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Base
xBase资料库系统主要包括:xBASE的代表dBASE系列,Fox公司推出的Fox系列(包括FoxBASE和FoxPro),Nantucket公司推出的Clipper资料库系统等。它们使用同一种库档案结构,相同的语法结构和基本上兼容的语言,因此将它们归为xBase类资料库系统。
1998年微软公司推出的Visual FoxPro 6.0 for Windows(VFP 6.0)也可归为xBASE类资料库系统。Visual FoxPro 6.0既具有严谨的资料库结构,也是一个面向对象的集成编程工具。VFP 6.0具有许多新特性,新增和改进了套用程式开发工具,如:组件管理库,代码範围分析器应用程式,项目管理器挂接程式,新增和改进的嚮导(应用程式嚮导等),改进的应用程式框架等功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资料库系统
- 外文名:xBase
- 代表:dBASE系列
- 推出时间:1998
- 公司:微软公司
产品概述
xBase资料库系统主要包括:xBASE的代表dBASE系列,Fox公司推出的Fox系列(包括FoxBASE和FoxPro),Nantucket公司推出的Clipper资料库系统等。它们使用同一种库档案结构,相同的语法结构和基本上兼容的语言,因此将它们归为xBase类资料库系统。
1998年微软公司推出的Visual FoxPro 6.0 for Windows(VFP 6.0)也可归为xBASE类资料库系统。Visual FoxPro 6.0既具有严谨的资料库结构,也是一个面向对象的集成编程工具。VFP 6.0具有许多新特性,新增和改进了套用程式开发工具,如:组件管理库,代码範围分析器应用程式,项目管理器挂接程式,新增和改进的嚮导(应用程式嚮导等),改进的应用程式框架等功能。
发展历程
资料库理论的研究在七十年代后期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随着八十年代初 IBM/PC及其兼容机的广泛使用,资料库产品的代表作之一,Ashton-Tate公司开发的dBASE很快进入微机世界,成为一个相当普遍而且受欢迎的资料库管理系统。用户只需键入简单的命令,即可轻易完成资料库的建立,增添、修改、查询、索引以及产生报表或标籤,或者利用其程式语言开发套用系统程式。由于它易于使用,功能较强,很快成为八十年代中期的主导资料库系统(极盛时期曾在个人计算机的资料库管理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80-85%)。继dBASE II 之后,dBASE III,dBASE III Plus 以及dBASE IV相继诞生,其功能逐渐增强。
但是,dBASE存在的一些缺陷使其套用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首先,它运行速度慢,这在建立大型资料库时显得尤为突出。其次,早期的dBASE不带编译器,仅是解释执行,后来虽然增加了编译器,但编译与解释执行时存在许多差异。再就是它的设计标準,随着dBASE增强版本的出现,由于各版本之间不相兼容,其标準变得越来越模糊,Ashton-Tate公司不再定义dBASE标準,就连dBASE IV本身也未按标準设计。后来,人们常用Xbase来表示各种资料库管理系统的程式设计语言。
致力于改进dBASE语言软体公司的着眼点则放在兼顾挂靠速度与友好性。其做法是:继续保有如dBASE般以互动式与用户双向通信的用户界面,以维持其友好性;对于程式,将其转成非常接近机器码的中间码,以节省彙编时间增快其执行速度。
从事该项工作之一的FoxSoftware正是看到了dBASE在性能与速度上存在的问题,也预见到了PC平台上DBMS的巨大潜力,在成立后的第二年(1984年)便推出了与dBASE全兼容的FoxBASE,其速度大大快于dBASE,并且在FoxBASE中第一次引入了编译器。
1986年,与dBASE III Plus兼容的FoxBASE+推出后不久,FoxPro/LAN也投入市场,一时间引起轰动。
1987年之后相继推出了FoxBASE+ 2.0和2.10,这两个产品不仅速度上超越其前期产品,而且还扩充了对开发者极其有用的语言,并提供了良好的界面和较为丰富的工具。
人们预测,随着软体技术的快速发展,PC DBMS(资料库管理系统)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它将越来越易于使用,为各个层次的用户完成底层複杂的工作;它将提供更完整、更标準的Xbase语言和丰富的工具,并且具有面向对象的特点;多媒体技术将引入,人们可以建立其上的分散式资料库来存取各种数据而无需考虑这 ?数据的物理位置。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FoxPro 诞生了,它旨在创建Xbase语言的标準,它的每一个版本都向这一方向努力,其功能越来越完善和丰富。
1989年下半年,FoxPro 1.0 正式推出,它首次引入了基于 DOS 环境的视窗技术 COM (面向字元的视窗),用户使用的界面再也不是圆点,而是能产生圆点提示下等效命令的选单系统。它支持滑鼠,操作方便,是一个与dBASE、FoxBASE全兼容的编译型集成环境式的资料库系统。
1991年,FoxPro 2.0推出。由于使用了Rushmore 查询最佳化技术、先进的关係查询与报表技术以及整套第四代语言工具,FoxPro 2.0在性能上大幅度地提高了。它面向对象与事件,其扩展版充分使用全部现存的扩展记忆体,是一个真正的32位产品。它除了支持 FoxPro先前版本的全部功能外,还增加了100多条全新的命令与函式,从而使得FoxPro 的程式设计语言逐步成为Xbase 语言的标準。在与dBASE IV、Paradox、Clipper等同时期其他竞争产品一起参加基準测试中,FoxPro 能以百倍快的速度大大超越其它竞争者。因此,该公司常用的广告用语为“Nothing Runs Like The Fox”(没有东西跑得像狐狸那幺快)。
FoxPro2.0 第一次引入SQL结构化设计语言以及和直观的按例关係查询;它採用存入备注数据栏位的方式,不产生独立存在的 .obj 档案;其目标程式若再配合 Fox Distribution Kit 连结后即变成可直接在DOS下执行的.exe档案;同时,它支持滑鼠操作,不需额外处理即允许用户在程式中加入滑鼠功能;它的应用程式生成器(application buikder)、特有的项目管理程式(project manager),在寻找档案、记录档案所在位置以及处理编译后的目标程式的方式,是同一时期,其他同类产品所不能比拟的。这使得FoxPro荣获当年度美国诸多杂誌所评选取的多项优秀成果奖。
1992年微软收购了Fox 公司,把FoxPro纳入自己的产品中。它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资源,在不长的时间里开发出FoxPro2.5、FoxPro2.6等大约20个软体产品及其相关产品,包括DOS、Windows、Mac和UNIX四个平台的软体产品。1995年6月,微软推出了Visual FoxPro 3.0版。接着又很快推出Visual FoxPro 5.0及其中文版。1998年发布了可视化程式语言集成包Visual Stadio 6.0 ,本课程介绍的Visual FoxPro 6.0(中文版)就是其中的一员。它是可运行于Windows95/98,Windows NT平台的32位资料库开发系统。它是能充分发挥32位微处理器的强大功能,直观易用的编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