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灵(汉语词语)
至今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告诉我们,关于灵魂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们还不能知道它究竟是何物。但是生活中,有的人却自称可以和死去的人的灵魂对话,或者在梦中互通信息,这种现象就被叫作通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通灵
- 外文名:Psychic
- 表现形式:可以和死去的人的灵魂对话等
- 现状:科学无法给出解释
词语解释
1、通于神灵。
汉 班固《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
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包山祠》:“自非通灵才,敢陟羣仙峯。”
《红楼梦》第一回:“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录籍》:“若是说好,便通灵起感应,香火繁盛起来。”
郁达夫《为霭民先生题经公致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余,暮年点笔势凌虚。”
《开放的通灵》:通灵是一种很有力量的方式,为你带来灵性的开展和意识的转化。
汉 班固《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
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包山祠》:“自非通灵才,敢陟羣仙峯。”
《红楼梦》第一回:“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录籍》:“若是说好,便通灵起感应,香火繁盛起来。”
郁达夫《为霭民先生题经公致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余,暮年点笔势凌虚。”
《开放的通灵》:通灵是一种很有力量的方式,为你带来灵性的开展和意识的转化。
2、善于应变;不拘泥。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 郭上灶 ,第二度 赵仙姑 。 郭 性顽钝,只与追钱延年之法; 赵 性通灵,随吾左右。”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 郭上灶 ,第二度 赵仙姑 。 郭 性顽钝,只与追钱延年之法; 赵 性通灵,随吾左右。”
3、讯息来得快;来源广。
《娱目醒心编》卷五第一回:“ 福达 身虽有监,京中线索却自通灵。”
《娱目醒心编》卷五第一回:“ 福达 身虽有监,京中线索却自通灵。”
4、灵验。
《天雨花》第二七回:“烧香妇女来问事,说来句句尽通灵。”
《天雨花》第二七回:“烧香妇女来问事,说来句句尽通灵。”
5、灵敏。
茅盾《子夜》十四:“厂里一有了吃醋争风那样的事,你们的耳朵就会通灵。”
茅盾《子夜》十四:“厂里一有了吃醋争风那样的事,你们的耳朵就会通灵。”
研究传闻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篇学术出版论文中提到了“通灵实验”的过程:参与测试的能“预见未来”的通灵者要求现写出一连串的单词,这些关键字将在之后第二个列表中出现,在第二列表公布之前,他们实际上已经知道了将来会发生什幺。很显然这样的测试是严格进行的,目的是证明测试人员能否预见未来,用回忆推测单词的方式验证他们对未来的预测能力。这篇论文被刊登在《性格与心理学》期刊上,并引发了许多心里学家的质疑,他们不相信这样的结果。
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里学家理察·怀斯曼(Richard Wiseman)与伦敦大学的心里学家克里斯多夫弗兰奇(Christopher French)针对论文中的结果,设定了50个测试人员参与的反驳性的实验。怀斯曼在原始研究记录中提到:“这就如同你研究一个测验,而你却亲身经历了,并且在事后再去研究它,这样你就对这样的测验就有了一个更好的应对措施”,这就是我们对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结果感到惊讶的原因。我们在反驳性实验中并没有发现有说服力的“通灵证据”,但他们的实验结果也可能是统计上的巧合。
对于“通灵现象”的解释有时候会得到一些误传,虽然真实情况尚未得知,至少科学上还未找到有力的证据以支持“通灵现象”。在初始的测试研究中,达里尔·贝姆的测试人员看到48个英文单词在计算机萤幕上显示,接着他们被要求儘可能多地写出所记忆的单词。然后对其中的24个单词进行随机抽样并再次出现,参与测试的人员被要求重複第一个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达里尔·贝姆发现参与测试的人员可预测出即将出现的单词,这暗示了预测未来的能力。
达里尔·贝姆将他的研究和方法公布,并鼓励其他的研究人员重複他的研究结果,实验中所涉及的电脑随机抽样程式也被上传到网上。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达里尔·贝姆认为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虽然基于电脑的随机抽样已经被设计成减轻误差或者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但他也建议研究人员要保持怀疑的态度,避免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实验结果。这并不意味着实验结果是通过独立调查进行验证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参与实验的测试者就有一个变数,应该在设计实验时予以考虑。
心里学家理察·怀斯曼在验证性实验中发现了论文中“通灵实验”的一些问题,相关的期刊也决定刊登出反驳性实验的研究结果,但怀斯曼认为“通灵实验”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面对惊人震惊的结果,对重複性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场关于“通灵实验”预测未来的实验论战也揭示了科学家平时是如何开展研究的,以及学术期刊在刊登研究结果上的出版过程,即使我们不相信预测未来是真实存在的,但问题本身以及探讨问题的过程却是很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