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盘(USB快闪记忆体盘)
随身碟,全称USB快闪记忆体盘,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种使用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线,实现即插即用。
随身碟的称呼最早来源于朗科科技生产的一种新型存储设备,名曰“优盘”,使用USB接口进行连线。随身碟连线到电脑的USB接口后,随身碟的资料可与电脑交换。而之后生产的类似技术的设备由于朗科已进行专利注册,而不能再称之为“优盘”,而改称谐音的“随身碟”。后来,随身碟这个称呼因其简单易记而因而广为人知,是移动存储设备之一。现在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支持多种连线埠的随身碟,即三通随身碟(USB电脑连线埠、iOS苹果接口、安卓接口)。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随身碟
- 外文名:USB flash disk (UFD)
- 全称:USB快闪记忆体盘
- 作用:移动存储设备
- 组成:外壳、机芯
- 分类:广告、发光、防水、加密随身碟等
组成
随身碟的组成很简单,主要由外壳+机芯组成,其中:
1.机芯:机芯包括一块PCB+USB主控晶片+晶振+贴片电阻、电容+USB接口+贴片LED(不是所有的随身碟都有)+FLASH(快闪记忆体)晶片;

2.外壳:按材料分类,有ABS塑胶、竹木、金属、皮套、硅胶、PVC软体等;按风格分类,有卡片、笔型、迷你、卡通、商务、仿真等;按功能分类,有加密、防毒、防水、智慧型等;
3.对一些特殊外形的PVC随身碟,有时会专门製作特定配套的外包装;
相较于其他可携式存储设备(尤其是软碟片),快闪记忆体盘有许多优点:占空间小,通常操作速度较快(USB1.1、2.0、3.0、3.1标準),能存储较多数据,并且性能较可靠(由于没有机械设备),在读写时断开而不会损坏硬体【质量差的有可能会(软碟在读写时断开马上损坏)】,只会丢失数据。这类的磁碟使用USB大量存储设备标準,在近代的作业系统如Linux、Mac OS X、Unix与Windows2000、XP、Win7、Win8、Win8.1、Win10中皆有内置支持;
快闪记忆体盘通常使用ABS塑胶或金属外壳,内部含有一张小的印刷电路板,让快闪记忆体盘尺寸小到像钥匙圈饰物一样能够放到口袋中,或是串在颈绳上。只有USB连线头突出于保护壳外,且通常被一个小盖子盖住。大多数的快闪记忆体盘使用标準的Type-A USB接头,这使得它们可以直接插 入个人电脑上的USB连线埠中。
要访问快闪记忆体盘的数据,就必须把快闪记忆体盘连线到电脑;无论是直接连线到电脑内置的USB控制器或是一个USB集线器都可以。只有当被插入USB连线埠时,快闪记忆体盘才会启动,而所需的电力也由USB连线供给。然而,有些快闪记忆体盘(尤其是使用USB 2.0标準的高速快闪记忆体盘)可能需要比较多的电源,因此若接在像是内置在键盘或萤幕的USB集线器,这些快闪记忆体盘将无法工作,除非将它们直接插到控制器(也就是电脑本身提供的USB连线埠)或是一个外接电源的USB集线器上。有些随身碟是驱动器和随身碟组成,因此结束时要分辨清(DOS/win32环境下)。
优点
随身碟最大的优点就是:小巧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性能可靠。随身碟体积很小,仅大拇指般大小,重量极轻,一般在15克左右,特别适合随身携带,我们可以把它挂在胸前、吊在钥匙串上、甚至放进钱包里。一般的随身碟容量有2G、4G、8G、16G、32G、64G(1GB已没有了,因为容量过小),除此之外还有128G、256G、512G、1T等。价格上以最常见的8GB为例,20-40元左右就能买到,16G的50元左右。快闪记忆体盘中无任何机械式装置,抗震性能极强。另外,快闪记忆体盘还具有防潮防磁、耐高低温等特性,安全可靠性很好。

快闪记忆体盘几乎不会让水或灰尘渗入,也不会被刮伤,而这些在旧式的携带式存储设备(例如光碟、软碟片)等是严重的问题。而快闪记忆体盘所使用的固态存储设计让它们能够抵抗无意间的外力撞击。这些优点使得快闪记忆体盘非常适合用来从某地把个人数据或是工作档案携带到另一地,例如从家中到学校或是办公室,或是一般来说需要携带到并访问个人数据的各种地点。由于USB在现今的个人电脑中几乎无所不在,因而到处都可以使用快闪记忆体盘。不过,小尺寸的快闪记忆体盘也让它们常常被放错地方、忘掉或遗失。
快闪记忆体盘虽然小,但相对来说却有很大的存储容量。早期快闪记忆体盘容量较小,仅可存储16-32M档案,即便是这样,也相当于当时通用的可擦写移动存储介质软碟容量的10-20倍。随着科技的发展,随身碟容量也依摩尔定律飞速猛增。到2012年为止,4G容量随身碟已基本处于淘汰的边缘,主流随身碟容量发展为8-16G,相当于2-4张DVD光碟的容量。最大容量则已达到1T,相当于240余张DVD光碟的容量。
快闪记忆体盘使用USB大量存储设备的类别,这表示大多数现代的作业系统都可以在不需要另外安装驱动程式的情况下读取及写入快闪记忆体盘。快闪记忆体盘在作业系统里面显示成区块式的逻辑单元,隐藏内部快闪记忆体所需的複杂细节。作业系统可以使用任何档案系统或是区块定址的方式。也可以製作启动随身碟来引导计算机。
与其它的快闪记忆体设备相同,快闪记忆体盘在总读取与写入次数上也有限制。中阶的快闪记忆体盘在正常使用状况下可以读取与写入数十万次,但当快闪记忆体盘变旧时,写入的动作会更耗费时间。当我们用快闪记忆体盘来运行应用程式或作业系统时,便不能不考虑这点。有些程式开发者特别针对这个特性以及容量的限制,为快闪记忆体盘撰写了特别版本的作业系统(例如Linux)或是应用程式(例如Mozilla Firefox)。它们通常对使用空间做最佳化,并且将暂存档存储在电脑的主存中,而不是快闪记忆体盘里。
许多快闪记忆体盘支持写入保护的机制。这种在外壳上的开关可以防止电脑写入或修改磁碟上的数据。写入保护可以防止电脑病毒档案写入快闪记忆体盘,以防止该病毒的传播。没有防写功能的快闪记忆体盘,则成了多种病毒随自动运行等功能传播的途径。
快闪记忆体盘比起机械式的磁碟来说更能容忍外力的撞击,但仍然可能因为严重的物理损坏而故障或遗失数据。在组装电脑中,错误的USB连线连线埠接线也可能损坏快闪记忆体盘的电路。
系统优缺点
FAT32使用4个位元组(也就是32位)的空间来表示每个扇区(Sector)配置档案的情形,故称之为FAT32。FAT16的分区容量上限是2047MB,而FAT32的分区容量下限是512MB,不同作业系统的上限不同,例如Win2000最大支持32GB FAT32分区,而WinXP最大可达2TB FAT32分区。
FAT32相比FAT16,优点如下:
- 可支持大于2TB的分区。最大可达2TB。
- 空间利用率更高。FAT32採用了更小的簇,可以更有效率的保存数据,比如两个分区大小都为2GB,一个分区採用了FAT16档案系统,另一个分区採用了FAT32档案系统。採用FAT16的分区的簇大小为32KB,而FAT32分区的簇只有4KB的大小。这样在存储碎档案时FAT32就比FAT16的存储效率要高很多,通常情况下可以提高15%。
- 安全性更好。FAT32档案系统可以重新定位根目录和使用备份副本。另外FAT32分区的启动记录被包含在一个含有关键数据的结构中,减少了计算机系统崩溃的可能性。
- 灵活性更高。FAT32分区上的根资料夹是普通的簇链,因此它可以位于驱动器上的任何位置。以前对根资料夹数量的限制不复存在。此外,可以禁用档案分配表镜像,这样就可以让档案分配表的副本而不是让第一个档案分配表处于活动状态。这些功能允许您动态重调FAT32分区的大小。不过要注意,虽然FAT32的设计允许这一功能,但微软自己的分区软体不支持此功能,需要使用第三方分区软体。
FAT32相比FAT16,缺点如下: - 虽然对于最大分区容量的支持上面,FAT32 2TB最大分区的容量时至今日仍不过时,但FAT32只能存储最大4GB的单个档案,所以FAT32无法存放光碟ISO镜像、高清视频、各种图形作品档案等等,这是其致命的弊端。
功能
随身碟主要目的是用来存储数据资料的,经过爱好者及商家们的努力,把随身碟开发出了更多的功能:加密u盘、启动随身碟、防毒u盘、测温u盘以及音乐u盘等。
加密随身碟
加密u盘分为两类,第一类:硬体加密技术,这种技术一般是通过随身碟的主控晶片进行加密,安全级别高,不容易被破解、成本较高;第二类:软体加密技术,通过外置服务端或内置软体操作,对随身碟档案进行加密,一般採用AES算法,这种技术繁多,安全性,因工而异,成本相对较低。
启动随身碟
启动u盘分为两类,第一类:专门用来做系统启动用的功能性随身碟,当电脑一时间不能正常开启时进入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功能比较单一。第二类:专门是电脑城或电脑技术员用来维护电脑而专门製作的强大的功能性随身碟,除了可以启动电脑外。还可以进行磁碟分区,系统防毒,系统修复,档案备份,密码修改等功能。较适合有一定技术性的人员使用,还可以自己加入一些功能如一键安装系统等。
防毒随身碟
防毒随身碟是一种将各种防毒软体随身碟版嵌入随身碟中,使防毒软体使用方便快捷,安全,操作简单。与电脑USB接口相连后即会被主机识别而并不需要繁琐的安装。并在“我的电脑”下自动出现一个新的盘符,防毒随身碟版自动运行。防毒随身碟从性能上分为写入式、嵌入式两种。写入式防毒程式要装到电脑里才可以起到防毒作用;而嵌入式防毒程式写在随身碟的控制晶片里,不需要安装,随时可以防毒。
其实上面说到的启动随身碟中,防毒随身碟其实是启动随身碟中的一种。只不过防毒随身碟是专用的。
测温随身碟
第一类:这类温度显示是在电脑上安装了一个软体通过随身碟中的一个测试温度,并通过软体,感应出随身碟所获取的温度。这种方式要依靠电脑软体来测试出温度。
第二类:这种方式直接将测试温度的硬体封装在随身碟内,并直接显示出在随身碟输出LED屏上。软体已经封装到了硬体中。
音乐随身碟
音乐随身碟,是一款既有随身碟的全部存储功能,同时还具备音乐档案的播放功能。一般的音乐随身碟外观和普通随身碟并无异样,不同之处在于其内置了电池,并多出一个插孔,用来接入配备的耳机,插进去后即可听取MP3、WMA等常见格式音乐,支持上下曲播放选取,可设定随机播放功能。
音乐随身碟的优点在于:相比起普通随身碟它具备了音乐播放功能,而相比MP3又具有低廉实惠的优势,是将随身碟的功能作了延伸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存储产品。
类别
可分为广告随身碟、发光u盘、防水u盘、创意随身碟等。
广告
通常为商家所利用,用来给自己的企业或产品组宣传。分为两类,第一类广告随身碟,即阅读器预先存储了一个商务网站网址,具有普通随身碟的任何功能,当网站随身碟阅读器插入电脑的USB接口时,电脑会马上自动进入该商务网站网址;第二类广告u盘:可以把客户的LOGO进行数码彩印加工处理后,形成各种彩色效果,还可以进行亚光亮光效果处理。非常漂亮!
发光
发光u盘分为两类,第一类:这种随身碟可以在随身碟外壳加入一种特殊的可以发光的材质,类似发光萤光棒的效果。比较简单但是很实用。第二类:这种随身碟是通过随身碟的PCB板上牵引出一组供电电路为发光装置供电,发光装置有很多种有LED灯,有LED屏,也有小灯泡的(但这很少见)。这种随身碟的只能在插入电脑后才能发出灿烂的光彩来。
防水
防水随身碟:这种u盘,市场上很少有卖的。一般是高档奢侈品,商务人士专用。一般上工艺进行了防水处理:外壳防水,USB与PCB板隔离。有很多採用一种COB封装工艺的mini 随身碟,也具有了防水防震的性能,性能非常好。
创意
创意u盘,集数据存储与家居生活在一起: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有心形u盘、鱼形u盘、易拉罐u盘、水晶拖鞋u盘、钥匙扣u盘、迷你安逗u盘、京剧脸谱造型u盘、别针u盘等。这些u盘有的可用于摆设、有的可用作吊饰、有的可作资料夹,是在u盘的数据储存功能上往现代家居生活延伸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存储产品。
存储原理
计算机把二进制数位讯号转为複合二进制数位讯号(加入分配、核对、堆叠等指令),读写到USB晶片适配接口,通过晶片处理信号分配给EEPROM存储晶片的相应地址存储二进制数据,实现数据的存储。EEPROM数据存储器,其控制原理是电压控制栅电晶体的电压高低值,栅电晶体的结电容可长时间保存电压值,断电后能保存数据的原因主要就是在原有的电晶体上加入了浮动栅和选择栅。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电流单向传导的半导体上形成贮存电子的浮动栅。浮动栅包裹着一层硅氧化膜绝缘体。它的上面是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控制传输电流的选择/控制栅。数据是0或1取决于在硅底板上形成的浮动栅中是否有电子。有电子为0,无电子为1。
快闪记忆体就如同其名字一样,写入前删除数据进行初始化。具体说就是从所有浮动栅中导出电子。即将有所数据归“1”。写入时只有数据为0时才进行写入,数据为1时则什幺也不做。写入0时,向栅电极和漏极施加高电压,增加在源极和漏极之间传导的电子能量。这样一来,电子就会突破氧化膜绝缘体,进入浮动栅。读取数据时,向栅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电流大为1,电流小则定为0。浮动栅没有电子的状态(数据为1)下,在栅电极施加电压的状态时向漏极施加电压,源极和漏极之间由于大量电子的移动,就会产生电流。而在浮动栅有电子的状态(数据为0)下,沟道中传导的电子就会减少。因为施加在栅电极的电压被浮动栅电子吸收后,很难对沟道产生影响。
发明历史
自1998年至2000年,有很多公司声称自己是第一个发明了USB快闪记忆体盘。包括中国朗科科技,以色列M-Systems,新加坡Trek公司。但是真正获得随身碟基础性发明专利的却是中国朗科公司。2002年7月,朗科公司“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ZL 99 1 17225.6)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该专利填补了中国计算机存储领域20年来发明专利的空白。该专利权的获得引起了整个存储界的极大震动。包括以色列M-Systems立即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複审,一度成为全球快闪记忆体领域震惊中外的专利权之争。但是2004年12月7日,朗科获得美国国家专利局正式授权的快闪记忆体盘基础发明专利,美国专利号US6829672。这一专利权的获得,最终结束了这场争夺。中国朗科公司才是随身碟的全球第一个发明者。
美国时间2006年2月10日,朗科委託美国摩根路易斯律师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美国PNY公司侵犯了朗科的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US6829672)。2008年2月,朗科与PNY达成庭外和解。朗科向PNY签订专利许可协定,PNY向朗科公司缴纳专利许可费用1000万美元。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美国本土收到巨额专利许可费用。也进一步证明了朗科是随身碟的全球发明者。
大多数快闪记忆体盘支持USB2.0标準;然而,因为NAND快闪记忆体技术上的限制,它们的读写速度目前还无法达到标準所支持的最高传输速度480Mbit/s。目前最快的快闪记忆体盘已使用了四通道甚至更多通道的控制器,但是比起硬碟,或是USB2.0能提供的最大传输速率来说,仍然差上一截。相比较之下,USB3.0速度更快,可以击败普通机械硬碟,目前最高的传输速率大约为220MB/s,而一般的极小档案传输速度大约为10MB/s。较旧型的12Mbit/s设备传输速率最大约只有1MB/s。
未来发展
半导体厂商努力地将各种快闪记忆体盘的功能集成在单一晶片中,以降低快闪记忆体盘组件的成本,于是也降低了整体的成本。
在增加容量的努力方面,已经不再製造1GB与更小的快闪记忆体盘了。金士顿发表了一款512GB的USB3.0快闪记忆体盘,并且宣称能够保存数据10年。
Lexar正在尝试引入一种USB快闪存储卡。它兼容于随身碟,并且被希望能够取代各种快快闪记忆体储卡。(已完成)
闪迪发表了能够在快闪记忆体盘上控制使用有着作权数据的新科技。这种科技主要的用户是学生。这种科技称为FlashCP。
使用
用法
随身碟有USB接口,是USB设备。如果作业系统是WindowsXP/Vista/Win7/Linux/PrayayaQ3或是苹果系统的话,将随身碟直接插到机箱前面板或后面的USB接口上,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如果系统是Windows 98的话,需要安装随身碟驱动程式才能使用。驱动可以从附带的光碟中或者到生产商的网站上找到。
在一台电脑上第一次使用随身碟(当你把随身碟插到USB接口时)系统会发出一声提示音,然后报告“发现新硬体”。稍候,会提示:“新硬体已经安装并可以使用了”。(有时还可能需要重新启动)这时打开“我的电脑”,可以看到多出来一个硬碟图示,名称一般是随身碟的品牌名,例如金士顿,名称就为KINGSTON。经过这一步后,以后再使用随身碟的话,直接插上去,然后就可以打开“我的电脑”找到可移动磁碟,此时注意,在系统列最右边,会有一个小图示,样子是一个灰色东西旁有一个绿色箭头,就是安全删除USB硬体设备的意思。(随身碟是USB设备之一),接下来,你可以像平时操作档案一样,在随身碟上保存、删除档案,或将档案通过右键直接传送到随身碟中。
但是要注意,随身碟使用完毕后要关闭所有关于随身碟的视窗,拔下随身碟前,要用左键双击右下角的安全删除USB硬体设备图示,再选择“停止”然后左键点击“确定”。当右下角出现提示:“USB设备现在可安全地从系统移除了”的提示后,才能将随身碟从机箱上拔下,或者直接单击图示,直接点击“安全移除USB设备”,然后等出现提示后即可将随身碟从机箱上拔下。
注意事项
1、 随身碟一般有防写开关,但应该在随身碟插入计算机接口之前切换,不要在随身碟工作状态下进行切换。
2、 随身碟都有工作状态指示灯,如果是一个指示灯,当插入主机接口时,灯亮表示接通电源,当灯闪烁时表示正在读写数据。如果是两个指示灯,一般两种颜色,一个在接通电源时亮,一个在随身碟进行读写数据时亮。
有些随身碟在系统拷贝进度条消失后仍然在工作状态,严禁在读写状态灯亮时拔下随身碟。一定要等读写状态指示灯停止闪烁或灭了才能拔下随身碟。
3、有些品牌型号的随身碟为档案分配表预留的空间较小,在拷贝大量单个小档案时容易报错,这时可以停止拷贝,採取先把多个小档案压缩成一个大档案的方法解决。
4、为了保护主机板以及随身碟的USB接口,预防变形以减少摩擦,如果对拷贝速度没有要求,可以使用USB延长线,(一般都随随身碟赠送。如果需要买,儘量选择知名品牌,线越粗越好。但不能超过3米,否则容易在拷贝数据时出错。)注意USB延长线如果是USB1.1(USB2.0 Full Speed)的,速度会很慢。
5、 随身碟的存储原理和硬碟有很大出入,不要整理碎片,否则影响使用寿命。
6、随身碟里可能会有随身碟病毒,插入电脑时最好进行随身碟防毒。
7、新随身碟买来最好做个随身碟病毒免疫,可以很好的避免随身碟中毒
8、u盘在电脑还未启动起来(进入桌面以前)不要插在电脑上,否则可能造成电脑无法正常启动。
自启动的製作
电脑没有光碟机但要装系统怎幺办?电脑硬体有损坏怎幺办?如何检测硬碟坏道?如何检测记忆体?这些问题都可以用随身碟启动来解决。那幺首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何用随身碟装系统吧。
用随身碟做启动盘并不是很容易,先看主机板是否支持,随身碟是否支持。随身碟如果支持,那幺你就可以尝试一下这种简单且具有普遍性的随身碟製作启动盘方法:
第一步:首先你的主机板支持随身碟,一般815以上主机板都支持的(不支持的通过刷BIOS一般也会支持的,但是可能刷坏)。在USB口上插好随身碟,启用主机板对USB的支持。如果不懂的话就设定BIOS为默认值,第一引导设为USB-HDD,保存并重启。
第二步:导入引导信息(有两种方法)
1.用专门格式化工具进行格式化(一般随身碟自带的软体中有),选择引导盘选项即可;
2.闪盘插好后,用光碟启动盘或软碟启动盘引导,进入DOS,进入每个盘(除了C糟以外的)看一下随身碟被分配为哪个盘符并记住,因为下面是有用的。一般最小的就是它了(因为这时的随身碟不是分在最后一个盘,而是除了C糟以外的随机分配的一个盘符)。进入光碟机的盘符(一定要进入才行的),如果在DOS下可以访问到闪盘,在光碟机的盘符下,用format x: /s 或FORMAT X:/Q/S或SYS X: (x代表随身碟盘符)格式化即可。一般用format x: /s最好,最稳定,随身碟将被格式化为FAT格式并装上DOS系统,以后你可以用来引导系统进入DOS做操作了。
第三步:修改引导信息
可以引导了,找来一张98启动盘,把里面的所有档案包括隐含档案都拷贝到闪盘当中,覆盖重名的档案。
找到Autoexec.bat档案,用记事本打开,找到Path 开头的那一行,是在Path 前面加上Rem命令,注意Rem后有一个空格。
找到Setramd.bat 档案,用记事本打开,找到“a:\findramd”的那一行,去掉 “a:\”把它改成“findramd”。保存!

第四步:可以加入其他工具
你还可以加入一些系统维护的工具,如ghost、pqmagic8 dos版、smartdrv.exe、FORMAT,XCOPY等工具。
第五步:使用随身碟
在BIOS设定第一引导设定为USB-HDD就行了。当然先启用主机板对USB的支持。如果不懂的话就设定BIOS为默认值再设定BIOS的第一引导设定为USB-HDD。
这样,用随身碟製作的启动盘就完成了。不过随身碟启动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随身碟的存储介质与硬碟不同,因此读取速度比硬碟要慢很多。如果随身碟质量差点的话,那个读取速度就更慢了。随身碟对电脑来说就是一个“输入输出设备”,当你的电脑启动的时候,它需要各种设备的协助,所以使用哪个设备有一个先后顺序,要排队,要有一个程式来设定这样的秩序,所以有了“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开机电源启动 BIOS(规定了主机板外接设备的启动顺序) 按设定顺序启动硬体作业系统载入程式体现作用!由上面可以看出,如果在BIOS中规定随身碟作为第一启动硬体,那幺它就可以做很多事,包括:安装系统、维护修理等等……!BIOS能识别接受的有:驱动程式(ZIP)/ 软碟(FDD) / 光碟(CD-ROM)/ 还有硬碟(HDD)。
启动模式
随身碟想要使用,就要模拟成以上的相关设备,所以就有了多种启动模式:
1.USB-ZIP:驱动器模式 启动后随身碟的盘符是A;
2.USB-FDD :软碟机模式 启动后随身碟的盘符是A;
3.USB-HDD :硬碟模式 启动后随身碟的盘符是C;(注意:这个模式在安装系统时容易搞砸,因为怕你头脑一发昏,就会混淆随身碟和硬碟的C分区)
4.USB-CD-ROM :光碟机模式 启动后随身碟的盘符是……当然是光碟机的了。
比较流行的是ZIP和HDD模式,简单易用,至于FDD早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
用随身碟来扩展系统快取
在微软Windows Vista作业系统下,ReadyBoost功能让你只需要插入USB快闪记忆体、稍微配置即可提升系统性能。及使用USB 2.0快闪记忆体加速Vista PC的性能,把USB存储器的空间当作系统记忆体使用。
当然,使用ReadyBoost功能的先决条件,就是USB快闪记忆体必须满足一定的性能和容量要求:至少2.5MB/s传输、4K的随机读取速度,1.75MB/s的传输、512K的随机写入速度;64MB到8GB的空闲空间;总容量至少在256MB以上。这只是微软官方给出的基本参数,要想完美体验ReadyBoost性能,还是需要更高性能的快闪记忆体作支持。
防止随身碟中毒的方法
首先在“运行”里面输入cmd,打开一个命令行视窗,转到随身碟的盘符,然后执行如下命令:
mkdir autorun.inf
cd autorun.inf
mkdir .\a...\\
这样就可以起到随身碟病毒免疫的功能了。其原理是通过建立这样一个非常规,且无法删除的autorun.inf目录,使得病毒自己无法创建这样的档案来引发随身碟病毒,从而起到防止随身碟病毒或者蠕虫病毒自动运行的功能,这个方法本身并没有防毒功能。
USB接口与即插即用
通俗地讲,USB就是一种外围设备与计算机主机相连的接口类型之一。除了USB接口外,还有并行汇流排等接口。
然而USB接口却有个极大的优点使得它在这个领域非常的普及,那就是具有这种接口的设备可以在电脑上即插即用(即插即用有时也叫热插拨)。电脑开机的时候要先开外围设备再开主机电源,而关机时候的顺序恰好相反。之所以要遵循这种开机顺序,就是因为在电脑启动之前必须先让所有的外围设备的电源都打开做好準备,然后等待主机对这些设备逐一进行检查并安装相应的软体。只有这样电脑才能正常运行,否则将可能出现外围设备不可用或者电脑不能识别外围设备的情况。而USB接口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某个设备是USB接口,那幺它就可以随时插入电脑主机不管电脑此时处于什幺样的状态,而如果要取走这个设备,只需按照规範操作便可以将这个设备安全的从电脑上移走。这无疑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从随身碟这个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存储盘是USB接口的,因为这个存储盘是USB接口,所以这个存储盘也就能够在电脑上即插即用,也就是说这个存储盘是可以移动的存储盘,它可以随身携带。因此,广义上的随身碟实际上就是指的移动存储设备。
Windows To Go
想让您的随身碟运行Windows 8吗?Windows To Go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Windows To Go 要求
USB驱动器
- USB驱动器容量至少为32GB,支持USB 2.0或USB 3.0(推荐使用USB3.0)
在网路上亦有方法在容量小于32GB的USB驱动器上安装。
- 若使用Windows To Go安装精灵进行安装,必须使用经过Windows To Go认证的USB驱动器,使用未经认证的USB驱动器将不被支持。已通过认证的USB驱动器如下:
- Windows To Go 的 Kingston DataTraveler 工作区
- Spyrus 便携工作区
- Spyrus 安全便携工作区
- Windows To Go 的 Super Talent Express RC8
- Western Digital My Passport Enterprise
计算机
- 不支持从运行 Windows RT 的计算机运行 Windows To Go 工作区。
- 不支持在 Mac 计算机上运行 Windows To Go 工作区。
- 满足Windows 8的硬体要求。
- BIOS需要支持USB启动。
Windows To Go是Windows 8的一种企业功能,被内置于Windows 8企业版(Windows 8 Enterprise)中。对于满足Windows 8硬体要求的电脑,Windows To Go可使Windows 8从USB驱动器中启动并运行,不必考虑电脑上运行的作业系统(Mac和Windows RT不被支持)。Windows To Go 的设计并不旨在代替台式计算机、携带型计算机,或取代其他移动产品。 恰恰相反,它为有效使用备用的工作场所方案资源提供有力支持。
Windows To Go可使用标準Windows 8部署工具(如DISM部署映像服务和管理(仅限于Windows 8)、DiskPart、ImageX等工具)进行安装,也可使用Windows To Go安装精灵进行安装(仅限于Windows 8企业版)。企业可使用配置管理软体(如System Center Configuration Manager)将 Windows 安装到很大一组计算机中。
相比较而言,使用Windows To Go安装精灵进行安装步骤比较简单,但对USB驱动器有较高的要求,且仅限于Windows 8企业版的环境下安装;ImageX和DISM步骤较繁琐,但对USB驱动器无较高的要求,不仅限于Windows 8企业版环境。
安装完成后,就可以从USB驱动器进入Windows To Go,启动方式如下:
- 在Windows 8企业版的系统环境下,进入“控制台”的“Windows To Go”的选项,选择Windows To Go驱动器启动。
- 在BIOS中,设定USB启动设定为首选项。
安装精灵
- 在Windows 8企业版的系统环境下,双击或右键ISO镜像档案进行“装载”,使镜像装载到虚拟光碟机。
- 进入“控制台”的“Windows To Go”的选项,根据提示进行安装。
ImageX
- 将ISO镜像档案中sourceinstall.wim与ImageX放在同一目录下。
- 将USB驱动器快速格式化为NTFS格式,并设定为活动分区。
- 使用管理员身份运行命令提示符。
输入 “CD 资料夹路径”。
输入 “imagex.exe /apply install.wim 1 X:\” (X为USB记忆体的盘符)。
输入 “bcdboot X:\windows /s X: (X为USB记忆体的盘符)。
输入 “imagex.exe /apply install.wim 1 X:\” (X为USB记忆体的盘符)。
输入 “bcdboot X:\windows /s X: (X为USB记忆体的盘符)。
DISM
- 在Windows 8系统环境下,提取出ISO镜像档案中的sourceinstall.wim。
- 新建格式为cmd的档案,输入如下内容后用管理员身份运行。
@echo off
cd..
cd "C:\Windows\System32\Dism"
Dism /Mount-Image /ImageFile:档案路径 /Name:"Windows 8 Enterprise" /MountDir:要装载的路径
cd..
cd "C:\Windows\System32\Dism"
Dism /Mount-Image /ImageFile:档案路径 /Name:"Windows 8 Enterprise" /MountDir:要装载的路径
pause
第三方软体
在网路上亦有针对Windows To Go的辅助软体,使安装无需繁琐的步骤:
1、Windows To Go 安装软体;
2、Windows To Go 辅助软体;
3、WinToUSB。
USB设备的分类
USB设备分为5大类,即显示器、通信设备、音频设备、人机输入和海量存储。通常所用的随身碟、移动硬碟均属于海量存储类。
USB设备检测及初始化
当一个USB设备插入主机时,由于USB设备硬体本身的原因,它会使USB汇流排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平发生变化,而主机会经常扫描USB汇流排。当发现电平有变化时,它即知道有设备插入。
当USB设备刚插入主机时,USB设备它本身会初始化,并认为地址是0。也就是没有分配地址,这有点象刚进校的大学生没有学号一样。
USB描述符
USB描述符主要包括:设备描述符,配置描述符,接口描述符,端点描述符等。
当USB设备插入主机时,主机首先就会要求对方把它的设备描述符传回来,其中就包含了设备类型及製造商信息。
配置描述符用于定义设备的功能。
传输所採用的协定是由接口描述符确定。
传输的方式则包含在端点描述符中。
USB接口与端点
接口是指设备中哪些硬体要与USB交换信息。海量存储器支持一个接口(数据接口),其中包含三个连线埠。
端点是和USB交换信息的硬体设备。
接口是端点的集合。
USB的传输类型
USB(通用串列汇流排)用于将USB接口的外围设备(device)连线到主机(host),实现二者之间数据传输的外部汇流排结构,是一种快速、灵活的汇流排接口,USB的传输类型有控制(control)、批量(bulk)、中断(interrupt)和同步(synchronous)传输4种,它最大的特点是易于使用,即插即用,主要是用在中速和低速的外设。
随身碟存储规範
随身碟属于海量存储类,它的存储规範中包括4个独立的子规範,即CBI传输、Bulk-Only传输、ATA命令块、UFI命令规範。前两个协定定义了数据/命令/状态在USB汇流排上的传输方法,Bulk-Only传输协定仅仅使用Bulk端点传送数据/命令/状态,CBI传输协定则使用Control/bulk/interrupt三种类型的端点进行数据/命令/状态的传送。后两个协定定义了存储介质的操作命令,ATA协定用于硬碟,UFI协定则针对USB移动存储,随身碟读写器的设计遵循Bulk-Only传输协定和UFI命令规範。UFI命令块规範是针对USB移动存储而制定的,它总共定义了19个12位元组长度的操作命令。
必要组件
通常一个快闪记忆体盘有三个部分:
Type-A USB插头
提供连线到电脑的接口。
USB大量存储设备控制器
提供 USB设备控制器及与快闪记忆体沟通的接口。此控制器含有一个RISC的微处理器及一些ROM(Read-Only Memory)与RAM(Random Access Memory)。
NAND快闪记忆体晶片
用以存储数据。NAND快闪记忆体也常用于数位相机。
石英振荡器
供应设备运作所需的12MHz时序信号,并且控制设备的数据输出。
额外组件
快闪记忆体盘也可能含有:
跳线与测试接脚
在生产时可进行测试,或用来将代码载入微处理器中。
发光二极体(LED)
提示正在传输数据或是正在进行读取或写入动作。
写入保护开关
提供“写入保护模式”功能,防止数据被改写。
未使用空间
提供放置第二个存储器晶片的空间,让製造商能够利用旧有的印刷电路板来製造不同存储大小的快闪记忆体盘,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USB 连线头的盖子
减少因为静电而损坏快闪记忆体盘的机率,并且让整体外观更美观。有些快闪记忆体盘不提供盖子,而是将连线头作成隐藏式,要用的时候才取出。另外有些快闪记忆体盘提供连线在本体上的旋转盖,以避免盖子的遗失。
小环
有时在本体或盖子上有一个小环,能够让钥匙圈、颈链或其它帮忙携带与存储快闪记忆体盘的东西穿过它。
清除随身碟使用痕迹
1、用“Win+R”组合键打开运行,输入“regedit”启动注册表。
随身碟

2、点击左上角的“编辑-查找”。
3、然后去掉“值”和“数据”选项的勾选,只勾选“项”,输入“usbstor”,点击查找下一个。
4、在系统给出的搜寻结果中,找到带有“x86_usbstor.”有关的项,单击右键,选择【删除】即可。
尺寸大小及外型
有些製造商在他们的产品上精心製作了不同的装饰。例如Lexar的Jump Drive,这款快闪记忆体盘有时太大而难以插入USB连线埠中,因为电脑上的USB连线埠常常十分接近,插入过大的快闪记忆体盘有可能会挡住邻近的连线埠。
也有快闪记忆体盘被做在手錶或是笔里面。
过重或是过大的快闪记忆体盘可能会导致与电脑的连线中断。这个问题可以用一条短的 USB 连线线(公对母)来减少USB连线埠的压力来解决。这些连线线兼容于USB,但不是USB的标準。
如今的优盘外观创意无限:


安全性
有些快闪记忆体盘提供数据加密的功能。通常在档案系统的下层使用全磁碟加密来达到。加密功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访问快闪记忆体盘上的数据;缺点则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準,此快闪记忆体盘只能在少部分安装有兼容加密软体的电脑上使用。
有些加密软体可以不需安装即可运行。这些软体的执行档可以跟加密的档案一起存储在快闪记忆体盘上。加密的档案可以在运行微软Windows的电脑上访问。其它的快闪记忆体盘允许用户设定不同大小的加密与公开分区区。而为了Windows、麦金塔、Linux设计的加密软体执行档可以放在公开分区区中。有些较差的加密软体可能需要管理者许可权才能运行并访问数据。
新款的快闪记忆体盘支持生物指纹功能来确认用户的身份。在2005年年中,在快闪记忆体盘上支持指纹功能比起标準的密码保护来说还是较贵的选择。大多数的指纹扫描设备必须依赖作业系统中的驱动程式来检验指纹,因而这些快闪记忆体盘就只能用在运行微软Windows作业系统的电脑。
有些厂商将快闪记忆体盘作为运行认证的设备之一。其方式是使用快闪记忆体盘内的加密金钥或是与目标系统内的软体沟通来控制敏感系统的访问许可权。这些系统被设计为除非快闪记忆体盘被接上主机,否则系统不会运作。有些“电脑锁”被插入电脑时,表现得也像快闪记忆体盘一样。
所有数据保护的方式也增加了合法用户(数据拥有者)无法访问数据的风险。
快闪记忆体盘对大型组织来说是很大的安全性挑战。因为它们的小体积以及方便性,让没有许可权的访客或是有恶意的员工能够在几乎不会被发现的情况下偷走机密的数据。在2008年,香港及澳门的多家医院发生多起快闪记忆体盘的遗失及失窃事件,引起病人隐私的危机。同样地,共用或是公共的电脑也容易被攻击者使用快闪记忆体盘放入恶意软体,例如rootkit或是分组截取软体等。为了防止这些问题,有些组织禁止使用快闪记忆体盘,而有些电脑禁止一般用户挂载USB大量存储设备(这是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的一个功能)。也有电脑使用第三方软体来控制USB的使用。也有组织使用非科技的解决办法:拔掉主机内部USB连线埠的连线线或乾脆用树脂堵住USB连线埠。
故障维修
故障类型
软故障主要是指随身碟有坏块,从而导致随身碟能被计算机识别,但没有盘符出现,或者有盘符出现,但当打开随身碟时却提示要进行格式化,而格式化又不能成功。前期徵兆可能有:随身碟读写变慢,档案丢失却仍占用空间等。这种坏随身碟一般都可以通过软体低格修复,常用的低格修复工具有Mformat(不到一分钟即可修复),当然一些随身碟厂家也会提供一些类似的软体。笔者认为硬碟的低格工具Lformat也可以用,但因为Lformat是在dos下运行,相对比较麻烦,且笔者也没有具体试过,所以不推荐使用。
硬故障主要指随身碟硬体出现故障,插上随身碟后计算机会发现新硬体,但不能出现盘符,拆开随身碟没有任何电路板的烧坏或其它损坏痕迹,且套用软故障的方法也不能解决的情况。硬故障一般是随身碟里的易损元件晶振由于剧烈振动损坏了,读者可以试着花不到一元钱去电子市场买一块同频的晶振替换原有晶振。
至于随身碟里的档案恢复问题,随身碟档案恢复只存在于软故障中的随身碟能被识别,但提示要求格式化却格式化不能成功的情况。读者可以去网上下载一些类似于EasyRecover等的档案恢复软体。
故障维修各种对策
(首先要排除USB接口损坏及PCB板虚焊、及USB延长线正常的情况下,再维修判断)
1、随身碟插到机器上没有任何反应
维修思路:根据故障现象判断,随身碟整机没有工作,而随身碟工具所要具备的条件也就是我们维修的重点。可查询相关随身碟的参数来检查(如供电,时钟,主控),非专业人士请直接联繫厂家或者放弃。
2、随身碟插入电脑,提示“无法识别的设备”。
维修思路:首先说明随身碟的电路基本正常,只是跟电脑通信方面有故障,而对于通信方面有以下几点要检查:
①.时钟电路:随身碟的工作频率和电脑不能同步,系统就会认为提示无法识别。这时就要换晶振了。
②.主控,如果上述两点检查都正常,那就可以判断主控损坏了。
3、可以认随身碟,但打开时提示“磁碟还没有格式化”但系统又无法格式化,或提示“请插入磁碟”,打开 随身碟里面都是乱码、容量与本身不相符等。
维修思路:对于此现象,可以判断随身碟本身硬体没有太大问题,只是软体问题而以了。
解决方法:找到主控方案的修复工具搞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就要自己看随身碟的主控是什幺方案的来决定了。
随身碟故障对于无法写档案、不存储等现象,一般都是FLASH性能不良或有坏块而引起的。随身碟不同于MP3,不存在固件之说,但有些厂家把自己的软体放到里面,低格一下就会没有的。告诉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碰到主控损坏或找不到相应的修复工具时,可以用随身碟套件来重新搞一个新的随身碟,方法就是把故障机的FLASH拆下来,放到新的PCB板上就可以了。随身碟套件包括(PCB带主控(1.1/2.0)及外壳一套),维修起来非常简单,做数据恢复就更方便了。
4、随身碟总是出现卡机的情况
维修思路:尝试改变格式化格式,如用FAT32格式它! 或者低格随身碟或者量产随身碟! 除了有坏块原因,随身碟和硬碟一样在使用中也会出现档案系统错误等导致读写速度缓慢或者无法读写某个档案,先用系统自带的磁碟扫描程式扫描它,扫描时选中“自动修复档案系统错误”,扫描后看随身碟上有没有资料夹 find000
如果有类似资料夹,删除它即可正常使用;否则就尝试用FAT32格式化随身碟,或者用相应的随身碟工具低格或者量产随身碟。还有就是注意格式化前要备份随身碟上的重要资料!
右击盘符:“属性-工具-开始检查”就会开始对该盘符的检查。
或者点“开始”——“运行”,输入chkdsk /f h:
其中 /f 是一个检查参数——修复磁碟上的错误
h:是要检查的盘符,你的随身碟是什幺盘符 你就改成什幺盘符!
5、随身碟被水泡了怎幺办
优盘进水后正确处理后一般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切不可以在处理之前使用,否则优盘可能彻底损坏。正确地处理方法是打开优盘封装,用清水沖洗乾净,最好用酒精擦洗,因为污水中含有盐分或者其他杂质,附着在电路板上可能导致配件损坏。清理完毕自然风乾或拿电吹风冷风吹乾,不能靠得太近。风太热会导致电路板破裂或者焊接的元件鬆动。市场上已经有了防水的优盘,掉进水里也能正常使用。另外除了优盘,其他一些小的数码产品落水后处理方法也是一样的。
6、无法停止‘通用卷’设备 解决办法
这种情况下可以强行拔下随身碟吗?当然不可以!这时候如果强行拔除的话,很容易损坏你的随身碟数据。如果你的随身碟上有重要的资料,很有可能就此毁坏了。那幺应该怎幺办呢?
第一种方法:这是最常用的办法。清空你的剪下板,或者在你的硬碟上随便进行一下複製某档案再贴上的操作,这时候你再去删除随身碟提示符,看看是不是顺利删除了?
第二种方法:同时按下键盘的"Ctrl"+"Alt"+"Del"组合键,这时会出现“任务管理器”的视窗,单击“进程”标籤,在“映像名称”中寻找"rundll32.exe"进程,选择"rundll32.exe"进程,然后点击“结束进程”,这时会弹出任务管理器警告,问你确定是否关闭此进程,点击“是”,即关闭了"rundll32.exe"进程。再删除随身碟就可以正常删除了。使用这种方法时请注意:如果有多个"rundll32.exe"进程,需要将多个"rundll32.exe"进程全部关闭。
第三种方法:这种方法同样是藉助了任务管理器,同时按下键盘的"Ctrl"+"Alt"+"Del"组合键,出现“任务管理器”的视窗,单击“进程”,寻找"EXPLORER.EXE"进程并结束它。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桌面不见了,请不要惊慌,继续进行下面的操作,在任务管理器中点击“档案”——“新建任务”——输入EXPLORER.EXE——确定。再删除随身碟,你会发现可以安全删除了。
第四种方法:重启你的电脑。
第五种方法:安装unlocker软体
提前做的方法:双击我的电脑——工具——资料夹选项——常规——任务——使用windows传统风格的资料夹,然后点击确定就行了。这样一劳永逸了。
7、随身碟在WIN7强行拨出后无法看到盘符
现象:随身碟计算机里显示不了盘符,进不了。设备管理器里wpd filesystem volume driver有一个黄色感叹号,更新显示已为最新,卸载磁碟驱动器后再插随身碟依然如此。
解决方法:
①.右键单击计算机,并选择管理
②.单击设备管理器。您在“WPD”档案系统卷驱动程式软体将看到黄色“!”。
③.点击磁碟驱动器并逐个右击“卸载”,直到 WPD 档案系统中消失。
④.回到计算机管理视窗,打开“存储”下的“磁碟管理”。在底部是磁碟的列表。
⑤.逐个右击没有驱动器号的“可移动磁碟”,选择“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为每个磁碟分配盘符(驱动器号)。
⑥.返回到设备管理器。
⑦.点击“扫描检测硬体改动”。会找到“未知设备”,问题立即会自动解决。
8、随身碟无法格式化的解决方法
①.右键单击我的电脑,管理——存储——磁碟管理器,在右面的界面上可以看到代表该快闪记忆体的标誌,点击它,选择“新建一个分区”,按提示完成格式化等操作,问题可望解决。
②.下载“星梭低级格式化工具”,对快闪记忆体进行低级格式化。
9、随身碟修复工具(PortFree Production Program 3.27)使用方法:
①.请点击软体右下角的” OPTION ”,将出现如下视窗。
②.请选择” Others ”,选择” Type ”— > ” Removable “
③.请选择” Capacity Adjust ”,在这里选择你的 U 盘的容量;如果在这里没有你所要的容量,请单击” ADD ”,填写你所需的容量。
④.请选择” Flash Test “,选择” Low Level Format “;这里有两个参数,一个是All Blocks (它的意思是低格式化整个盘),另一个是Good Blocks (它的意思是只低格式化好的区块,这个参数适合于含有坏区的随身碟)。
⑤.都按照以上方法选择好之后,请单击” OK “,保存设定,然后将随身碟接到电脑上,单击” RUN “,开始低格式化。
10、随身碟无法创建新资料夹
1、首先可以查看一下随身碟的格式,方法很简单,直接将随身碟连线上电脑,然后右键点击随身碟盘符,选择属性,在属性视窗中,就可以看到随身碟的格式了;
2、如果其格式显示为FAT,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咱们可以先将重要的档案保存好,然后将随身碟格式化;
3、如果格式没有问题的话,咱们可以试试换台电脑使用,或者是换个USB接口使用;
4、或者可能是中毒,中毒也是会导致随身碟出现故障的,大家同样需要在保存好重要档案的情况下使用防毒软体对随身碟进行防毒,如果病毒很顽固的话,同样需要格式化。
规格功能
热插拔,即插即用。
* 无需外接电源。有LED灯显示
* 容量为:128M(已淘汰)、256M(已淘汰)、512M(已淘汰)、1G、2G、4G、8G、16G、32G、64G、128G、256G、512G、1T。
* 使用多种操作平台Windows 98/SE/ME/2000/XP/Vista/7、MAC OS8.6&Higher、UNIX、Linux 2.4或更新版本。
(Windows 98须安装驱动程式)
* 电子存储介质。无机械部件,抗震动,抗电磁干扰* 支持软体加密,双启动功能。

* 保存数据安全,长久(10年以上)。
* 读写速度快:
o USB 1.1:
+ 写入速度:0.75-1MB/s
+ 读取速度:1.5-2.5MB/s
o USB 2.0:
+ 写入速度:4.5-10MB/s
+ 读取速度:15.5-20MB/s
* 可随身携带。
* 工作环境温度:-40°C ~ +70°C
* 保存温度:-50°C ~ +80°C
* 随身碟主要用途:存储档案资料,製作系统启动盘。
品牌及购买
随身碟的数据传送速度一般与数据接口和随身碟质量有关,因为随身碟用的是FLASH快闪记忆体,不象硬碟的存储存在硬碟的转速,他只跟USB的接口类型有关;用于区分速度的USB1.1和USB2.0标準已经统一改成USB2.0 。
USB2.0 Full Speed(即对应以前的USB1.1)和USB 2.0 High Speed(即对应以前的USB2.0)此外,还有USB2.0 Nolmal Speed 传输速度很慢,一般在键盘滑鼠上使用,这些标準在一些检测软体中也可能会显示成 USB2.0 (FS)和 USB2.0 (HS),所以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确认是HS的接口,要是统一说成USB2.0而没有标明速度一定要当场测试,一般来说HS速度可以达到5~10M/S,而FS则在1M/S以下,这个很容易区分。
由于快闪记忆体做工比较简单。所以很多水货产品或者假冒产品。在电脑城很常看到店员在自己贴金XX牌的外壳等。购买时候请最好真实机器测试拷贝跟它本身容量大小的档案或者运行V3软体。如果随身碟可以运行软体就证明是真的。
MyDiskTest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随身碟扩容检测工具。集几大功能于一身:扩容检测、坏块扫描、速度测试、坏块禁止。
MyDiskTest是一款随身碟/SD卡/CF卡等移动存储产品扩容识别工具。可以方便的检测出存储产品是否经过扩充容量,以次充好。还可以检测FLASH快闪记忆体是否有坏块,是否採用黑片,不破坏磁碟原有数据。并可以测试随身碟的读取和写入速度,对存储产品进行老化试验。是你挑选随身碟和存储卡必备的工具。
随着随身碟的普及,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越来越重视随身碟的外观,而在众多随身碟厂商进驻市场,随身碟种类越来越多的同时,随身碟的性能和性价比,渐渐被人们忽略了,取而代之的是随身碟的外观。往往,一款创意随身碟能够比许多名牌随身碟更好卖,在这里,也要提示大家,在看重外表的同时,也不要忽略随身碟的性能和性价比。
u盘晶片分类介绍
大家知道,随身碟晶片是分等级的,有A级、黑片、白片等说法。那幺,什幺样的晶片是A级晶片,什幺样的晶片又是黑片、白片晶片呢?
晶片的构造中有一个比较核心的部件叫晶圆。优盘晶片的等级就是按照晶圆的容量大小来划分的。A级晶片一般晶圆的容量是高于93%的,大多是工厂封装出品,平时我们也称之为原装晶片或A品晶片。这类晶片大多用在知名品牌快闪记忆体盘上,一般都提供有质保。低于93%容量的晶圆被称为Downgrade Flash,不再打上原厂的标誌,由一些小封装厂进行加工。其中相对足量,使用稳定的一般称之为白片。价格一般为A级品的7至8成。黑片:待封装晶片中容量严重不足、质量难以保障的为黑片。另外,部分不良商家回收废旧快闪记忆体晶片打磨而成的快闪记忆体晶片一般也称之为黑片。
加密
随着携带型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随身碟很容易丢失或被盗。随身碟可以使用加密软体进行加密,如ZIP和RAR加密的软体。其中一些是绿色软体,不用安装。执行档可以存储在随身碟,然再将进行加密档案或图片。在运行正常的作业系统的计算机加密分区可以访问,但它需要用户对电脑主机的管理许可权来访问数据。有些厂商生产的随身碟设计成部分基于硬体的加密,从而消除了第三方加密软体的需要。
其他的随身碟允许用户配置安全和公共分区不同尺寸,并提供硬体加密。
如今新生产的随身碟支持生物识别指纹,以确认用户的身份。但出售价格太高,使这类随身碟不能普及开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如今指纹盘的价格也下调了不少。TRUS趋势的指纹盘加密功能更强一些,除了指纹识别之外,同时也可以密码识别,这样安全係数会更高。除此之外,TRUS趋势的指纹盘还可以锁定电脑里的任意档案,资料夹,盘符等,锁定后此档案以一个锁的形式出现。安保係数较高。
种类
液体随身碟:也叫入油随身碟,外壳材料为透明的ABS料,将一种工业液体与浮漂物密封装入,观赏性强。
金属随身碟:外壳材料採用不鏽钢、锌合金、铝合金等。
竹木随身碟:外壳材料採用竹子或木头製成,给人感觉以环保。
半透明随身碟:外壳材料为透明的ABS料,可以看到随身碟内部构造。
迷你随身碟:外观薄、小,重量轻等特点,多为整合单晶片,不超过一节大拇指的长宽度,一枚硬币的厚度。
皮套随身碟:外观使用皮套作为随身碟外壳,採用钢印。
卡片随身碟:外观犹如一张银行卡,可放在皮夹等地方。有易于携带,小巧的特点。
PVC软胶随身碟:外壳材料採用PVC料,质感较软,造型百变,可塑成动物、植物及其它各种。
药丸随身碟:外观如药丸。
笔型随身碟:外观如钢笔。
随身碟装系统
u盘装系统是一些技术人员为了追求速度和方便而产出的一个新兴产物。最先是使用软碟机来安装系统,后来随着光碟机的发展软碟机很快的就被淘汰掉了。出现了一种使用随身碟装系统方法,随身碟系统得到广泛普及,因为它的简单操作,吸引了众多装机爱好者。
u盘病毒类型
资料夹模仿者
这是一个通过随身碟传播的广告程式,它会将自己伪装成随身碟中的资料夹,欺骗用户点击。一旦运行就会感染电脑其他磁碟中的资料夹,并弹出广告页面。
恶意辅助盗号器
此毒为一款盗号木马。它主要是通过捆绑一些网游外挂来进行传播,盗窃目标包括了主流的各类网游。它所利用的传播方式是捆绑传播。当进入系统后,就通过记忆体注入和讯息截获等方式获取用户的网路游戏账号。
隐藏随身碟盘符
1、首先在键盘上按“Win+R”打开“运行”视窗,输入“Regedit”命令后按回车,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2、在打开的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以下注册项[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
3、新建二进制值“NoDrives”,默认键值均是00000000,表示不隐藏任何驱动器,键值由四个位元组组成,每个位元组的每一位(bit)对应从A:到Z:的一个盘,当相应位为1时,“我的电脑”中相应的驱动器就被隐藏了。第一个位元组代表从A到H的8个盘,即01为A,02为B,04为C……依次类推,第二个位元组代表I到P,第三个位元组代表Q到X,第四个位元组代表Y和Z。比如要关闭C糟,将键值改为04000000;要关闭D糟,则改为08000000,若要关闭C糟和D糟,则改为0C000000(C是十六进制,转成十进制就是12)。
4、以上原理的介绍后,大家应该都知道要怎幺操作了,比如这台电脑有有一个硬碟(5个分区)、一个光碟机,盘符分布是这样的:C:、D:、E:、F:、G:、H:(光碟),那幺把我的“NoDrives”值设定为“02ffffff”,隐藏了B、I到Z盘。
5、设定完成之后重启计算机,再插入随身碟,在“计算机”中也是看不出来的,但在地址栏里输入I:(我的电脑电后一个盘符是H)还是可以访问移动盘的。到这里大家都看得出只是障眼法,所以为了确保全全,还需要做多一步,就是再新建一个二进制“NoViewOnDrive”,将其值修改为“02ffffff”,也就是说其值与“NoDrives”相同。这样既看不到随身碟符也访问不到随身碟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u盘(USB快闪记忆体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