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笋粥
煮製方法:将竹笋择净,切细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竹笋,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鲜竹笋榨汁,待粥熟时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 效:清热化痰,消食和胃,解毒透疹,和中润肠。
适 应 症:适用于热毒痰火内蕴所致的胃脘嘈杂,口乾便秘,咳嗽痰多,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以及麻疹透发不畅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竹笋粥
- 主要原料:熟冬笋,猪肉末
- 主要食用功效:化痰祛湿
- 配料:粳米100克,麻油25克
配方
熟冬笋100克,猪肉末50克,粳米100克,麻油25克。
製法
先将熟冬笋切成丝,锅内放麻油烧热,下入猪肉末煸炒片刻,加入冬笋丝、葱姜末、盐、味素,翻炒入味,装碗备用。粳米加水用文火熬粥,粥将成,把碗中的备料倒入,稍煮片刻即成。
用法
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食。
来源
AITCM
药膳
粥方组成:鲜竹笋100克,大米50克。
煮製方法:将竹笋择净,切细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竹笋,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鲜竹笋榨汁,待粥熟时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 效:清热化痰,消食和胃,解毒透疹,和中润肠。
适 应 症:适用于热毒痰火内蕴所致的胃脘嘈杂,口乾便秘,咳嗽痰多,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以及麻疹透发不畅等。
粥义解说:竹笋,又名毛笋、笋、竹芽,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普遍栽培,冬季生长採挖者名冬笋,春季生长採挖者名春笋。嫩小者加工为玉兰片。
中医认为,竹笋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化痰,消食和胃,解毒透疹,和中润肠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治消渴,利水道"。《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含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钙、磷、铁和粗纤维、草酸等。所含的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并可减少肠道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因此,煮粥服食,不仅可清热化痰,消食和胃,而且还可滑肠通便,治疗大便秘结,是中老年人理想的食疗方。
注意事项:《本草纲目》言:"笋虽甘美,而滑利大肠,无益于脾",故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