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SolidWorks 2012中文版基础设计教程

SolidWorks 2012中文版基础设计教程

SolidWorks 2012中文版基础设计教程

《SolidWorks 2012中文版基础设计教程》是2012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罘、杨晓晋、刘玥。

基本介绍

  • 书名:SolidWorks 2012中文版基础设计教程
  • 作者:赵罘、杨晓晋、刘玥
  • ISBN:9787302285861
  • 定价:43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6.01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SolidWorks 2012中文版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软体基础、草图绘製、特徵建模、装配体设计、工程图设计、动画设计及图片渲染等方面的功能。在具体写作上,每章的前半部分介绍软体的基础知识,然后利用一个内容较全面的範例来使读者了解具体的操作步骤,範例的操作步骤翔实、图文并茂,引领读者一步一步完成模型的创建,使读者快速深入地理解SolidWorks软体中的一些抽像的概念和功能。

图书目录

第1章 SolidWorks基础 1
1.1 SolidWorks概述和基本概念 1
1.1.1 启动SolidWorks 2012 2
1.1.2 新建档案 2
1.1.3 打开档案 3
1.1.4 保存档案 5
1.1.5 退出SolidWorks 2012 6
1.2 SolidWorks 2012操作界面 6
1.2.1 选单栏 7
1.2.2 特徵管理区 9
1.3 SolidWorks 2012系统环境 12
1.3.1 工具列简介 12
1.3.2 工具列命令按钮 14
1.3.3 快捷键 15
1.3.4 背景 17
1.3.5 单位 17
第2章 参考几何体 20
2.1 参考基準面 20
2.1.1 参考基準面的属性设定 20
2.1.2 参考基準面的修改 21
2.2 参考基準轴 23
2.2.1 临时轴 23
2.2.2 参考基準轴的属性设定 23
2.2.3 显示参考基準轴 24
2.3 参考坐标系 24
2.3.1 原点 25
2.3.2 参考坐标系的属性设定 25
2.4 参考点 25
2.5 範例 26
2.5.1 生成参考坐标系 26
2.5.2 生成参考基準轴 28
2.5.3 生成参考基準面 28
2.5.4 生成参考点 29
第3章 草图绘製 30
3.1 草图绘製基本概念 30
3.1.1 进入草图绘製状态 30
3.1.2 退出草图绘製状态 31
3.1.3 草图绘製工具 32
3.1.4 游标 34
3.2 绘製草图 35
3.2.1 绘製点 35
3.2.2 绘製直线 36
3.2.3 绘製中心线 37
3.2.4 绘製圆 37
3.2.5 绘製圆弧 39
3.2.6 绘製矩形 40
3.2.7 绘製多边形 41
3.2.8 绘製椭圆与部分椭圆 42
3.2.9 绘製抛物线 42
3.2.10 绘製草图文字 43
3.2.11 绘製草图尺寸 44
3.3 编辑草图 44
3.3.1 绘製圆角 45
3.3.2 绘製倒角 45
3.3.3 绘製转折线 46
3.3.4 剪裁草图实体 47
3.3.5 延伸草图实体 48
3.3.6 分割草图实体 48
3.3.7 镜像草图实体 49
3.3.8 线性阵列草图实体 50
3.3.9 圆周阵列草图实体 51
3.3.10 等距实体 53
3.3.11 转换实体引用 54
3.4 3D草图绘製 54
3.4.1 使用3D草图绘製工具 54
3.4.2 空间控标 55
3.4.3 3D草图基準面 55
3.4.4 3D直线 57
3.4.5 3D点 58
3.4.6 3D样条曲线 59
3.4.7 3D草图绘製中的坐标系 60
3.4.8 3D草图中的草图几何关係 61
3.4.9 在基準面上标注3D草图的尺寸 61
3.4.10 3D草图尺寸类型 61
3.5 几何关係 63
3.5.1 添加几何关係 63
3.5.2 显示/删除几何关係 64
3.6 标注尺寸 64
3.6.1 线性尺寸 64
3.6.2 角度尺寸 65
3.6.3 圆弧尺寸 65
3.6.4 圆形尺寸 65
3.6.5 修改尺寸 66
3.7 範例 66
3.7.1 进入草图绘製状态 67
3.7.2 绘製草图 67
第4章 简单实体特徵建模 76
4.1 拉伸凸台/基体特徵 76
4.1.1 拉伸凸台/基体特徵的属性设定 76
4.1.2 生成拉伸凸台/基体特徵的操作步骤 78
4.2 拉伸切除特徵 78
4.2.1 拉伸切除特徵的属性设定 78
4.2.2 生成拉伸切除特徵的操作步骤 79
4.3 旋转凸台/基体特徵 79
4.3.1 旋转凸台/基体特徵的属性设定 79
4.3.2 生成旋转凸台/基体特徵的操作步骤 81
4.4 扫描特徵 81
4.4.1 扫描特徵的属性设定 81
4.4.2 生成扫描特徵的操作步骤 85
4.5 放样特徵 85
4.5.1 放样特徵的属性设定 86
4.5.2 生成放样特徵的操作步骤 89
4.6 範例 89
4.6.1 生成曲柄部分 90
4.6.2 生成支撑轴端部分 93
4.6.3 生成输出轴部分 96
第5章 形变特徵建模 106
5.1 筋特徵 106
5.1.1 筋特徵的属性设定 106
5.1.2 生成筋特徵的操作步骤 108
5.2 孔特徵 109
5.2.1 孔特徵的属性设定 109
5.2.2 生成孔特徵的操作步骤 113
5.3 边界凸台/基体特徵 114
5.3.1 边界凸台/基体特徵的属性设定 114
5.3.2 生成边界凸台/基体特徵的操作步骤 115
5.4 弯曲特徵 116
5.4.1 弯曲特徵的属性设定 116
5.4.2 生成弯曲特徵的操作步骤 118
5.5 压凹特徵 119
5.5.1 压凹特徵的属性设定 120
5.5.2 生成压凹特徵的操作步骤 120
5.6 变形特徵 121
5.6.1 变形特徵的属性设定 121
5.6.2 生成变形特徵的操作步骤 124
5.7 拔模特徵 125
5.7.1 拔模特徵的属性设定 125
5.7.2 生成拔模特徵的操作步骤 128
5.8 圆顶特徵 128
5.8.1 圆顶特徵的属性设定 128
5.8.2 生成圆顶特徵的操作步骤 129
5.9 範例 129
5.9.1 生成基体部分 129
5.9.2 生成扫描特徵 132
5.9.3 生成其他部分 133
第6章 阵列与镜像编辑 135
6.1 草图阵列 135
6.1.1 草图线性阵列 135
6.1.2 草图圆周阵列 136
6.2 特徵阵列 137
6.2.1 特徵线性阵列 138
6.2.2 特徵圆周阵列 139
6.2.3 表格驱动的阵列 140
6.2.4 草图驱动的阵列 142
6.2.5 曲线驱动的阵列 142
6.2.6 填充阵列 144
6.3 零部件阵列 149
6.3.1 零部件的线性阵列 149
6.3.2 零部件的圆周阵列 150
6.3.3 零部件的特徵驱动 150
6.4 镜像 151
6.4.1 镜像特徵 151
6.4.2 镜像零部件 152
6.5 範例 153
6.5.1 生成基体部分 153
6.5.2 生成加强筋 157
6.5.3 生成内部结构 160
6.5.4 生成外形部分 163
第7章 曲线和曲面设计 168
7.1 生成曲线 168
7.1.1 投影曲线 169
7.1.2 组合曲线 171
7.1.3 螺旋线和涡状线 173
7.1.4 通过XYZ点的曲线 176
7.1.5 通过参考点的曲线 178
7.1.6 分割线 179
7.2 生成曲面 182
7.2.1 拉伸曲面 183
7.2.2 旋转曲面 188
7.2.3 扫描曲面 190
7.2.4 放样曲面 192
7.2.5 等距曲面 196
7.2.6 延展曲面 196
7.3 曲面修改 197
7.3.1 圆角曲面 197
7.3.2 填充曲面 199
7.3.3 中面 201
7.3.4 延伸曲面 202
7.3.5 剪裁曲面 204
7.3.6 替换面 205
7.3.7 删除面 206
7.4 範例 208
7.4.1 生成基体部分 208
7.4.2 生成外围部分 211
7.4.3 生成把手部分 215
第8章 装配体设计 218
8.1 装配体简介 218
8.1.1 插入零部件的属性设定 218
8.1.2 生成装配体的方法 218
8.2 建立配合 219
8.2.1 配合属性管理器 219
8.2.2 【配合】分析标籤 220
8.2.3 量配合类型 221
8.2.4 最佳配合方法 228
8.3 零件间的干涉检查 228
8.3.1 干涉检查的属性设定 229
8.3.2 干涉检查的操作步骤 230
8.4 装配体的爆炸视图 231
8.4.1 爆炸视图的属性设定 231
8.4.2 生成爆炸视图的操作步骤 232
8.5 零部件的压缩 233
8.6 装配体的信息统计 234
8.6.1 装配体统计的信息 234
8.6.2 生成装配体统计的操作步骤 234
8.7 範例 235
8.7.1 新建装配体档案 236
8.7.2 插入第一个零件 237
8.7.3 插入其余所有零件 238
8.7.4 对零件进行配合 239
8.7.5 检查视图 247
8.7.6 干涉检查 249
8.7.7 计算装配体质量特性 249
8.7.8 查看装配体信息和相关档案 249
第9章 工程图设计 252
9.1 生成工程图档案 252
9.1.1 设定多张工程图纸 253
9.1.2 激活图纸 253
9.1.3 删除图纸 253
9.2 基本设定 253
9.2.1 图纸格式的设定 253
9.2.2 线型设定 254
9.2.3 图层设定 255
9.3 常规视图 257
9.3.1 标準三视图 257
9.3.2 投影视图 258
9.3.3 剖面视图 259
9.4 特殊视图 260
9.4.1 辅助视图 260
9.4.2 剪裁视图 261
9.4.3 局部视图 262
9.4.4 旋转剖视图 264
9.4.5 断裂视图 264
9.5 标注尺寸 266
9.5.1 绘製草图尺寸 266
9.5.2 添加尺寸标注的操作方法 267
9.6 添加注释 267
9.6.1 注释的属性设定 267
9.6.2 添加注释的操作方法 269
9.7 範例 270
9.7.1 建立工程图前的準备工作 270
9.7.2 插入标準三视图 271
9.7.3 插入投影视图 273
9.7.4 标注中心线 273
9.7.5 绘製剖视图 275
9.7.6 标注尺寸 277
9.7.7 插入文本 282
9.7.8 保存 283
第10章 钣金设计 285
10.1 基本术语 285
10.1.1 折弯係数 285
10.1.2 折弯係数表 285
10.1.3 K因子 286
10.1.4 折弯扣除 286
10.2 钣金设计特徵 286
10.2.1 基体法兰 286
10.2.2 边线法兰 288
10.2.3 斜接法兰 290
10.2.4 绘製的折弯 292
10.2.5 转折 293
10.2.6 闭合角 295
10.2.7 断裂边角 296
10.2.8 褶边 297
10.3 钣金编辑特徵 299
10.3.1 放样折弯 299
10.3.2 摺叠 300
10.3.3 展开 301
10.3.4 切口 302
10.4 範例 303
10.4.1 生成基体部分 303
10.4.2 生成切除部分 307
第11章 焊件设计 316
11.1 结构件 316
11.2 自定义焊件轮廓 317
11.3 子焊件 318
11.4 剪裁/延伸 318
11.5 圆角焊缝 320
11.6 切割清单 322
11.6.1 生成切割清单的操作步骤 322
11.6.2 自定义属性 322
11.7 範例 323
11.7.1 生成主体部分 323
11.7.2 生成辅助部分 328
第12章 PhotoView 360图片渲染 332
12.1 布景设定 332
12.2 光源设定 334
12.3 外观设定 336
12.4 贴图设定 338
12.5 渲染图像 339
12.5.1 PhotoView整合预览 339
12.5.2 PhotoView预览视窗 340
12.5.3 PhotoView选项 340
12.6 範例 341
12.6.1 转换档案格式 342
12.6.2 设定光源 343
12.6.3 设定模型外观 345
12.6.4 设定外部环境 349
12.6.5 设定贴图 352
12.6.6 输出图像 353
第13章 动画製作 355
13.1 动画製作简介 355
13.1.1 时间线 355
13.1.2 键码点和键码属性 356
13.1.3 相机撬 357
13.2 装配体爆炸动画 361
13.3 旋转动画 362
13.4 距离或者角度配合动画 363
13.5 视像属性动画 364
13.6 运动模拟动画 366
13.6.1 引力 366
13.6.2 线性马达和旋转马达 366
13.6.3 线性弹簧 367
13.7 範例 367
13.7.1 插入零件 368
13.7.2 设定配合 369
13.7.3 製作旋转动画 375
13.7.4 製作爆炸动画 376
13.7.5 模拟运动 378
第14章 公差分析 381
14.1 零件的尺寸标注专家DimXpert 381
14.1.1 零件的DimXpert概述 381
14.1.2 DimXpert 特徵 382
14.1.3 DimXpert 尺寸和工程图 386
14.2 DimXpert 工具 387
14.2.1 【自动尺寸方案】属性管理器 387
14.2.2 位置尺寸 389
14.2.3 大小尺寸 390
14.2.4 基準 391
14.2.5 形位公差 392
14.2.6 显示公差状态 392
14.2.7 删除所有公差 393
14.3 TolAnalyst工具 393
14.3.1 TolAnalyst概述 393
14.3.2 建立测量 393
14.3.3 建立装配体顺序 394
14.3.4 套用装配体约束 395
14.3.5 分析结果 395
14.4 範例 397
14.4.1 使用零件的DimXpert 397
14.4.2 使用装配体TolAnalyst 399
参考文献 403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SolidWorks 2012中文版基础设计教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