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存储器
冗余磁碟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初衷是为了将较廉价的多个小磁碟进行组合来替代价格昂贵的大容量磁碟,希望单个磁碟损坏后不会影响到其它磁碟的继续使用,使数据更加的安全。RAID作为一种廉价的磁碟冗余阵列,能够提供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解决方案。在提高硬碟容量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提高硬碟的速度,使数据更加安全,更加易于磁碟的管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RAID存储器
- 外文名:无
- 诞生于:1987年
- 主要针对:SCSI硬碟系统
概况

开始时RAID方案主要针对SCSI硬碟系统,系统成本比较昂贵。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控制晶片,能够利用相对廉价的IDE硬碟来组建RAID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RAID的“门槛”。从此,个人用户也开始关注这项技术,因为硬碟是现代个人计算机中发展最为“缓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设备,而用户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却常常远超计算机的本身价格。在花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RAID技术可以使个人用户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碟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现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IDE-RAID控制晶片主要出自HighPoint和Promise公司,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AMI公司。 面向个人用户的IDE-RAID晶片一般只提供了RAID0、RAID1和RAID0+1(RAID10)等RAID规範的支持,虽然它们在技术上无法与商用系统相提并论,但是对普通用户来说其提供的速度提升和安全保证已经足够了。随着硬碟接口传输率的不断提高,IDE-RAID晶片也不断地更新换代,晶片市场上的主流晶片已经全部支持ATA100标準,而HighPoint公司新推出的HPT372晶片和Promise最新的PDC20276晶片,甚至已经可以支持ATA133标準的IDE硬碟。在主机板厂商竞争加剧、个人电脑用户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在主机板上板载RAID晶片的厂商已经不在少数,用户完全可以不用购置RAID卡,直接组建自己的磁碟阵列,感受磁碟狂飙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