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箫
竹箫是中国古代最为流行的箫管乐器之一,最初只有孔四个,后发展为六个音孔。可吹奏较为舒缓的乐曲。箫的音色饱满清幽,尤其适合演奏空灵悠远的曲子,用于合奏或独奏。古时以若干竹管编成的管乐器为“箫”,即我们如今所说的排箫。后人将单管直吹者称为箫,又称“洞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竹箫
- 製造年代: :清
- 材 料:: 竹子
- 规 格: :长65.4厘米
作品
名 称: 竹箫

製造年代: 清
材 料: 竹子
规 格: 长65.4厘米
收 藏 地: 私家
介 绍
相传洞箫出自羌中,汉代时称“羌笛”,古有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指的便是它。由于箫的音色悠远,不似人间音乐,所以人们常将传说中的神仙和箫联繫起来,如八仙中的韩湘子,又如“吹箫引凤”的故事等。另外,箫还是古时文人颇为青睐的乐器,在诗词中多次出现,如杜牧就有着名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该箫为竹节製成,正面开孔五个,背面一个,上端开一吹孔,是标準的洞箫的样式。管上錾刻有诗文一篇。
从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各种文献来看,箫管常常是与道家的仙风道骨联繫在一起的。箫本身的造型千变万化,也只是一根管而已,重要的是箫的音色的空灵,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有着某种共通之处。
收藏乐器像竹箫这样的,往往都是音乐爱好者。其价格不是高得离谱的情况下,可以一购,但要注意,这类器物特别精彩的很少,因此升值的希望不大。注意不要折断。竹子经历上百年,韧性已失,变得较脆,易于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