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茶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是日,绍兴除吃端午粽外。还在中午餐桌上摆出“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梅和饮雄黄酒。雄黄酒是白酒中洒上雄黄粉。据现代医学科学分析,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具有抗菌与驱逐吸血虫的作用。但此物性“剧热”,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燥热难当,必须喝浓茶以解之。一般人口较多的家庭,总是泡一茶缸浓茶供家人饮用。过去绍兴号称锡半城,锡箔工人多达数万。端午节中午,箔坊主必置“五黄酒”宴请工人,下午例行休息。锡箔师傅多善饮酒,往往雄黄酒喝的酩酊大醉。主人照例泡有浓茶供他们解醉,端午茶由此而成为不可缺少的“时令茶”,相沿成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端午茶
- 主要原料:藿香、野菊、陈皮、桑叶、菖蒲、山苍柴、鱼腥草
- 是否含防腐剂:否
- 主要食用功效:解醉
- 适宜人群:老少皆宜
茶俗之雄黄酒起源
传说饮雄黄酒之俗,源于《白蛇传》。白蛇与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后,金山寺住持法海视白蛇为邪端妖孼劝说许仙离开白蛇,许仙不信妻子是蛇精,法海暗中唆使许仙在端午日强劝白蛇饮雄黄酒,使其现出原形。白蛇虽明知是法海作对。但一来自信千年修炼未必会现出原形;二来碍于笃爱之情,不能扫丈夫之兴;三来丈夫既启疑窦、不饮此酒无法解脱,只得勉为其难。但结果难逃此劫,终于原形毕露,吓死了许仙。因此故事,人们以为雄黄酒可以镇邪除魔。杭绍一带民谣有“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
茶俗起源
是流行于古县松阳民间的传统保健茶饮。其源上溯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每逢端午佳节,百姓上山採选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备饮,以防病健身、美容养颜、防暑解渴、辟秽驱邪而得名。为弘扬民族传统保健茶饮文化,对製作工艺进行深入研究,採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加工技术精製而成,既保持传统风味,以强化了保健作用。
端午茶的由来

用料
本茶选料考究,其原料主要採用国家生态示範区的原始山野,纯野生、无污染,主要由藿香、野菊、陈皮、桑叶、菖蒲、山苍柴、鱼腥草等二十余味草药配製而成。
菖蒲,野菊花,鱼腥草,灯芯草,子百,金畚斗,金钱草,半边莲,车前子,金银花,紫苏,薄荷,
功效
本茶芳香自然,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强身健肾、芳香化湿、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养颜减肥、御防感冒之作用。 口味纯正,携饮方便,老少皆宜,长期品饮健康长寿,实是居家旅行必备之理想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