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经常作为辅助性语言以及通用语。此外,第二语言亦可与第一语言并列为个人母语。第二语言的学习,往往可能是由于第一语言不再具有优势(社会变迁、政治目的等)。例如,加拿大普查即定义第一语言为“幼时初学之语言且持续使用”,人类最早学习的语言有可能丢失,是为一种语言替换,这种情形可能发生在孩童随着家庭徙居(因移民或国际认养)而进入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第二语言
- 外文名:Second Language
- 作用:辅助性语言以及通用语
- 我国情况:据地区不同
第一语言
这是按照时间先后定义的两个术语。"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L1)是我们从国小会的语言,简称"一语",也叫"母语"(mother tongue)。在掌握第一语言 之后,人们还可以继续学习并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第二语言"(简称"二语",second language,L2),甚至第三、第四语言。"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指人们正在学习的语言。"外语"(foreign language)也是一个常用术语,指的是外国语。作为术语,外语是从国家角度定义的,第一、第二语言则是从个人角度定义的。比如,阿拉伯语在英国是外语,但对阿拉伯裔英国人来说,则可能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更多的时候,外语和第二语言相连。比如,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也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第二语言。如果一个人学习了好几种外语,则可以有第一外语(一外)、第二外语(二外)等。这里的"一"和"二"也是从个人角度进行的区分。有时也可以看到"英语是中国的第一外语"这样的说法。这是说,在中国,把英语当成外语来学习的人是最多的。
一般情况下,第一语言是个人身份的标誌,总体水平也高于第二语言。特别的情况也有。比如在美国,很多移民子女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而是西班牙语、汉语、阿拉伯语等。但是,上学之后,英语是主要的教学和交际语言,这些孩子的英语水平也与日俱进。他们的第一语言往往只在有限的範围内使用,与英语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于这些人来说,是第二语言(英语),而不是第一语言,标誌了他们美国公民的身份(Scovel,2001)。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会说两种或多种语言,几乎同样熟练,但这些语言是同时学会的,很难从时间上分出先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两个概念不能涵盖这种现象。
第二语言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以汉语为例,如果一个人是在课堂上学习,他的环境就是"课堂环境",也称"正式环境";如果他不参加正式的课堂学习,而是在工作或生活中,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学习汉语,他的环境就是"自然环境"。与环境有关的另一对术语是"外语环境"和"二语环境",它们的区分主要取决于课堂之外目的语是否常用。如果目的语在社团中不常用,学习者在课堂之外很少有机会接触,即为外语环境。相反,如果目的语在社团中很常用,学习者在课堂之外经常有机会接触,即为二语环境。在日本学习汉语,是外语环境;在中国学习汉语,则为二语环境。这里有必要指出三点。第一、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对立,取决于目的语在社区中是否常用。问题是,在外语环境中,学习者往往也是社区的成员,称外语环境名副其实。而在二语环境中,学习者一般不是社区的成员,称二语环境是只考虑学习者的结果。因此,如果要保持一致,就应该只从社区的角度来定义,所谓的二语环境称为母语环境也许更合适(参见1.4)。第二、外语环境和二语环境的区分,有时并不像一般认为的那幺简单。比如,通常情况下,加拿大被看成是一个双语(英语和法语)国家。不过,根据加拿大1996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在10个省中(加拿大共有12个省),会说两种语言的人少于12%,只会说法语的人少于0.5%。对于法语学习而言,这10个省可以看成是外语环境。另外两个省,即魁北克(Quebec)和新伯伦瑞克(New Brunswick),可以看成是二语环境(Masgoret & Garder,2003)。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网际网路的普及,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区别可能会变得不那幺重要。在传统的外语环境中,通过网际网路,学习者也可以听到数量巨大的、真实的外语有声材料。儘管这并不意味着和母语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听有说),但已经是很大的改善了。
使用情况
大陆
中国大陆的官方语言是国语。在闽语区、粤语区、客语区、吴语区等区域的老一辈居民多以国语作为第二语言,一部分新生代则改用国语为第一语言。
一般官话区的学生从国小一年级开始学习英文为第二语言,也有些地区在幼稚园便已开始教授。
老一辈的人中第二语言为俄语的情况很普遍,主要是由于历史上中苏蜜月期所致。
香港
香港的第一语言是广东话,第二语言是英语和国语。
香港曾经被英国殖民统治长达155年,早年港府的官方语言亦只有英语(中文于70年代成为第二官方语言),因此英语虽不是港人的第一语言,但其普及率却十分高,日常商业活动、专上教育等绝大部分都以英语进行。母语为英语的人士在香港生活也不会遇到大困难。
国语在香港(尤以中国大陆自由行旅客的旅游热点和购物场所)的使用率也逐渐提高。20世纪末中国经济急速增长,香港人也愈来愈注重国语,但仅会操国语的人士在香港生活的沟通上依然比较困难。
台湾
目前台湾的官方语言及最普遍被使用的语言是国语(国语)。不过台湾人口中除了少部分来自北京一带的外省人外,其他大部分的外省人、鹤佬人、客家人及台湾原住民都有自己原本的语言,对于大部分年长一辈的台湾人来说,国语是他们进入学校或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平常在家庭和日常生活时,则使用自己的母语。对他们来说国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而闽南话、客家话、原住民各族语言和外省家乡话是他们的母语。
而台湾年轻一代的人口中,因为大多数是在国语环境下成长,因此国语变成他们的第一语言(即是母语),而本来应该是母语的台湾话、客家话、原住民各族语言和外省家乡话等,就变成第二语言或者不再使用。
2014年为止台湾人的第二语言,主要是以英语为多,另外台湾历史上曾受到日本统治,因此一些老人和部分年轻人会以日语为第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