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be美食家
《Tobe美食家》是2006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泽治。
基本介绍
- 作者:李泽治
- ISBN:9787534547843
- 页数:172
- 定价:22.00元
-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
- 装帧:简装本
内容介绍
美食与美食家研究美食凡二十年,看过的书可以摆满整整一排书架了,但是从字里行间,始终找不到我非常想要的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就是专家学者对“美食 ”这两个字的明确定义。
美食作为一种可以带来享受和快乐的事物,很多人认为它的实质才重要,有没有明确定义无所谓。可是对我来说,实质很重要,定义也一样重要。没有明确的定义,你可以这样解释,他可以那样胡说;真正美好的东西被叫做美食,粗製滥造放了一大把味素的食物也被叫做美食,那就完全乱了套。我们看看现在的情况:每个人对美食都可以有发言权,而每个人的发言其他人又未必同意;一百人有一百种主张,两百人有两百种偏好,令出多门,鱼目混珠,让人听得头昏脑涨,不知究竟要如何判断。这种现象,难道是合理的、正常的吗?
任何有价值区分的事物,它的区分标準,也就是所谓的定义,都必须非常明确。小学生上美术课画的画,你可以称讚它画得不错,但不能说它是名画。从平价市场买来的一件T恤衫,你可以认为它很漂亮,穿上很舒服,但不能说它是华服。脸蛋、身材、谈吐、仪态没达到公认标準的女性,你可以称讚她有个性、有特色,但不能乱封她为美女。同样的,对某种你很喜欢而别人未必接受的食物,你也只能称讚它很好吃,却不该随随便便把它叫做美食。名画、华服、美女、美食之所以令人嚮往,让人讚叹,是因为它的美、它的好可以通过高标準的检验,价值没有争议。因此给美食一个明确的定义,谁能说是不重要的事情?
我个人心目中的美食,一要有比较性,二要有普遍性,三要有恆久性,四要有纯粹性。任何食物称为美食是因为它的材料、製作够讲究,可以经得起与其他食物比较,这是所谓的比较性;任何食物称为美食是你说的我说的还是他说的统统不算数,必须社会大多数人都认同接受才能过关,这是所谓的普遍性;美食不只现在流行一时,受到欢迎,到几十几百年以后依然可以得到人们肯定才有真正的价值,这是它的恆久性;美食带给人的味觉快感出自食材本身,而非重油重鹹重麻重辣的调味包装,这是它的纯粹性。比较、普遍、恆久、纯粹,听起来门槛好像太高了点,但是和我们给美女、好车、名画、豪宅定的标準比起来,它也不过是一种对“美”的基本要求而已。
鑒于先知前辈们未曾替美食下过明确定义,造成后学者茫然无所依从,我愿意根据我的认知帮他们完成这件事。我的定义是:“好的材料,由好手艺的人用好的方法烹调完成,能够带给多数人味觉、视觉、嗅觉、听觉高度享受的,就可以叫做美食。”这个定义不是真理,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挑战它,只要有更合理、更中肯的解释出现,我一定心悦诚服的接受。
本书以引导读者变成美食家为主旨,当什幺是美食有了明确定义,什幺人可以成为美食家就有了规格。 大凡一个对美食有兴趣的人,能够根据美食的定义来分辨什幺是真美食,什幺是假美食。什幺只是一般的食物,他便有机会成为美食家。
一个对美食有兴趣的人,不仅能够辨认美食,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对美食的追求,那幺他成为美食家的距离又更近了一些。
能辨认美食,会追求美食,同时又能掌握美食的真谛,不会频繁地、过量地、不健康地去消费它,这样的人,已经是个道道地地的美食家了。
完成这本着作我只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其中很多内容都是信手拈来,没有经过用心布局,认真鍊句,因此空疏之处,朴拙之处,在所难免。所幸成为美食家这件事本身就是很随兴,不刻意的,只要观念正确,方法用对,每个人都可轻鬆自然地达到目的。因此本书倘有若干不尽理想之处,相信读者朋友不会过分介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