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 2015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
《SolidWorks 2015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是2015年6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部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丁源。
基本介绍
- 书名:SolidWorks 2015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
- 作者:丁源
- ISBN:9787302398684
- 定价:69元
- 装帧:平装
- 印次:1-1
- 印刷日期:2015-5-8
图书简介:
全书系统地介绍了SolidWorks2015中文版软体在二维草图、三维特徵建模、曲线曲面建模、钣金设计、焊件设计、装配体设计和工程图设计、出详图等方面的功能。本书每章首先介绍命令的基本操作,后面通过一个较综合的实例介绍这些命令具体的操作步骤,按照操作步骤完成模型的创建;最后通过自主练习引导和启发读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起到学为所用,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巩固的作用。
本书重视理论结合实际套用,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三维设计爱好者的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材。
全书系统地介绍了SolidWorks2015中文版软体在二维草图、三维特徵建模、曲线曲面建模、钣金设计、焊件设计、装配体设计和工程图设计、出详图等方面的功能。本书每章首先介绍命令的基本操作,后面通过一个较综合的实例介绍这些命令具体的操作步骤,按照操作步骤完成模型的创建;最后通过自主练习引导和启发读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起到学为所用,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巩固的作用。
本书重视理论结合实际套用,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三维设计爱好者的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材。
目录
第1章SolidWorks2015设计基础 1
1.1SolidWorks2015简介 1
1.2SolidWorks的启动和退出 1
1.2.1SolidWorks的启动 2
1.2.2SolidWorks的退出 3
1.3档案基本操作 3
1.3.1新建档案 3
1.3.2打开档案 5
1.3.3保存档案 6
1.4SolidWorks2015工作界面 7
1.4.1选单栏 7
1.4.2控制区 10
1.4.3常用工具列 13
1.4.4绘图工作区 13
1.4.5任务窗格 14
1.4.6状态栏 14
1.4.7前导视图工具列 14
1.5SolidWorks的操作方法 15
1.5.1滑鼠功能 15
1.5.2键盘功能 16
1.5.3结束当前命令方式 17
1.5.4模型显示样式 17
1.5.5视图方向切换 17
1.6自定义基本环境 18
1.6.1设定工具列 18
1.6.2选项 22
1.6.3设定工作区背景颜色 23
1.6.4设定模型颜色 24
1.6.5设定单位 28
1.7本章小结 29
第2章绘製草图 30
2.1草图绘製基础 30
2.1.1草图绘製的基本概念 30
2.1.2绘製草图的流程 33
2.1.3草图绘製原则 33
2.2草图绘製实体 34
2.2.1直线和中心线 34
2.2.2圆 36
2.2.3圆弧 37
2.2.4矩形、平行四边形 39
2.2.5多边形 42
2.2.6椭圆和椭圆弧 43
2.2.7样条曲线 44
2.2.8文字 45
2.2.9槽口 46
2.2.10点 46
2.3为草图添加几何关係 47
2.3.1自动添加几何关係 47
2.3.2添加几何关係 48
2.3.3显示/删除几何关係 50
2.3.4草图状态讨论 50
2.4草图尺寸标注 51
2.5绘製草图实例 53
2.6自主练习 58
2.7本章小结 58
第3章编辑草图 59
3.1绘製圆角/倒角 59
3.1.1绘製圆角 59
3.2.2绘製倒角 60
3.2剪裁/延伸实体 61
3.2.1剪裁实体 61
3.2.2延伸实体 63
3.3转换实体引用 64
3.4等距实体 64
3.5镜向实体 66
3.6阵列 66
3.6.1线性草图阵列 66
3.6.2圆周草图阵列 68
3.7编辑草图实例 69
3.8自主练习 73
3.9本章小结 74
第4章拉伸与旋转特徵建模 75
4.1拉伸凸台/基体特徵 75
4.1.1拉伸凸台/基体操作 75
4.1.2拉伸凸台/基体属性 77
4.2拉伸切除特徵 82
4.3旋转凸台/基体特徵 83
4.3.1旋转特徵的操作 83
4.3.2旋转特徵属性 84
4.4旋转切除特徵 85
4.5拉伸和旋转特徵实例 86
4.5.1拉伸特徵实例 86
4.5.2旋转特徵实例 90
4.6自主练习 93
4.7本章小结 94
第5章扫描与放样特徵建模 95
5.1扫描特徵 95
5.1.1扫描规则 95
5.1.2简单扫描 96
5.1.3扫描特徵属性 97
5.1.4使用引导线扫描 99
5.1.5扫描切除 103
5.2放样特徵 104
5.2.1简单放样 104
5.2.2放样特徵属性 106
5.2.3使用引导线放样 108
5.2.4使用中心线放样 110
5.2.5放样切割 112
5.3扫描和放样特徵实例 114
5.3.1扫描特徵实例 114
5.3.2放样特徵实例 120
5.4自主练习 123
5.5本章小结 124
第6章参考几何体的创建 125
6.1参考基準面 125
6.1.1通过直线/点方式 126
6.1.2点和平行面方式 127
6.1.3夹角方式 128
6.1.4等距离方式 129
6.1.5垂直于曲线方式 129
6.1.6曲面切平面方式 130
6.2参考基準轴 131
6.2.1直线/边线/轴方式 132
6.2.2两平面方式 132
6.2.3两点/顶点方式 133
6.2.4点和面/基準面方式 134
6.2.5圆柱/圆锥方式 134
6.3参考坐标系 135
6.4参考点 136
6.5基準特徵建模实例 137
6.5.1实例1 137
6.5.2实例2 140
6.6自主练习 144
6.7本章小结 145
第7章实体附加特徵 146
7.1倒角特徵 146
7.1.1倒角特徵的操作 146
7.1.2倒角特徵属性 147
7.2圆角特徵 148
7.2.1等半径圆角 148
7.2.2变半径圆角 149
7.2.3面圆角 150
7.2.4完整圆角 150
7.2.5圆角生成遵循的规则 151
7.3筋特徵 151
7.3.1筋特徵的操作 151
7.3.2筋特徵属性 152
7.4拔模特徵 153
7.4.1中性面拔模 154
7.4.2分型线拔模 155
7.4.3阶梯拔模 156
7.5孔特徵 158
7.5.1简单直孔 158
7.5.2异型孔嚮导 160
7.6抽壳特徵 162
7.7包覆特徵 163
7.8圆顶特徵 164
7.9附加特徵实例 165
7.9.1实例1 165
7.9.2实例2 170
7.10自主练习 173
7.11本章小结 174
第8章实体编辑 175
8.1阵列 175
8.1.1线性阵列 176
8.1.2圆周阵列 178
8.1.3曲线驱动的阵列 178
8.1.4草图驱动的阵列 179
8.1.5表格驱动的阵列 180
8.1.6填充阵列 181
8.2镜向 182
8.3更改特徵属性 184
8.3.1编辑草图平面 184
8.3.2编辑草图 184
8.3.3编辑特徵 185
8.3.4父子关係 185
8.3.5压缩/解除压缩 186
8.3.6退回和插入特徵 186
8.4实例操作 187
8.4.1基座 187
8.4.2支架 194
8.5自主练习 200
8.6本章小结 201
第9章曲线与曲面设计 202
9.1曲线 202
9.1.1分割线 203
9.1.2投影曲线 205
9.1.3组合曲线 206
9.1.4通过XYZ点的曲线 207
9.1.5通过参考点的曲线 207
9.1.6螺旋线/涡状线 208
9.2曲面特徵 209
9.2.1拉伸曲面 209
9.2.2旋转曲面 210
9.2.3扫描曲面 211
9.2.4放样曲面 211
9.2.5边界曲面 214
9.2.6平面区域 215
9.3实例操作 215
9.3.1实例1——放样曲面 215
9.3.2实例2——灯泡 217
9.4自主练习 219
9.5本章小结 220
第10章曲面编辑 221
10.1等距曲面 221
10.2填充曲面 222
10.3自由形 223
10.4删除/替换面 224
10.4.1删除面 224
10.4.2替换面 224
10.5缝合曲面 225
10.6延展曲面和延伸曲面 225
10.6.1延展曲面 225
10.6.2延伸曲面 226
10.7剪裁/解除剪裁曲面 226
10.7.1剪裁曲面 227
10.7.2解除剪裁曲面 227
10.8加厚曲面 228
10.8.1加厚曲面 228
10.8.2切除实体 228
10.9圆角曲面 229
10.9.1等半径圆角 229
10.9.2面圆角 229
10.10实例操作——创建滑鼠 230
10.10.1滑鼠主体曲面 230
10.10.2滑鼠上盖 233
10.10.3加厚 238
10.11自主练习 238
10.12本章小结 239
第11章钣金设计 240
11.1钣金的生成 240
11.2钣金特徵 241
11.2.1法兰特徵 242
11.2.2转换到钣金 245
11.2.3放样折弯 247
11.2.4褶边 248
11.2.5转折 249
11.2.6绘製的折弯 250
11.2.7交叉折断 251
11.2.8边角 251
11.2.9成形工具 253
11.2.10钣金角撑板 259
11.2.11通风口 260
11.2.12展开/摺叠 261
11.2.13切口 262
11.2.14切除 263
11.3实例操作 264
11.4自主练习 274
11.5本章小结 274
第12章焊件设计 275
12.1焊件特徵 275
12.1.1焊件 276
12.1.2结构构件 277
12.1.3自定义构件轮廓 279
12.1.4剪裁/延伸 280
12.1.5顶端盖 281
12.1.6角撑板 282
12.1.7焊缝 283
12.1.8子焊件 284
12.2实例——创建书桌 285
12.2.1创建模型 285
12.2.2创建焊缝 295
12.3自主练习 295
12.4本章小结 296
第13章装配体设计 297
13.1装配概述 297
13.2添加零部件 298
13.2.1插入零部件 298
13.2.2插入子装配体 299
13.3建立配合 300
13.3.1标準配合 300
13.3.2高级配合 302
13.3.3机械配合 303
13.4装配体零部件操作 304
13.4.1零部件的複製 305
13.4.2零部件的阵列 305
13.4.3零部件的镜向 309
13.4.4零部件显示状态的切换 309
13.4.5零部件的压缩状态 310
13.5智慧型扣件 311
13.6装配体特徵 314
13.7装配体检测 315
13.7.1干涉检查 315
13.7.2间隙验证 317
13.7.3孔对齐 318
13.7.4计算质量特性 318
13.8爆炸视图 319
13.8.1生成装配体爆炸视图 319
13.8.2编辑爆炸视图 320
13.8.3爆炸视图的显示 320
13.8.4爆炸视图的动画演示 321
13.9装配体设计实例操作 322
13.9.1臂装配 323
13.9.2底板装配 330
13.9.3整机架装配 335
13.9.4总装配 338
13.10自主练习 345
13.11本章小结 346
第14章工程图设计 347
14.1工程图概述 347
14.1.1新建工程图 348
14.1.2添加图纸 349
14.1.3列印工程图 350
14.2图纸的设定 351
14.2.1修改图纸属性 351
14.2.2编辑图纸格式 352
14.2.3自定义图纸格式 352
14.2.4工程图选项的设定 353
14.3标準工程视图 354
14.3.1标準三视图 354
14.3.2模型视图 354
14.3.3相对视图 355
14.3.4预定义的视图 356
14.3.5空白视图 357
14.4派生视图 357
14.4.1投影视图 357
14.4.2辅助视图 357
14.4.3剖面视图 358
14.4.4局部视图 363
14.4.5断裂视图 364
14.4.6剪裁视图 365
14.5工程视图生成实例操作 365
14.5.1实例1——底座 366
14.5.2实例2——支架 370
14.6自主练习 374
14.7本章小结 375
第15章出详图 376
15.1出详图概述 376
15.2标注尺寸 378
15.2.1模型项目 378
15.2.2孔标注 379
15.3注解 380
15.3.1中心线/中心符号 380
15.3.2符号 381
15.3.3区域剖面线/填充 384
15.3.4注释 384
15.3.5零件序号 385
15.4表格 386
15.4.1总表 386
15.4.2材料明细表 387
15.5焊件工程图 388
15.5.1添加独立实体视图 388
15.5.2添加切割清单表 389
15.6出详图实例操作 389
15.6.1实例1——底座工程图 390
15.6.2实例2——齿轮工程图 396
15.7自主练习 403
15.8本章小结 404
第16章综合实例 405
16.1零件建模 405
16.1.1固定钳体 405
16.1.2活动钳体 406
16.1.3固定螺母 408
16.1.4丝槓 410
16.1.5活动帽口 413
16.1.6销1 417
16.1.7销轴 418
16.1.8销2 419
16.1.9钳口板 421
16.1.10手柄 425
16.2装配体 426
16.2.1钳口装配 426
16.2.2总装配——插入零部件 428
16.2.3总装配——添加配合 429
16.3自主练习 436
16.4本章小结 437
参考文献 438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SolidWorks 2015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