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b3.0接口
USB 3.0,就是新一代的USB接口,特点是传输速率非常快,理论上能达到5Gbps,比常见的的480Mbps的High Speed USB(简称为USB 2.0)快10倍,全面超越IEEE 1394和eSATA。外形和普通的的USB接口基本一致,能兼容USB 2.0和USB 1.1设备。
USB 3.0是最新的USB规範,该规範由Intel等大公司发起。USB 2.0已经得到了PC厂商普遍认可,接口更成为了硬体厂商接口必备,看看家里常用的主机板就清楚了。
2008年11月17日,USB 3.0标準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通用串列汇流排接口
- 外文名:USB 3.0
- 行业标準: 外部汇流排标準
- 套用学科:数据存储设备
- 发起方:Intel等大公司
标準规範
USB 3.0接口尺寸标準
同时新的USB执行组织(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也正式开始接管和运作该规範,公布了详细的技术文档,以便业界的硬体厂商们能够依此来研发USB 3.0相关的产品。
USB 3.0简要规範如下:
USB3.0

·提供了更高的每秒5Gb传输速度
·对需要更大电力支持的设备提供了更好的支撑,最大化了汇流排的电力供应
·增加了新的电源管理职能
·全双工数据通信,提供了更快的传输速度
·向下兼容USB 2.0设备
相关比较
USB 2.0为各式各样的设备以及套用提供了充足的频宽,但是,随着高清视频、TB(=1024GB)级存储设备、高达千兆像素数位相机、大容量的手机以及便携媒体播放器的出现,更高的频宽和传输速度就成为了必须。
每秒480Mbps的传输速度可能都已经不算快了,更何况目前没有哪个USB 2.0设备能够达到这个理论上的最高限速。在实际套用中,能够达到每秒320Mbps的平均速度就已经很不错了。
同样,其实USB 3.0同样达不到5Gbps的理论值,但,哪怕只能达到理论值的8成,那也是接近于USB 2.0的10倍了。
在MP3、MP4、DC、DV、印表机、扫瞄器、快闪记忆体、移动硬碟及主机板等设备上,USB早已是最常见的标準传输接口。儘管主流USB 2.0标準的理论数据传输率达到了每秒480Mbps,但依然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为随着数字媒体的日益普及,高清视频、游戏程式、数码照片的容量动辄几GB,大容量快闪记忆体、MP4及“海量”移动硬碟等USB设备不断增加,用户随时会遇到同时传输几GB甚至几十GB的大档案。如果依然沿用USB 2.0标準,它的速度真的太慢了。
比如在向大容量的MP3里传输音乐时,往往需要花费几分钟时间,如果要向移动硬碟中传输更大容量的档案,有时需要花费几十分钟,以25GB容量的高清视频传输为例,USB 2.0需要10多分钟,而只要设备支持的话,USB 3.0理论上只需70秒左右。 时间是如此的宝贵,很多用户不喜欢在传输档案时等待很长的时间,等待总是让人心烦的,快速同步即时传输已经成为必要的性能需求。
为此,Intel联合NEC、NXP半导体、惠普、微软、德州仪器等巨头推出了USB 3.0标準,USB 3.0採用一种新的物理层——其中用两个信道把数据传输和确认过程分离,因而达到了5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为了取代USB 2.0所採用的轮流检测和广播机制,USB 3.0将採用一种封包路由技术,并且仅允许终端设备有数据要传送时才进行传输。新的连结标準还将让每一个组件支持多种数据流,并且每一个数据流都能够维持独立的优先权,该功能可在视讯传输过程中用来终止造成抖动的干扰,数据流的传输机制也使固有的指令伫列成为可能,因而使USB 3.0接口的数据传输更为最佳化。
实现技术
USB 3.0之所以有“超速”的表现,完全得益于技术的改进。相比目于USB 2.0接口,USB 3.0增加了更多并行模式的物理汇流排。
读者朋友可以拿起你身边的一根USB线,看看接口部分。在原有4线结构(电源,地线,2条数据)的基础上,USB 3.0再增加了5条线,用于接收和传输信号。因此不管是线缆内还是接口上,总共有9条线路。
正是额外增加的4条(2对)线路提供了“SuperSpeed USB”所需频宽的支持,得以实现“超速”。显然在USB 2.0上的2条(1对)线路,是不够用的。
此外,在信号传输的方法上仍然採用主机控制的方式,不过改为了异步传输。USB 3.0利用了双向数据传输模式,而不再是USB 2.0时代的半双工模式。简单说,数据只需要朝着一个方向流动就可以了,简化了等待引起的时间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