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竹盐

竹盐

竹盐

竹盐,是将日晒盐装入三年生的楠竹中,两端以天然黄土封口,以松树为燃料,经1000℃~1300℃高温煅烧后提炼出来的物质。

民间传说,东晋后期,天花泛滥,疟疾横行。葛洪在现今湖北赤壁的葛仙山上就地取材,以丹炉为器,以松木为柴,以鲜竹、食盐、艾蒿为料,昼夜炼製丹药,救治黎民百姓,挽救了周边无数人的生命,竹盐由此诞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竹盐
  • 成分:钙、钾、铜、铁、锌等
  • 来源:井盐和海盐
  • 原料:竹子、矿盐、黄土、松木
  • 功效: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还原力

组成成分

竹盐的组成成分为,NaCl含有微量钙、钾、铜、铁、锌等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竹盐
竹盐煅烧的温度高达1000至1300度,在此温度下有机物会被完全融合只剩下无机物,竹盐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粗盐”。研究指出经过煅烧的竹盐可能含有了一些其它的矿物质,发现竹盐中锰、钙、锌、铁、硫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其含量比纯食盐或者粗盐要高。这很符合化学中的物质平衡——竹子和黄土中含有比较多的这些成分,经过煅烧最后进入了食盐中,形成竹盐。

製作

优选天然盐(海盐或井矿盐)、淡竹叶、鸡内金、松脂等自然精华,将其压入到生长三年的鲜活绿竹竹筒内,采纯净黄土搅拌成泥浆,用这种特製泥浆将竹筒封口,将封好口的竹筒置入到特製的炉窑中,以松木和松脂为燃料,反覆烧烤炼製,最高达九次。经过1000℃以上的高温,天然盐、绿竹、淡竹叶、松脂、黄土、鸡内金等完全融为一体。
竹盐选用的盐是优质的矿盐或井盐,煅烧的竹筒是生长三年以上的壮年青竹,所用的燃料是松木,用其封口的黄土是恩施的富硒黄土,搅拌的泥浆是来来自广西巴马的小分子团水特质而成,竹子、松木和黄土这些成分在竹盐煅烧的过程中得到充分融合,最后保留最佳的品质。
竹盐煅烧需要大概10小时,能得到第一次煅烧的竹盐,经过煅烧的竹子水分已经完全渗透进了盐分里,此时的盐还是盐棒形状,然后把盐粉碎,再次放进竹子里烧,这样的过程会反覆八次,到第九次烤制时往火中洒进松脂将温度调到最高限度时,盐将变成晶体,也就是九烤竹盐。经过了九次煅烧以后的竹盐,功效能得到最佳的体现,且必须是九次。通常见到的竹盐呈灰白色,只有一次或三次煅烧而成。

竹盐历史

葛洪(公元278-359年),号抱朴子,东晋着名的道学家、炼丹家、医药学家,着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医学着作,对后世传染病的研究与治疗及医药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东晋后期,天花泛滥,疟疾横行。葛洪在现今湖北赤壁的葛仙山上就地取材,以丹炉为器,以松木为柴,以鲜竹、食盐、艾蒿为料,昼夜炼製丹药,救治黎民百姓,挽救了周边无数人的生命,竹盐由此诞生。故而,葛洪又被尊称为炼丹圣祖。

争议事件

减肥作用

竹盐广告中所宣称的那些“竹盐减肥”的理论依据,既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也没有经过任何现代科学方法的验证。它的神奇,只能依靠对于“传统”“经验”的信念来支持——也就是说,如果相信现代科学,那幺它是靠不住的;如果相信存在着与现在科学不同的“科学体系”,那幺它的任何结论我们都无法评价。
如果只是把竹盐外用的话,还不至于有什幺危害——最多也就是花一些冤枉钱而已。但是,许多“竹盐减肥”的“秘诀”里,是每天早上喝一杯“竹盐水”。而韩国科学家的论文告诉我们,竹盐的主要成分还是盐——而现代科学公认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一般认为,人体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应该超过6克——多数人的正常饮食中,往往已经超过了这个量。

预防水肿

竹盐广告中所宣称的“预防水肿”那些理论依据在科学上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盐本身就是无机物,且竹子、黄土和松柏在1000℃以上的温度灼烧下其含有的有机物早就分解成各种无机物了。更别提一些广告中说什幺”竹盐中的有机物可以皮肤的新陈代谢起到增进作用“。至于在按摩过程中发热,是因为在按摩时手在身体上摩擦而发热。根本不是广告上说的”表明身体内的垃圾正随着汗水被排到体外。“
而矿物质是人体内无机物的总称。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是人体必须的元素,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合成的,每天矿物质的摄取量也是基本确定的,但随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环境、工作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人体内约有50多种矿物质,虽然它们在人体内仅占人体体重的4%,但却是生物体的必需组成部分。根据它们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大致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但矿物质广泛的存在于各类食品和饮用水中,每天所吃的食物中的所含的矿物质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人体矿物质的正常需要,根本不需要服用某种保健品来额外增加某种矿物质的摄入。且矿物质如果摄取过多,容易引起过剩症及中毒。还有部分矿物质需要量很少,生理需要量与中毒剂量的範围较窄,过量摄入极易引起中毒。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竹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