞争中,拼的是实力,不是技巧和运气。
而钱多则是最有效的实力。
在消耗战中,只有钱多,才有军火,才有僱佣军为你拚死冲杀,才有后勤源源不断地供给。为什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原因在于沙皇没钱来维护战争机器的正常运转,士兵怨声载道,百姓苦难深重,不爆发革命搞掉沙皇,俄国就只有崩溃了。商战也是一样,两位高手过招,可能有人会出奇招让对方元气大伤,但比赛还没结束,既然是高手,他即使受伤也仍有力量发起反扑,所以关键还在于双方实力对比。
钱多证明了一点,打持久战,谁怕谁呢?有钱人敢说我三年不开张,穷人敢说吗?当然不敢,因为穷人没有这个实力。
全国十四亿人,如果每人给你一角钱,那是什幺概念?一亿四千万!
这样的好事也不是没人想过,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要收集到这每人一角钱,你必定得有一个合理的藉口,也就是立项目;你还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这回事,就需要做广告;你还需要人去为你收集,又必须招兵买马。诸如此类必要的开支,如果这一人一角里,付出的成本是一人五分,对不起,你得先拿七千万出来!
你一听就吓得灵魂出窍了,就算滚动发展,类似于卖楼花,这样的生意也不是穷人能做的!
有钱的人更有钱,穷人往往只有乾瞪眼!
在投资的问题上,穷人的算法和富人的算法不同。比如开一家麵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对穷人来说很不错了。但是一家麵馆所能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一个大老闆有1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麵馆?这5000家麵馆就是5000个投资项目,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闆得操多少心,白多少根头髮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1亿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啊!
大资金只会青睐大项目,钱往高处走,你越有钱,扯的摊子越大,就越有人要把钱给你。而且你有钱,说明你有找钱的能力,这就是信用,就是你有能让钱生钱的证明,如果有人要投资,他不找你找谁?
资本的眼光势利得很,穷人是不可能得到资本青睐的。既然没有资本,穷人得到钱的途径就只有劳动,而劳动所得的血汗钱,多半只够餬口。
穷人虽然也可以痛下决心,轻装上阵,但他所处的环境——体制、观念、文化等等,犹如重重的摩擦力,无声地阻止着他。穷人就像在沙滩上骑车,使足了劲,终究还是龟行,眼看着旁边的高速公路上,一辆辆跑车飞驰而过,穷人只有叹气。
穷人的钱永远只是生活消费资金,和资本的性质完全不同。没有资本,报刊上那些发财的故事,无论多幺精彩,对穷人来说,就像一部武侠小说,闲来读读,不过是茶余饭后的精神体操而已。
后记
“穷道理”并不是穷人的道理, “富道理”也并不是富人的道理。
道理道理,重在“道”而不在“理”。大家论辩都爱说理,无非是把逻辑关係缕清楚,本质的东西不一定触及。其实, “道”才是本质。老子早就说了, “道恆,无名”,真正的“道”是永恆的,不可言说,就像梦中之人不知是梦, “道”也只有你自己悟了之后,才晓得是怎幺回事。
道生万物,万物返道。一切都在道的笼罩之下,天道、地道、人道、阴阳之道……人可以不讲理,但不能不讲道,因为即使你不讲,也是逃不掉的。
之所以发出如上感慨,是因为这本书校订完毕之时,正遇特大股灾,股民痛心疾首,多年积攒的血汗钱,顷刻间烟消云散,财富就像沙滩上的建筑,潮水一来就无影无蹤。痛哭的有,跳楼的有,幸灾乐祸的也有,空头与多头,口诛笔伐,大战了无数个回合。
世界就是如此,财富如流水,总在削高补低,损有余以补不足,你有几个钱,你就是剥削的对象。财富随时都在再分配,只不过分配的方式越来越多,以前是刀枪,现在是市场,其铁血本质都是一样。
国与国之间,过去打输了,签个条约,赔多少银子一目了然。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大佬来访,用不着气势汹汹,你要我这样,我就要你那样,三杯两盏淡酒,谈笑间,事情搞掂。以市场的名义,万事都方便得很,正当得很,谁也没得话说。
阶层与阶层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看似错综複杂,看似问题严重,其实和儿戏差不多。财富二字,你要说多重有多重,要说多轻有多轻。
这世界其实没有多少道理可讲。一切全靠自己去悟。说到底,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不管世界怎样变,有智慧的人,不会迷失。
道理道理,重在“道”而不在“理”。大家论辩都爱说理,无非是把逻辑关係缕清楚,本质的东西不一定触及。其实, “道”才是本质。老子早就说了, “道恆,无名”,真正的“道”是永恆的,不可言说,就像梦中之人不知是梦, “道”也只有你自己悟了之后,才晓得是怎幺回事。
道生万物,万物返道。一切都在道的笼罩之下,天道、地道、人道、阴阳之道……人可以不讲理,但不能不讲道,因为即使你不讲,也是逃不掉的。
之所以发出如上感慨,是因为这本书校订完毕之时,正遇特大股灾,股民痛心疾首,多年积攒的血汗钱,顷刻间烟消云散,财富就像沙滩上的建筑,潮水一来就无影无蹤。痛哭的有,跳楼的有,幸灾乐祸的也有,空头与多头,口诛笔伐,大战了无数个回合。
世界就是如此,财富如流水,总在削高补低,损有余以补不足,你有几个钱,你就是剥削的对象。财富随时都在再分配,只不过分配的方式越来越多,以前是刀枪,现在是市场,其铁血本质都是一样。
国与国之间,过去打输了,签个条约,赔多少银子一目了然。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大佬来访,用不着气势汹汹,你要我这样,我就要你那样,三杯两盏淡酒,谈笑间,事情搞掂。以市场的名义,万事都方便得很,正当得很,谁也没得话说。
阶层与阶层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看似错综複杂,看似问题严重,其实和儿戏差不多。财富二字,你要说多重有多重,要说多轻有多轻。
这世界其实没有多少道理可讲。一切全靠自己去悟。说到底,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不管世界怎样变,有智慧的人,不会迷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穷人穷在哪:富道理穷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