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战区
第二战区是指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最初第二战区所辖範围为山西及察哈尔,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二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第二战区
- 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 地区:山西及察哈尔
- 参考文献:《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
变迁
1937年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而同年第二战区的划分是以山西察哈尔两省,也经历了长条山争夺战等激烈战役。另外在兵力部署方面,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兵力包含了第6集团军(杨爱源率领)、第7集团军(傅作义)、第18集团军(朱德)及预备军。
1938年
增援日军迅速于华北取得优势,并在占领上海后,切断中国军队之华北运输线。为此,同年1月发表的1938年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当中,将第二战区的区域略作更动,变成以山西及陕西北部为主,其战斗序列为
最高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不含特种部队。
1939年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及陕西一部份
第14集团军:卫立煌
第4集团军:孙蔚如
第5集团军:曾万钟
第9军:郭寄峤(战区直辖)
第6集团军:杨爱源
第7集团军:傅作义
第18集团军:朱德
兵力:32个步兵师、1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3个骑兵旅,其它特种部队或地方部队在外
1944年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6集团军:杨爱源
第7集团军:赵受绶
第8集团军:孙楚第
第13集团军:王靖国
第18集团军:朱德
直属特种部队
1945年
第二战区:陕西 日军战俘集结:曲阳,即“受降区”。
参考文献
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1982年,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