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60空对空飞弹
R-60 是“三角旗”设计局于 1960 年代末期至 1970 年代初期发展的红外线制导短距空对空飞弹,系 K-13(AA-2) 系列飞弹的后继型,就发展历史上属于第三代苏制空对空飞弹。R-60 的重量和尺寸都只有 K-13 的 70%,为一种袖珍型格斗飞弹,因此可由 APU-6011M 型双重挂架挂载。苏联AA—8空空飞弹 “蚜虫”是西方国家给 R—60空对空飞弹起的编号和绰号。R—60是前苏联70年代中期的产品,从其外形尺 寸和发射重量看,它堪称是世界上战斗机使用的最小的空对空飞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AA—8空空飞弹
- 类型:袖珍型格斗飞弹
- 挂载方式:由 APU-6011M 型双重挂架
- 重量和尺寸: K-13 的 70%
简介
R-60(AA-8)
R-60蚜虫

R-60 的重量和尺寸都只有 K-13 的 70%,为一种袖珍型格斗飞弹,因此可由 APU-6011M 型双重挂架挂载。
在激烈的空战中,超出视距时,想辨清是友是敌就很困难。视觉辨认最可靠,但这只能在几公里範围内进行。但是,敌我判别时常发生在AIM-7中程飞弹的射程内,甚至西方和东方的飞弹,美制AIM-9B和苏制К-13А飞弹在高空高速的机动中是无法进行敌我识别的。严格的发射高度限制使这些飞弹不能充分展示机动能力。甚至在发射后,它的机动性很小,并且很难击中机动的目标。
作用
对于短程飞弹,不需要自动驾驶仪,用K-13飞弹红外线搜寻系统锁定目标的过程,非常耗时,并且目标能被锁定的角度很小。这要求飞行员能够锁定并一直追蹤目标。在越南战争中,早期飞弹这种错误导致米格-21PF和F-4C(这是两个没有安装航炮的战斗机)的飞行员白白死掉。结果,美国、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同时构想一种新的、小体积的飞弹。这种飞弹打算用于近距离空战。它没有大的射程,但拥有小的重量和体积。发射它们能够打击大量的进入领空的敌机。这种新式飞弹接近传统的武器但从战术的观点看又不同于传统的武器。在苏联,为格斗飞弹概念的研究在中央精密仪器设计局的发起下进行。同样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很小的用于防空的适合于防空飞弹系统的飞弹9M31被研製出来了。这种飞弹比K-13A飞弹短1.5倍,并且比它轻3倍。弹头是其四倍轻。新的近空空对空K-60飞弹準备在9M31飞弹的基础上研製。然而,9M31飞弹许多质量问题不符合航空武器的需要。9M31飞弹装备了一个目标照相追蹤系统,这种系统只适合于近地格斗。除此之外,飞弹在近距离战争时,靠本身的轴线瞄準目标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条件下,飞弹瞄準靠武器控制系统的目标指示统一进行。9M31飞弹的能量限制使其不能击中超音速飞机。
设计样板
K-60飞弹的设计者不是A.耐德曼领导的中央精密仪器设计局,而是着名设计师M.比斯诺瓦特和他的第一副手V.伊拉金领导的“三角旗”设计局设计的。研製是在A.克格里斯,G.斯莫尔斯基和I.卡拉巴诺夫的领导下进行的,因此,与原定计画不同,K-60飞弹仅仅继承了120毫米口径和弹头尺寸。K-60飞弹的重量是9M31飞弹的1.5倍。当回忆К-60飞弹的原始数据时,他的设计者考虑不出他的同事在研製K-13飞弹家族时的难题,而他的设计者却曾经研製过像K-8和K-80这样的中远程飞弹。然而,K-60D飞弹与“三角旗”以往研製的飞弹有本质的差别。
特点
像K-13飞弹一样,K-60飞弹第一部分是红外线搜寻系统。在S.阿列克申科领导下的基辅 兵工厂设计局的设计者们加装了一个目标跟蹤头装置,可以打击12度以内的敌人。这小小的弹头设计画了大量的草图,一个低空爆炸信管弹头对目标有一个2.5米的爆炸半径威胁。然而,为了保证目标被击毁,直接打击目标是必须的。当弹头穿破目标的防护甲时,飞弹的杀伤力最大。因此,K-60飞弹的弹头被安置在儘可能前的地方,在第二部分紧挨着搜寻系统,因为他轻的重量和大口径,弹头被作成带有一个大的通风槽。第三部分是保险丝装置、自动驾驶仪。与K-13飞弹比较,如今的自动驾驶仪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在这部分的外表面是空气动力控制面。第四部分是无线电低空爆炸信管和能源提供装置。第五部分是PRD-259固体推进器发动机。在能量装置上面安装了扫瞄器和三角形机翼。小的翼面使飞机的机动性更灵活,并且可以在一架飞机上装备许多飞弹。滚轴安装在飞机的机翼后,K-60飞弹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研製出来。1971年大规模的试验开始了,起初是地面的飞弹发射装置朝热源发射飞弹,不久以后,米格-21平台上的试验开始。在1973年12月,K-60飞弹研究在R-60飞弹项目下开始运作。苏联的卫星国的米格-23S装备了R-60飞弹后,被北约发现并定名为AA-8“蚜虫”。
R-60飞弹能用来攻击7.2千米以外的目标。不过,它只有在12千米的高空发射才能达到这样的距离。在地面附近,距离是它的三分之一。飞弹的红外线搜寻器有一个5°的侦察角极限:在锁定目标之后,搜寻器以30 -35 度的搜寻平衡环对目标进行跟蹤。
飞弹能够通过使用两发齐射战术攻击机动的目标,估计有0.7-0.8的成功率。
考虑到飞弹的较小的尺寸与重量,挂架被设计成能装载三枚、两枚或者一枚飞弹的型号。PU-62-I火箭是单轨挂架,PU-62-II是双轨挂架,PU-62-II挂架的左右翼发生了变化。R-60的良好性能已经让它与许多类的俄国战斗机一起投入战争,诸如:米格-21、米格-23、米格-27、米格-29、米格-25、米格-31、苏-15和苏-17等。作为一种防御武器,它也被装备在苏-24和苏-25上。改装了的APU-60-I和APU-60-II运载火箭也对其起促进作用(APU-60II可以同时挂两个飞弹)。飞弹挂载常规弹药的位置,靠一个机械锁和一个单一电接口驱动。R-60飞弹的出口类型是R-60K。在1982年黎巴嫩冲突里叙利亚和以色列空战中,R-60飞弹的良好性能再一次被证实。一些以色列飞机被R-60飞弹击中了发动机喷口。与此同时,随着K-60飞弹的服役,R-60飞弹的现代化程式研製开始了。改良后的R-60M飞弹安装了“Komar-M”(OGS-75)搜寻探头。由于红外搜寻探头系统的使用,搜寻半径增加了17°,使飞弹能命中目标的前半球。由于弹头节能系统的运用,弹头重量增加17%。因此,飞弹的重量也随之增加并且它的长度增加了43毫米。最底射程减少了三分之一,最大射程增加了500米。
在过去三十年中,R-60和R-60M已经广泛地运用在战争中。最近,当这些武器又被装备在像米格-31这样能达到时速3000千米的飞机上时,它们作为“改进型”装备了更强劲的动力以增加射程。另外,它们加装了应付超高温的装置。
R-60 的气动布局特殊,寻的头后方装有 4 片长方形固定稳定翼,与梯形尾翼共同确保飞弹的飞行稳定性,弹体前段还装有 4 片三角形弹翼,用来控制飞弹的飞行方向。控制翼后方的弹体装有 2 组主动无线电近炸引信天线,弹体中段还装有一具功能不明的条板。R-60 装有一个重量 6 公斤的高爆破片弹头,据说内含约 0.6 公斤的铀材,它的弹头重量仅有 K-13 飞弹弹头的 53%、美制响尾蛇飞弹弹头的 67% 以下,由于弹头过轻影响了此种飞弹的效能,R-60 在实战中甚至发现无法有效击落敌机的情形。
初期的 R-60 仅具备尾追攻击能力,苏联于 1970 年代末期推出 R-60M 改进型,配备有光电引信和改进型寻的头,具备準全向位攻击能力,其前半球的最大射程增至 5 公里。该系列飞弹后来再改进出最新的 R-60MK,据说能与 米格-29 或 苏-27 战斗机的头盔瞄準具运动追蹤、锁定目标,其有效射程在 0.4 至 5 公里之间,仅 0.4 公里的最短有效射程使它在近距离空战中享有战术优势。R-60 在 SU-27 所配备的武器系统中算是较旧型的一种,苏-27 最多仅挂载 6 枚 R-60 执行任务。
R-60的重要诸元如下:全长 2.08 米;弹径 0.13 米;翼展 0.13 米;发射重量 65 公斤;弹头重量 6 公斤;有效射程 3 至 5 公里(R-60M)
AA-8蚜虫(Aphid)
飞弹 : AA-8 (Aphid)
俄罗斯名称 : R-60
类别 : 空对空, 短程格斗
年代 : 1967
射程 : 0.5 - 10/5 km
重量 : 45 kg
弹长 : 2.1 m
引导头类型 : 红外製导
载机 : Mi-24, Su-15bis, Su-17M3, Yak-38, Su-25, Su-24M, MiG-21bis, MiG-23, MiG-25, MiG-27, MiG-29, MiG-31
苏联AA-8空空飞弹介绍
苏联AA—8空空飞弹是苏联自行研製并装备前线战术空军歼击机的第一个真正的近距格斗空空飞弹,属于第三代近距空空飞弹。该弹由位于莫斯科的“三角旗”机械製造设计局于60年代末研製,系统代号和编号分别为К- 60(K-60)和Изд.62Izd.62),1973年投产,1975年服役,空军使用代号为Р-60(R-60)。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系列空空飞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A-8“蚜虫”。西方早期报导,该弹同前苏联/俄罗斯的其他早期空空飞弹一样採用可互换的半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导引头,只有红外型投入批生产并装备部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