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频CDMA技术为主,并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丰富内容的移动多媒体业务。
基本介绍
- 简称:3G
- 全称:3rdGeneration
- 中文含义:第三代数字通信
简介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最早于198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提出,是首个以“全球标準”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系统。在1992年的世界无线电大会上,为3G分配了2GHz附近约230MHz的频带。考虑到该系统的工作频段在2000MHz,最高业务速率为2000kbit/s,而且将在2000年左右商用,于是ITU在1996年正式命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
3G系统最初的目标是在静止环境、中低速移动环境、高速移动环境分别支持2Mbit/s、384kbit/s、144kbit/s的数据传输。其设计目标是旨在提供比2G更大的系统容量、更优良的通信质量,并使系统能提供更丰富多彩的业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特徵
(1)具有全球範围设计的、与固定网路业务及用户互连、无线接口的类型儘可能少和高度兼容性;
(2)具有与固定通信网路相比拟的高话音质量和高安全性;
(3)具有在本地採用2Mbit/s高速率接入和在广域网採用384kbit/s接入速率的数据率分段使用功能;
(4)具有在2GHz左右的高效频谱利用率,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频宽;
(5)移动终端可连线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和固定使用,可与卫星业务共存和互连;
(6)能够处理包括国际网际网路和视频会议、高数据率通信和非对称数据传输的分组和电路交换业务;
(7)支持分层小区结构,也支持包括用户向不同地点通信时浏览国际网际网路的多种同步连线;
(8)语音只占移动通信业务的一部分,大部分业务是非话数据和视频信息;
(9)一个共用的基础设施,可支持同一地方的多个公共的和专用的运营公司;
(10)手机体积小、重量轻,具有真正的全球漫游能力;
(11)具有根据数据量、服务质量和使用时间为收费参数,而不是以距离为收费参数的新收费机制。
3G标準及演进
3G系统的三大主流标準分别是WCDMA(宽频CDMA),cdma2000和TD-SCDMA(时分双工同步CDMA)。这三种标準的基础技术参数比较见表1。
表1 3G的三种技术指标
制式 | WCDMA | cdma2000 | TD-SCDMA |
採用国家和地区 | 欧洲、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等 | 美国、韩国、中国等 | 中国 |
继承基础 | GSM | 窄带CDMA(IS-95) | GSM |
双工方式 | FDD | FDD | TDD |
同步方式 | 异步/同步 | 同步 | 同步 |
码片速率 | 3.84 Mchip/s | 1.2288Mchip/s | 1.28 Mchip/s |
信号频宽 | 2×5 MHz | 2×1.25 MHz | 1.6 MHz |
峰值速率 | 384 kbit/s | 153 kbit/s | 384 kbit/s |
核心网 | GSM MAP | ANSI-41 | GSM MAP |
标準化组织 | 3GPP | 3GPP2[1] | 3GPP |
从表1中可以看出,WCDMA和cdma2000属于频分双工方式(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而TD-SCDMA属于时分双工方式(TDD,Time Division Duplex)。WCDMA和cdma2000是上下行独享相应的频宽,上下行之间需要频率间隔以避免干扰;TD-SCDMA是上下行採用同一频谱,上下行之间需要时间间隔以避免干扰。
从1G到3G,演进的过程可以由图1简略地描述。

图1 从1G到3G的系统演进
在3G商用之后,3GPP/3GPP2针对高速数据套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增强,例如,WCDMA/ TD-SCDMA的高速下行/上行分组接入HSDPA/HSUPA(High Speed Downlink/Uplink Packet Access)及其演进HSPA+,大大增强了3G系统提供数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