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第一学历

第一学历

第一学历

所谓第一学历指由各省市原第一教育局颁发的国民教育序列普通全日制学历,以前(计画经济背景下)普通国小、普通国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上级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毕业时的学历是由第一教育局颁发,称之为第一学历。例如:毕业证书上表述为“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的专业教育学历为第一学历,其特徵是毕业生持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第一学历为计画经济时代的产物,当时的学历可以分清出身,例如一个接受了普通大中专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一定是有铁饭碗和干部身份的人。1999年中国大陆大中专教育扩招后,并无第一学历的说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第一学历
  • 实质含义:计画经济时代由各省市第一教育局颁发的学历
  • 历史作用:分清普通大中专毕业生的干部身份出身
  • 证书表述:普通****学校

历史背景

第一、第二学历的区分原为计画经济时代的产物。计画经济背景下普通国小、普通国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上级是各省市原第一教育局,毕业时颁发的学历是由第一教育局颁发,所以称之为第一学历;成人高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成人中等学校等其它继续教育形式则是由各省市第二教育局负责,颁发的学历则称为第二学历,第二学历指的是这种非脱产学习形式获取的学历。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是同一层次的两种类型的学历。
第一学历可以说是计画经济的产物,当时的“第一学历“可以分清区别于工人农民的干部出身,例如一个接受了普通大中专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一定是有铁饭碗和干部身份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身份的象徵。而当前的社会环境而言,特别是以岗定薪、企事业单位聘任制度改革的逐步开展以来,这个干部身份越来越不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三资企业都强调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而部分国企事业单位强调第一学历,这是由于两者的体制背景不同导致的。
1999年扩招前,中国的大中专教育(本科、专科、中专)录取率低、选拔严格,通过者大多智力拔群,都是精英教育,但1999年起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本科连年扩招,使得拥有普通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大众化甚至普及化)。1999年中国大陆大中专院校扩招后,并无第一学历的说法。
现阶段,因教育体制、高等院校及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存在众多问题,致使“第一学历”情节依旧存在。
客观来讲,我国的本科教育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很多学生经过了高考,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开始显现出自身的惰性,入学之后,缺乏自控能力,相当时间耽误在上网、游戏等娱乐活动上,对专业知识不能较好的学习,在考试中存在违纪、作弊,而学校的教育方向也有问题,仍停留在最初的学术上,照本宣科,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手段陈旧,使得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以致于毕业之初在社会上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这个问题在我国的许多高校普遍存在。
由于目前高校连年扩招,学术水平较低大学的硕士点、博士点的盲目增加,以及上级监管不严,造成证书滥发等诸多原因,学历在不断的贬值之中,这为“第一学历”情节的滋长提供了土壤。

歧视现象

“第一学历”情节产生众多误区,部分用人单位选聘人才将“第一学历”出身作为标準,由此,亦产生诸多错误观念及不平等甚至是歧视现象。
第一学历歧视是指用人单位不根据应聘者的能力和岗位需求,而是根据应聘者多年前曾取得的所谓第一学历,对应聘者进行的不科学评价和不合理筛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庭出身像一把政治枷锁,束缚了不少年轻人。近年又有一条新枷锁出现,要求“原始学历”必须如何。如果你第一学历低,即使你后来又进修了,你的专业也很精通,但只要“第一学历”达不到要求,免谈。这不是“家庭出身”这把枷锁在今天的翻版吗?
“家庭出身”和“原始(第一)学历”在某种意义上都表明的是“过去时”,过去无法改变,但后来可以改变。“原始学历歧视”却把“出身”和“能力”两者的位置相混淆,以致得出了“出身大于能力”这样一个畸形的等式,而这种片面的用人标準导致人才的流失和才能埋没才是最致命的。

歧视危害

“第一学历”歧视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育不良,教育同质化问题突出,高等教育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设定、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趋同。学历歧视会成为考生择校的风向标,造成高校实力排位上的“马太效应”,既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扩宽进贤之路。
无论是以前的强调学历还是现在的强调“第一学历”,其本质还是对学历的崇拜,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正的人才的脱颖而出。
对选拔人才设定过多限制(第一学历)不是真正的竞争,是一种自我封闭,堵塞人才成长之路,其危害不可小觑。打破人才身份、学历类别的歧视,只要有才华有能力,就要大胆起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造福社会。若不以识才的慧眼广开进贤之路,任由歧视在社会中野蛮生长,戕害的必将是国家人才培养的良田。
将非全日制教育文凭(第二学历)一棍打死,挫伤接受继续教育积极性。

仅供参考

非全日制教育(第二学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日趋频繁,对干部的继续教育十分必要。然而,要求所有的人完全脱岗进行长时间的全日制教育是不太现实,这存在时间与经济、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制肘,因而,应当允许干部的进行自学和半脱产进行学习。但是,学习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获得能得到社会和国家认可的文凭———这种资格的认定,以证明其水平的提高与能胜任某项工作。
应让非全日制(第二学历)教育更规範,提高公信力。
一些学校对全日制教育“牧羊式”教学,真正学到的知识可能比一个勤奋的自考生少。以“第一学历”为晋职的要求但如获得非全日制教育文凭,其获得的程式公正、确实优秀也晋职。不少人才没经过全日制高等教育,但是自学成才科研素质、工作能力强也不计其数。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如着名的华罗庚先生,自学成才并不妨碍他成为世界数学家。
共青团中国人才栋樑工程的罗琳认为,即使本科不是重点院校,但如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研究生学历,说明其在学习能力专业水平方面与其他同学没有差别,不应区别对待。而且社会上很多成功人士“第一学历”也不是很有优势。

消除歧视

勤奋努力重要

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后天的勤奋与努力才是重要因素。青岛港桥吊专家许振超只有国中文凭,他刻苦钻研技术,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货柜装卸纪录。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成了世界着名公司老闆。不少没有受过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人在全国各项大考中成为“状元”。一名受过函授教育的人通过自学在全国司法考试中成为惠州市“状元”等。
更多人建议求职者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科研能力强的人在日常工作中肯定都冒尖出来,不用担心被埋没。沦落到“被人挑”的博士,科研实力可能一般般。科研做得好的即使出身差点,也会被人发掘併力推,进而视那些歧视为无物。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不建议用人单位如此“拘格选人才”,也鼓励求职者不要怨天尤人,儘可能让自己强大起来。“学历只不过是历史,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才代表未来。有真本事,走到哪里都不愁伯乐。”

成才多种途径

比起普通大学(第一学历)的“零淘汰率”,一门门考的自学考试(第二学历)就难多了,能拿下自学考试本科文凭的人,其学识并不比一般本科生差。
教育部门强调成才有多种途径,世人不必都盯着高考这座独木桥,但“第一学历”歧视、“原始学历”歧视、“高考定终身”、查三代仍有发生。国家承认“专升本”、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 就该对这些学历一视同仁,不分什幺“专科起点”、“高中起点”或是全日制、非全日制。

法规禁止歧视

根据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少数用人单位守法意识不够,侵权成本低;应聘者维权意识不足,维权成本高,进一步纵容了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德能勤绩评人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準,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作贡献,人人能成才。党政人才要重在民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要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打破人才身份、学历类别的歧视,只要有才华有能力,就要大胆起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造福社会。
人才的核心在于“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贡献”,给非全日制毕业生与全日制毕业生公平竞争的“起点”,能不能胜出,看具体能力。

学历类别

就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我国的学历类别可以划分为:
  1. 国小、国中,属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阶段,高中(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预计到2020年,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 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学校(高职和职业大学),属于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3. 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範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属于专业教育。接受的教育是以其教授专业知识为主,入学需统招,毕业办理派遣证(现称报到证)。
  4. 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其中高等教育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大学专科、大学本科;
第二层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向。
其中,高等教育又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脱产、业余、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远程网路教育等。
通过普通高考或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进入普通高校本科、普通高校专科、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获得本科、大专、中专(也可通过中考进入)的专业教育第一学历。其他获得方式还有天才儿童进入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部分优秀高中毕业生每年保送进大学、普通高校专升本(国家计画内的统招本科)。
关于专升本的“第一学历”问题
普通专升本纳入当年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画,被录取的学生享受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统招四年制本科生同等待遇,学生学习期满,各科成绩合格,由本科院校按照教育部[2002]15号档案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即毕业证书注明专科起点,2年制本科)。普通高校专升本按照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来对待。专升本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通过各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国家计画内统招):在大学专科三年级学生中通过参加当年毕业学校所在省份统一组织的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经选拔达到一定要求的优秀专科毕业生接入本科教育,普高专升本相当一种插班的形式(一般插入大学大三进行学习,也有单独编班的)。
  2. 为解决西部法律人才缺失的问题,现在实行的政法干警定向考试,基本上是退伍的高中生衔接专科,专科毕业生衔接本科,本科毕业生衔接法律硕士。
  3. 大学生参加基层志愿者项目(村官,三支一扶,农村教师,西部志愿者等)在服务期满后,参加户口所在地或者服役地的教育部门所组织的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但是机会现在基本上只给了退役的士兵(以大学生身份去参军的),政策上说的是单列,但是现在不少地方都没单列,只是优先录取。
国家统招的专升本即选拔优秀专科生到本科学习考试,这类专升本是国家计画内的统招本科,第一学历为本科。。
“专科起点”本科和“高中起点”本科到底有什幺不同?只要拿到了毕业证,就证明已经掌握了本科层次的专业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第一学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