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窃听效应
出自电影《窃听风云》系列,指的是从2009年《窃听风云》第一部上映开始,每当有《窃听风云》系列的电影上映,在电影上映的前后,社会上便会出现与电影剧情相关的“社会事件”的现象。从第一部《窃听风云》剧本出来之后,香港股市就由牛市转为熊市,电影开拍时候,就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并持续至电影上映。《窃听风云2》上映前夕,全球股市一日暴跌,引发“股灾”。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窃听效应
- 类型:效应
- 出处:《窃听风云》
- 特点:上映前夕,全球股市一日暴跌
基本概念
出自电影《窃听风云》系列,指的是从2009年《窃听风云》第一部上映开始,每当有《窃听风云》系列的电影上映,在电影上映的前后,社会上便会出现与电影剧情相关的“社会事件”的现象。从第一部《窃听风云》剧本出来之后,香港股市就由牛市转为熊市,电影开拍时候,就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并持续至电影上映。《窃听风云2》上映前夕,全球股市一日暴跌,引发“股灾”。《窃听风云3》讲述的是房地产交易,电影上映前,曾在北京举行过“IPO发布会”,北京楼市就首先出现“跳水”现象,接着,全国一线城市均出现了楼市降价风暴。因此,该现象就被网友们戏称“窃听效应”。
概念由来
最初是网友针对《窃听风云3》4月28日在北京举行“IPO发布会”后,5月3日就爆出北京楼市“跳水”的讯息,有网友就把《窃听风云》第1、2部上映前后出现的“社会事件”也挖出来,形成“系列效应”的信息盘点,并在网上发起“窃听效应”的话题讨论,话题大热,“窃听效应”一词便由此诞生。
“窃听效应”演变过程:
《窃听风云1》,讲述的是三名警察因抓捕罪犯无意窃听到了股市的内幕,在利益的诱惑下走上犯罪道的故事。在电影剧本出现之前,香港股市正值牛市,涨势大好,这也是导演庄文强编写剧本的一个创意来源。但是,当剧本写好后,香港股市就由牛市转入了熊市,电影开拍之时,2008年就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全球股市暴跌,美国股市跌回10年前水平,道琼斯和标準普尔指数一年内跌幅分别在35%和40%左右,是1931年大萧条时期以来最差表现;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以41%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年度跌幅。香港股市2008全年下跌48.27%,位列亚洲股市跌幅榜第九位。
(2007年前半年香港股市)
关于该故事的创作背景,电影导演庄文强称:“最早诞生出创作该部电影的想法是在2007年,那时和刘伟强刚刚结束合作,其实那时也是创作的一个低潮期,写的剧本总是找不到投资。与创作环境相反的是,当时香港股市已经飙升到了32000点,那时仿佛不炒股的人都少,只要是进入股市就好像可以赚到大钱。但电影的生意却是那样艰难,想赚到一点钱都要挖空心思,有一次坐在一家咖啡厅里谈剧本,无意中听到邻座的人大谈股票生意,他们眉飞色舞,我们却是没精打采,这种强烈的反差,激发了我要创作出一个关于经济犯罪的剧本”。果不其然,剧本写出来之后,香港股市就出现了萎靡状态。
《窃听风云2》揭露的是股票交易背后的黑幕。电影定档于8月18日,而在上映的前十天,8月8日,并爆发了“全球股灾”,在这一天,美股开盘即跌,一天当中美股三大指数跌幅超5%,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历史上首次下调美国政府的AAA信用评级,由AAA下降至AA+。全球股市同时暴跌。受美股影响,A股开盘低迷,沪指盘中一度跌至2497.92点。香港股市大挫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