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列ATA(Serial 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一种计算机汇流排,负责主机板和大容量存储设备(如硬碟及光碟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个人计算机。串列ATA与串列SCSI(SAS: Serial Attached SCSI)的两者排线兼容,SATA硬碟可接上SAS接口。
2000年11月由“Serial ATA Working Group”团体所制定,取代旧式PATA(Parallel ATA或旧称IDE)接口的旧式硬碟,因採用串列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在数据传输上这一方面,SATA的速度比以往更加快捷,并支持热插拔,使计算机运作时可以插上或拔除硬体。另一方面,SATA汇流排使用嵌入式时钟频率信号,具备比以往更强的纠错能力,能对传输指令(不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不过,SATA和以往最明显的分别,是使用较细的排线,有利机箱内部的空气流通,某程度上增加了整个平台的稳定性。
串口硬碟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碟接口类型,由于採用串列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很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列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线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线电源、连线地线、传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複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SATA的物理设计,可说是以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作为蓝本,所以採用四芯接线;需求的电压则大幅度减低至250mV(最高500mV),较传统并行ATA接口的5V少上20倍!因此,厂商可以给Serial ATA硬碟附加上高级的硬碟功能,如热插拔(Hot Swapping)等。更重要的是,在连线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点对点(Point-to-Point)形式外,SATA还支持“星形”连线,这样就可以给RAID这样的高级套用提供设计上的便利;在实际的使用中,SATA的主机汇流排适配器(HBA,Host Bus Adapter)就好像网路上的交换机一样,可以实现以通道的形式和单独的每个硬碟通讯,即每个SATA硬碟都独占一个传输通道,所以不存在象并行ATA那样的主/从控制的问题。
前景
Serial ATA规範不仅立足于未来,而且还保留了多种向后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在硬体方面,Serial ATA标準中允许使用转换器提供同并行ATA设备的兼容性,转换器能把来自主机板的并行ATA信号转换成Serial ATA硬碟能够使用的串列信号,已经有多种此类转接卡/转接头上市,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原有投资,减小了升级成本;在软体方面,Serial ATA和并行ATA保持了软体兼容性,这意味着厂商丝毫也不必为使用Serial ATA而重写任何驱动程式和作业系统代码。
Serial ATA相较并行ATA可谓优点多多,将成为并行ATA的廉价替代方案。并且从并行ATA过渡到Serial ATA也是大势所趋,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相关厂商也在大力推广SATA接口,例如Intel的ICH6系列南桥晶片相较于ICH5系列南桥晶片,所支持的SATA接口从2个增加到了4个,而并行ATA接口则从2个减少到了1个;nVidia的nForce4系列晶片组已经支持SATA II即Serial ATA 2.0,而且三星已经採用Marvell 88i6525 SOC晶片开发新一代的SATA II接口硬碟,并在2005年初推出。
Port Selector技术原理图简单来说,连线埠选择器就是为一个硬碟提供两条连线连线到控制器,其中一条是冗余的(即多出来的意思)。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万一其中一条连线断了,还有另一条可以连线。由此看来,不但可以用RAID防止硬碟损坏,还能用这个Port Selector来防止连线线损坏。Port Multiplier技术原理图
连线埠倍增器
SATA 1.0的一个缺点就是可连线性不好,即连线多个硬碟的扩展性不好。因为在SATA 1.0规範中,一个SATA接口只能连线一个设备。SATA的制定者们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在SATA2.0中引入了Port Multiplier的概念。Port Multiplier是一种可以在一个控制器上扩展多个SATA设备的技术,它採用4位(bit)宽度的Port Multiplier连线埠栏位,其中控制连线埠占用一个地址,因此最多能输出15个设备连线----与并行SCSI相当。Port Multiplier的上行连线埠只有1个,在频宽为150MB/s的时候容易成为瓶颈,但如果上行连线埠支持300MB/s的频宽,就与Ultra320 SCSI十分接近了。Port Multiplier技术对需要多硬碟的用户很有用,提供这种功能的晶片组极少。
SATA 3.0最终规格相比SATA 2.0版本除了频宽提升一倍至6Gb/s 。同时亦多入了多项全新技术,包括新增NCQ指令以改良传输技术,并减低传输时所需功耗。根据Serial ATA Revison 3.0规格白皮书,除了频宽提升至最高6Gb/s外SATA 3.0亦会增加NCQ的指令数目,包括为实时性的资源提供优先处理,主要用于影像及音像传输方面。此外SATA 3.0同时会为正被系统处理中的资源作优先安排,大大提升了系统的执行效率。
为了提升电池续航力,SATA 3.0採用全新INCITS ATA8-ACS标準,并可兼容旧有SATA装置,不仅进一步改良传输讯号技术,亦大幅减低了SATA传输时所需功耗。针对现时NB市场对缩减产品体积的需求,SATA 3.0提供了较一般SATA接口细小的LIF接口(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专门针对1.8吋的储存装置,包括即将上市的仅厚7mm光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