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木咤又称“木叉”、“木咤”,原型是观音弟子之一的木叉,姓李,兵器为浑铁棍和吴钩双剑。木咤(木叉)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曾出现在《西游记》、《封神演义》、《三教搜神大全》、《西游记杂剧》等多部文学作品中。

传说木咤为托塔天王李靖(原为陈塘关总兵修道成仙)的次子,长兄金咤,三弟哪咤。

在《封神演义》中是阐教门人之一,从小从师于普贤真人,学得百般艺。最后辅助西周灭了商朝,从而肉身成圣。在《西游记》中又称木叉为惠岸行者,是观世音弟子,曾奉师命收服沙僧。又向其父李靖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协助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令其成为观音座下童子。帮了唐僧师徒不少忙。卡通片《哪咤传奇》中亦有出现,为陈塘关总兵李靖的次子,哪咤的二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木咤
  • 其他名称:木叉、李木咤、惠岸行者、木叉行者
  • 神话体系:中国神话
  • 所属:佛教、民俗、道教
  • 居所:南海珞珈山
  • 象徵:浑铁棍、吴钩剑
  • 兄弟姐妹:金咤、哪咤
  • 父亲:托塔天王李靖 
  • 母亲:殷氏夫人
  • 登场作品:《西游记》《封神演义》 等

角色设定

木咤,其原型是观音的弟子之一木叉,兵器为吴钩双剑和浑铁棍。木咤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传说木咤是陈塘关总兵托塔天王李靖的二子,兄为金咤(金咤),弟为哪咤(哪咤),在《封神演义》中,木咤拜崑仑阐教十二金仙中普贤真人为师,后来肉体成圣。在《西游记》中又称木叉的法号为惠岸行者,是观世音弟子,行善的童子。曾与师傅一体化身为游僧寻找取经人,曾奉师命收服沙僧。后来孙悟空败给红孩儿(善财童子)、唐僧被掳时,木叉向其父李靖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协助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令其成为观音座下童子。
木叉的师父观世音木叉的师父观世音

相关争议

木咤最早出自《三教搜神大全》卷七:“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君咤,次木咤,帅三胎哪咤”。
“木咤”这个写法主要来自明代《封神演义》。
而更早的《西游记》是写成“木叉”的。
木叉是佛教有时用到的一个词,全称是“波罗提木叉”,这也是梵文的音译,意译是“解脱”。
《西游记》里写木叉是观音的徒弟,是有来源的。
唐代有个高僧,叫僧伽。
僧伽传说是观音的化身之一。他有三个徒弟:惠岸、惠俨、木叉。
后来惠岸和木叉合併,就成了观音的徒弟,惠岸行者木叉。
托塔天王李靖l的原型之一为毗沙门天王,那木叉又怎幺和毗沙门天王有了亲属关係?
还是看《毗沙门最胜太子那咤拘代罗甘露如意王神咒经》,里面认为长子为甘露,二为独童子,是马头大士(马头观音)的化身之一,三为那咤童子。四为常见童子。五为禅腻师童子。
这里的二儿子,被说成是观音的化身。
而木叉又是观音的徒弟,至少这里就跟毗沙门的二儿子有了联繫。
而到了明代的《封神演义》里,将木叉写成木咤,也是为了兄弟三者的名字更统一。

所用兵器

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
木叉木叉
古代吴地(今江苏苏州)所造的—种弯形的刀。《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即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后泛指锋利的刀剑。李贺《南圆》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径路刀 古代兵器。汉代匈奴人使用的一种青铜刀。有人认为它来源于西周初年,周人使用的一种叫做“轻吕”的短剑。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呼韩邪单于与汉使臣韩昌、张猛立盟,就曾用径路刀搅酒。
相传的“吴钩”,是刀身呈曲翘状(按其形状可总称为曲刀或弯刀),具有适合劈砍的构造。曲刀由刀首、刀身、护手(格)和刀柄所构成。单侧有刃,呈曲线状,没有锋刃的一侧,称之为刀背。柳叶刀即是曲刀的标準刀型。全长约1m,刀柄20cm左右。因刀刃形状似柳叶,故此得名柳叶刀。 刀的製作材料,刀刃部分使用经过硬化处理的优质铜,刀背部分用韧性好的金属製成。
刀的长度和重量,虽然根据使用者而定,但是也有一个大致的标準。长度是在持刀的手自然下垂,手握手柄,刀尖朝上状态下,以刀尖不过耳、刀重0.7kg以上为标準。
刀的一般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一只手只使用一把刀的单刀式,另一中是把两把刀作为一组(副)的双刀式。单刀时,有时用另一只手使用盾、钩、拐等防御里较强的兵器。
刀的变化种类(即形态)有很多,这里很难一一介绍。但是变化较大的刀刃为锯齿状的锯齿刀和刀背栓铁环的环刀等。
所谓“吴钩”,意思是指刀刃为曲线形的吴国刀。这种刀刃呈曲线状的曲刀,是春秋时代由吴王(相传为阖闾)下令製造的。因其锋利无比,所以留下这个美称。据说,曲刀在青铜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由此可见,曲刀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在中国的南方广为使用。这是南方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中国南方山岳连绵,植物繁茂,还有很多适于舰船水战的江河湖泊,而且还可以作为採伐和船上作业的工具。
在中国,曲刀的鼎剩时期是在唐代以后。当时一些唐朝的文人赋予曲刀一个雅称,称之为吴钩。这种吴钩是模仿宝物的吴钩製作而成,也是一种对名刀的文学表现。唐代之所以盛行使用曲刀,其背景是当时中国的版图的扩大。上面已经介绍了曲刀在中国南方广为使用的缘故。然而,即使在刀、剑最盛时期,中国南方许多民族仍然使用着本民族固有样式的曲刀(就是在现今的中国、泰、苗、西瓦等少数民族还沿用着本民族独自式样的刀)。后来的南朝诸国,把原来一些南方民族使用的曲刀,作为本民族的兵器,装备自己的军队。隋统一了南北朝,以及后来的唐朝,这种曲刀一直久盛不衰,为文人骚客广为歌咏。 在唐代复兴起来的曲刀,到了宋朝就更加流行了。在宋代《武经总要》中,已经看不到直刀的图样,但是仍完整地保留着手刀这一曲刀的流派图形。虽然当时的军队也装备有直刀,但是,从《武经总要》的记述来看,曲刀的装备率仍占明显优势。由于宋朝的法律没有把这种曲刀列为民间禁用的兵器,所以,不仅军队,就是在民间也极为普遍。
木咤木咤
从明末到清朝,虽然是日本刀的全盛时期,但是,传统的中国曲刀仍然被广泛使用着,特别是在民间和武术界,就更为盛行。即使在今天的武术界,说起刀,就是指这种中国传统的曲刀,或由曲刀所演变的各种刀。
据说,曲刀在青铜时代就出现了。由此可见,曲刀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在中国的南方广为使用。这是由于南方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中国的南方山岳连绵,植物繁茂,还有很多适于舰穿水战的江河湖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曲刀当然就成了用于白刃格斗近战的最理想兵器,而且也可以作为採伐和船上作业的工具。

人际关係

金咤

金咤,又称金叱,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曾出现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多部文学作品中。传说金咤大太子是高上神霄托塔天王李靖的长子,有两个弟弟,分别是木咤和哪咤。在《封神演义》中为文殊广法天尊弟子,曾下山助武王伐纣。《西游记》里,金咤正在西天灵山,任职为佛祖的前部护法。金咤的原型是密教的五大明王之一,军荼利明王(甘露明王)。
金咤金咤

哪咤

哪咤,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一个跃然于书本上的民间传说。哪咤又作那咤。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
相传哪咤是高上神霄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哪咤出生时,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咤”字,所以起名哪咤。他三岁就下海,闯下大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刮鳞。托塔天王怕他长大再惹大祸,想杀哪咤以绝后患,谁知哪咤愤怒,拿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后来太乙真人取荷藕做他的骨骼,荷叶做他的肌肉,使哪咤起死回生。后来哪咤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多亏如来从中说和,赐给天王宝塔一座,让哪咤以佛为父,才消释了父子冤仇。哪咤年少但法力广大,可以变化为三头六臂,足蹬风火轮,手使一柄金枪,项戴乾坤圈,又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等六件法宝,变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咤必然前往,有时当先锋,有时为大将,先后降服九十六个妖魔,是天上人间公认的少年小英雄。
卡通片《哪咤传奇》中,木咤为陈塘关总兵李靖的次子,哪咤的二哥。
卡通片《哪咤传奇》中木咤的形象卡通片《哪咤传奇》中木咤的形象

人物形象

《西游记》

八戒却同行者到高岸上见了三藏。三藏欠身道:“徒弟辛苦呀。”八戒道:“且不说辛苦,只是降了妖精,送得你过河,方是万全之策。”三藏道:“你才与妖精交战,何如?”八戒道:“那妖的手段,与老猪是个对手。正战处,使一个诈败,他才赶到岸上。见师兄举着棍子,他就跑了。”三藏道:“如此怎生奈何?”行者道:“师父放心,且莫焦恼。如今天色又晚,且坐在这崖岸之上。待老孙去化些斋饭来,你吃了睡去,待明日再处。”八戒道:“说得是,你快去快来。”
行者急纵云跳起去,正到直北下人家化了一钵素斋,回献师父。师父看他来得甚快,便叫:“悟空,我们去化斋的人家,求问他一个过河之策,不强似与这怪争持?”行者笑道:“这家子远得很哩!相去有五七千里之路。他那里得知水性?问他何益?”八戒道:“哥哥又来扯谎了。五七千里路,你怎幺这等去来得快?”行者道:“你那里晓得。老孙的筋斗云,一纵有十万八千里。这五七千里,只消把头点上两点,把腰躬上一躬,就是个往回,有何难哉?”八戒道:“哥哥,既是这般容易,你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罢了,何必苦苦的与这怪厮战?”行者道:“你也会驾云,你把师父驮过去罢。”八戒道:“师父的凡胎肉骨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能得起?须是你的筋斗方可。”
行者道:“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像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像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够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者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是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传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封神演义》

疫痢瘟(“病”将“丙”换成“皇”)几遍灾,子牙端是有奇才;匡扶社稷开基域,保让黔黎脱祸胎。劫运往来鬼神哭,兵戈时至士民哀:何年得遇清平日,祥霭氤氲万岁台。
木咤木咤
话说周信提剑来至城下请战,报入相府:“有一道人请战。”子牙闻说连日未曾会战,今日忽来一道人,毕竟又是异人,便问:“谁去走一遭?”旁有金咤欠身而言曰:“弟子愿往。”子牙许之。金咤出城,见此道人,生的十分兇恶。怎见得?有诗为证:“疑似硃砂脸带绿,獠牙上下金睛目;道袍青色势狰狞,足下麻鞋云雾簇。手提宝剑电光生,胸藏妙诀神鬼哭;行瘟使者降西岐,正是东方甲乙木。”
话说金咤问曰:“道者何人?”周信答曰:“吾乃九龙岛气士也,姓周名信。闻尔等仗崑仑之术,灭吾截教,情殊可恨,今日下山,定然与你等见一高下,以定雌雄。”绰步执剑来取。金咤剑急架相还,未及数合,周信抽身便走,金咤随后相赶。周信揭开袍服,取出一磬,转身对金咤连叄四下,金咤把头摇了两摇,即时面如金纸,走回相府,声唤只叫:“头疼杀我!”子牙问其详细。金咤把赶周信事说了一遍,子牙不语,金咤在相府昼夜叫苦。次日又报进相府:“又有一道人请战。”子牙问左右:“谁去见阵走一遭?”旁有木咤曰:
木咤脸谱木咤脸谱
“弟子愿往。”木咤出城,见一道人,挽双抓髻,穿淡黄服,面如满月,叄绺长髯。怎见得?有诗为证:“面加满月眼如珠,淡黄袍服绣花禽;丝绦上下飘瑞彩,腹内玄机海样深。五行道术般般曾,洒豆成兵件件精;兑地行瘟号使者,正属西方庚辛金。”话说木咤大喝曰:“你是何人?敢将左道邪术,困吾兄长,使他头疼,想就是你了。”李奇曰:“非也,那是吾道兄周信,吾乃吕岳门人李奇是也。”木咤大怒:“都是一班左道邪党。”轻移大步,执剑当空来取李奇。李奇手中剑劈面交还;二人步战之间,剑分上下,要赌雌雄,一个是肉身成圣的木咤施威仗勇;一个是瘟部有名的恶党,展开凶光,往来未及五七回合,李奇便走,木咤随后赶来,二人步行赶不上一箭之地。李奇取出一,拿在手中,对木咤连摇数摇,木咤打了一个寒噤,不去追赶,李奇也全然不理,逕进大营去了。
木咤(周铭饰)木咤(周铭饰)
且说木咤一曾儿,面如白纸,浑身上加火炼,心中似油煎,解开袍服,赤身来见子牙,只叫:“不好了!”子牙大惊,急问:“怎的这等回来?”
木咤跌倒在地,口渍白沫,身似炭火。子牙命扶往后营,子牙问掠阵官:“木咤如何这等回来?”掠阵官把木咤追赶摇之事,说了一遍;子牙不知其故,此又是左道之术,心中甚是纳闷。且说李奇进营,回见吕岳,道人问曰:“今日会的何人?”李奇曰:“今日会木咤,弟子用法一展,无不回响,因此得胜见师尊。”吕岳大悦,心中乐甚,乃作一歌:“不负玄门诀,工夫修来;炉中分好歹,火内辨叄寸。阴阳定左右,符印最奇哉;仙人逢此术,难免杀身灾。”

相关书籍

在《封神演义》中从小从师于普贤真人,学得百般艺。最后辅助西周灭了商朝。
在《西游记》中又称木叉为惠岸行者,使一条浑铁棍,是观世音弟子,曾奉师命收服沙僧。向其父李靖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协助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令其成为观音座下童子。
卡通片《哪咤传奇》中亦有出现,为陈塘关总兵李靖的次子,金咤的弟弟,哪咤的哥哥。

地位影响

李靖、金咤、木咤、哪咤父子四个人,在扶周灭纣的行列中,立下了不少功劳。最后纣王在摘星楼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登基,李靖、金咤、木咤、哪咤父子一同肉身成圣。之后,玉帝敕封李靖为托塔天王,为灵霄宝殿四大天王之一,金咤封为大太子、木咤为二太子、哪咤封为中坛元帅,统领东南西北中内外五营与所有的神兵神将,镇守中炉。大儿子金咤,拜师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二儿子木咤,拜师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三子哪咤师父则是太乙真人。以上是《封神榜》与《三教搜神大全》这两本书所记的李靖与哪咤父子四个人的故事,金咤太子农曆十月十五日圣诞 ,木咤太子农曆四月初八日圣诞,飞升日三位太子均应为六月初六封神之日吧!因为三位太子均是肉身成圣,所以都应该是在六月初六封神之日飞升成神。
在《封神演义》中:
大太子,手持宝剑,骑宝马,品茶、饱读诗书。
二太子,手持金槌,骑拾(似虎一兽类,又称十不像),好棋、品酒。
三太子,手持火尖鎗,骑风火轮,喜好陀螺弹珠等。
佛教记载
金咤大太子是佛祖座前莲台弘法菩萨,是菩萨也,木咤二太子则是个尊者,另一说法:金咤、木咤为菩萨弟子,在李靖生两子之前世以为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弟子。哪咤,在佛经中是佛教的护法神,《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谓:“尔时哪咤太子,手持戟,以恶眼见四方 。 ”又载哪咤之言曰:“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 。 ”哪咤太子即以右手执戟、左手托宝塔、眼观四方之神姿,随侍其父毗沙门天王以护佛门 。由此可见,三位太子都算是在佛、道教中有很崇高的地位。

影视形象

时间演员剧名版本图片
1973年
《梅山收七怪》
左
1974年
《哪咤》
张彻执导电影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1982年
杨斌
《西游记》
央视版电视剧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1986年
《哪咤》
亚视电视剧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1990年
周铭
《封神榜》
上海经典老版傅艺伟主演电视剧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1999年
张志超
《莲花童子哪咤》
新加坡电视剧
右
2000年
张芬
《西游记续集》
(反串)
2001年
敖嘉年
《封神榜》
TVB
2002年
《齐天大圣孙悟空》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2005年
陈庆
《欢天喜地七仙女》
2006年
张超
《封神榜之凤鸣岐山》
程力栋执导电视剧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2009年
杨晨
《封神榜之武王伐纣》
程力栋执导电视剧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2014年
兰昊宇
《封神英雄榜》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2015年
吕绍聪
《大话蛇仙》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木咤(神话小说人物)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