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200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世鹤。
基本介绍
- 书名: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作者:李世鹤
- ISBN:9787115207135
- 定价:68.00 元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该书是在《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準》一书的基础上,本着将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开发和组网实际套用密切结合的原则,对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进行全面介绍。《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内容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TD-SCDMA空中接口、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无线设备、电波传播及链路预算、TD-SCDMA移动通信网路设计概要、TD-SCDMA向B3G的过渡与发展等。《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供从事移动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网路设计和运营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作品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移动通信发展回顾 1
1.1.1 蜂窝组网理论的提出 1
1.1.2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 2
1.1.3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 3
1.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4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提供的业务 5
1.2.1 第三代移动通信提供的业务简介 6
1.2.2 ITU-R M.816建议提出的IMT-2000的业务类型 6
1.3 ITU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要求 7
1.4 第三代移动通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9
1.5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其标準简介 10
1.6 TD-SCDMA标準的提出与形成 12
1.6.1 制订TD-SCDMA标準的指导思想 12
1.6.2 TD-SCDMA标準的提出 13
1.6.3 标準的融合与完善 14
第2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15
2.1 “IMT-2000家族”概念 15
2.1.1 IMT-2000家族 15
2.1.2 IMT-2000的系统组成 16
2.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网路结构 17
2.2.1 UMTS的物理结构模型 18
2.2.2 IMT-2000的功能结构模型 20
2.2.3 3GPP的网路结构 22
2.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 32
2.3.1 ITU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工作频率的规划 32
2.3.2 中国对第三代移动通信频段的划分 33
2.3.3 组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占用的基本频宽 35
2.4 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基本知识 35
2.4.1 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构成 36
2.4.2 移动通信的多址接入方式 39
2.4.3 CDMA基本原理 43
2.4.4 CDMA关键技术评述 46
第3章 TD-SCDMA空中接口 50
3.1 TD-SCDMA主要技术概述 50
3.1.1 TD-S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50
3.1.2 主要技术优点 51
3.1.3 TDD方式的缺点及其对抗措施 52
3.2 TD-SCDMA空中接口 54
3.2.1 空中接口的基本结构 54
3.2.2 TD-SCDMA空中接口概述 55
3.2.3 高层协定简介 56
3.3 物理层技术 68
3.3.1 物理层基本概念 68
3.3.2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68
3.3.3 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的映射 69
3.3.4 数据复接和信道编码 70
3.3.5 调製技术 80
3.3.6 扩频与扰码 86
3.3.7 TD-SCDMA系统物理层结构(帧结构) 92
3.3.8 物理层过程 98
3.3.9 物理层测量 102
3.4 TD-SCDMA与UTRA的比较 105
3.4.1 共同点 105
3.4.2 TD-SCDMA和UTRA TDD的比较 105
3.5 TD-SCDMA与WCDMA的比较 107
3.5.1 技术性能的比较 107
3.5.2 TD-SCDMA系统中几个重要技术问题的考虑 109
第4章 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 112
4.1 智慧型天线 112
4.1.1 智慧型天线的基本概念 112
4.1.2 智慧型天线的工作原理 113
4.1.3 天线阵 117
4.1.4 智慧型天线的校準 117
4.1.5 智慧型天线的主要功能 122
4.1.6 使用智慧型天线出现的新问题 123
4.2 多载波 125
4.2.1 单载波系统的缺陷 125
4.2.2 TD-SCDMA系统多载波工作方式 127
4.3 同步CDMA 129
4.4 联合检测技术 130
4.4.1 联合检测的基本概念 131
4.4.2 联合检测的工作原理 131
4.4.3 联合检测的主要优点及缺点 133
4.4.4 联合使用智慧型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 134
4.5 无线资源管理 140
4.5.1 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40
4.5.2 CDMA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42
4.5.3 TD-SCDMA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特点 147
4.5.4 无线资源的分配 148
4.5.5 通信质量的监控 160
4.5.6 越区切换 175
第5章 无线设备 180
5.1 概述 180
5.2 用户终端专用晶片 180
5.2.1 系统构架 181
5.2.2 终端基带晶片的设计考虑 182
5.2.3 多模式工作 184
5.3 无线基站系统 185
5.3.1 常规设计及其问题 185
5.3.2 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站设计的发展方向 186
5.3.3 射频拉远技术 188
5.3.4 微波传输 193
5.4 天线阵 194
5.4.1 全向环形天线阵 194
5.4.2 线形定向天线阵 195
5.5 直放站 199
5.5.1 套用环境和分类 200
5.5.2 几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202
第6章 电波传播及链路预算 204
6.1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特点 204
6.2 多径衰落 208
6.2.1 多径瑞利衰落 208
6.2.2 多径瑞利衰落的基本特性 210
6.2.3 工程中有关多径瑞利衰落的几个概念 212
6.2.4 多径时延扩展 213
6.2.5 相关频宽 215
6.2.6 关于多径衰落分布的讨论 216
6.3 慢衰落 217
6.4 传播损耗分析 219
6.4.1 传播损耗的基本概念 219
6.4.2 路径传播损耗预测 220
6.4.3 ITU简化计算公式 225
6.4.4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 226
6.5 超视距电波传播 227
6.5.1 问题的提出 227
6.5.2 视距传输的干扰分析及其克服的方法 228
6.5.3 超远距离传播干扰及其克服方法 229
6.6 移动通信无线链路系统方程 230
第7章 TD-SCDMA移动通信网路设计概要 232
7.1 概述 232
7.1.1 确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建网目标 232
7.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路系统建设的基本程式 233
7.1.3 TD-SCDMA网路的设计特点 235
7.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路支持业务的预测 238
7.2 TD-SCDMA系统设计提要 247
7.2.1 蜂窝小区结构的选择 248
7.2.2 TD-SCDMA系统提供的宏小区覆盖模式 249
7.2.3 微小区及室内覆盖 250
7.2.4 小区覆盖範围的确定(链路计算) 251
7.2.5 宽频CDMA系统小区负荷容量的分析计算 259
7.2.6 TD-SCDMA小区容量的设计 263
7.2.7 基站和小区配置 266
7.2.8 确定RNC数量 266
7.2.9 确定SGSN和GGSN规模 272
7.2.10 确定MSC容量 272
7.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传输网路设计 273
7.3.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设备的部署与传输网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程式 273
7.3.2 基于3GPP协定1999版本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传输网路设计 276
7.4 关于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路的建设的建议 277
7.4.1 我国移动通信专业标準规定的公众陆地行动网路结构 277
7.4.2 我国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的简要分析 278
7.4.3 我国移动通信向TD-SCDMA系统演进的技术方案 279
7.5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的演进 282
7.5.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向全IP演进的必然性 282
7.5.2 VoIP的有关技术问题 282
7.5.3 3GPP协定核心网的演进 283
7.6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路的服务质量 287
7.6.1 服务质量的总体要求 287
7.6.2 服务质量的业务种类 288
7.6.3 几种服务质量协定的简要介绍 288
第8章 TD-SCDMA向B3G的过渡与发展 294
8.1 TD-SCDMA系统的HSDPA技术引入 295
8.1.1 TD-SCDMA HDSPA的主要特点 296
8.1.2 HSDPA所採用的基本技术 296
8.2 信道结构 297
8.2.1 HS-DSCH信道 297
8.2.2 HS-SCCH信道 299
8.2.3 HS-SICH信道 299
8.2.4 HSDPA中的上、下行信令参数 300
8.3 物理层技术 301
8.3.1 自适应调製编码技术 301
8.3.2 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技术 306
8.4 MAC层技术 311
8.4.1 HSDPA的MAC层结构及功能 311
8.4.2 HARQ协定 313
8.5 影响HSDPA的其他因素 315
8.6 TD-SCDMA所採用的接力切换和智慧型天线等技术对HSDPA的增强 316
8.7 TD-SCDMA HSDPA的多载波技术方案 316
8.8 TD-SCDMA系统HSDPA传输容量仿真 318
8.8.1 仿真的主要参数和基本条件 318
8.8.2 仿真结果 321
8.9 HSDPA向B3G的过渡与发展 324
8.9.1 MIMO技术 325
8.9.2 分层空时编码技术 329
8.9.3 格型空时编码技术 335
8.9.4 OFDM技术 337
英汉术语缩写对照表 347
参考文献 360
作品影响
该作品获得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科学技术类作品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