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otify
Spotify(声田)是一个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2008年10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正式上线。Spotify提供免费和付费两种服务,免费用户在使用Spotify的服务时将被插播一定的广告,付费用户则没有广告,且拥有更好的音质。
Spotify在早期使用P2P技术来加速自己音乐的缓冲,但Spotify之后在全球布局了更多的伺服器和频宽,因此P2P技术已经停用。
Spotify已经得到了华纳音乐、索尼、百代等全球几大唱片公司的支持,其所提供的音乐都是正版的,Spotify除了提供线上收听外,还能下载音乐到本地供离线收听。这款软体除了可以在电脑上使用外,也可以在手机上使用。苹果的iTunes使用的是付费下载模式,与其相比Spotify操作流畅、使用方式更加简便,可选择曲目也多出不少。
由于国内运营网路视听产品需要取得网路视听许可证,因此Spotify暂未进入大陆市场。截止到2015年1月,Spotify已经拥有超过6000万的用户,其中1500万为付费用户。
2017年12月8日,Spotify与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及腾讯旗下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宣布股权投资,加强这两家全球最受欢迎的数字音乐平台的关係。
2018年8月8日,华纳音乐集团在美国当地时间周二早上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集团已经出售了此前所持流媒体音乐服务提供商Spotify的全部股份。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Spotify排名第378。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声田、声破天(非官方)
- 外文名:Spotify
- 产品性质:线上流媒体音乐播放平台
- 创始人:Daniel Ek,Martin Lorentzon
- CEO:Daniel Ek
- 总部:瑞典斯德哥尔摩
- 官网:www.spotify.com
中文名称
Spotify目前官方尚未确定正式的中文名字,来自民间的中文译名有“声田”和“声破天”。

“声田”:该名称符合“信达雅”的翻译标準,既在发音上保持跟Spotify接近,又有“音乐田园 Music Garden”的文化内涵,而且朗朗上口,与Spotify的格调一致。相比较而言,“声田”是目前Spotify动听贴切的中文名字。
“声破天”:该名称同样来自民间,和“声田”出自同一位起名大师之手。该名称朗朗上口、霸气侧漏,发音跟Spotify直接对应,而且让人印象深刻。相比较而言,“声破天”是目前Spotify威猛的中文名字。
产品特点
●跨平台,支持MAC和Windows,linux系统下的ubuntu和debian(具体方法进官网查看)。

● 高音质,据官方文档介绍使用Ogg Vorbis q5 codec编码,音频流大约为160kb/s。
●P2P,P2P在这里的套用使用线上播放异常流畅,缓冲延迟的次数非常少。
●界面华丽。有人说Spotify是iTunes的变种,一点也不过分,虽然有着与iTunes和Songbird相似的用户界面,但相对于这两个软体,Spotify在Windows下的表现更加出色,低配PC中软体的回响速度也非常快。
●音乐曲库丰富。几乎所有的主流欧美流行音乐都能在这里找到,而且每个艺人的专辑资料也非常全面,你甚至在这里可以找到非常多的罕见专辑。当然因为针对人群的原因,中文音乐在这里非常少。但只要你肯去挖掘,上面大量的军歌一定会让你叫绝。(提示,上面中文音乐皆以艺人英文名或拼音搜寻)
●艺人资料丰富。Spotify的特色是每个艺人都配以了较详细的简介和专辑评论。
●线上点播。因为艺人资料库是开放给用户的,用户可以随意点播音乐。(这也是Spotify的特色之一,很少有经合法授权的线上音乐网站敢这幺做。)
●社会化音乐特色。Spotify不旦可以将音乐收听记录提交给用户的账户,还具备大量的社会化音乐属性。包括播放列表创建与分享,艺人电台,音乐推荐,Sptify流行榜单,音乐风格电台。
●免费(有广告,也可以使用无广告的订阅账户)
安卓套用
Spotify由于每月歌曲库服务接入要收取10美元的费用,使它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手机套用

新的Spotify Android应用程式改变这一切,允许美国的用户基于一首歌、歌手、或者是用户选择的播放列表在Pandora或者Slacker上创建免费的流媒体电台。
用户可以无限的创建自己的电台和播放列表,也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歌曲,在以后留着听。它不仅可以在电脑上使用,还可以在手机上使用。歌曲一点即开。
当然,就像其他免费的免费服务一样,这里也会定期出现广告,因为流式音频不用付钱,它用植入广告的方式代替了会员的费用。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无广告的订阅账户。
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升级到更高级的账户。它带给你的就是能同步所有的播放列表和歌曲离线收听,无线跳跃!而且能够直接访问选中的任何一首歌曲—它可以提供800万歌曲的免费点播!
携手雅虎
雅虎与流音乐服务Spotify达成了内容发布和推广协定。根据协定内容,雅虎将把Spotify的流音乐服务整合到雅虎的媒体网路中,之后将在雅虎的其他网路中也完成相关整合。
携手雅虎

Spotify的执行长兼创始人Daniel Ek表示:“我们想要用美妙的音乐来照亮Web,作为雅虎全球性的音乐合作伙伴,我们将影响其规模庞大的用户群。我们十分期待雅虎新的领导团队,能与其达成合作协定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将努力为广大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雅虎临时执行长Ross Levinsohn声称:“我们雅虎的核心宗旨就是,为用户提供令人信服的增值服务经验。Spotify是数字音乐领域的领军品牌,合作之后,我们可以为全球各地的用户提供优质音乐服务。Daniel与他的团队正在改写行业历史,能与之达成分销协定,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雅虎表示,将把Spotify的播放按钮直接放到雅虎的媒体网路(Media Network)上,平均每个月可以影响将近7亿的用户,占全球网际网路用户的47%。这是自Spotify与Facebook开放图谱合作以来,签署的最大分销协定。当然Spotify与Facebook的集成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共赢,之后公司还与可口可乐达成了合作协定。看来这次的共赢协定,又会为Spotify带来相当可观的利益。
Spotify从这次协定中也可以获得很大的好处,用户从雅虎页面上点击相关连结,播放音乐,使得Spotify拥有更多的用户和关注量。不过,双方都还没有透露协定中的具体财务情况。
注册
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德国,西班牙,爱沙尼亚,芬兰,法国,香港,冰岛,爱尔兰,义大利,拉脱维亚,列支敦斯登,立陶宛,卢森堡,马来西亚,摩纳哥,墨西哥,荷兰,纽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瑞士,新加坡,瑞典,美国,英国运营(按国别与地区英文首字母顺序排列)。由于Spotify通过IP识别访问者所在国家,所以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则无法直接注册。但其他国家用户可以通过代理注册。
团队
Spotify刚刚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此轮融资获得来自高盛以及可口可乐等的1亿美元的投资,估值达30亿美元。其用户量已经达到了1500万,而付费用户也超过了400万。那幺它是如何在快速实现规模化的同时还让企业对外界保持敏捷性的呢?Spotify 内部公布的一份档案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Spotify 的具体做法是将公司的业务分成若干个小块,其内部将这些小块称为小组(squads),每一个小组就像一个单独的创业公司,完全独立运行。这些小组是公司最小的组织单位,公司总共有近30个小组,覆盖了Spotify 在3个国家的近250名员工。
每一个小组都会将自己的焦点放在某个特定功能上,比如说收音机无线电,并且每个小组都会时常对自己负责的那块产品进行改进叠代以及发布更新版本。这些小组有他们独立的工作空间和完整的一套管理结构,当然也会有一位负责产品的人,他会担当起与其它小组沟通的责任。
理想情况下,每一个小组完全自治,与他们的利益相关者直接联繫,并且不会依赖于其它小组。从根本来看就是一个Mini版创业公司,由于有近30个这样的团队,因此对于 Spotify 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儘管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他们认为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
这些小组之间的接触又通过三种组织结构模式来进行,相关的小组会组成部落(tribes),他们把它称为基础设施,或者音乐部落。他们扮演着这些创业型团队孵化器的角色。但是这些部落不会超过100人,为的是让团队足够小以保持团队的敏捷性。
儘管彼此之间有很多直接的沟通交集,但是各个部落之间会儘量保持自主与自治,特别是在某些特殊的项目上。如果为了某些项目而需要组织在一起,他们会把它称为创建Scrums。
有时为了更深入的沟通与协作,Spotify 会组成一些更大的群组,他们将其称为章节和公会(chapters和guilds )。这种方法从2011年就开始引入,但是员工们仍然还在适应阶段。很大一部分就在于这种太过于扁平的组织结构会影响到项目的优先问题,不过据Spotify 的内部调查显示,这种工作进程让团队保持了新鲜感、敏捷性,在公司的员工与业务都呈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员工们的满意度却在持续上升
盈利模式
Spotify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免费服务中的广告收入和付费用户的订阅收入。付费服务包括两种类型:4.99美元/月或9.99美元/月,它们都能让用户免受广告干扰,无限量收听音乐,选择每月9.99美元的用户还可享受包括移动访问和离线模式在内的高级服务。
2011年Spotify实现2.5亿美元的收入,2012年前六个月Spotify收入2亿美元,预计全年总收入约为5亿美元。
然而,儘管Spotify的付费用户数正稳步增长,其购买音乐着作权的成本费用仍然十分高昂,Spotify尚未扭亏为盈。音乐行业只有四家唱片巨头(环球、索尼、华纳、百代),他们作为供应商瓜分了整个行业的内容源,因此唱片公司对音乐流媒体服务商而言,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由于需要向唱片公司支付巨额费用,大多数音乐流媒体服务商都难以盈利。
在这种情况下,Spotify将难以降低购买音乐使用许可的成本。据悉,Spotify每年需支付来自付费用户总收入的75%左右给唱片公司(如果总收入的75%不及2亿美金,则需要支付2亿美金)。2011年支付的是2亿美元,2012年预计需支付3.75亿美元(总收入的75%)。也就是说,Spotify的毛利润最多只有25%。
为了提高利润率,Spotify必须争取广告等其它收入方式。2009年Spotify的广告收入是712万美元,2010年飙升到了2853万美元。目前Spotify还没有盈利,日后能否扭亏为盈,主要得在广告收入和提高付费用户两方面下功夫。根据AppData,目前Spotify的月活跃用户数为2400万,音乐电台Pandora的月活跃用户数为 3700 万,其广告年收入为2亿左右,按照这一比例,Spotify的广告收入还大有上升空间。
收购
收购Tunigo
2013-5-7,瑞典音乐平台Spotify收购音乐发现初创公司Tunigo,收购价格没有透露。
Tunigo依赖于Spotify平台,拥有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的套用。Tunigo允许用户查看Spotify列表,发现新音乐并阅读音乐评论。
收购后Tunigo套用将继续运作,它的雇员将在Spotify的纽约和斯德哥尔摩办公室工作。
收购The Echo Nest
2014-3-7,科技部落格网站Engadget报导,流媒体音乐服务Spotify已经收购了音乐智慧型服务提供商The Echo Nest,后者将保持相对独立的运营,但是其与Spotify部分直接竞争对手的合作关係可能会受到影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交易的价格约为1亿美元,其中90%以Spotify股份支付。
The Echo Nest的音乐智慧型平台整合了海量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声学分析等技术,能自动对音乐进行深度分析并了解音乐发展趋势,最实际的用途就是为热门音乐服务打造自定义播放列表和音乐电台服务。此外,The Echo Nest还开发了一些进行混音和节奏处理的互动工具。
Spotify这一瑞典流媒体音乐服务商拥有庞大的信息库——约2000万首歌曲,并仍在以每天新增2万首新歌的速度扩大中。CrunchBase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创立以来,Spotify已经筹集了5.38亿美元的资金,而收购The Echo Nest(为此其筹集了超过2500万美元的资金)的行为则使得投资者注意到,该公司正一手巩固其基础,一手扩大其资产,并将其它音乐服务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被收购之后,The Echo Nest团队将留在麻萨诸塞州的萨默维尔市办公,而Spotify的一位代表向Engadget表示The Echo Nest将作为一家全资子公司相对独立地运营。
Spotify对The Echo Nest的收购意味着数据在音乐产业领域内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在这个虚拟化的拥有无限容量的世界里,谁能掌握最吸引人眼球的内容,谁就能称霸为王。
收购Loudr
2018年4月13日上午,刚刚上市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商Spotify刚刚收购了音乐授权公司Loudr,希望简化其追蹤和支付着作权费的流程。Spotify表示,Loudr的团队将在其纽约办公室工作,帮助该公司继续为歌曲创作者和着作权所有者创造更透明、更高效的音乐出版行业。
上市
美国科技网站Quartz援引讯息人士的说法称,流媒体音乐服务Spotify计画于2014年秋季进行IPO(首次公开招股)。
近期,Spotify已採取一系列措施为IPO做準备。该公司已收购了为其提供个性化广播服务算法的公司。本月早些时候,Spotify还获得了摩根史坦利、德意志银行和高盛等多家信贷方提供的2亿美元信贷额度。
线上音乐流播放服务提供商Spotify正计画聘请一名美国财务报告专家,从而增强了市场有关这家瑞典创业公司準备在美国IPO(首次公开招股)上市的猜测。在Spotify可能进行的IPO交易中,这家公司的估值最高可能会达到8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