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oshenko
Timoshenko(1878~1972) 美籍俄罗斯力学家。1878年12月23日生于乌克兰的什波托夫卡,1972年5月29日卒于联邦德国。编写了《材料力学》、《高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高等动力学》、《弹性力学》、《弹性稳定性理论》、《工程中的振动问题》、《板壳理论》和《材料力学史》等二十种书。此外他还写了《俄国工程教育》和《自我回忆》两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Timoshenko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乌克兰什波托夫卡
- 出生日期:1878年12月23日
- 逝世日期:1972年5月29日
- 职业:力学家
- 主要成就:建立“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力学部”,组织“每周力学讨论会”
- 代表作品:《俄国工程教育》、《各种强度理论》、《轴的共振现象》、《自我回忆》
Timoshenko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谈论Timoshenko 的时候是在弹性力学或计算力学中提到。最着名的就是Timoshenko 梁与经典梁的区别。
Stephen Prokofievitch Timoshenko,
Степан Проко-фьевич Тимошенко
(1878~1972) 美籍俄罗斯力学家。
1878年12月23日生于乌克兰的什波托夫卡,1972年5月29日卒于联邦德国。
生平事迹
铁木辛柯1901年毕业于俄国彼得堡交通道路学院。服军役一年后,1902年回母校任实验讲师,次年到彼得堡工学院任讲师。1903~1906年开始了他的创造性工作,每年夏天都去德国哥廷根大学,在着名学者F.克莱因、A.弗普尔和L.普朗特等人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07~1911年任基辅工学院教授。1912~1917年在彼得格勒一些学院任教授。1920年7月到南斯拉夫任教。1922年受聘于美国费城振动专业公司,次年到匹兹堡的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电气公司,从事力学研究工作,设计成光弹性设备和电气火车头。1928年,他建立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力学部”。同年秋天到密西根大学任教授,他先后组织了“每周力学讨论会”和“夏季套用力学讨论会”,后者有着名学者普朗特等人参加。1936年起,铁木辛柯到史丹福大学任教授达二十年之久。1938年到苏联旅行,受到隆重接待,并写了《俄国工程教育》一书。他在密西根大学和史丹福大学培养了不少研究生,其中也有中国研究生。1965年迁居联邦德国,直至逝世。
学术研究
铁木辛柯在套用力学方面着述甚多。1904年他发表第一篇论文《各种强度理论》,次年发表《轴的共振现象》,首次考虑到质量分布的影响,并把瑞利方法套用于结构工程问题。1905年,他得出开口剖面薄壁桿扭转问题中扭矩T和转角嗞的关係:T=Cφ′-Dφ″(C为抗扭刚度,D为附加刚度)。1906年,他解决了用板的挠度微分方程去求板受压的临界值问题。以后又发表了关于弹性体稳定性问题的论文多篇,对船舶製造和飞机设计有指导意义。他最早把瑞利-里兹法套用到弹性稳定问题,从而获得十年一次的“茹拉夫斯基奖”。他不仅用能量原理解决了稳定性问题,也把它用到梁和板的弯曲问题和梁的受迫振动问题。1911年以后,他主要研究弹性力学,解决了半圆剖面梁承受弯曲的剪力中心、对称剖面悬臂樑自由端承受横载荷的剪应力分布等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梁横向振动微分方程中考虑了旋转惯性和剪力,这种模型后来被称为“铁木辛柯梁”。1925年,他研究很有价值的圆孔周围的应力集中问题,1928年探讨了有实用意义的吊索桥刚度和振动问题。
学术作品
此后除授课和培养研究生外,他把精力主要用于编写书籍,计编写了《材料力学》、《高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高等动力学》、《弹性力学》、《弹性稳定性理论》、《工程中的振动问题》、《板壳理论》和《材料力学史》等二十种书。这些书大多已有中译本。此外他还写了《俄国工程教育》和《自我回忆》两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Timoshen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