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S-端子

S-端子(S端子)

S-端子

S端子一般指本词条

S-端子(英语:S-Video),或称“独立视频端子” ,而当中的S是“Separate”的简称。也称为Y/C(或误称为S-VHS或“超级端子(Super Video)”)。它是将视频数据分成两个单独信号(光亮度和色度)进行传送的模拟信号,不像複合视频信号(composite video)是将所有信号打包成一个整体进行传送。

S-端子支持480i或576i解析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S-端子
  • 外文名:S-Video
  • 别名:独立视讯端子
  • 作用:视频数据分成两个单独讯号传送
  • 常见型号:4针、7针和9针
  • 学科:计算机硬体

简介

S-端子(英语:S-Video),或称“独立视频端子” ,而当中的S是“Separate”的简称。也称为Y/C(或误称为S-VHS或“超级端子(Super Video)”)。它是将视频数据分成两个单独信号(光亮度和色度)进行传送的模拟信号,不像複合视频信号(composite video)是将所有信号打包成一个整体进行传送。
S-端子支持480i或576i解析度。

概述

在合成视频,光亮度的信号经由低通滤波器排除高频的色度信号,因高频率的色度信号及光亮度信号一部分是重叠的。而S-端子把两种信号分开,这种就不用把经由低通滤波器取出光亮度的信号。这样可以给予光亮度的信号有更大的频宽,也解决了信号重叠的问题。因此,受干扰的点阵信号被排除。这表示S-端子能从完整原先的视频信号转送比合成信号更多的讯息,因此与合成视频相比,S-端子更有效使图像在低有损的情况下,原画再生。
S-Video效果优于複合视频信号,其差距非常明显。但相较如RGB或YPbPr来的差,只不过其距异较小(指针準SD解析度时)。
与模拟色差视频信号(YPbPr)或RGB信号相比,S-Video的缺点主要是不支持高解析度(HD)规格,以及仍然有微量边缘溢色的情形发生(特别是红色及橘色)。
但由于不是所有器材都拥有模拟色差或RGB端子,特别是在原本就没有支持HD规格的器材上,这些缺点就不是那幺的明显了。
S-Video与这些更高端色差视频的差别在于,S-Video的色度信号(C信号)的调变与解码方式,仍与複合视频信号的色度部分相同,维持了NTSC、PAL或SECAM的方式。
所以仅管亮度信号解析度提升了,彩色部分的解析度仍然与複合视频信号相同,受限于彩色调变的制式。也因为着色解析度低于视频轮廓的解析度,导致边缘有微量溢色的情形。
不过S-Video此种溢色与複合视频信号的虹边蠕动不同,是静止不会爬行蠕动的。加上人眼对着色部分的解析度并不敏感,所以这种缺点并不十分明显。

连线器

目前S-Video的信号一般採用4 接脚(pin)的mini-DIN连线端子,终端阻抗须为75欧姆,除此之外与一般mini-DIN线材无异(如Apple所使用之ADB),当没有S-Video专用线材时,这些mini-DIN线材都可以当成S-Video信号传输之用,但画面质量可能没有原本的那样好。
通常,凸起朝外的4 pin mini-DIN母座是全金属罩包覆的,较常出现在电视盒、投影机等设备。凸起朝内的母座通常是没有金属罩包覆的,但常带有端子插入检知的功能,一般电视多用这种。如果硬是将凸起朝外的线材插进缺口朝内的母座,可能造成损坏,要注意。但将凸起朝内的线材插进缺口朝外的母座,通常没有什幺问题。
mini-DIN的接脚很脆弱且容易变形弯曲,进而造成色彩或其他信号的损毁或丢失。变形弯曲的接脚可以再将之调整为原本的形状,但此举亦可能造成更进一步的损伤或接脚断裂。
在mini-DIN接头标準化之前,S-Video信号经常採用不同类型的接头,例如在1980年代Commodore 64家用计算机的时代,S-Video的输出线材大部分採用8针DIN的计算机端接头与一对RCA的显示屏端接头。S-Video是笔记本电脑最常使用的视频输出端子,然而许多具有S-Video输出的设备也都有複合(合成)输出端子。
S-Video 可以经由SCART接头髮送。但因为它并不是SCART标準一部分,所以并非所有的SCART兼容设备都支持。另外,在使用SCART时S-Video和RGB只能使用其中一个。这是由于S-Video实现所使用的针脚原本是分配给RGB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S-端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