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Webster效应

Webster效应

基本概念

威布斯特效应(Webster effect)是双极型电晶体(BJT)在大注入条件下工作时所出现的基区电导率增高的一种现象,又称为基区电导调製效应。BJT在大注入工作时,另外还容易出现的效应是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Kirk效应(基区展宽效应)。 

产生机理

例如,对n-p-n电晶体,当发射结电压较大、往基区大量地注入少数载流子——电子时,相应地基区中也有大量的多数载流子——空穴的积累 (并维持与电子有相同的浓度梯度), 这就相当于增加了基区的掺杂浓度, 使得基区的电阻率下降,这就是威布斯特效应。若原来p型基区的电阻率为ρo ≈ 1/(q μp Nb) ,大注入时基区中的空穴浓度将为pp = Nb + Δp = Nb + Δn,则电阻率变为ρ = 1/[q μp (Nb+Δn)] = ρo Nb/(Nb+Δn)。 

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这种大注入使基区电阻率降低(注入越大, 降低得越多)的现象,就直接减小了发射结注入效率,使电流放大係数降低。
Webster effect 效应对大电流状态下工作的均匀基区电晶体(例如合金电晶体)而言,影响特别严重,这往往就是引起其大电流βo下降的主要原因。
但是,对于非均匀基区电晶体(例如Si平面双扩散电晶体)而言,在大电流时βo的下降,Webster effect效应可能不是主要原因,这时更加主要的可能是Kirk效应。
当BJT工作时出现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时,将会加剧Webster effect效应和Kirk效应。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Webster效应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