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G NX 6.0中文版曲面造型设计
《UG NX 6.0中文版曲面造型设计》是2009年出版的图是,作者是云杰漫步多媒体科技CAX教研室。
基本介绍
- 书名:UG NX 6.0中文版曲面造型设计
- 作者:云杰漫步多媒体科技CAX教研室
- ISBN:9787302211419
- 定价:48元
- 出版时间:2009-9-29
-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UG NX 6.0是当前三维图形设计软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套用软体之一,该软体广泛套用于通用机械、模具、家电、汽车及航天领域。本书以UG NX 6.0中文版进行讲解,从实用的角度介绍了UG NX 6.0中文版的曲面设计方法,并结合範例介绍了曲面设计的套用。全书共分为12章,从曲面设计基础开始,详细介绍了UG NX 6.0中文版的曲线的构造和编辑、创建基本曲面、扫掠曲面、截面体曲面、曲面基本操作、曲面倒圆角、曲面编辑和曲面分析,以及两个曲面的综合範例等内容。另外,本书还配备了互动式语音多媒体教学光碟,将案例製作过程製作为多媒体进行讲解。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可读性强,设计实例实用性强、专业性强、步骤明确。本书既是使用UG NX 6.0中文版进行曲面设计的广大初、中级用户快速掌握UG NX 6.0曲面设计的实用指导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指导教材。
图书前言
Unigraphics(简称UG)软体原来是美国UGS公司推出的五大主要产品之一,2008年UG软体的新东家SIEMENS公司推出了其最新版本的UG SIEMENS NX 6.0,由于其功能强大,现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CAD/CAM/CAE软体之一,广泛套用于通用机械、模具、家电、汽车及航天领域。自从1990年UG软体进入中国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套用,在汽车、航空、军事、模具等诸多领域大显身手,现已成为我国工业界主要使用的大型CAD/CAM/CAE软体。UG NX 6.0在各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改进,更加有利于用户在各方面的设计和使用,同时它提供的强大的曲面设计模组和方法,使得用户在曲面设计方面更加得心 应手。
为了使读者儘快掌握UG NX 6.0曲面的设计方法,笔者集多年使用UG的设计经验,编写了本书。本书以UG NX 6.0中文版为主,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诠释了套用UG NX 6.0中文版进行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共分为12章,主要内容包括:曲面造型基础,曲线的构造和编辑,创建基本曲面,扫掠曲面,截面体曲面,曲面基本操作,曲面倒圆角,曲面编辑和曲面分析。每章结合设计範例进行讲解,最后两章介绍了两个曲面设计的综合範例,以此来说明UG NX 6.0曲面设计的实际套用。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实例侧重于实际设计,实用性强。主要针对使用UG NX 6.0中文版进行曲面设计和加工的广大初、中用户,可以作为设计实战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立志学习UG进行曲面设计的用户的培训教程,还可作为大中专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高级教材。
为了使读者儘快掌握UG NX 6.0曲面的设计方法,笔者集多年使用UG的设计经验,编写了本书。本书以UG NX 6.0中文版为主,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诠释了套用UG NX 6.0中文版进行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共分为12章,主要内容包括:曲面造型基础,曲线的构造和编辑,创建基本曲面,扫掠曲面,截面体曲面,曲面基本操作,曲面倒圆角,曲面编辑和曲面分析。每章结合设计範例进行讲解,最后两章介绍了两个曲面设计的综合範例,以此来说明UG NX 6.0曲面设计的实际套用。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实例侧重于实际设计,实用性强。主要针对使用UG NX 6.0中文版进行曲面设计和加工的广大初、中用户,可以作为设计实战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立志学习UG进行曲面设计的用户的培训教程,还可作为大中专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高级教材。
图书目录
第1章 曲面造型基础 1
1.1 几何元素 2
1.1.1 几何元素概述 2
1.1.2 点 3
1.1.3 线 6
1.1.4 面 6
1.1.5 体 6
1.2 自由曲线的构造方法 7
1.2.1 自由曲线的构造方法概述 7
1.2.2 根据点构造自由曲线 8
1.2.3 根据曲线构造自由曲线 10
1.2.4 根据曲面构造自由曲线 13
1.3 自由曲面的构造方法 14
1.3.1 自由曲面的构造方法概述 14
1.3.2 根据点构造自由曲面 15
1.3.3 根据曲线构造自由曲面 15
1.3.4 根据曲面构造自由曲面 19
1.4 曲面建模的数学基础 22
1.4.1 曲线的数学表达方式 22
1.4.2 曲面的数学表达式 23
1.5 曲线、曲面的连续性 23
1.5.1 曲线的连续性 23
1.5.2 曲面的连续性 24
1.6 本章小结 26
第2章 曲线的构造和编辑 27
2.1 概述 28
2.1.1 曲线设计概述 28
2.1.2 常用功能介绍 29
2.1.3 创建基本曲线 37
2.2 样条 42
2.2.1 样条概述 43
2.2.2 样条构造方法 43
2.2.3 样条曲线类型 44
2.2.4 拟合方法 44
2.3 二次曲线 45
2.3.1 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 45
2.3.2 一般二次曲线 46
2.4 螺旋线 48
2.5 设计範例 48
2.5.1 範例介绍 49
2.5.2 範例製作 50
2.6 本章小结 65
第3章 创建基本曲面 67
3.1 概述 68
3.1.1 曲面设计功能 68
3.1.2 添加曲面的工具条 68
3.2 通过点创建曲面 69
3.2.1 通过点曲面 69
3.2.2 从极点曲面 70
3.2.3 从点云曲面 71
3.3 直纹面 72
3.3.1 选择截面线串 72
3.3.2 设定对齐方式 73
3.3.3 设定公差 74
3.4 通过曲线曲面 74
3.4.1 选择截面线串 74
3.4.2 指定曲面的连续方式 76
3.4.3 选择对齐方式 77
3.4.4 指定补片类型 78
3.4.5 指定构造方法 79
3.4.6 设定构建方式和阶次 80
3.4.7 设定公差 81
3.4.8 预览 81
3.5 格线曲面 81
3.5.1 选择两组截面线串 82
3.5.2 指定曲面的连续方式 84
3.5.3 设定强调方向 85
3.5.4 设定公差 87
3.6 设计範例 87
3.6.1 範例介绍 87
3.6.2 範例製作 87
3.7 本章小结 104
第4章 扫掠曲面 105
4.1 扫掠曲面基础 106
4.2 扫掠曲面的操作方法 107
4.2.1 扫掠曲面的一般步骤 107
4.2.2 选择截面线串 108
4.2.3 选择引导线串 109
4.2.4 选择脊线串 109
4.2.5 指定截面位置 110
4.2.6 设定对齐方法 111
4.2.7 设定构建方法 111
4.2.8 设定公差 112
4.3 扫掠曲面的缩放方式 112
4.3.1 恆定 112
4.3.2 倒圆功能 113
4.3.3 另一条曲线 114
4.3.4 一个点 115
4.3.5 面积规律 116
4.3.6 周长规律 120
4.3.7 比例 121
4.4 扫掠曲面的方位控制 124
4.4.1 固定 124
4.4.2 面的法向 125
4.4.3 矢量方向 125
4.4.4 另一条曲线 126
4.4.5 一个点 126
4.4.6 角度规律 127
4.4.7 强制方向 128
4.5 设计範例 129
4.5.1 範例介绍 129
4.5.2 範例製作 130
4.6 本章小结 148
第5章 剖切曲面 149
5.1 概述 150
5.1.1 剖切曲面概述 150
5.1.2 剖切曲面的基本概念 150
5.2 生成方式 152
5.2.1 端点-顶点-肩点 153
5.2.2 端点-斜率-肩点 154
5.2.3 圆角-肩点 155
5.2.4 端点-顶点-Rho 156
5.2.5 端点-斜率-Rho 157
5.2.6 圆角-Rho 158
5.2.7 端点-顶点-顶线 160
5.2.8 端点-斜率-顶线 161
5.2.9 圆角-顶线 162
5.2.10 四点-斜率 163
5.2.11 五点 164
5.2.12 三点-圆弧 165
5.2.13 二点-半径 166
5.2.14 端点-斜率-圆弧 167
5.2.15 点-半径-角度-圆弧 168
5.2.16 圆 170
5.2.17 圆相切 171
5.2.18 端点-斜率-三次 172
5.2.19 圆角-桥接 173
5.2.20 线性-相切 174
5.3 参数设定 175
5.3.1 选择生成方式 175
5.3.2 指定截面类型 175
5.3.3 选择V向阶次 176
5.3.4 指定连线公差 176
5.4 设计範例 177
5.4.1 範例介绍 177
5.4.2 範例製作 177
5.5 本章小结 194
第6章 自由曲面 197
6.1 自由曲面概述 198
6.2 整体突变和四点曲面 198
6.2.1 整体突变 198
6.2.2 四点曲面 201
6.3 艺术曲面 202
6.3.1 艺术曲面基本介绍 204
6.3.2 艺术曲面的连续性过渡 204
6.3.3 艺术曲面输出面参数选项 205
6.3.4 艺术曲面的设定选项 205
6.4 样式扫掠 206
6.4.1 样式扫掠概述 207
6.4.2 扫掠属性 207
6.4.3 形状控制 208
6.5 设计範例 209
6.5.1 範例介绍 209
6.5.2 範例製作 209
6.6 本章小结 226
第7章 曲面基本操作(上) 227
7.1 延伸曲面 228
7.1.1 延伸曲面概述 228
7.1.2 延伸曲面的操作方法 228
7.2 规律延伸 233
7.2.1 规律延伸概述 233
7.2.2 矢量参考方式 235
7.3 轮廓线弯边 236
7.3.1 轮廓线弯边概述 236
7.3.2 轮廓线弯边的操作方法 236
7.4 偏置曲面 244
7.4.1 偏置曲面概述 244
7.4.2 偏置曲面的操作方法 244
7.5 桥接曲面 248
7.5.1 桥接曲面概述 248
7.5.2 桥接曲面的操作方法 248
7.6 设计範例 252
7.6.1 範例介绍 252
7.6.2 範例製作 253
7.7 本章小结 268
第8章 曲面基本操作(下) 269
8.1 裁剪曲面 270
8.1.1 选择目标面 270
8.1.2 选择边界对象 271
8.1.3 指定投影方向 271
8.1.4 选择保留区域 273
8.1.5 预览 274
8.2 曲面倒圆角 275
8.2.1 圆角曲面 275
8.2.2 面倒圆角 283
8.2.3 软倒圆角 296
8.3 其他曲面操作 307
8.3.1 曲面缝合 307
8.3.2 N边曲面 308
8.3.3 曲面熔合 310
8.4 设计範例 312
8.4.1 範例介绍 312
8.4.2 範例製作 313
8.5 本章小结 338
第9章 曲面编辑 339
9.1 曲面编辑基础 340
9.1.1 编辑曲面的工具条 340
9.1.2 移动定义点 340
9.1.3 移动极点 344
9.1.4 扩大 344
9.1.5 等参数修剪/分割 346
9.1.6 片体边界 348
9.2 更改参数 351
9.2.1 一般步骤 351
9.2.2 更改阶次 351
9.2.3 更改刚度 352
9.2.4 更改边 352
9.3 X成形方法 356
9.3.1 类型选项组 357
9.3.2 高级选项组 361
9.3.3 其他参数设定 362
9.4 曲面变形 362
9.5 设计範例 365
9.5.1 範例介绍 365
9.5.2 範例製作 365
9.6 本章小结 378
第10章 参数化编辑和曲面分析 379
10.1 参数化编辑 380
10.1.1 参数化编辑概述 380
10.1.2 参数化编辑的操作方法 380
10.1.3 参数化编辑的选项 381
10.2 曲面测量 384
10.2.1 测量距离 385
10.2.2 检查几何体 385
10.3 曲面分析 386
10.3.1 偏差测量 387
10.3.2 截面分析 389
10.3.3 高亮线分析 392
10.3.4 曲面连续性分析 393
10.3.5 曲面半径分析 394
10.3.6 曲面反射分析 396
10.3.7 曲面斜率分析 397
10.3.8 曲面拔模分析 398
10.4 设计範例 400
10.4.1 範例介绍 400
10.4.2 範例製作 400
10.5 本章小结 410
第11章 QQ模型範例 411
11.1 範例介绍 412
11.2 範例製作 412
11.2.1 创建QQ模型的头部模型 412
11.2.2 创建QQ模型的身体和
四肢 429
11.2.3 创建QQ模型的装饰 438
11.3 本章小结 442
第12章 鞋的模型範例 443
12.1 範例介绍 444
12.2 範例製作 444
12.2.1 创建鞋底 444
12.2.2 创建鞋帮和鞋跟 452
12.2.3 创建鞋面和鞋扣 466
12.3 本章小结 482
1.1 几何元素 2
1.1.1 几何元素概述 2
1.1.2 点 3
1.1.3 线 6
1.1.4 面 6
1.1.5 体 6
1.2 自由曲线的构造方法 7
1.2.1 自由曲线的构造方法概述 7
1.2.2 根据点构造自由曲线 8
1.2.3 根据曲线构造自由曲线 10
1.2.4 根据曲面构造自由曲线 13
1.3 自由曲面的构造方法 14
1.3.1 自由曲面的构造方法概述 14
1.3.2 根据点构造自由曲面 15
1.3.3 根据曲线构造自由曲面 15
1.3.4 根据曲面构造自由曲面 19
1.4 曲面建模的数学基础 22
1.4.1 曲线的数学表达方式 22
1.4.2 曲面的数学表达式 23
1.5 曲线、曲面的连续性 23
1.5.1 曲线的连续性 23
1.5.2 曲面的连续性 24
1.6 本章小结 26
第2章 曲线的构造和编辑 27
2.1 概述 28
2.1.1 曲线设计概述 28
2.1.2 常用功能介绍 29
2.1.3 创建基本曲线 37
2.2 样条 42
2.2.1 样条概述 43
2.2.2 样条构造方法 43
2.2.3 样条曲线类型 44
2.2.4 拟合方法 44
2.3 二次曲线 45
2.3.1 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 45
2.3.2 一般二次曲线 46
2.4 螺旋线 48
2.5 设计範例 48
2.5.1 範例介绍 49
2.5.2 範例製作 50
2.6 本章小结 65
第3章 创建基本曲面 67
3.1 概述 68
3.1.1 曲面设计功能 68
3.1.2 添加曲面的工具条 68
3.2 通过点创建曲面 69
3.2.1 通过点曲面 69
3.2.2 从极点曲面 70
3.2.3 从点云曲面 71
3.3 直纹面 72
3.3.1 选择截面线串 72
3.3.2 设定对齐方式 73
3.3.3 设定公差 74
3.4 通过曲线曲面 74
3.4.1 选择截面线串 74
3.4.2 指定曲面的连续方式 76
3.4.3 选择对齐方式 77
3.4.4 指定补片类型 78
3.4.5 指定构造方法 79
3.4.6 设定构建方式和阶次 80
3.4.7 设定公差 81
3.4.8 预览 81
3.5 格线曲面 81
3.5.1 选择两组截面线串 82
3.5.2 指定曲面的连续方式 84
3.5.3 设定强调方向 85
3.5.4 设定公差 87
3.6 设计範例 87
3.6.1 範例介绍 87
3.6.2 範例製作 87
3.7 本章小结 104
第4章 扫掠曲面 105
4.1 扫掠曲面基础 106
4.2 扫掠曲面的操作方法 107
4.2.1 扫掠曲面的一般步骤 107
4.2.2 选择截面线串 108
4.2.3 选择引导线串 109
4.2.4 选择脊线串 109
4.2.5 指定截面位置 110
4.2.6 设定对齐方法 111
4.2.7 设定构建方法 111
4.2.8 设定公差 112
4.3 扫掠曲面的缩放方式 112
4.3.1 恆定 112
4.3.2 倒圆功能 113
4.3.3 另一条曲线 114
4.3.4 一个点 115
4.3.5 面积规律 116
4.3.6 周长规律 120
4.3.7 比例 121
4.4 扫掠曲面的方位控制 124
4.4.1 固定 124
4.4.2 面的法向 125
4.4.3 矢量方向 125
4.4.4 另一条曲线 126
4.4.5 一个点 126
4.4.6 角度规律 127
4.4.7 强制方向 128
4.5 设计範例 129
4.5.1 範例介绍 129
4.5.2 範例製作 130
4.6 本章小结 148
第5章 剖切曲面 149
5.1 概述 150
5.1.1 剖切曲面概述 150
5.1.2 剖切曲面的基本概念 150
5.2 生成方式 152
5.2.1 端点-顶点-肩点 153
5.2.2 端点-斜率-肩点 154
5.2.3 圆角-肩点 155
5.2.4 端点-顶点-Rho 156
5.2.5 端点-斜率-Rho 157
5.2.6 圆角-Rho 158
5.2.7 端点-顶点-顶线 160
5.2.8 端点-斜率-顶线 161
5.2.9 圆角-顶线 162
5.2.10 四点-斜率 163
5.2.11 五点 164
5.2.12 三点-圆弧 165
5.2.13 二点-半径 166
5.2.14 端点-斜率-圆弧 167
5.2.15 点-半径-角度-圆弧 168
5.2.16 圆 170
5.2.17 圆相切 171
5.2.18 端点-斜率-三次 172
5.2.19 圆角-桥接 173
5.2.20 线性-相切 174
5.3 参数设定 175
5.3.1 选择生成方式 175
5.3.2 指定截面类型 175
5.3.3 选择V向阶次 176
5.3.4 指定连线公差 176
5.4 设计範例 177
5.4.1 範例介绍 177
5.4.2 範例製作 177
5.5 本章小结 194
第6章 自由曲面 197
6.1 自由曲面概述 198
6.2 整体突变和四点曲面 198
6.2.1 整体突变 198
6.2.2 四点曲面 201
6.3 艺术曲面 202
6.3.1 艺术曲面基本介绍 204
6.3.2 艺术曲面的连续性过渡 204
6.3.3 艺术曲面输出面参数选项 205
6.3.4 艺术曲面的设定选项 205
6.4 样式扫掠 206
6.4.1 样式扫掠概述 207
6.4.2 扫掠属性 207
6.4.3 形状控制 208
6.5 设计範例 209
6.5.1 範例介绍 209
6.5.2 範例製作 209
6.6 本章小结 226
第7章 曲面基本操作(上) 227
7.1 延伸曲面 228
7.1.1 延伸曲面概述 228
7.1.2 延伸曲面的操作方法 228
7.2 规律延伸 233
7.2.1 规律延伸概述 233
7.2.2 矢量参考方式 235
7.3 轮廓线弯边 236
7.3.1 轮廓线弯边概述 236
7.3.2 轮廓线弯边的操作方法 236
7.4 偏置曲面 244
7.4.1 偏置曲面概述 244
7.4.2 偏置曲面的操作方法 244
7.5 桥接曲面 248
7.5.1 桥接曲面概述 248
7.5.2 桥接曲面的操作方法 248
7.6 设计範例 252
7.6.1 範例介绍 252
7.6.2 範例製作 253
7.7 本章小结 268
第8章 曲面基本操作(下) 269
8.1 裁剪曲面 270
8.1.1 选择目标面 270
8.1.2 选择边界对象 271
8.1.3 指定投影方向 271
8.1.4 选择保留区域 273
8.1.5 预览 274
8.2 曲面倒圆角 275
8.2.1 圆角曲面 275
8.2.2 面倒圆角 283
8.2.3 软倒圆角 296
8.3 其他曲面操作 307
8.3.1 曲面缝合 307
8.3.2 N边曲面 308
8.3.3 曲面熔合 310
8.4 设计範例 312
8.4.1 範例介绍 312
8.4.2 範例製作 313
8.5 本章小结 338
第9章 曲面编辑 339
9.1 曲面编辑基础 340
9.1.1 编辑曲面的工具条 340
9.1.2 移动定义点 340
9.1.3 移动极点 344
9.1.4 扩大 344
9.1.5 等参数修剪/分割 346
9.1.6 片体边界 348
9.2 更改参数 351
9.2.1 一般步骤 351
9.2.2 更改阶次 351
9.2.3 更改刚度 352
9.2.4 更改边 352
9.3 X成形方法 356
9.3.1 类型选项组 357
9.3.2 高级选项组 361
9.3.3 其他参数设定 362
9.4 曲面变形 362
9.5 设计範例 365
9.5.1 範例介绍 365
9.5.2 範例製作 365
9.6 本章小结 378
第10章 参数化编辑和曲面分析 379
10.1 参数化编辑 380
10.1.1 参数化编辑概述 380
10.1.2 参数化编辑的操作方法 380
10.1.3 参数化编辑的选项 381
10.2 曲面测量 384
10.2.1 测量距离 385
10.2.2 检查几何体 385
10.3 曲面分析 386
10.3.1 偏差测量 387
10.3.2 截面分析 389
10.3.3 高亮线分析 392
10.3.4 曲面连续性分析 393
10.3.5 曲面半径分析 394
10.3.6 曲面反射分析 396
10.3.7 曲面斜率分析 397
10.3.8 曲面拔模分析 398
10.4 设计範例 400
10.4.1 範例介绍 400
10.4.2 範例製作 400
10.5 本章小结 410
第11章 QQ模型範例 411
11.1 範例介绍 412
11.2 範例製作 412
11.2.1 创建QQ模型的头部模型 412
11.2.2 创建QQ模型的身体和
四肢 429
11.2.3 创建QQ模型的装饰 438
11.3 本章小结 442
第12章 鞋的模型範例 443
12.1 範例介绍 444
12.2 範例製作 444
12.2.1 创建鞋底 444
12.2.2 创建鞋帮和鞋跟 452
12.2.3 创建鞋面和鞋扣 466
12.3 本章小结 482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UG NX 6.0中文版曲面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