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第一盏灯

第一盏灯

第一盏灯

《第一盏灯》是诗人卞之琳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37年,收录在明日社1942年版《十年诗草》之中。诗仅四行,内蕴却极深厚,表现的是对人类一切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讚美。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第一盏灯
  • 作者:卞之琳
  • 诗体:新诗
  • 创作时间:1937年
  • 出处:《十年诗草》

诗歌原文

第一盏灯
鸟吞小石子可以磨食品。
兽畏火。人养火乃有文明。
与太阳同起同睡的有福了,
可是我讚美人间第一盏灯。

诗歌鉴赏

第一句是一个比喻,所喻者为第二句的说明,意思是:正如鸟类用小石子在嗉囊中磨碎食品,而得到消化、增加营养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不少困难,才学会使用火,文明才得以产生;而兽类却永远害怕火,所以便永远只能是兽。第三句是一种抑制的写法,说明后人都得益于“火”的使用和文明的产生,摆脱了兽类的不安定的生活,能够“与太阳同起同睡”,享受幸福了。第四句诗意扣到本题上:“可是我讚美人间第一盏灯”。从表面上看,“人间第一盏灯”象徵着人类对火的使用的开始,但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象徵,所以又不止于表面上的意义,包括人类一切的发现、发明与创造,都推动了人类的进化,都是光辉的,值得讚美的,因而“第一盏灯”又是人类文明的象徵。
这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多年所悟的一种“心得”,也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表现方法上是含蓄细緻的,意境又相当开阔辽远。这首诗在形式上也继承和借鉴了中国旧体诗的传统,而又进行了创新。它颇类似旧时近体诗中的七绝(当然也像波斯的“鲁拜”),这是指押韵的方法和行数而言。诗共四行,第一、二、四行押韵。但从语言结构上看,第二行内却包含了两个句子,这种行中断句的形式,在旧诗中却是没有的。所以它是化古而非泥古,能够给人以崭新的感觉。同时,这首诗在押韵的方法上也很讲究。三个韵脚“品”、“明”、“灯”,声调逐步升高,从听觉效果上配合了诗中表现人类从蒙昧到文明,一步步上升的境界。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年生,江苏海门人。1929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并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后在保定、济南等地中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成都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期间曾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临时任教。1940年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教授。1947年赴英国专事创作。1949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早期诗作被选入《新月诗选》,语言晦涩,情绪忧伤,表现了对艺术的形式美的执着追求,但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延安归来后,诗风有所转变。《慰劳信集》歌颂了八路军的英勇抗战,诗句接近口语,情绪健康明朗。
老年卞之琳老年卞之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第一盏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