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ZIM

ZIM

ZIM

“ZIM”这个名称是由以色列第一任交通部长David Remez根据《旧约》(民数记 24:24)中的一段话提议使用的,在原文中希伯莱语“Zim”意指“大船”。选择这一名称对于公司的主要目标来说非常合适:打造一支庞大的商业船队。有些人认为ZIM是以色列商业船队使用的一首希伯莱语藏头诗,但这一说法从未得到正式认可。

基本介绍

  • 外文名:ZIM
  • 使用者:David Remez
  • 使用根据:《旧约》
  • 意指:大船

简介

以星的标誌基于Theodor Herzl于1896年最初设计的三角旗,该旗是以色列国未来的国家象徵。Herzl设计的旗帜以白色为背景,中间是七颗金星。构成以色列标誌的两条蓝色水平条纹是后来添加的。用于油漆以星船只烟囱的颜色有意模仿了以星标誌的颜色。
旧约中ZIM在希伯来语中是“大海”的意思。以星航运以此为标誌,表达了其建立世界级大船队的雄心。
以色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陆、海、空运输业都很发达,其中陆地运输占一半,船舶和航空运输各占1/4。
1945年,以色列犹太机构、以色列劳工联盟和以色列海事联盟共同创立了以星。其第一艘船“Kedmah” 购买
于1947年。公司早期的船队包括那些在以色列建国之非常时期、独立战争和早期发展期间改装来运载移民
和物资的船只。成立于1945年的以星航运,创业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大部分以色列难民还没有安顿下来。而如今已跻身全球20大航运公司的以星航运,直到1947年才购买了第一艘货船——“东方号”,最初的任务是把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难民运回以色列。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号”最早属于英国海军,上边挂着七星旗,后来就成了以星航运的标誌。

成长

1953年,以星进入全球扩张时期。15年间,以星购买了36艘客船、货船、散装船和油轮,迅速开展了一系
列客运和货运服务。
到了60年代末期,当航空旅游增加而客运市场的重要性降低时,装载损失使得以星不可能继续提供预定的
客运服务。
很快,以星航运就真正把船队航线扩展到全球。1953年以星航运一口气购买了36艘现代化的大型货船,大幅度提高了船队的运输能力,扩大了在全球的覆盖範围。到20世纪60年代初,以星航运的远洋客货运输已经在全球的海运界颇有名气。在不减弱远洋客运能力的同时,以星航运还努力扩大专业运输船队,如散货船、冷藏船、油轮、滚装船和货柜船。以星航运专门负责把伊朗的石油运到以色列,再把经过加工提炼后的石油产品送到欧洲各国。
ZIM
1969年,以色列公司从以色列政府那里收购了以星约50%的股份,开始了一个将业务重心放在国际扩张和专
业货运的新时代。到了1970年,当以星庆祝其25周年纪念时,公司已经全权拥有77艘船只和70艘包船,经
营着十九条主要货运航线,每年运输货物430万吨。
1970年,以星大胆涉足货柜运输领域,成为首批採用现代先进技术的运输公司之一。当时订购了六艘集
装箱船以及货柜和靠岸设备。
1972年,以星推出了具有开创性的ZCS——以星货柜服务三大洲航线,定期进行一个为期100天的航程,
起始站为以色列,然后在远东、亚洲、美国和欧洲的港口停靠。
在此期间,以星还添置了油轮,用于从伊朗装运原油至以色列,同时将成品从以色列运往欧洲。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星航运当时的领导者Moshe Kashti做出重大决策,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更适合现代运输的货柜,并从义大利和德国订造了六艘货柜船,开始了货柜的专门运输,其继任者Yehuda Rotem也大力发展货柜运输,开闢了三条重要航线,即远东航线、美国航线和欧洲航线,至此ZIM的全球运输初步形成。至今已经畅行全球的货柜运输“门到门”服务,就是在以星航运当时创造的“港到港”服务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
在二十世纪80年代晚期,以星开始了一项庞大的创新与船队扩张计画。从1990年至1997年,建造了15艘现
ZIM
代船只,使得公司能够推出每周定期航班,从而使以星挤身于世界顶级航运公司之列。1997年,全球爆发
了航运危机,以星推出了一项新的计画,即通过提高效率和集中扩张来最佳化公司的经营业务。公司为其船
队添置了13艘崭新的5000-TEU货柜船,使得以星的运输能力在两年内提高了50%。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星航运在严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之下,抓住当时国际货柜运输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开闢新的货柜运输航线,经营灵活,管理得法,结果在1985年获得了货柜运输的最高收益。
以星航运在过去的60多年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很多巨大的挑战,不仅仅是行业周期性质的,而且因此使整个公司的抗压能力和调整能力都非常出色。像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一爆发,很快总部这边就发出明确的全面收缩信号,刻不容缓,而且力度空前。
1999年,Ofer兄弟集团成为以色列公司的控股股东。
2004年,Ofer集团控股的以色列公司收购了以色列政府持有的以星股份,完成了公司的私有化,并引进了新
的、更加精简的决策流程。安全控股后立即实行了一项新的计画,主张积极地进行全球扩张和提高资本效
率。
而不久前刚刚艰难通过的以星航运(ZIM)的债务重组方案恰恰验证了这场危机对于以星航运的巨大冲击。以星航运在全球经济一片暖意的2007年制定了一个耗资30亿美元的船队扩大计画,向亚洲区内船厂订了八艘配载1.26万箱超大型货柜船。而此前,以星航运已经订造了另外12艘船,包括八艘正常配载1万箱的大货柜船和四艘8200箱的货柜船。如果这一计画得以实施的话,以星航运将晋入全球10大货柜船公司之列。然而全球经济危机迅速而沉重地打击了国际航运市场,以星航运不得不以空闲1/5以上的运力,并组织团队努力取消或延迟交付约14亿美元的造船订单。按照其2008年运营业绩来看,以星航运儘管去年运送了比2007年多出6%的货柜(252万标箱),但是其资产损益表上却出现3.28亿美元的亏损,而2007年尚获利2200万美元。
不过,以星航运的执行长Rafi Danieli面对未来仍充满乐观,“通过这一揽子重组计画,以星航运已经为渡过此轮经济危机做好了充足的準备,并将儘快恢复盈利和实现增长。”而以星航运的母公司——以色列集团(Israel Corp)在为其制定的债务重组方案中,设定了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实现1.03亿美元、3.54亿美元和5.14亿美元营运利润的目标。
2006年装载的标準箱数:超过200万个总标準箱容量(包括公司所有的和租赁的船只):240,000个标準箱
ZIM
船队:100艘船,以星公司对其中25艘完全或部分拥有所有权
货柜:超过480,000个各种型号的标準箱
地区总部:海法(以色列)、诺福克、维吉尼亚(美国)、汉堡(德国)、香港
代理商:以星公司在世界各国拥有约120个代理商。
停靠港口:全世界共180个港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ZIM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