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文学名着: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书中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历经整整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作者细腻而深刻地塑造了四个极其经典的形象:慈悲、宽厚但软弱、迂腐的师父唐僧;富有反叛精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自私狡猾、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沙僧……他们怀着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同一条取经路,面对各种难以想像的妖魔鬼怪、险恶绝境,他们既有矛盾,又有合作与情谊。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丰富的知识与惊人的想像力、非同一般的幽默感和妙笔生花的高超写作技巧,相信会令每位朋友都获益匪浅,从中取得人生路途中的“真经”。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经典文学名着:西游记
- 出版社:崇文书局
- 页数:468页
- 开本:32
- 定价:25.00
- 作者:吴承恩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0325978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吴承恩编着的《西游记》全本共一百回,为了让青少年在能看懂的同时,对这一古典文学名着有更完整、全面的了解,本书在改编时儘量保留了原着的面貌,一百回一回不落。本书故事是以仁慈宽容的唐僧为主要人物之一,他在神通广大、勇敢乐观、会七十二变武艺的孙悟空、憨厚可爱、好吃懒做但力气满身的猪八戒以及诚厚老实、忠心耿耿的沙悟净的保护下,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功完成皇命,取回真经。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一起降妖伏魔,踏上西天取经的路程吧。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一起降妖伏魔,踏上西天取经的路程吧。
作者简介
作者:(明)吴承恩
图书目录
第 一 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 二 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 三 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 四 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 五 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 六 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 七 回 八封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 八 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 九 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 十 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瑀萧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相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蹤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 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 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挪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 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 二 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 三 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 四 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 五 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 六 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 七 回 八封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 八 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 九 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 十 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瑀萧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相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蹤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 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 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挪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 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文摘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闢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噱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日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开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日,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日,人生于寅。
感盘古开闢,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日东胜神洲,日西牛贺洲,日南赡部洲,日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箇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呜,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跳树攀枝,採花觅果;抛弹子,耶幺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蜒,扑扒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怵;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箇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渡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樑。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沖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箇好所在。但见那: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迴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嚣靠案见餚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P1-3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闢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噱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日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开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日,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日,人生于寅。
感盘古开闢,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日东胜神洲,日西牛贺洲,日南赡部洲,日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箇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呜,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跳树攀枝,採花觅果;抛弹子,耶幺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蜒,扑扒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怵;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箇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渡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樑。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沖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箇好所在。但见那: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迴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嚣靠案见餚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P1-3
序言
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我国明代着名文学家,自称“射阳居士”,人称“射阳山人”。祖籍江苏涟水,后随父母举家迁至淮安山阳。吴承恩自幼喜欢听父亲谈说史传,讲述民间神魔故事;也爱读野言稗史,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而且他勤奋好学,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他还擅长绘画书法,爱好谱曲填词,对围棋也很精通,很小就因文才出众而闻名。但在青年时代他依旧热衷于蒐集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神怪小说,再加上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性格,使得他的社会地位低下。吴承恩二十岁那年,与同乡中姓叶名淇的姑娘结婚,婚后生活和睦。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便与朋友结伴前往南京参加乡试,但由于他不同流合污,刚毅正直而名落孙山。后来他流落到南京,长期用自己写的一些小文章换取钱财维持家庭生计。晚年因生活窘迫不得已出任太湖边长兴县的县丞,由于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不久便愤而辞官回到家乡,终日过着贫穷困苦,放浪诗酒的生活。科场失意,生活艰辛,官场的腐败,尝尽苦辣的吴承恩,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不合理、社会现实的黑暗,并促使他运用鬼怪小说的形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怒。吴承恩从小就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兴趣越发浓厚,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步入中年的吴承恩已经广泛蒐集了满胸满脑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他从中吸取创作养分,溶入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会,将唐僧西游的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精髓、民间故事以及淮安地方的典故创作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因故停写了一段颇长的时间,直到晚年他辞去官职回到故乡才又开始继续《西游记》的创作。所以《西游记》从动笔到问世经历了七年。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每一回都有工整的对偶作为独立标题。小说讲述了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克服九九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全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描绘了花果山美猴王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从“大闹天宫”开始,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叙述了如来传经,观音暗访,唐僧出世等故事,清楚交代了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回到全书结束)是全书主体部分,生动描写了孙悟空在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的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保护唐三藏平安到达西天取回真经,修成正果的过程。从此孙悟空聪明活泼,勇敢忠诚,嫉恶如仇的经典形象便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了。
唐僧取经确有其事,在历史上是有详细记载的。唐太宗贞观元年(大约一千三百多年前),二十五岁的和尚玄奘带着一个弟子从京城长安出发,途中经过中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到天竺(印度)游学。在路过高昌国时,由于当地居民非常信奉佛教,国王听说他们是由大唐来此的高僧,十分惊喜,奉为贵宾,提出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并赐黄金百两,骏马千匹。面对如此诱惑,经历艰辛苦难的随行弟子动摇了,选择留下,而玄奘趁机偷溜出高昌国向西边逃去,希望继续前行,不料被该国士兵中途拦截了。正在玄奘焦急不已,惶惑不安时,士兵们却送给他一匹白马和一些经书,原来他们是来给玄奘送行的。玄奘感激地朝王宫方向恭敬地拜了几拜就继续骑马西行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达到天竺后,在当地努力学习了两年多,其间在大型佛经学辩论会上大放光彩,受到颇高的讚誉,后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并带回珍贵佛经六百五十七部。玄奘这次颇具传奇色彩的取经历程前后耗时十九年,行程几万里,这次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后来,玄奘的弟子辩机根据他口述的沿途各国历史、地理及交通整理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其中并没有任何神话传说,直到弟子慧立、彦琮编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才为玄奘的西行经历增添了许多颇具神话色彩的趣闻轶事。然而后世由此产生了无限想像,并创作了一批文学精品,如: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的《唐三藏》、《蟠桃会》等,元代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大圣》等等。《西游记》这部伟大的文学巨着正是吴承恩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之而创作的。他创作的《西游记》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使神佛世界和现实社会巧妙地结合起来,显得庄重和谐,妙趣横生。
虽然《西游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但实际上每部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我们在《西游记》的每个地方都可以找到现实社会的投影。首先,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上遇到的众多妖魔鬼怪,就代表了自然灾难和邪恶势力。它们贪婪兇恶、残忍奸诈的性格,正是当时社会黑暗势力的最大特徵。其次,玉皇大帝统领的天界、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都带有人类社会的色彩。另外吴承恩对统治者的态度值得我们大家思考。我们可以注意到在《西游记》中,完全没有一个称职的皇帝,他们之中不是昏庸无能就是兇狠残暴。还有代表正义力量的孙悟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反映了人民之中蕴含了战胜一切邪恶势力的强大力量。孙悟空向无所作为的玉帝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正如许多学者所说:“如果没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次规模巨大的、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大闹天宫的情节不可能想像得那样大胆,孙悟空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样光彩夺目。”
《西游记》不仅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在艺术上更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创作并塑造出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主角,虽然爱听恭维话,顽皮爱闹,但他本领高超,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具有反抗精神。他藐视腐朽无能的天宫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坚持为自己的“齐天大圣”正名;面对可怕的妖魔鬼怪,他的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任何一个;不管遇见怎样难以解决的困难,他决不退缩。
猪八戒,虽然本事远远不如孙悟空,也没有光辉高大的形象,他好吃,自私自利,贪图女色,撒谎又不能自圆其说,甚至还在耳朵里藏私房钱,但他的憨厚老实,力大无穷,敢与妖魔作战,对师傅忠心不二,不愧为唐僧第二高徒。所以他并不是一个反面形象,人们不但不厌恶他,反而认为他真实可爱。其实猪八戒身上的种种恶习正是小市民性格缺陷的真实写照。因此吴承恩对他的批评严厉中透露着善意。
唐僧和沙和尚也都各自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唐僧严格固执,善良执着,谨守戒律,虽然为人善良仁慈,但不能明辨是非,作为行途首领,空有满腔理想,却手无缚鸡之力。沙和尚安于天命,敦厚忠实,任劳任怨,在四人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调和矛盾和凝聚力量的作用,更有农业社会里普通劳苦大众的影子。
《西游记》的语言也极富特色,吴承恩汲取了当时民间说唱和地方语言的精华,散文韵语交织其间,显示出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首先在人物交战时,经常用韵语来表明各自的身份来头,待双方真正交手后,也大都运用韵语来渲染紧张激烈的气氛。其次在人物对话时,吴承恩巧妙使用简洁明了的官方语言和风趣的淮安方言。还有人物刻画也往往只需要寥寥数笔便能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就连複杂多变的心理活动也描写得细緻入微。
在结构上,段落故事之间,泾渭分明,体现出了吴承恩的独具匠心。《西游记》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把情节逐次展开。“大闹天宫”中孙悟空闪亮登场,又为他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埋下伏笔;“江流儿”的故事交代了唐僧身世和取经缘由;九九八十一难通过唐僧师徒,神佛,妖魔间的是非恩怨一波一波地展示出来。每个故事相互独立,又因果明确。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以丰富大胆的想像为基础,安排了奇特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并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得天衣无缝,把神魔小说寻找与追求,斩妖与降魔两个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带给人们重要的人生启示:在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和目标,完成伟大的事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上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奋勇前进,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西游记》对后世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戏曲、电视剧、卡通片、电影、漫画等各种版本。在日本等亚洲国家还出现了数目繁多的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便与朋友结伴前往南京参加乡试,但由于他不同流合污,刚毅正直而名落孙山。后来他流落到南京,长期用自己写的一些小文章换取钱财维持家庭生计。晚年因生活窘迫不得已出任太湖边长兴县的县丞,由于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不久便愤而辞官回到家乡,终日过着贫穷困苦,放浪诗酒的生活。科场失意,生活艰辛,官场的腐败,尝尽苦辣的吴承恩,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不合理、社会现实的黑暗,并促使他运用鬼怪小说的形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怒。吴承恩从小就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兴趣越发浓厚,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步入中年的吴承恩已经广泛蒐集了满胸满脑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他从中吸取创作养分,溶入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会,将唐僧西游的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精髓、民间故事以及淮安地方的典故创作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因故停写了一段颇长的时间,直到晚年他辞去官职回到故乡才又开始继续《西游记》的创作。所以《西游记》从动笔到问世经历了七年。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每一回都有工整的对偶作为独立标题。小说讲述了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克服九九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全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描绘了花果山美猴王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从“大闹天宫”开始,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叙述了如来传经,观音暗访,唐僧出世等故事,清楚交代了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回到全书结束)是全书主体部分,生动描写了孙悟空在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的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保护唐三藏平安到达西天取回真经,修成正果的过程。从此孙悟空聪明活泼,勇敢忠诚,嫉恶如仇的经典形象便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了。
唐僧取经确有其事,在历史上是有详细记载的。唐太宗贞观元年(大约一千三百多年前),二十五岁的和尚玄奘带着一个弟子从京城长安出发,途中经过中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到天竺(印度)游学。在路过高昌国时,由于当地居民非常信奉佛教,国王听说他们是由大唐来此的高僧,十分惊喜,奉为贵宾,提出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并赐黄金百两,骏马千匹。面对如此诱惑,经历艰辛苦难的随行弟子动摇了,选择留下,而玄奘趁机偷溜出高昌国向西边逃去,希望继续前行,不料被该国士兵中途拦截了。正在玄奘焦急不已,惶惑不安时,士兵们却送给他一匹白马和一些经书,原来他们是来给玄奘送行的。玄奘感激地朝王宫方向恭敬地拜了几拜就继续骑马西行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达到天竺后,在当地努力学习了两年多,其间在大型佛经学辩论会上大放光彩,受到颇高的讚誉,后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并带回珍贵佛经六百五十七部。玄奘这次颇具传奇色彩的取经历程前后耗时十九年,行程几万里,这次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后来,玄奘的弟子辩机根据他口述的沿途各国历史、地理及交通整理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其中并没有任何神话传说,直到弟子慧立、彦琮编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才为玄奘的西行经历增添了许多颇具神话色彩的趣闻轶事。然而后世由此产生了无限想像,并创作了一批文学精品,如: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的《唐三藏》、《蟠桃会》等,元代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大圣》等等。《西游记》这部伟大的文学巨着正是吴承恩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之而创作的。他创作的《西游记》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使神佛世界和现实社会巧妙地结合起来,显得庄重和谐,妙趣横生。
虽然《西游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但实际上每部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我们在《西游记》的每个地方都可以找到现实社会的投影。首先,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上遇到的众多妖魔鬼怪,就代表了自然灾难和邪恶势力。它们贪婪兇恶、残忍奸诈的性格,正是当时社会黑暗势力的最大特徵。其次,玉皇大帝统领的天界、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都带有人类社会的色彩。另外吴承恩对统治者的态度值得我们大家思考。我们可以注意到在《西游记》中,完全没有一个称职的皇帝,他们之中不是昏庸无能就是兇狠残暴。还有代表正义力量的孙悟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反映了人民之中蕴含了战胜一切邪恶势力的强大力量。孙悟空向无所作为的玉帝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正如许多学者所说:“如果没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次规模巨大的、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大闹天宫的情节不可能想像得那样大胆,孙悟空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样光彩夺目。”
《西游记》不仅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在艺术上更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创作并塑造出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主角,虽然爱听恭维话,顽皮爱闹,但他本领高超,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具有反抗精神。他藐视腐朽无能的天宫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坚持为自己的“齐天大圣”正名;面对可怕的妖魔鬼怪,他的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任何一个;不管遇见怎样难以解决的困难,他决不退缩。
猪八戒,虽然本事远远不如孙悟空,也没有光辉高大的形象,他好吃,自私自利,贪图女色,撒谎又不能自圆其说,甚至还在耳朵里藏私房钱,但他的憨厚老实,力大无穷,敢与妖魔作战,对师傅忠心不二,不愧为唐僧第二高徒。所以他并不是一个反面形象,人们不但不厌恶他,反而认为他真实可爱。其实猪八戒身上的种种恶习正是小市民性格缺陷的真实写照。因此吴承恩对他的批评严厉中透露着善意。
唐僧和沙和尚也都各自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唐僧严格固执,善良执着,谨守戒律,虽然为人善良仁慈,但不能明辨是非,作为行途首领,空有满腔理想,却手无缚鸡之力。沙和尚安于天命,敦厚忠实,任劳任怨,在四人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调和矛盾和凝聚力量的作用,更有农业社会里普通劳苦大众的影子。
《西游记》的语言也极富特色,吴承恩汲取了当时民间说唱和地方语言的精华,散文韵语交织其间,显示出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首先在人物交战时,经常用韵语来表明各自的身份来头,待双方真正交手后,也大都运用韵语来渲染紧张激烈的气氛。其次在人物对话时,吴承恩巧妙使用简洁明了的官方语言和风趣的淮安方言。还有人物刻画也往往只需要寥寥数笔便能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就连複杂多变的心理活动也描写得细緻入微。
在结构上,段落故事之间,泾渭分明,体现出了吴承恩的独具匠心。《西游记》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把情节逐次展开。“大闹天宫”中孙悟空闪亮登场,又为他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埋下伏笔;“江流儿”的故事交代了唐僧身世和取经缘由;九九八十一难通过唐僧师徒,神佛,妖魔间的是非恩怨一波一波地展示出来。每个故事相互独立,又因果明确。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以丰富大胆的想像为基础,安排了奇特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并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得天衣无缝,把神魔小说寻找与追求,斩妖与降魔两个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带给人们重要的人生启示:在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和目标,完成伟大的事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上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奋勇前进,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西游记》对后世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戏曲、电视剧、卡通片、电影、漫画等各种版本。在日本等亚洲国家还出现了数目繁多的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经典文学名着:西游记